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預測2018年房地產要降,是真的要降價嗎?

豬鼻子兔


剛需不會降!

中國的房產購買永遠是買漲不買跌,中國的購房心態很難理性的去分析和看待?

我們在購置房產的時候看似理性,卻永遠擺脫不了衝動的僥倖心態!

百城二手房價連續三個月下跌!

寓意何在?寫給誰看?一起做吃瓜群眾的我們請用平常心看待這種具有又到性質的文章和標題黨。不要被誤導,最好當做沒看到,沒聽到。

同時,即使百城房價連續三個月下跌,房價就能見底嗎?這個難?也不會有真正的底,買的起就是底,買不起永遠不見底。

Web時代個人自媒體的輿論總是有目的的,不是實事求是!總是以偏概全,誤導吃瓜群眾!導致人心惶惶的往往是這個時代人人可寫可為,都可以喊出自己的個人帶有水軍性質的文章,只要不涉及違法國家法律的都敢亂寫亂說,無論何種模式出現的論斷都是帶有目的性的。

我們試想幾個問題:

其一百城二手房連續三個月下跌也好連續五個月下跌也好,到底為什麼?

第一、 我們說二手房下跌的地段和城市,一般都是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的二手房出現一點下跌的中介宣傳和廣告;

第二、 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曾經的房價從3000元到3萬元,可能到10萬元甚至出現了15萬元一平方,他的漲幅即使跌到8萬或13萬一平方,對於房主了說又如何呢?假如100平方購買的時候30萬或者100萬,現在要買到1000萬或1500萬,對於有錢人而言,一套房子賺了900萬或1400萬,或者賺了800萬或1300萬,已經是賺的足足的了,抽出資金做做其他投資又如何呢?這個房價能叫跌嗎?能叫見底嗎?對於剛需客來說這個信息還重要嗎?

第三、 對於中介來說,我們常常發現網絡上,微信圈,中國中介水軍的力量如此強大,為了吸引客戶眼球,明明800萬的房子,他們會說400萬,跌了快搶吧!明明3萬多的房價,卻標出2萬多的價格吸引你來了解,然後給你推薦適合你的房子。因為他們不這樣做不行,同行都這樣做了,把客戶先吸引過去了,客戶都吸引不過來,哪裡有可能嗎?中介們抓住了客戶總是希望萬一有人低價出售,我買了不就賺大了嗎?總是覺得自己僥倖獲得便宜的心態。

第四、 廣告永遠是廣告,跌也好,漲也好,要看城市,要看地段,要看你的需求,全國都跌,卻不在你需求的地方,和你的購買沒有半毛錢關係。不要因為一個誘導信息而錯失了自己真實的需求和想法。

其二百城二手房連跌幾個月就能房價見底嗎?

第一、 購房置業到底什麼樣的房價是底,我們應該看根據你的生活你確定在哪裡購買房子,購買房子是自己住,還是用來投資,另外周邊地皮政府拍賣的價格,周邊現在的配套,3-5年的配套建設,區域在城市未來的地位是不是核心,還是郊區,什麼樣的開發商和物業來決定這個區域樓房的價格是不是合理。假如說周邊都是2萬元一平方,突然這個新小區賣1萬元一平方,你敢購買嗎?我想不見的,你會擔心房子更多問題?

第二、 無論任何國家都會保持一定的通貨膨脹率,每年至少3-5%的上漲,所有的生活所需要的建設都會上漲,房產跌只是一種表象,是相對而言,從本質上房產價格本身沒有跌,尤其是剛需房,不是投資房,也不是別墅區。房價在同一樓盤的漲跌信息,要全面瞭解,是不是中介和房產公司放出來的虛假信息,第二是不是房地產公司每個月為了吸引客戶放出來的相對不是特別好的戶型用來招攬客戶來看房,另外是不是房地產公司為了在市場低谷的時候為了回籠資金臨時做的優惠,而這個優惠後面的信息不見得就是真實的價格。

第三、 政府在調控的時候,地方房管為了有效控制網籤價格,最後倒逼房產公司雙合同的現象,過低的價格本身房產公司就是虧的怎麼可能銷售呢?他們對外說的是網籤價,被誇大的放到了媒體上,引來了價格下跌的虛假消息,本質上卻還有另外一個合同另外交錢,卻發現沒跌加起來反而漲了。另外一種買賣二手房的雙方為了避免交增值稅,虛假交易合同永遠在中國二手房中存在,100個交易中絕對是100%的100個都是虛假交易價格。而這個價格出來的網籤價格,和市場價格總是大有大有水分,按照這個數據出來我們看到的是二手房相對市場價格永遠是下跌的趨勢。

第四、 網籤限價,為了避稅,為了銷售誘導,或別有用心的其他目的,等等出來的連續下跌你覺得還真的能讓房產價格真正的下跌嗎?你覺得能見底嗎?應該不可能,也不存在。

其三到底什麼是我們心目中房價見底?

第一、 中國國情的宏觀調控的影響。價格對所有的剛需和投資來說本質上,我們永遠不承認的一個核心點:永遠沒有見底的可能。國情決定了國家的安定,民心的穩定來說,國家層面不會讓房產暴跌,暴跌會導致國家動盪不安,摧毀中國幾十年的建設成果,也不會任由房產一直漲的無邊無際,也會導致百姓無法安與穩定。國家會通過各種宏觀調控讓房價趨於平穩,而不是跌下去。安徽約談減價樓盤的案例就可以證明。

第二、 國人的心態絕對了,房子買漲不買跌。給你一個跌的價格,我們還希望再繼續跌,這是消費者心理模式,房地產公司又如何不知道呢?他們早就研究透了人心,拋一個餡餅,等需求者上鉤,只有穩住價格,或多或少的漲一點,才會有人過來購房,購房的看到後面漲了,也會沾沾自喜,房產公司賺到了,還讓購房的覺得自己也賺到遊戲,怎麼可能讓它停下來呢?

第二、 我們看到的偶爾拋出來的超低價,各種說辭都有,內部名額轉讓,前面客戶沒有資格貸款,內部人員自己提前搶了預定,然後再拿出來銷售,中間賺點差價的模式等等一切都不是常規的降價,也不是全部樓房的降價,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第三、 政策導向,房產大多數城市政府選擇了,在限定的網籤價格上下浮動不得超過10-15%說明了什麼呢?政府要合理的控制房子價格的暴漲暴跌的現象,要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要穩定百姓的心。

還有更多的信息,數據不需要我來舉例,購房者應該看到了各種政策信息,各種房產數據,在中國房產暴漲的時代結束了。但絕對不會出現暴跌,更不會有夢想的見底。

所謂的底,就是你購買的價格,只有在未來的一天你看到你的鄰居轉賣或掛出來的房價高於你買的房價,而不是低於你的房價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你曾經的決定是對的,買的就是見底的價格。這就是購房者的心態。

沒買房的希望跌,買房的希望漲。

買房永遠買在漲的時候,剩下的就是一起觀望和後悔。

這是永恆不變的定律。

@今日頭條 @李思思 @塗磊 @馮提莫 @YY摩登兄弟 @指法芬芳張大仙 @迪麗熱巴 #我的選擇我的路#











智慧女神學院朱思誠


以前,任志強就是堅定的房價看漲派。雖然他因此被冠以“大炮”之名,但“不幸”的是,他的大多數觀點被事實映證了。

所以,當他難得地說了次“房價要降”時,是會讓人們認真對待起來的。

回到題中所問。任總說過“2018年可能會出現房價下降的城市越來越多”,是在今年的年初;不僅如此,任總還說過,“中國未來的房價會一直漲,且還會存在大漲小跌的規律”,這是在今年5月18日說的。

這一前一後表達的觀點,都有其前提設置的,不宜用來斷章取義。

先說更早的觀點。首先是“可能”,然後是“出現房價下降的城市越來越多”,起碼不是預測2018年房地產整體要降價。而且說這個觀點時,還設置了一些前提:房地產政策不變、防範金融風險,去槓桿的政策不變。

而最近任志強的觀點,更有一些重磅級的表述:“我個人覺得,越出政策的地兒,越證明房價要漲”。這似乎基本要被映證了,近期,多城市“搶人大戰”及“搖號售房”見諸媒體關注,都直指高房價預期堅韌的擔憂。

任志強近期的觀點,更接近他一向所持的觀點,他認為未來房價會一直漲,支持這種判斷的理由是,“未來20年,中國要讓城市化完成率達到70%”,“中國人口快速流動還有20年”,人口的流動產生住房的需求。正是有這個主要原因,他說:“所以,中國未來的房價會一直漲,且還會存在大漲小跌的規律。但是弱的城市一定不會漲,需求沒了還怎麼漲?”

注意,雖然任志強認為中國未來的房價總的來講會一直漲,但是,小城市與弱城市,房價總的趨勢是不大會漲的。這個判斷好理解:房地產長期看人口,當一座城市對人口的流入沒有吸引力時,何談房地產需求?何談房價攀升?

所以說,2018年的房價是升還是會降,不好去整體的做出判斷。基本來說,不同城市會有不同表現,不會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而且從政策面而言,中國房地產的發展將追求穩健,不會容許房價過於波動,不會容許房價大漲大跌,否則政策面一定會介入。

另外,本輪樓市調控期已超越以往任何時期,而且將會以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為終結,所以,未來,投機對樓市與房價的負面作用,還將會繼續逐步擠出。對房價上漲的過度期待,也基本上有可能會踏空的。

需要理性地看到:讓房價更符合剛需購買力,讓房子剝離投機迴歸居住屬性,這應當有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至。


波士財經


這次任志強沒唬大家,目前一線城市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5%,二線城市由於引進人才戰略,暫地不跌,後續難保不下挫,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人造了很多的剛性需求。

那麼2018年的房價由誰來掌控呢?首先,房地產調控大方向是否有變化。過去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次房地產調控都是“無疾而終”。而本輪始於2016年10月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持續了1年多,短期內並沒有鬆動跡象。

特別是兩會結束之後深圳、成都、長沙、武漢等城市都出臺了新一輪房地產調控舉措,這表明政策層面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還將長期進行下去。估計要等到房地產長效機制完善後才會逐步退出。

再者,給房地產降槓桿,防風險已成為監管部門的重要政策目標。利率的高低,向來是決定房價漲跌的關鍵所在。如中國2009-2010年房價上漲週期中,與金融機構推出的7折購房優惠利率政策密切相關,2009年6月個人按揭貸款利率創下4.34%的新低,房價漲幅也於2009年末達到峰值。

而現在銀行的首套房貸利率已經5連漲,由去年同期的85折優惠,到現在的基準利率之上的30%。特別是在過去五年內居民槓桿率已經翻了一番,進一步加槓桿已經力不從心,資金成本上升,金融機構把房貸由原來的“香餑餑”變成了“雞脅”。

現如今,金融去槓桿已成大趨勢,高槓杆時代已經終結,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高息舉債的行為已經不可取,房地產投機性需求正在降溫。

再次,監管開始對資金流向房地產的通道進行封堵。2017年二三線城市房價為何會上漲?就是消費貸、過橋貸等短期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這樣將短期貸款用於長期房貸,潛在的風險是巨大而不可控的。

而現在,不僅是表內業務受到嚴控,甚至連銀行的表外業務(包括委託貸款、資管等)資金都要受到嚴格監管,統統劃歸表內,甚至於開發商的項目貸款也要“四證齊全”才能審請。這使得銀行信貸流向房地產的通道受到嚴查。

最後,央行貨幣政策的松或緊,直接關係到房價的漲跌趨勢。2009年我國房價大漲,主要是4萬億基建投資計劃、10萬億天量信貸政策的影響,當年M2增速達到29%。而最近一輪房價上漲是2015年初,央行宣佈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是房貸利率降至歷史低點,而且從銀行獲得房貸也較過去容易得多。巨量的資金推動了全國各熱點城市房價上漲。

所以,無論是從房地產降槓桿、資金的監管、房貸成本的上升,以及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深入,都明白無誤的告訴我們,中國房價馬上就要跌了,任志強他不傻,看出了端倪而已。


不執著財經


首選對任志強說的這句話理解是片面的。

那你知道嗎,任志強演講中還說了,今年一季度是全國平均房價歷史上漲幅最高的一年,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增速卻是2008年以來最低的一年,因為開發商基本上兜裡就沒錢了,所以對於基金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所謂“抄底論”。

任志強還說了,“你們別搞錯了,我們現在房子是不夠用的”。

房價有沒有降的趨勢,我們還是看看數據說話吧。

以一線城市為例,先來看看2017年的一線樓市銷量情況。

北京:該市住建委成交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一手居住類產品共銷售42428套,比2016年銳減81164套,何止是腰斬,簡直是斬到大腿。而成交金額為2179.89億元,比2016年成交下降了47%。

上海:網易房產監控數據顯示,上海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51974套,較2016年112591套的成交量,減少也超過一半,斬到了腿肚子。價格也相比2016年有所下跌。

深圳:該市規土委近日的數據顯示,去年深圳共售出25820套一手住宅,為八年來最低水平。廣州:情況稍微好一些,陽光家緣網籤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共網籤一手住宅89859套,較2016年127719套的歷史峰值,少了約三成。

都說北京二手房降價了,新房價格方面呢?

北京:該市住建委成交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居住類產品成交均價42987元/平方米,2016年這一數據為33415元/平米,每平米上漲了9572元。

上海: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均價45088元/平米,2016年這一數據為54454元/平米,每平米跌了9366元。

廣州:2017一手住宅成交均價為16451元/平米,2016年這一數據為16656元/平米,每平米略跌了205元。

深圳:在經歷連續15個月連跌之後,去年的均價為54445元/平米。

注意,深圳絕對價格其實還很高。

可以看到,四個一線城市裡,北京是唯一上漲的城市,漲幅還不小。上海跌的最狠,廣州和深圳則呈現溫水煮青蛙的態勢。

但總體而言,價格其實都還很高。一線城市來看,調控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話說回來,顯示的“房價數據”降了,不一定代表房價真的要降,並不能很真實的反饋市場的實際需求。反之亦如此。尤其是去年,受到調控和結構性影響較大,開盤區域郊區化、限價、限發預售證的情況不少見。

這都會多少影響到房價、成交量。

另一方面,儘管調控屢次加碼,但依然擋不住明星二線城市的土豪們全款購房的熱情。對了,就算是全款,也還要排號,選房全靠搶,拼的就是手速。

戶型樓層什麼都是浮雲,能搶到算你狠,搶不到等著下一波開盤繼續漲,就是這麼任性!看到這裡,你覺得2018年房價會降嗎?


槓桿遊戲


朋友,任志強先生原來一直是房價看漲者,而且他認為房價只漲不跌,而且他的一些判斷不少都付諸了現實,所以人民對他的主張或觀點還是非常相信或看好的。今天他預測2018年房地產價格要降,是他第一次對房價的看跌,他的這一觀點是不是也如他原來對房價看漲的觀點一樣那麼準確呢?在我看來他的這一預測只能說從理論上來看有一定可能性,但從現實看他的這種預測成真的可能性很小。



為何這麼說,原因其實很清楚:一則,中央政府確定的房子是用來住的這一論斷,實際表明房地產調控會一直持續下去,任何認為調控是權宜之計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而且今年各級政府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出臺的政府調控措施越來越多,前段時間披露已達160多項,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房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二則中央政府大力推出棚戶區改造、租賃房建設等政策措施,加大了住房供應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人民的住房觀點,這一定程度上對緩解供需矛盾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因供房緊張而導致房價上漲的可能很小。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目前中國正處於城鎮化的高峰期,我國未來數十年城鎮化率將達到70%以上的水平,還將吸引更多的人口進入城市,剛性需求仍在增長;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各種社會資源要素豐富,大中城市提供的政策紅利較多,還將成為吸引人口進入各大中城市的重要因素,只要人口進入則購房剛性需求就一直存在和增長,房價就不可能下降。








再則,房地產關聯的產業較多,樓市價格如果大幅下跌帶來的負面社會經濟影響,你懂的,我這兒就不多說了。

同時,我們也要正確看待任志強先生預測,他是有一定條件的,那就是房地產政策不變、防範金融風險,去槓桿的政策不變,但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較為多,如果這些政策存在變動,則房地產也會出現波動。所以我們對他的預測也不能斷章取義。



當然,房價在2018年也會出現一些局部的變化和地區間有漲有落的不平穩,正如目前房價一、二線重點城市得到了控制,而三、四線城市出現大幅上漲一樣。



除了這些正常現象之外,我想2018年房價不會下降,只是大幅上漲可能性不會存在,最差也會保持緩慢增長態勢。不知朋友你對這個問題是何看法,有更好的想法我們再交流,祝您生活快樂!


財經深思


任志強號稱大嘴,經常預測房價上漲,並且其一直都是對的,因為房價這麼多年確實一直在漲,但是這次其卻預測2018年房價要降了,這說明房價真的要降了。為什麼房價會降呢?那是因為房價虛高的實在是太多了。目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在10萬一平的高位了,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也多數超過2萬一平,四五線城市的房價也過萬了,這麼高的價格不降點是很危險的。

任志強很少預測房價下跌,這次其預測房價跌,可以說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就算是任大炮也覺得當前的房價高的有點不正常了。確實房子已經成為過剩產品了,大部分城市的房子都是過量的,只是不均衡造成了房子短缺的假象。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不少人有幾套、十幾套甚至100多套房,這顯然超出了正常的居住需求存粹就是為了投機了。計算時普通民眾也開始跟著炒房了,有了一套還想買第二套,接著還想買第三套,這都是不理性的瘋狂現象,這種現象必須給予扭轉的。


深度軍備


今年年初,在北京舉行的城市地產風雲榜上,任志強的演講引入注目,一向以看多著稱的“大炮”首次看空中國樓市,讓眾多行業人士大跌眼鏡。

任志強認為:

1.銀行收緊信貸規模,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今年開發商日子會很難過,資金鍊壓力很大,為了緩解這種壓力,開發商會以價換量加快庫存週轉。

2.2018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會加入到下跌行列中來。

那麼這一次任志強的預言能否成真,房價真的會降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前幾個月全國大中城市房價基本穩定,一線城市房價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一二線城市房價在2018年基本上會保持穩定,部分城市房價會出現幅度較小的調整,出現大跌的概率極小。

房價的變動已經與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密切相關。一旦出現房價大跌,風險就會立即釋放,對經濟、社會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樓市調控政策目標是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有效遏制炒房和過度投資,而不是為了房價大跌,樓市穩定健康發展才符合政策要求。

一二線城市未來隨著人口不斷流入、土地供應緊張,房價還有一定的上漲要求,但沒有人口流入支撐的城市以及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將上漲困難。

所以,任志強的預言對於部分主流城市的房價來說是有可能存在合理回調,但幅度有限!

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具有多年的不同行業財經領域實戰經驗。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財經微世界


似乎說千遍萬遍都沒用,而任志強儼然已經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神,大家期待著任志強能出來說兩句話,好像只要他說了心裡更踏實些。既然是政策,它就是不斷與時俱進的,但有一點一定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的。 1月26日,“2017-2018(第十五屆)中國地產風雲榜”上,任志強“2018房地產趨勢”的演講把風雲榜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潮,他一上臺,除了記者,參會的嘉賓們也紛紛擁上臺前,把任志強的演講全程錄下來,生怕錯過一句話。任志強表示,如果現有政策不變,(即不放鬆調控)2018年房地產投資一定是下降,增速下降的幅度可能會穩中有降。另外,房地產開發面積會也會下降,房價下降的城市會越來越多,應該說提到了三個少有的降。

在這個特殊的場合,任志強的話寓意深遠,既表達了房地產市場變天,又告訴你不要輕言房價大漲。由此看來,不能說任志強看空市場,而是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任志強顯然說話變得油了好多。他也承認政策不好預測,也承認政策不讓房價大漲是板上釘釘。



光宇吐樓市


近期打算買房,一直在關注北京樓盤,也去各售樓處看了不下10個樓盤。我切實的感受到了房子已經在或明或暗的降價了。比如比較火爆的通州某樓盤,去的時候報價27800,第二個星期又告訴我26000多就可以拿下,實際上它當初的開盤價接近40000。另外一個樓盤去的時候告訴我只剩一套了,然後後續的時間時不時告訴我又出來一套,過了倆月當時看的那套還沒賣出去。還有個看後過了一段時間告訴我出來一批所謂的工抵房,比開盤價每平米低了近2000。還有的什麼回饋客戶99折。更有尚未開盤某限競房,政府限價42000,結果開盤直接36000起。固安的樓盤也是,兩個月前說的是預計開盤價11000,預訂火爆,排卡人數超出房源一倍以上,結果開盤9000多,然後又說推出特價房源8500。

反正從兩個月前到現在各路銷售給我打電話發微信的頻次和他們在朋友圈打廣告的力度就感覺的很明顯了,房子越來越不好賣了,開發商壓力越來越大了,降價已經不是趨勢,而是現實,只不過開發商依然拿著塊遮羞布欲拒還迎罷了。


清水135025530


有過買房經歷的人可能都知道任志強這個人,這也算房產界唯一一個神人了,預測房價沒有錯過,當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房價要降的時候,他說房價會漲,然而事實證明了他是對的,很多聽他意見炒房的,基本上都實現了財務自由,逍遙人生了,哪些不相信他的人卻掙扎在買房的道路上,兩者天差地別。


2018年以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並沒有鬆懈,以往都會因為各種原因無疾而終,這次調控時間長,調控密度大,實施的政策多,全國樓市都有降溫的現象,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價,降幅達到15%,二線城市由於大學生落戶政策的實施,剛需置業者大量增加,樓市依然旺盛,但是在小編所在的城市,買房的大部分都是剛落戶的剛需族,還有一部分是改善型需求的客戶,可以說沒有他們,二線城市的樓市指不定冷成啥樣,三四線城市由於棚改計劃的實施,認為造就了大量的剛需,讓三四線的樓市也旺盛。


隨著今年房貸利率不斷上浮,高槓杆已經讓很多人負債不起了,炒房客也退出了樓市,買房成本提高了,人們買房更加理性了,這樣就造成接盤俠越來越少,房子的價格雖然在不斷上漲,但是炒房客手裡的二手房基本上已經無人問津了,桌面上的資金越來越多,但是誰都拿不走。

周圍的大部分人都已經買房了,接盤俠越來越少,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老齡化日漸加重,房屋空置率越來越高,住房越來越多樣化,供嚴重大需求,房地產稅一出,房價不降就怪了,小編也認為任志強先生說的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