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收賬款做“減法”的華能新能源,短期壓力是有多大?


為應收賬款做“減法”的華能新能源,短期壓力是有多大?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12月10日,華能新能源(00958-HK)發佈公告稱,公司將應收賬款(部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政府補貼款項)轉讓給母公司華能集團,轉讓協議期限為2年,轉讓應收款項金額年度上限為5億元人民幣。


為應收賬款做“減法”的華能新能源,短期壓力是有多大?


此次關聯交易,對於華能新能源來說可以提高企業經營現金流,緩解因應收款項增加導致出現較大的經營風險。然而,對於2018年第三季度存在近103.7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應收賬款的華能新能源,短期應收賬款壓力不減。

應收賬款壓力依舊,有息負債成本走高

應收賬款管理對於電力企業這樣資金密集型的企業尤為重要。這就要求電力企業重視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加速應收款的週轉回收,降低電力企業的財務風險。然而作為風電行業領軍者之一的華能新能源,應收賬款卻出現逐年走高的態勢(如下圖)。截至2010年—2017年底,應收賬款由9.6億元增至72.1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39%。而營業收入由2010年的17.69億元增至2017年的105.5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07%。應收賬款增速是高於企業營業收入增速的,表明了企業在營收賬款管理上可能存在問題。

特別是2018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83.93億元,應收賬款卻高達103.7億元。除了應收款項的增加,財務成本方面也出現了走高的跡象。截至上半年度,公司的有息負債成本增加13 個基點至4.41%。應收賬款的激增加上有息負債成本的增加,短期償債及現金流壓力依舊不減。


為應收賬款做“減法”的華能新能源,短期壓力是有多大?


除了短期需面對應收賬款高壓的問題外,華能新能源的經營活動成本增加的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營業成本持續增加,有效稅率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華能能源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9.32%至37.87億元。由於第三季報並沒有闡述費用增加的原因,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上半年報中的運營費用支出情況找到答案。

2018年上半年,華能新能源的營業成本為26.43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折舊和攤銷同比增長4.88%、員工成本同比增長21.27%,維修保養同比增長46.03%,行政費用同比增長14.91%,其他經營開支同比增長30.89%。對於營業成本的開支大幅增加,管理層解釋,部分裝機出質保是維修和維護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時隨著公司規模的日益擴大,僱傭人員的數量增加也增加了員工成本。因此,第三季度營業成本的增加也不外乎以上幾大運營費用增加影響所致。


為應收賬款做“減法”的華能新能源,短期壓力是有多大?


另外,有效所得稅率出現繼續攀升,截至2018年第三季報,有效所得稅率繼續攀升至14.6%,較去年同期的9.4%,提升了5.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要歸於在2014-2015年集中投產的風機自2018年開始集中退出0稅率、減半稅率的優惠政策(風電運營項目享有三免三減半的優惠稅率),導致有效所得稅率隨之進入快速上升窗口。對於有效所得稅問題,管理層曾在業績報告會上表示,在沒有新增裝機的前提下,預計有效所得稅率將每年增加3 個百分點。

因此,在綠證和配額制未推出的前提條件下,營業成本的增加及有效稅費逐年遞增的態勢,將是華能新能源需要應對的一大難題。

考驗接踵而至,11月份發電量大幅下滑

在發佈轉讓應收款項公告的同時,華能新能源發佈11月份發電量情況。根據公告獲知,截至2018年11月份,公司完成總髮電量217.34萬兆瓦時,較2017年同期下降13.4%。其中,風電發電量為205.59萬兆瓦時,較2017年同期下降14.6%,太陽能發電量為11.75萬兆瓦時,較2017年同期增長13.8%。風電發電量大幅下滑的背後,是15個風電發電地區中,有10個風電發電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發電量同比下滑影響,其中同比下滑幅度超40%就有4家(山東下滑50.2%,山西下滑40.9%,上海下滑41.9%、河北下滑45.2%)。


為應收賬款做“減法”的華能新能源,短期壓力是有多大?


源於此,華能新能源發佈11月份發電量業績不久後,國際投行摩根摩根士丹利(簡稱“大摩”)也發佈報告,看淡華能新能源二級市場股價。報告稱,相信華能新能源未來60天股價表現跑輸大市,發生概率約70%至80%,主要因為較低的盈利預測。該行對其維持“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2.8港元,此按現金流折現率作估值。

政策持續優化,風電行業前景向好

雖然,短期華能新能源現金流及業績壓力不減,倘若將時間週期放長,作為風電發電行業的領軍者的華能新能源,發展前景相對廣闊。

風電資源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是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為提高風電資源利用效率,優化風電開發佈局,國內正積極推動分散式風電發展。為切實做好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及風電基地項目的快速推進。近兩年來,國家政策持續加碼風電資源領域,具體分為以下三個時間節點。

第一、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與能源局聯合發佈《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調整優化風電開發佈局,逐步由“三北”地區為主轉向中東部地區為主,大力發展分散式風電。

第二、2017年5月份,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指出項目建設應嚴格滿足的技術要求,提出加強規劃管理、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加強併網管理和監管工作。

第三、2018年3月7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有序建設重點風電基地項目,推動分散式風電、低風速風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優化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佈局,優先發展分散式風電和分佈式光伏發電,鼓勵可再生能源就近開發利用。

目前,對於政策不斷的優化風電資源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將推動分散式風電領域進程發展的步伐,未來分散式風電發展有望成為風電發展增添新的活力。透過政策層面,今年下半年華能新能源也在加快佈局分散式風電項目的發展。例如,9月12日,華能新能源與廣西柳州市融水縣政府簽訂了《融水四榮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協議》,項目規劃容量為3萬千瓦。

結語:

對於華能新能源將應收賬款轉讓於母公司,從而緩解短期現金流壓力的“減法”操作。在目前融資環境趨緊的環境下,是明智的抉擇。但是,在短期經營活動中,除了應收賬款問題外,營業費用及有效所得稅率問題接踵而至,也是華能新能源需面對的另一大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