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若曹操一統天下,憑藉著為才是舉和他的雄才偉略,曹操能成千古一帝造就偉大帝國嗎?

看清看透這個世界


曹操,大文豪,大軍事家。絕對是文武雙全的人物。在文化上開創建安文風。可稱一代宗。在軍事上統一北方。奠定國家統一的基礎。完全有能力統一華夏。成為和造就成為一個偉大的帝國。唯一遺憾的是,曹操就是差一點運氣。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和開創者。 東漢丞相,魏王,公元220年去世。曹丕稱帝后,廟號太祖。魏武帝。 曹操以剿滅話。黃巾軍和董卓起家。曹操協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滅二袁、斬呂布、定劉表、平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統一北方。對外征伐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安定邊界。在經濟上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曹操治理下的北方,政治清明,經濟強大。使得曹魏始終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而曹操之所以沒有能夠統一天下。拋開劉備和孫權方面不談,主要就是以赤壁之戰為界,曹操似乎是變成兩個人。之前的曹操從善如流,聽取諫言。謀士能夠修正曹操的錯誤和戰略的問題。而赤壁後的曹操變得剛愎自用,身邊重臣或因政見不合或因明哲保身而不在講話,使得曹操以後軍事行動幾乎沒有勝利。沒有任何大局上的突破,天下三分就此形成。而他卻無法阻止。在這一點上比劉邦差點,也許這就是運氣吧。



應該說,曹操是非常渴望當皇帝的。但當皇帝帝”他不僅需要巨大的實力和能力。更需要是‘輿論的支持‘’和足夠的“威望”來證明自己就是那個“順天應人”的“天子皇帝”,曹操從丞相到權臣最後到封建魏王,離帝位就差一步。但就是這一步。曹操就是跨不過去。人心在漢是一個方面,再就是沒有統一華夏。如果曹操在世的時候,統一華夏曹操絕對會稱帝。赤壁之戰以後,當上魏王的曹操基本上已經放棄當皇帝的想法。對於這時候的曹操來說 家天下。讓兒子登基 比一統天下重要 。如果再給他時間和機會,曹操依舊會把精力放在穩固和傳承政權上。也就是說晚年的曹操已經是日趨保守。沒有魄力了。

曹操成事主要依靠穎川氏族,自己不稱帝,可以唯才是舉。因為上面畢竟有個皇帝。但一旦自己登基就兩碼事。曹丕登基以後迅速和世家妥協。換取世家對自己支持。如果曹操登基也一樣。這是必然的。曹操由於和世家不和,在自己集團內部基本上都是本家擔任軍事主官。世家則是暗流湧動。完全是曹操強行壓下去的,如果曹操強行登基。或者徹底奉行寒門策略,完全可以導致曹魏分裂。



曹操沒有處理好和世家的關係,他既不敢和世家決裂,走底層路線;也不願意全面投靠世家。只能採取平衡措施。在軍事上一敗赤壁,二敗漢中,曹操徹底喪失了平定天下的機會。曹操比劉邦,李淵父子,朱元璋還是有所差距的。天命曹操還是差一點。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曹操生前做了最大努力,讓孫權己經服從中央政府。可按下葫蘆浮起漂,劉備又新成抗擊中央政府敵人,勢力還相當速快發展。他也只有認命。死前沒有完成統一中國宏願。

憑曹操一生雄才大策,遠見卓識,卓越組織的才能,寬宏大量政治家情懷。成就一代幹古一帝是沒有問題的。可惜生命短促沒有時間給他不夠久。人民生活還是特別苦,分裂局面沒有改變,子孫後,代代都是窩囊廢。不但無法繼承先人謀略,連應有勇力都喪失乾淨了。更無曹操機智警敏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是愚蠢象豬一樣等著人家屠殺的豬一群。

在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時,輕鬆交權,等待屠殺。不要說給先輩樹碑立傳,連掙下的榮光也被他們丟光敗儘自己成為笑料。

曹操從官宦家中出生的驍子。在東漢未年動亂中,從青年時代,立志做治世之能之臣,亂世之英雄。

在舉為孝廉,入京城成為北部尉,就揚名立萬有功升為頓丘令,變議郎。上書皇帝懇切進諫匡正奸邪。

黃巾起義爆發後投筆從戎,大破黃巾軍有功升為濟南相。大力整治貪贓犯法,使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在靈帝生前成立西園新軍後為典軍校尉。

曹操和董卓有相當交集。他見過董卓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開弓,有野蠻兇狠的眼光,讓人敬畏三分。見過董卓豪爽氣魄,非凡才幹,有收羅落魄健俠,能親近士人,徵召名土(荀爽韓陳紀,韓馥,劉岱,孔傭,張諮,孔融,應劭張邈,劉表)讓他們擔任地方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跑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甚至為陳蕃,竇武和”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照雪。提拔他們子孫為官。似成大才但權傾朝野,倒行逆施,曹操還是和張揚,衛茲在董卓權勢如日中天,弒殺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仗著軍權威勢,放縱士兵,劫掠富戶,搜到財物,姦淫婦女,掘陵盜寶,性格殘忍,好用刑法立威,借題發揮殺人。多致人死。

曹操堅決地棄官而走。招兵買馬對抗董卓執政擅權,發佈檄文,陳述董卓罪惡。呼籲各地起兵反抗董卓,恢復劉辨的帝位,說服太守張超,聯合其兄陳留太守張邈,在酸棗舉兵,成立反董聯盟關東軍。使反董卓之勢,如野火燎原,曹操和鮑信也帶領軍隊想佔領成皋縣。董卓派徐榮率軍迎戰。在滎陽汴水邊大敗曹操。曹操也被流失射中,僥倖曹洪救回,挽回生命。早年英雄創業,壯志非凡,都顯示超凡膽略為國不怕犧牲氣概。

曹操在政治上是相當成熟。用人唯才是舉,滅除世族觀念,抑制豪強,加強中央集權,廉潔自勵,以儉率人。以法治國為大策。為魏國建國打堅實基礎。

從189年討伐董卓陳留起兵,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成東郡太守開始逐鹿中原。讓張繡再次投降。以不及掩耳之勢去破劉備,以四戰殘破不堪之地打敗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有四世三公位,門生故吏邐於天下的袁紹,取得官渡大捷。遠征鳥桓,突顯張遼,大展神威,發動猛攻,陣斬蹋頓,全勝得降俘二十餘萬。斬殺袁尚,袁熙。肅清了袁氏勢力。西征平定涼州,漢中用離間計遂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得虎步關右,撐握漢中涼州地區。親征孫權,進軍濡須口。生擒公孫陽,成為魏國公,國列鄴城,為兒子魏國成功奠定基礎。從早先挾天子令諸侯,征討平叛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分化匈奴,成為五部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羌,氐等胡人,統一了中國北方。恢復經濟生產。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公家屯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穩定北方。還是揚名文學,善長詩歌,精賦散文,著作兵法,擅長書法。是一代文章宗師,留下無限精神財富。是古代所有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集一身。加上戰略上舍得唯勝得道。是世間唯一干古第一人,難為帝王無二家。






ww3721


曹操能統一天下的話,雖說不是千古一帝,也是一個偉大的帝王,他的歷史地位將會蓋過唐高祖李淵和隋文帝楊堅,因為就算沒有統一天下,曹操也比他們二人在歷史和民間中更有知名度。曹操有一個優點就是勤儉節約,這是歷代開國皇帝共有的一個優點,當然司馬炎除外,曹操能統一天下,應該還是不錯的。

曹操和南朝的劉裕很象,這二人都有統一天下之才,都有統一天下之志,也都有統一天下之機,可為什麼就是不能統一天下呢?是什麼擋住了他們統一天下的道路?他們都是足智多謀,用兵如神,所向無敵,誰能擋住他們呢?能擋住他們的就是他們自己。

張松去許昌獻圖是曹操統一天下的一次機會,當時曹操剛打敗馬超,正在志得意滿,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加上張松長得又醜,看不順眼,一言不合就把張松亂棍打出了,張松一生氣,把圖獻給了劉備,結果劉備在張松的幫助下取得了西川,成為一方霸主,曹操失去了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

曹操打下漢中後,劉曄勸曹操趁著劉備剛得西川,立足未穩,馬上大軍直接攻取西川,西川可一鼓而下,這是曹操統一天下的第二次機會。曹操卻說做人怎麼能既得隴復望蜀呢?就停止進兵,放棄了這次機會。過了一段時間,曹操聽說西川以為自己大兵壓到,很多人害怕的紛紛逃跑,劉備就是拿劍連著斬殺幾個人都禁止不住,非常的後悔,問劉曄,現在還可以進兵嗎?劉曄對他說“劉備諸葛亮已經把西川安穩住了,再進兵已經沒有用,達不到泰山壓頂的效果了。”曹操又一次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再往後,曹操就沒有機會了。

開國領袖曾評價曹操“遇事疑,見事遲。”機會來了看不透抓不住。機會走了想明白也晚了。曹操因為傲慢自大目中無人失去了第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因為多疑見事遲反應慢了半拍失去了第二次統一天下的機會。齊桓公一驕傲天下九叛,曹操一驕傲天下三分,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李世民評價他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尊不足,是有道理的。

劉裕滅南燕時,也是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但他喜歡屠城,殺人太多,大失北人之望,沒能乘勝進取,失了一次機會。

滅後秦時,又是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當時劉裕文韜武略,威震天下,北魏和赫連勃勃皆不敢與其爭鋒,望風遠遁,避其鋒芒。關中父老皆勸劉裕留在長安,經略西北。劉裕卻急著回建康篡位自立,放棄了統一天下的大好形勢。

後來,赫連勃勃縱橫關中,北魏拓跋燾崛起中原,劉裕看著故國山河滄為敵手,非常的後悔,但大勢已去,時不再來,胸中雖有統一河山的宏願,也只能登高北望,慷慨流涕而已。


小杜笑看風雲


我認為極有可能。

曹操,漢魏之際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孟德。

曹操統一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曹操對待俘虜方面也是表現出非常人所及的豁達大度,與荊州劉表殺降形成鮮明對比。

毛主席對曹操十分推崇。因為在古代帝王中,兼有文采武功的人也有一些,但像曹操這樣在政治、軍事、文學諸方面皆為一流則為僅見。所以毛主席曾在一首詩中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輕輕幾筆,便把這幾位著名的馬上天子蕩過去了。數來數去,要算曹操出類拔萃了。

所以如果曹操當年統一了天下,極有可能成為千古一帝。





大已吧


這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但答案非常簡單:曹操成不了千古一帝!為什麼呢?原因很多,此處只就兩方面淺談一下:一是社會條件不具備,二是曹氏自身條件不具備。

首先,千古一帝需要業績來支撐,這些業績需要大量人才共同創造。漢末人口大概六千萬左右,從黃巾起義起近百年戰亂之後,魏國存約400萬人口,吳國存200餘萬人口,蜀國存100萬左右人口。沒有人僅憑這麼少的人口資原能成為千古一帝!如果說非要找一個有些可能能以此成功的話,放眼歷史,唯有毛澤東主席!

其次,曹氏並非天生便具有帝王之才。曹操從出生到成為一方霸主經過了數十年,此時的曹操已是暮年,雖壯心不已,然天不假人,只能徒呼無奈!

所以,成為千古一帝的條件雖多,單論上述兩條,曹操已無一具備,統一北方已盡全力,總領全國也是夢裡宏圖,何況千古一帝!?


黔北花滿樓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國恆以弱亡,唯漢以強亡”。自從漢光武帝建鼎立極統一天下,營造出與功臣名將共享太平的政治局面之後,偌大的東漢王朝就以一種近乎聯邦制的姿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分封在各地的功臣名將的家族勢力不斷膨脹,漸漸形成勢力龐大的世家大族或者地方豪強。並且

逐步壟斷國家政治和經濟。再加上東漢皇帝除了光武帝劉秀較為長壽,活了63歲之外。其他基本沒有活過40的。以至於整個東漢政權的中樞往往出現幼主臨朝,外戚專政的局面。到了漢桓帝依靠宦官登上帝位之後,國家中樞權力之中又多了宦官集團勢力。所以放眼整個東漢王朝,他的權利主要在皇帝、世家大族和宦官四者之間流轉。這種詭異的權力分配製度,直接從內部將整個東漢集團生生撕裂。這一現象和當年王莽篡漢,司馬代魏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因為他的權利嬗變僅僅發生在上層機構,並沒有對下層的政治機制帶來改變。而這也就是為何王莽篡漢之後,整個西漢帝國的軍事勢力依舊如此強悍的原因所在。同時也是為何司馬氏篡魏之後依然有足夠能力進行滅吳之戰的原因。

公元184年,由於地方豪強肆無忌憚的土地兼併,大量失地農民終於在走投無路之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趁著這次風波,各地豪族紛紛組建自衛軍,來保護自己的莊園和財產不被侵犯。而這就是後期割據一方的軍閥的前身。隨著董卓的擅行廢立,過分誅殺,作為東漢政治中樞的漢獻帝的權利進一步被剝削,朝廷的軍隊也被進一步削弱。此消彼長之下,牧守一方刺史和一些宗室子弟開始趁勢開拓地盤,擴張勢力。而以袁紹、袁術、曹操、孫堅等人為首的士族豪強的武裝力量更是打著“興義師,討逆賊”的旗號迅速發展壯大。而東漢王朝的滅亡,正是由於地方勢力遠遠超過朝廷勢力導致的,並不是來自於外部的打擊和壓迫。等到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將已經成為光棍司令的漢獻帝迎到許昌之後。整個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之後雖然天下三分,感覺雖然是一大亂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當時的魏蜀吳,隨便拉出一家來,其實力都是異常強悍的,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魏蜀吳三家恰恰都有各自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而這就是為何曹操能夠兩線作戰,在面對劉備和孫氏的挑釁的同時,還敢於出兵北方,平定烏桓和匈奴的原因。也是為何諸葛亮以區區蜀國彈丸之地卻敢於兵出祁山,最後雖然失敗但是蜀國依然能夠堅挺數十年的原因。更是孫吳在內亂方平即有野心窺伺天下,即使國破身為俘虜卻依然敢放言在江東為司馬炎準備了違命候座椅的原因。彼時的天下,三足鼎立,其形式之強弱,實在不是當今的我們所能夠想象的。

所謂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毛澤東在50年代末期就曾頻繁提出要為曹操翻案。他在吟詠曹操的《觀滄海》之後曾這樣寫道:“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由此可見,雖然曹操沒有在形式上統一全國,但是就其在政治、軍事和學術上的貢獻而言,他絲毫不弱於“唐宗宋祖”等人。

聲明:一家之言,不值一哂,忘有行家裡手不吝賜教,感激不盡。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本人,當及時更正,謝謝~


狐筆春秋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明擺著哩,曹操要統一天下,成為千古一帝,首先自己身子骨結實,再活二十年,因為蜀吳不會聞風而降,一番征戰下來,又需要十年恢復人口,國力。偉大帝國,不是一個人能幹成的,曹操是歷史上偉人之,可看看之後的中國歷史,唐宗宋祖,朱元璋,成吉思汗,努爾哈赤,哪個不是牛人?哪個不想締造偉大的帝國?

強大帝國需要的不是開國皇帝一個人努力就行!需要接下來的後代也是同樣偉大才可以。唐朝算一個牛的帝國了,也就強大了百餘年,宋哩,經濟文化堪稱世界之最,不也是經常受侵略嗎?元的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牛不牛?才兩代就垮了,明清也不例外。封建帝國都無法長久牛下去,原因在於世襲,制度問題,不是一個人偉大就足夠的!


白亦詩部落


從兩個方面講:

其一,就曹操個人講。政治天才,軍事大才,重視人才,鼓勵農耕,愛民如子,生活簡樸,馭人有術,明察秋毫,有極強的個人魅力!這些優秀而全面的個人特質不遜於任何一位偉大帝王!若一統天下,可成就開國盛世!

其二,曹操的歷史機遇。自董卓以來,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曹操在十幾年內從弱小勢力逐步擠身群雄之一,先後將勢力向東擴展到遼東半島,向西直抵河西走廊西端,完成了北方中國的統一。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國,是以中原、關中、齊魯為核心的,曹操統一了人口占七成的狹義上的中國。在中國歷史上,統一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往往需要幾代人上百年的時間,天不假年,曹操戎馬一生只能為西晉司馬做歷史的鋪墊而已!


十月河


這個問題很複雜,可能性不是沒有。

但是,我們要看到,在封建時代,不論那一個偉大的時代,往往都是需要偉大的帝王來創造的。

也就是,有了明主,才有了的的偉大時代。

這樣說明了,創造偉大帝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個帝王的生命是否足夠長,長到可以讓他有時間去造就一個偉大的王朝。

回到曹操身上,他絕對是從古至今數得上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明主。生在亂世,並且牢牢的把握了機遇,麾下能臣猛將不計其數。佔據了天下泰半。

如果順勢而為,一統天者下非曹孟德莫屬。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就算奮鬥到三國鼎力之時,曹操也只是穩定的統治局面。面對孫劉的聯合,只能處於互有勝負的對峙狀態。

他所能做的,只能是繼續鞏固和經營好曹魏的現有局面,以待時機,發動統一之戰。

因此,曹操堅決拒絕了稱帝代漢的提議。因為他深刻的認識到了,時機還不成熟。

而此時,對曹操施展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他年齡因素開始發揮了作用。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曹操清清楚楚的知道,年齡是不易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不管你是萬歲天子,還是權臣梟雄。

所以,以曹操的能力,一統天下沒有問題。問題是,歲月的殺豬刀,根本不會給他活到有機會一統天下的那個時間節點!


海晏河清


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的規律,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所以曹操不會統一全國。

三國的分裂局面是封建經濟分散性的必然結果。當時長江上游、下游區域經濟的發展給劉備和孫權的割據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北方由於戰亂,經濟有待恢復,使曹操一時難以統一全國。但各方都力圖打破均勢,完成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