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科創板很重要,會帶來這幾個變化


管清友:科創板很重要,會帶來這幾個變化


管清友認為中美關係是中國外部環境的核心,而中美關係的變化關乎國運,“中國已經走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關口”。

圖片來源 | 中企圖庫

12月1日當地時間晚間,參加阿根廷G20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共進晚餐並舉行會晤,會後傳出的消息是美國明年1月1日不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徵更多關稅,雙方還將朝著取消所有加徵關稅的方向加緊磋商。對此,國內各界歡聲一片,認為已經持續了數月的中美貿易戰柳暗花明,出現了緩和的跡象,甚至有人認為轉折點已經出現了。不過,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卻在由《中國企業家》雜誌主辦的2018(第十七屆)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指出,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的狀態了。“中美關係好,好不到哪兒去,但壞,卻有可能很壞。”他說。

在這場名為“解讀宏觀大勢的企業家視角”的分論壇上,管清友從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和資本市場三個層次解讀了中國宏觀經濟的一些新情況。其中,他認為中美關係是中國外部環境的核心,而中美關係的變化關乎國運,“中國已經走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關口”。他承認自己和很多企業家一樣,因為身處其中而並不清楚這個歷史關口,他建議企業家們多讀歷史,將自己帶回到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那些關口,以此來思考當下的選擇。

對於國內環境,管清友認為經濟下行的壓力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頻率都超出了預期,而明年經濟下行的壓力會依然巨大,擠泡沫的過程也沒有結束,他提醒企業家們抓住機會降槓桿而不是加槓桿。在談到資本市場時,他重點提到了科創板,認為其意義非常巨大,無論是對科技創新型企業還是投資機構而言都是重大利好。

總體而言,管清友希望企業家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既不悲觀也不樂觀,而是以一種佛系的心態來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

以下是管清友演講摘錄: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交流中國經濟三個方面的內容: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和資本市場的情況。


管清友:科創板很重要,會帶來這幾個變化

外部環境:中美關係經受挑戰

中國的外部環境主要是中美關係,而中美關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這麼重要過。就像今天一大清早,有人四五點鐘就起來看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吃飯的事,我們從來沒有這麼關注過一場飯局。怎麼看待這個事,我想分兩個層面看,短期和長期。

短期的情況是什麼呢?大概率是可能談的還挺好,因為現在雙方國內都遇到了挑戰,美國是,中國也是。雙方都出現了一些壓力,有些現實的困難,所以得談。談判就得有一些技巧、籌碼。我相信中方是以最大的誠意談的,可能也談出了一些成果和框架,未來還需要落實。

長期來看,中美之間關係的變化確實對我們會有比較大的影響,直接的影響是衝擊到我們金融市場,衝擊到各位所關心的融資環境、利率等。今年以來股票市場從3500一氣跌到2500點,其中很大原因是外部的原因。

中美關係確實進入到一個質變期,就像基辛格前段時間在北京說的那樣,“未來怎麼樣不好預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了。

長期來看,我們又可以將中美關係分成兩個階段。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今年中國國慶節期間有一段講話,他講了中美關係最近一百多年來的變化。同時,我們還有一個時間階段就是過去這40年,這40年其實也是跌宕起伏,但是總體上我們評價這40年“好也好不到哪兒去”,但是“壞也壞不到哪兒去”。如果今天我們還用這個思路來思考中美之間的變化,恐怕就不太合時宜了,中美關係大概再也回不到40年前這種狀態了,這是今天在座的企業家可能要長期面對的一個外部環境的變化。

而這個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僅僅是對於我們融入全球化,不僅僅是對於我們金融市場有短期的衝擊,對於我們的中期貿易有影響,它還涉及到我們走一條什麼樣道路的問題,涉及到我們的國運問題。

當然了,在這個問題上,是不是會真正出現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還是會出現所謂的新冷戰,現在我們總體是不知道的。我們就像過去一兩百年裡頭出現的一些重要的歷史拐點一樣,我們身處其中並不清楚。我的建議是,如果我們想不清楚,就把自己帶回到某些歷史拐點上去看一看,看看大概那個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比如說你處在上上個戊戌年,如果你在那個時候是一個企業家,你會怎麼選擇?你怎麼去看當時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你會怎麼決定自己的企業、自己的投資、自己的命運?

前兩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秋季宏觀經濟的發佈會上,很多人說,你們中國人為什麼會對貿易戰這麼敏感?我說你不知道,中國過去一百年裡頭有好多重要的歷史節點,就是因為外力的干預而導致走向發生了偏差。就像現在,我認為大家會覺得焦慮、會覺得憂心忡忡,因為你看不懂又決定不了。雖然各位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但是在這種大勢面前你會發現我們真的特別渺小,你只能隨波逐流。

如果你現在讓我說一個結論,告訴你外部環境未來到底怎麼樣,是改善了還是惡化,我只能說,長期的趨勢來看中美關係確實相對過去40年肯定是不一樣的,不會再回到從前了。

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十年,和過去40年我們經歷過的蜜月期相比,中美比較良好的關係期我覺得結束了。這個其實無所謂悲觀和樂觀,經濟學家經常悲觀,因為他要預測風險,企業家必須樂觀或者以平常心態對待

我們應該要多讀讀歷史,習總書記講領導幹部企業家要多讀讀歷史。從企業家的角度我也覺得你不要光聽經濟學家的。我自己有一個體會,當我看不清趨勢的時候就看歷史,我覺得歷史學家的穿透力是比經濟學家要厲害得多的,因為人性沒變,大國之間的這種博弈關係永遠存在。

這個事特別重要,我就稍微花點時間說一說,這是第一個外部環境的變化,肯定是進入新時代了,而且回不到過去了,大家要調整好心態。


管清友:科創板很重要,會帶來這幾個變化

內部環境:擠泡沫仍是常態

過去幾年國內有幾個變化,其中一個就是我們沒有預想到經濟下行的壓力會如此之大。儘管我們在十八大以後就提出了所謂“三期疊加”的判斷,我們也沒有想到這個週期會這麼長。我們後來又提出了適應新常態,2015年以後我們又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官方文件裡提到既有短期的週期性因素也有長期的結構性因素,說白了就是既有不可逆的人口老齡化等長期因素,又有短期的週期性因素,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四萬億刺激之後的產能過剩、經濟回落等。我現在感覺過去十年裡頭很多企業成功的經驗現在都成了失敗或者陷入困境的原因,我們沒有估計到經濟下行的壓力或者下行的週期會這麼長,對此也缺乏必要的認識和準備,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家層面。中國過去40年都是高速增長,平均增速都是在9%以上的增速,面對這種新的局面,我們都沒有經驗。

在這種情況之下,企業家也是有點手足無措、束手無策,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願意聽宏觀經濟的企業家越來越多了的原因。過去企業家根本瞧不上做宏觀研究的人,他覺得你是吹牛,經濟總體上都是在往上走,宏觀經濟跟我有什麼關係呢?他覺得宏觀經濟學家都是騙子或者算命先生。但是這幾年特別是2016年以後,好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這是第一個、我們沒有估計到的。

第二個變化是什麼呢?我們也沒有估計到,也沒有想這麼做的,就是這些年政策的變動會如此頻繁。我們生生的把凱恩斯的短期的需求管理玩成了一個長期化的管理,動不動就調控。我們感覺政策變動越來越頻繁,干預越來越強,很多企業苦不堪言。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政府用了一套和歐洲、美國不一樣的套路,用我們自己的話講,就是充分發揮兩隻手的作用,一隻是看不見的手,另一看得見的手,一隻市場之手,一隻政策之手,我們覺得也對,從我們的話語體系裡面覺得特別正常,但是西方人不這麼看,他們對這件事特別警惕,這算是十年來中國和美國關係發生質變的一個背景。

第三個國內的變化,是我們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裡頭明確的講到了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意識到現在的治理和市場的發展、社會組織的發展和我們的行動架構有些不適應,三中全會的文件把這一條當做重要的文件寫進去了,但是我們在文件裡頭其實沒有提出它的時間表、路線圖、實施路徑、實施方法,這些還需要探索。

我這裡也強調一點,按照我們現在的市場規模、人口規模,按照我們現在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沒有人會懷疑中國經濟還有非常大的空間、潛力。而且我們現在人均GDP已經到8800美元的,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都是有一個消費升級的。只要我們的發展,我們的現代化進程不因為外力中斷,中國的前途就一片大好。這話都對,但是這個話放在過去的幾千年裡頭好像也對。

短期看,今年GDP可能是6.6的增速,明年的增速肯定是比今年還要差一點,現在比較樂觀的預計是明年6.3左右的增速。大家知道,經濟增速對各位企業來講就是你的營收情況、盈利情況,對於二級市場就是業績就是估值。

現在我們看的比較清楚的是,至少明年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很大,房地產開發投資仍然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下滑。因為三駕馬車裡頭主要靠投資,投資裡四大塊房地產、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投資,房地產是第一位的。這裡有兩個積極因素,一個是在需求端,按揭貸款利率有鬆動,另一個是在供給端,我猜測房地產的融資大概率會有所鬆動,不會像2017年以來管制這麼嚴了。在基建上,地方政府的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地方政府對於這一塊是非常謹慎的。

搶出口的效應在今年表現的非常明顯,同時我們知道,明年的關稅徵收,無論是新增還是不新增了,1月1號起的兩千億關稅估計大概率要啟動,這次如果是超預期的話那兩千億算了,取消了,那是個重大利好。

未來擠泡沫仍然是個常態,各位企業家對於這一點要注意,雖然政府對民營企業還是很支持的,但是去槓桿、穩槓桿這個基調沒有變。現在民營企業遇到的很多困難稍微有所緩和,但其實這時恰恰是你繼續降槓桿的好時候,而不要繼續加槓桿。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我們現在的政策底線是比較清楚了,但是政策底往往是多個。資金端的政策在邊際上改善,資產端還在下行,這是短期的情況。所以明年還會出現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看到的情況,即核心資產泡沫化,很多獨角獸會泡沫化,因為資金端改善了,資產端能買到的好資產越來越少。長期來看我覺得中國經濟也好、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好,實際上是處在一個歷史大底上,如果你流動性很好,我倒建議現在真的是逐漸買一些性價比比較好的資產的機會,無論是在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有些真的很便宜了。


管清友:科創板很重要,會帶來這幾個變化

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現在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由於資產端的收縮,我們看到很多原來的所謂資產泡沫破滅了,就像巴菲特說的那樣,“潮水退去終於知道誰沒有穿褲子了”。而且你會發現,中國的情況還不僅僅是巴菲特說的這樣,我覺得要加上一句:“潮水退去你會發現大部分人沒穿褲子”。這就是我們這些年的情況,過去十年是大泡沫的時代,沒穿褲子才能賺到錢,現在潮水開始退去的時候,你會看到沒穿褲子的太多了。

第二,房地產受到限制,地方金融包括金融機構重新洗牌,這裡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公司,我不詳細說了。

第三,融資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主要說一個新情況,上一屆發審委對企業IPO過會的要求很高,他們主要關注三個問題,財務的真實性問題、盈利情況、關聯交易,此外他們對企業對利潤的要求也非常之高,這也是很多企業IPO被否的核心原因。我覺得這方面出現了幾個變化:1、新一屆發審委的過會率會比以前有所提高;2、堰塞湖問題持續得到疏解;3、排隊的時間會縮短,但是排還在一年到一年半。

重點說一說科創板,科創板很重要,它打開了一個缺口,有人說它會是中國的納斯達克,未必,但它的意義確實很大。我們總體上覺得會有這麼幾個變化,第一個我稱之為一市兩制。科創板一開始肯定在上交所裡頭,相對於主板,包括相對於深圳的中小板、主板都是獨立的,因為它不可能一下子用到所有的存量市場上,那樣會出現估值的壓力,所以一市兩制。科創板我覺得大概率應該還是一些科技型、創新型、互聯網類的企業先上,發行權交給了交易所,這個很重要。發行權真正屬於交易所和上市公司,根據市場的變化選擇上還是不上、什麼時間上、發多少規模、股票發多少價格,不是不審核,交易所也審核,當然你要達標。

科創板對於不同類型企業和機構的影響都有巨大的影響。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肯定是個春天,但是你不要把估值想的太樂觀,過去很多企業到A股來上市,最主要的因為我們估值高可以儘快套現,但是科創板很難,第一是註冊制,第二監管會非常嚴。對於資本寒冬裡的VC、PE這樣的機構來講肯定是一個好的機會,過去好多企業退不出去,好多機構都套在裡頭了,現在可以解套了。股權融資行業裡,我們看到新經濟仍然是重點,是未來的方向,所以從融資的角度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新經濟領域。

從企業家的角度,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新興企業,這幾個詞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這幾個詞朱元璋講過、毛主席講過,就是“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不稱霸”,這是應對金融下行週期,應對內外環境的變化的最好姿勢。

我們企業家真的要把握大勢,要處理好取和舍、攻和守的關係,環境不好採取守勢,環境好了採取攻勢。我希望大家明確現在的大勢也調整自己的心態,既不要悲觀也不要樂觀,佛系一點挺好。從短期的經濟增長來講現在確實有壓力,但我們總會度過去;這個冬天我不知道多久,但春天肯定會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