年薪80萬都不為所動?中國AI專業62%畢業生前往美國工作

最近,國內AI人才高薪也難求的消息傳遍整個互聯網。

據第一財經報道,今年一些AI企業給應用畢業生的薪資已抬高了10%-20%,尤其是博士應屆畢業生的薪水從去年的50萬元猛增至80萬年。

但是,AI人才短缺問題依然嚴重,不少企業都表示,應聘者寥寥無幾。


年薪80萬都不為所動?中國AI專業62%畢業生前往美國工作


另一方面,據AI初創公司Diffbot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竟有62%的AI專業畢業生選擇去了美國!

該報告還指出,目前全球大約有20000多人擁有機器學習方面的技能。

雖然全球培養機器學習人才的十大知名大學中五所大學在中國,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和中國科技大學共培養出了12521名畢業生,但這些畢業生中只有31%留在了中國,而62%投奔美國。

報告也宣稱,美國是全球機器學習人才主要集中的國家。


年薪80萬都不為所動?中國AI專業62%畢業生前往美國工作


目前有近221600名擁有機器學習技能的人在美國工作,佔全球約31%,也就是說,在美國工作的AI人才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甚至比其他9個國家的綜合還要多。

從中可以看出,國內AI人才之所以緊缺,除了相關專業較少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美國“挖角”了!

那為什麼美國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從政府到學術機構的良好學術氛圍

無論是計算機科學,還是AI,美國佈局都領先全球,人才數量自然最多,並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和研究氛圍。


年薪80萬都不為所動?中國AI專業62%畢業生前往美國工作


從人工智能年度最大盛會NIPS 2017的數據可以得知,論文數量排名前十的學術機構依次為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CMU)、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佐治亞理工、普林斯頓、牛津、UIUC、康奈爾和清華。

其中美國高校佔據了前十位中的8個,並且包攬前6位!

位列前4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CMU)、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不用說,都是任何一個攻讀AI和機器人學博士專業學生夢寐以求的四大名校。

大量AI領域的先驅和專家都出自其中,其權威性不言而喻。

清華能夠排名第十位,已經實屬不易,但光從高校上就能看清中美之間的差距。


年薪80萬都不為所動?中國AI專業62%畢業生前往美國工作


有人總結,無論是學術、產業,還是產學結合,美國至少領先中國10倍。

所以,如果想要攻讀AI專業的博士的話,不去美國去哪裡?

此外,美國作為全球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不管是計算機科學的普及,還是在各類基礎科學的研究上,都領先於全球。

不僅如此,美國白宮早在2016年就發佈了一份長達58頁的報告《準備好人工智能的未來》,由總統辦公室與美國科學和技術委員會(NSTC)共同發佈,對美國政府未來應對人工智能的方式進行了研究、記錄和建議。

其中不僅設立專職負責機構推動人工智能落地,而且要求AI從娃娃抓起。

例如,在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關於如何賦能下一代的演講中建議,所有美國學生,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高中,都應當“學習計算機科學,在科技驅動的世界裡用計算機的思維技巧去武裝自己”。

目前,美國已建立並開始維護相應的研究者隊伍,其中包括計算機科學家、統計學家、數據庫和軟件程序員、圖書館學家,以及具備特定數據科學知識的檔案保管員。

總之,美國已從頂層設計入手,規劃了比較完備的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促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的形成。

用離譜年薪挖人的巨頭僱主

在政府的支持和學術結構的不斷探索的同時,也離不開美國科技公司對AI投入的巨大熱情。

據NIPS 2017報告顯示,在AI研究領先的全球Top 20企業中,谷歌第一,微軟以其精英研究部門Microsoft Research unit位居第二,而Facebook以其FAIR位居第三。IBM Watson排在第四。

從論文來看,谷歌與DeepMind一起,共有152篇,幾乎佔據所有論文的15%。

在產學研方面,谷歌還與不少高校保持密切合作關係,在排名前17的高校中與谷歌合作的就有7家。

並且,谷歌還與企業或高校合作發佈了85篇論文。

年薪80萬都不為所動?中國AI專業62%畢業生前往美國工作

此外,《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中還指出,全球超過一半領先企業誕生在美國,美國擁有領先企業數量位居第一,共有26家,佔據總量的53%。

在科技巨頭AI團隊的規模估計上,谷歌以1400人為例榜首,其次為微軟的1000人和IBM的900人。

而百度和騰訊緊隨其後,分別為450和400人。

在巨頭AI團隊負責人方面,中國出身的比例為32%,高於美國的26%,可見美國對AI人才的吸引力遠高於中國。

李開復曾公開透露,“在硅谷,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現在一畢業就能拿到年薪200萬到300萬美元的錄用通知,三大公司(谷歌、Facebook和微軟)都在用不合理的價錢挖人。”

中國AI產業正奮起直追

回到中國,目前我國也已提出AI發展規劃,並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從政府、企業、高校、協會不同路徑出發,謀求成為世界AI中心。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30年使中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年薪80萬都不為所動?中國AI專業62%畢業生前往美國工作


同時,國內BAT等互聯網巨頭都在積極吸引AI頂級人才回國,結合國內畢業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0所高校的AI人才,逐步形成新的人才高地。

由於國內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龐大的數據量早已成為各大巨頭手中的“殺手鐧”,同時對於AI來說,海量的數據也是研究和應用重要的支撐,也有利於海外人才的迴歸。

如今,國內AI相關的應用場景層出不窮,涉及各行各業。不少業內專家、學者都認為,在應用方面中國已領先美國。因此,應用和數據的相結合,無疑將為深入研究以及商業落地帶來極大的便利,也是吸引AI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報道,目前中國正迅速迎頭趕上,現在每年撰寫的深度學習研究論文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國家,而且在初創公司融資方面也超過了美國公司。

人才的培養是系統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目前,國內AI人才的短缺,主要受限於長期以來未能形成相關人才培養的機制、頂層人才遠在美國硅谷和國外高校、一線互聯網和科技人才培養和轉崗需要時間等因素,所以仍需奮起直追。

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導向、學術機構的人才培養、企業的深入佈局以及外海人才迴歸等利好的推動下,我國AI“人才荒”問題勢必會得到有效的緩解,力爭縮短差距,邁上AI發展的快車道。

然而, “人才荒”之後,高薪還會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