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或地鐵上遇到乞丐,你會讓孩子施捨還是告訴他不要被騙?

嶽巖


不會讓孩子施捨 會拉著他直接走,如果孩子問起來或者想要施捨 那麼我會告訴他所有人都應該自食其力 不應該在大家上當乞丐乞討為生!

路上的乞丐有很多 大多數都在人多密集的地方。有些人直接躺在路上 有些人拿著碗問人要錢,這種情況之下大人一般都是直接走,可是小朋友不一樣 看你這可憐 就像施捨一點。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教育小朋友的好時機。

告訴他 乞丐也是人 也有手有腳 為什麼別人都在用雙手工作賺錢 換取勞動果實 而他們就選擇要當乞丐出來伸手問別人要錢?如果我們給他錢了 反而是害了他 讓他以為錢很好賺。做人不應該做乞丐 應該做一個不靠別人的人!


就是流浪人呀


在路上或者地鐵上遇到乞丐,我不會施捨,更不會讓孩子施捨。但是如果是藝術表演的之類的,我會讓孩子去打賞!

小時候,母親會把我們穿不了衣服打包,再加上新買給外婆的衣服和布一起寄回鄉下,家門口偶爾有乞討人員,母親都會把那些人的碗裡塞滿了飯菜,有時候我們自己還不夠吃還要另做。母親說出門在外不容易。



可是現在不同了,乞丐不一定是真正的乞丐,好多都是集團式的操作,我們普通人真的分不出來。真的要施捨,也給食物之類的物品而不能給錢。

看到八十多歲的老婆婆背都差不多彎成九十度了,還在拾紙皮自力更生。乞丐們真有需要,可找相關部門,現在許多的社會福利機構在逐漸完善!



乞討並不是解決之法,好的方法是找到那個秘籍:勞動(勞力或勞心!)現代社會,只要肯幹,是餓不死人的!


凡媽釩媽


我會讓孩子施捨給他。

孩子正在成長過程,需要給他塑造一顆向善的心。


大人有辨別能力,可以選擇性的施捨,小孩卻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當乞丐的手伸到你和孩子的面前時,也許他就是假乞丐,人家正在正常工作中。

如果拒絕施捨正是同情心培養階段的孩子得不到實際教育,漠視他人的求助反而根植其中,長大後的孩子將會冷漠待人。

在這兒,我們可以花到並不多的錢買到一個關於善良的教育課,何樂而不為呢?給予他們一些幫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的體現。


不要把所有的乞丐都用有色眼鏡來看待。

現在社會中也有一些真乞丐,比如一些孤寡老人,身體殘缺,他們沒有勞動能力了,或者沒有後人,或者後人不孝,只能進行乞討為生,但我們遇到這類乞丐時,更多的可以給與他們物質上的施捨,比如米飯,衣服鞋子什麼的,錢財都是次要的,他們更多需要的是生存,這個可以義不容辭做的。

對於如今社會中大量的乞丐出現,其中不乏假乞丐,在良心和上當受騙中或許很多人都在糾結。


我想說的是:在孩子面前,你需要的是樹立榜樣,為孩子塑造人格行為時,一定不要吝嗇。

老爸給我說:“當你施捨乞丐時,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乞丐,只要你心裡存在愛心就不會被外界干擾。 ”老媽給我說:“孩子,如果當真有一天你走投無路了,寧可在大街上乞討一口飯食,也比你去違法犯罪來得光榮。”

對於這兩句話我領悟了很久,後來自我解釋是這樣:內心存在愛心時,不會因為有沒有施捨乞丐而受到良心的譴責,更多的,是當真正遇到那些弱勢群體或者急需要幫助的人時,能夠義不容辭的伸出手。

究竟讓孩子怎麼做,你知道了嗎?


特約高級評論員


我外甥女6歲的時候,我帶她出門,路上碰到一個乞討的人,衣服很破,很髒。當時她和我說:舅舅,這個人好可憐,我們給他一點錢吧。我點頭同意了,我告訴她:你的善良真棒。

去年的時候我外甥女9歲,帶她上街,看見乞討的人,她告訴我:舅舅,現在電視上說很多乞討的都是騙人的,我們還是不給錢吧。我笑笑說,保持警惕也是對的,其實乞討的人有一些是騙人的,一部分確實也是真的可憐,我們在奉獻愛心的同時,可以多多觀察,保留一些警惕是沒錯的。

我覺得無論是給錢還是不給錢,都不要去隨意抹殺孩子的天性,因為都是值得稱讚的,只是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原因,教會孩子待人處事之道,心明眼亮,不應該給孩子種下冷漠的種子。大家可以留言討論下哦!


小易說人性


乞丐這個詞一聽就是屬於專業性的,他們一年四季都是靠這個向別人伸手要。乞丐還分為三種,一種是四肢健全的,具有著勞動力而不是上進,好吃懶做的人,另外一種就是四肢不健全,殘疾,而喪失了勞動力的人,第三種是年邁老人,這種人也可以說是專業的。在路上或者地鐵上上遇到這些人,如果小孩子還小還沒上學,他願意給個一塊兩塊也沒關係。因為他還小對事物的理解和分辨能力差,所以沒必要跟她說的太多。如果是小孩子上小學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分辨能力,我們就可以慢慢的給他講解分辨真假乞丐,從而傳播正能量。第一種四肢健全的乞丐是不會讓孩子施捨的,並告訴孩子為什麼他們成為了乞丐。第二種和第三種我會讓他給,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哪怕是乞丐我們也應該尊敬,老年人會讓他給的原因是,教導孩子知道長大以後要孝敬長輩。真正做到老有所依,兒女孝順,也就不會出現有老年人乞丐了。總之給與不給,得看孩子的年齡段。




誰懂我的心162409556


在生活中,我們的確遇到很多乞丐,乞丐要乞討我們要不要施捨?帶著孩子看到乞丐該不該施捨?對於一部分家長來說猶豫不決,畢竟現在的騙子乞丐太多,他們以乞討為工作,一部分乞丐一天的收入遠遠比上班族高得多,氣丐看似可憐,實則很富有,一般無法識別。一部分乞丐也玩起新科技,讓路人用手機掃一掃二微碼,這種乞丐屬於騙子,不值得同情。

一部分乞丐能掌握路人的心理,專向帶孩子的人群、未婚夫妻乞討。孩子一般在學校受老師的教導學習雷鋒做好人好事,孩子看到乞丐一定會拿出零錢給乞丐,但這時是讓孩子給還是不給真拿不定主意,讓他給,又怕乞丐是騙子。不讓給,又怕今後冷漠無情。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辨別乞丐。乞丐真的有困難,一定要讓孩子施捨。

乞丐如果真正的殘疾人,必須施捨,殘疾人缺胳膊少腿的一定殘疾人,但是裝聾作啞,裝瞎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帶著孩子不給也不行,只能隨便給一些。教會孩子如何識別真假乞丐非常重要,既養成了孩子的同情心,又教會了孩子的辨別能力。


舞動人生124


大家好,我是喜歡議論熱點話題的夜不了鷹!

碰到乞丐,你會讓孩子施捨還是告訴他不要被騙?

對於這個問題,不好說!在路上或者在地鐵上遇見乞丐,這是常有的事!但是地鐵上的乞丐和路上遇見的乞丐都有真假之分。

地鐵上的乞丐

我在地鐵上遇到過乞丐,當時是一個人在上海的時候坐的地鐵,感覺他們是職業的,還是利用小孩來乞討,也有大人跟著小孩後面乞討的。

由於地鐵空間小,很方便他們一個的乞討,因為我第一次坐地鐵,當他們伸手和我要錢的時候,我還是給了他們。不過也有人不給,甚至說了他們,你們怎麼天天在這裡乞討之類的話,乞丐不樂意了,居然和他他們吵起來了,說真的,當時很反感這些乞丐,甚至有些後悔給了乞丐錢了。


如果我帶著孩子在地鐵上遇見乞丐,堅決不會再給了,也會教育自己的孩子,這些都是假乞丐,並不是那麼可憐的。

路上的乞丐

這樣的乞丐也是多種多樣的,真真假假挺難分辨的,如果是小孩子乞討,那種最好不要給,真正的家長是不會讓孩子出來乞討的,還有坐著板車去乞討的,這也很多是假扮自己腿斷了來乞討的。


現在很多乞丐,光是靠乞討都月入過萬了,他們很多都不窮,因為乞討來錢容易,所以乾脆會一直乞討下去,如果說帶著孩子遇見這些乞丐,要好好教育孩子,分辨真假乞丐,孩子是善良的,不能把孩子的善良心抹去,如果遇見真的乞丐,還是要施捨的。

總結

小時候有很多乞丐來家裡乞討的,多半是乞討一些大米的,很少乞討現金。相信那些才是真的乞丐,而現在呢,都是讓大家給錢,給現金,幾乎沒有什麼乞討糧食的乞丐了。

如果遇見乞丐,你買幾個饅頭給他吃,估計他都不會去吃,所以咯。遇見這些乞丐,自己看著辦。


發呆的夜鷹



木雨聽風


這年頭的乞丐不少,但是,騙子更多!和孩子在一起遇到這樣的事,就不是孩子要怎麼辦?而是考驗作為家長的你,如何去面對了?

1.分辯乞丐的真偽

真正的關鍵點是,你作為一個成年人,在面對遇到乞丐行乞的時候,你的閱歷和經驗告訴你,這樣的人,是否是真的需要幫忙?網上不乏一些演技逼真的乞丐演員,四肢健全,就是要通過這樣的乞討方式騙取社會的同情心,或者是利用你的猶豫不決來刺激你給他現金,當然,現在更有與時俱進的乞討行為是直接二維碼讓你掃碼的,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緊跟時代,比起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啊!而現在的乞丐,也會讓你無法分辨真偽,所以,如果你不是職業的人,比如,警察或者有經驗的人,最好是不要搭理他們,然後報警,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對於社會性質的救助機構,不會拒絕!



2.與孩子溝通

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人應該要善良和同情心,不過,不能把自己的愛心給你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需要幫助的人,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冷漠不去幫忙,而是因為如果是騙子,自己會傷心,自己努力工作也是很辛苦,讓孩子建立自我意識!



3.讓孩子去做還是自己去做

如果孩子覺得想去做,可以考慮讓孩子去給他幫助,比如,肚子餓了,買點東西讓孩子給他,儘量減少直接現金對行乞者的刺激,主要還是讓孩子知道,遇到這樣的人,給物質比錢更加容易保護自己!孩子接觸過以後,他會自己形成經驗,哪怕以後沒人陪著,他也知道該怎麼做!一面是告訴孩子,這樣的人,可能是便宜,可能是真的需要幫助,但是讓孩子保留善良是基礎,遇到可能被騙的事,成年人況且不能準確識別,更何況是孩子呢?


向水學習


在街頭碰到過沒有雙肢的殘疾人,孫女才2歲,讓她主動施捨一塊硬幣,錢不是很多,但對不懂事的孫女,也是善良的發掘。平時看見健全的乞討,我也不和孫女解釋什麼叫欺騙,假裝視而不見。

孩子慢慢長大,她們在接觸社會的同時,有能力分辨善惡。啟蒙階段,儘量避免社會上不良習氣。記得特別清楚是一次商場抓小偷,我繪聲繪色描述了事情的經過,才2週歲的孫女感覺到可怕,睡夢中還在喃喃自語。一次無意的灌輸傷害了孩子的觸覺。

教育孩子,遠離邪惡。當他們離開家門,走上社會,都會有好的心態。她們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正面的事物,不管對同事、對工作都能正確的理解。同情乞討殘疾人,也許能影響到她們的一生。幼小的心靈,種下的是善良,收穫的是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