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可以大量印發鈔票然後鼓勵國民去他國消費嗎?

吹神31


一個國家是不可以無限制的印刷鈔票的。因為亂髮鈔票最終會造成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飛漲,最終民不聊生。因為鈔票數量應該是大致與國民生產總值相當, 也就是有多少東西,才能印刷相應價值數量的鈔票,而不是無限制的印刷鈔票。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

什麼事物都是物以稀為貴,若一個國家無節制的印刷鈔票,市場上的錢多了,就會導致國家的經濟層面的通貨膨脹,而貨幣也將大幅度的貶值,到時候別說黃金了,生活必需品都不一定能買的起。這樣的例子在我國剛剛建國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但不是由於國家大量印製貨幣,而是由於國民黨撤離中國,造成當時國民黨發放的貨幣大幅貶值,曾經有老人回憶,那時買幾盒火柴,需要用一袋子的錢購買。

來到現代,就拿非洲的津巴布韋來說,這個國家曾經是非洲的發達地區,但因為管理不善,金融體系直接崩潰,國家也就開始瘋狂的印刷貨幣,開始時,津巴布韋的貨幣還能勉強維持對美元的兌換,100津巴布韋幣能夠兌換1美元,可是經過過山車式的下跌後,想兌換5美元,需要整整20兆津巴布韋幣。在08年的時候,津巴布韋甚至出現了100兆面額的鈔票,但實際的價值也僅是25美元。

貨幣在國內是一種價值交換物,是我們常常理解的可以消費和投資的錢

但是一旦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交換和兌換,貨幣只是一個國家政策對另一個國家政策的手段而已,其消費和投資本身的價值是其次的了

比如說買美國資源,要看為什麼去買,要相信,有價值的東西,虧本去買都可以,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國家需要,例如:大量國有資產出去收購外資,就投資行為來講,本事是失敗的,是不賺錢的,但是為什麼還要去做,老百姓都看的清楚的東西,難道那些決策者會比我們笨,拿著納稅人的錢去耗,因為投資本身的經濟意義是其次的,是政策,是外交考量,我們常說的用市場換技術,為什麼,經濟意義上吃虧,但是政策意義更大,所以匯率變動本身代表的不是經濟意義,是政策意義

所以一旦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行為,不能在經濟層面去考量,不然會發現怎麼想都想不明白,看起來很沒有道理,要從社會層面和政策層面去考量。

貨幣的投放量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需求,一般來說,只有供求均衡經濟發展才能處於一種健康狀態,貨幣的供給一般由流通中的先進+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債券、票據等貨幣近似物組成,貨幣的需求由投機性需求和交易性需求組成。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觀點中,證明了經濟蕭條的根源在於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的不足。

貨幣的發行過多(這是一種貨幣政策)會造成通脹率的上升,一定程度的通脹率有助於經濟發展,國家可以接受,但是過高的通脹率是有害的。


財經女諸葛


可以說可以,也可以說不可以。主要就是看這個國家的信用。

其實像美國最近的幾十年都是一直這樣做的。美元在世界上是硬通貨也是國際貨幣。所以美國印製的美元,是可以在全球買東西的。美國現在欠的債超過他一年的GDP。所以今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加息了好幾次,實行貨幣緊縮政策。因為美元如果超發嚴重,會導致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那個美元的信用就會逐步喪失國際貨幣的地位。

但是其他國家肯定不行,因為其他國家的貨幣在世界上流通需要先兌換成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等國際貨幣。如果通過一個國家瘋狂的印製鈔票。那就會導致這個國家的鈔票,如同廢紙,就好像國際上的委內瑞拉一樣。委內瑞拉原本可以稱得上富得流油。他是世界上原油儲備最大的國家超過沙特阿拉伯。這個國家出口的95%都是靠石油。委內瑞拉政府就不斷提高福利,花錢大手大腳就演變成負債累累,為了填補財政的赤字,開始瘋狂的印製鈔票。導致了人們對本國貨幣喪失了信心,經濟中流通的錢就越發不值錢。所以居民就開始湧入了商店去囤積商品,進一步推升了物價。日常貨物越來越緊缺。但是委內瑞拉沒有足夠的外匯,委內瑞拉沒有足夠的外匯來購買貨品。惡性循環


蘇佳順


當然不可以了。

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必須結合本國的匯率。

也就是要考慮本國的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

當貨幣有很大的貶值壓力時,再增加貨幣供給,勢必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並且導致大量的資本外逃,這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帶來沉重的打擊。

相反,當貨幣升值壓力很大時,會使出口面臨嚴重的壓力,商品的競爭力下滑,因此,需要通過適度的貨幣寬鬆,穩定外貿。

印鈔票表面上是無成本的增加了貨幣,實際上你的貨幣同樣會貶值,貨幣購買力也會下降,整體上你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因此,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結合自身的情況,而採取必要的手段。


財經劍客


已經有人這麼幹了,以為擾亂別人的經濟秩序,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商道國際


不能!參考蔣介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