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血管斑塊,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提前預防甚有必要。建議首選中醫,中醫的方法既安全又有良效。

​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的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種常見病。現代研究發現,動脈粥樣硬化(即血管內出現斑塊)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也是其進展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一、血管斑塊的病因

從西醫來看,造成血管斑塊主要的原因是血管內膜受損。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則,長期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二則,人體隨著衰老,血管內膜和全身的器官都會出現退行性病變以及老化;三則,易於激動的人、平時壓力較大及休息不好的人,血中腎素水平較高,會使動脈長期處於收縮高壓狀態,也是造成斑塊形成的原因之一。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從中醫來看,痰瘀互結是血管斑塊的主要病理機制。血管斑塊屬於本虛標實之病,標實為血瘀、痰濁,本虛為氣虛、陽虛、脾虛、腎虛。也就是說,血管斑塊多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病,且以邪實為主要方面,更以痰濁和血瘀為主。

痰瘀與心脾功能失調相關。痰濁源於脾虛,脾虛則運化升清功能下降,導致飲食精微沒有徹底氣化,而變生痰濁;心主血脈,若心陽不振,則血行不暢,滯而成瘀,滯塞於血管。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由於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或年老體虛,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氣機升降失調,進而津液代謝輸布失常,血液運行不暢,逐漸形成痰濁和血瘀。進而痰瘀互結,或因瘀致痰,或因痰致瘀,互結互生。邪實傷正,正氣不足,邪實更甚,形成惡性循環。病程日久,漸成窠囊,痰瘀盤踞窠囊,滯塞而成有形之邪,導致病情複雜,纏綿難愈。或可化熱,日久蘊毒,損傷臟腑,敗壞形體。

西醫認為,要服用抗血小板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發作的概率。另外亦需服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降低血脂,還可以對抗血管內膜中的炎性分子、抗氧化,產生穩定血管內膜以及逆轉斑塊的作用。若病人兼有“三高”,還要針對“三高”症狀服藥。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因痰與瘀交結成形,其證候特點主要是正虛而邪實。正虛以補氣、溫陽、健脾、補腎為主,邪實則以疏通經絡,化痰化瘀為法。諸法之中,溫通陽氣是治本之法。

臨床證明,溫陽補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化痰降濁諸法能延緩高粘血癥的進程。而高粘血癥與血管斑塊有明確關係。

建議經常針灸,針灸能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暢和氣血,扶正祛邪,有利於緩解血管斑塊。另外,對於陽虛之人,建議經常做艾灸,艾灸最能溫陽通陽,降濁化瘀,可壯固根蒂,保護形軀,燻蒸本原,卻除百病。當然,根據體質或症狀辨證選取合適的湯藥,亦有必要。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三、沒有“三高”可不必服藥

若檢測出來的頸動脈斑塊為扁平狀,頸動脈內膜沒有增厚,且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也沒有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直系親屬中也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那麼,可不必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

從中醫來分析,斑塊本身並不會表現出不適症狀,但若存在心陽虛,或脾陽虛,或腎陽虛,或血瘀,或氣虛,或痰濁等體質,則需及時改善。

另外,一定要減肥。十個胖子九個虛。肥胖多因於陽虛,而且,關鍵是脾陽虛和腎陽虛。脾陽虛則運化失司,腎陽虛則氣化減弱,都會導致痰濁與血瘀,從而加重血管斑塊的形成。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四、食療防治血管斑塊

唐代名醫孫思逸提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血管斑塊的形成與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通過調節飲食,即可調節或延緩血管斑塊的發生發展。

食物與中藥一樣,也有偏性,不過其偏性不大。若能通過調節飲食來治病,既可節省看病費用,又能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以下提供幾種食物,既可防治血管斑塊,且屬於藥食兩用。

一則,洋蔥。洋蔥性味辛溫,有通陽化氣之功,溫陽即所以化痰化瘀。現代研究發現,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對血管擴張、血液黏度降低、改善外周血管和冠狀動血流量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且洋蔥含有精油,能使人體內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提高,從而使血管斑塊得到有效改善。

我自己體會,洋蔥最好生吃,借其辛味能溫通陽氣。若煮熟吃,其辛味消失,辛溫通陽的效果亦大打折扣。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二則,丹參。丹參是一味經典的活血化瘀中藥,也是保健食品。臨床常用於防治血管斑塊,有良效。現代研究發現,丹參中多種成分均可起到抗血管斑塊的作用。

我臨床應用丹參,或加入辨證藥方中,以水煎服;或與他藥研成極細末,溫水沖服,皆效。若水煎服,我的常用量是15至30克。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三則,大蒜。大蒜味辛辣,性溫熱,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祛痰降濁之功。據報道稱,大蒜能防止高脂肪膳食引起的血脂升高,並可預防血管斑塊。

我自己體會,若過吃油膩食物,吃幾片大蒜,即能迅速解其油膩。且與洋蔥一樣,建議生吃,借其辛辣之味以溫陽通陽,降濁化瘀。若煮熟吃,其功效大減。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四則,黃芪。黃芪甘溫,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託毒排膿等功效,可煎湯,可煎膏,可浸酒,可入菜餚。現代研究發現,黃芪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介質從而緩解血管斑塊。

我常用生黃芪,補氣效果比蜜制黃芪更高。對於氣虛之人,可重用至120克。近賢李可老中醫常用生黃芪300克至500克,大概取其補氣之功,以化濁化瘀。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五則,枸杞。《本草綱目》述“枸杞久遠,補精氣不足,易容顏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現代研究表明,枸杞籽油具有降血脂、抗血管斑塊、防衰老、抗腫瘤、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我用枸杞,或作為平時的零食,每天吃一小把;或泡茶;或入湯劑;或入菜餚,都很方便,而且色紅味美。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六則,蘿蔔。蘿蔔性涼而味辛,辛則入肺,能宣散肺氣。蘿蔔性降,又能肅降肺氣而化濁。白蘿蔔與青蘿蔔都能化痰涎,解熱毒,健脾氣,助消化,常吃蘿蔔使人大便通暢,神清氣爽。最好是生吃,味道甘美。唯其性涼,脾陽虛者當少吃。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另外,黑木耳和胡蘿蔔對血管斑塊也就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中醫食療屬於藥食同源,兼有降脂、抗血管斑塊作用,且毒副作用小,口感好,經濟實惠,易於堅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應該改變有病去治的觀念,更多的要樹立“治未病”的思想。

五、血管發生斑塊後的注意事項

無論是否有“三高”,在發現血管有了斑塊後,一定要及時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則,主動戒菸、限酒;二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怨恨惱怒煩等負面情緒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加重血瘀和痰濁,況且,劇烈的情緒變化亦會導致血管發生劇烈收縮,血管斑塊容易破裂,從而誘發腦梗或心梗等嚴重疾病;三則,堅持運動,運動能生陽,運動能通陽。陽氣宣通,陰濁自散;四則,飲食忌寒涼。寒涼傷陽,陽氣一傷,氣化減弱,則水飲容易積滯而成痰,血液容易滯塞而成瘀;五則,平時要低鹽、低脂飲食。低鹽則腎不傷,低脂則脾不傷。

血管出現斑塊,怎麼辦?

另外,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都會加速斑塊的生長,因此,積極選擇中醫治療“三高”,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控制“三高”,也有助於延緩斑塊的形成和進展。

治療血管斑塊,需在明醫指導下進行,或服湯藥,或用針灸,不建議病人自己服用保健品、補藥和營養品。


我是中醫陳大夫,專注中醫科普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儘量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