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賜貴:高標準高質量全面推進百鎮千村建設

刘赐贵: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百镇千村建设

劉賜貴:高標準高質量全面推進百鎮千村建設

中部明珠,綠色天堂!

山清水秀,鳥飛鹿鳴!

綠色生態,富足共享!

刘赐贵: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百镇千村建设

劉賜貴在全省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現場會上要求

高標準高質量全面推進百鎮千村建設

打造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靚麗名片

沈曉明主持會議 毛萬春李軍出席

12月10日,省委召開全省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現場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總結經驗、梳理問題,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措施,對全省百鎮千村建設進行再部署、再推進。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賜貴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把中央的決策和省委的部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高標準、高質量全面推進百鎮千村建設,打造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靚麗名片。

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主持會議,省政協主席毛萬春、省委副書記李軍出席會議。

上午,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海口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運營中心、旅遊服務中心,石斛基地,美富村,美社村等。在下午的會議上,與會代表觀看了全省推進百鎮千村建設成果宣傳片,全省19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主要負責人作了表態發言。

會議確定百鎮千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和1000個美麗鄉村,同時啟動下一批百鎮千村建設;到2025年,實現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鄉村全覆蓋,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劉賜貴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鄉融合發展,習總書記對海南有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並在“4·13”重要講話中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都為我省百鎮千村建設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全面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的重大意義,認真分析解決當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高標準、高質量全面推進百鎮千村建設。

劉賜貴要求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要認真學習浙江餘村、貴州塘約村和海口施茶村、三亞中廖村、保亭什棟村等先進經驗。各市縣黨委要履行抓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體責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化基層黨組織職能和基層幹部教育培訓,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二是堅持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在產業選擇上,要堅持因地制宜和市場導向,大力發展差異化、易發展、可持續的特色產業。在產業規模和品牌上,要推動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合力做大規模、做優品牌。在產業發展上,要充分發揮好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產業組織化、規模化、科技化水平。三是堅持城鄉統籌,進一步完善“五網”基礎設施,著力打通“最後一公里”,確保“五網”到村入戶、連通田間地頭。四是堅持規劃引領和環境整治,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人居環境。要在“多規合一”指導下優化村鎮建設規劃,不搞大拆大建、嚴厲打擊違建,留住當地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使美麗鄉村真正成為吸引旅遊消費、增加村民收入的聚寶盆。五是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激發百鎮千村建設活力。要創新用地、投入和開發的機制,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者,真正把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維護當地群眾利益、能帶動百姓增收的企業引進來。六是堅持開展文明大行動,培育文明風尚。要大力宣傳普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明村鎮的靈魂,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注重保護開發村鎮特色文化,徹底掃除鄉村黑惡勢力及其背後“保護傘”。

劉賜貴強調,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百鎮千村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統籌協調,強化責任落實,強化人才支撐,強化輿論引導,一任接一任久久為功抓下去。

沈曉明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提出具體要求。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毛超峰,副省長王路分別就推進特色產業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省領導張琦、胡光輝、藍佛安、童道馳、肖傑、彭金輝、許俊、何西慶、康耀紅、林北川、陸志遠、關進平、劉平治、苻彩香、陳鳳超、路誌強、馬勇霞、李國樑、史貽雲、王勇、吳巖峻、侯茂豐出席會議。 (記者 彭青林 孫慧)

//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人居環境

百鎮千村建設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

2016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美麗海南百千工程”,重點打造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1000個宜業、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3年來,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不斷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措施、統籌協調推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力爭到2025年,實現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鄉村全覆蓋,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截至今年10月底,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全部開工建設,基本建成566個美麗鄉村,湧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發展勢頭向好的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鄉村。

全省基本建成美麗鄉村566個

2016年以來,我省各市縣、各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的總體部署和“三年成型、五年成勢”“宜居、宜業、宜遊”的建設目標,通過問題導向、規劃引導、統籌推進、多點示範,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頂層設計和整體佈局上,我省將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全域旅遊、生態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風貌管控等結合, 點、線、面統籌推進。

目前,我省農村的“五網”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村公路六大工程建成9326公里,農村電網投資77億元,線路長度14590公里,自然村“村村通電”,農村自來水率達到85%,農村沼氣用戶31.62萬戶,光纖寬帶網絡覆蓋率基本達到100%,4G信號全覆蓋。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我省加強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省級衛生村272個,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村莊垃圾收集點1.25萬個,覆蓋100%行政村和95%以上的自然村。開展村莊風貌管控,從2017年起,農房報建工作全省推開,對農村地區的村莊規劃、建築風格、建築高度等都有了新的標準和要求。

在鄉村產業培育上,我省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等行動,打造了海南咖啡、橋頭地瓜等10個農產品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建成69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年向全國供應綠色優質農產品1000萬噸,特色高效農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75.8%,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突破了1000萬人次。

目前,全省基本建成566個美麗鄉村,其中星級鄉村384個,首批“共享農莊”61家,47個村莊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3個,示範點12個,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35個,椰級鄉村旅遊點59個,14個村寨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創建文明生態村18598個。

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全部啟動建設

百鎮千村建設是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城鄉融合的重要載體。2016年,我省在全省規劃了100個特色產業小鎮。3年來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省規劃的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已經全部啟動建設。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文昌會文佛珠小鎮、瓊海博鰲小鎮等13個有特色產業支撐的小鎮已經基本建成。

從目前情況看,特色產業小鎮的產業培育初顯成效,尤其是在農業和旅遊業領域,有了一批享譽省內外的特色品牌。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也探索出新的運營模式,如陵水潤達扶貧農業公司通過“政府+企業+農戶”的運營模式,提高貧困群眾的產業參與度和受益度,三亞蘭花風情小鎮發揮“旅遊+”的帶動效益和“+旅遊”的提升效益,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新的增長點。

近幾年,特色產業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快,截至今年10月,100個特色產業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了275.9億元,有39個鎮完成了立面改造,23個鎮正在建設中,大部分小鎮都建成了一體化環衛保潔體系,能夠及時處理日常生活垃圾,汙水處理設施也在逐步完善中。

公共服務水平和人居環境都大有提升,2016年到2018年,全省新建、改擴建鄉鎮衛生院65個、村衛生室123個,新建、改擴建民辦幼兒園196所。利用中央級、省級基金3.53億元用於購置各類設施設備。2017年,400個行政村文體活動室全部完工,323個貧困村實現地面數字電視覆蓋。樂東黎族自治縣縣政府和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合作的黃流中學, 澄邁橋頭鎮的職業農民培訓等,在相關領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繼續深入推進百鎮千村建設

按照百鎮千村建設目標, 到2020年,我省要建成1000個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打造100個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遊、互聯網、漁業、黎族苗族文化、物流、工商貿易等類型的特色產業小鎮。

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我省將落實好“三個三”,村莊內懸掛公示村莊規劃圖、風貌管控圖和建築設計圖三張圖,依據三張圖抓好農村的規劃和管控;做好垃圾、汙水、廁所治理三件事,杜絕髒亂差;抓好村莊特色風貌管控和電商業、民宿業發展三個重點工作,確保不新增違法用地和建築,管控好農村風貌。

在特色產業小鎮建設上,我省將總結問題和經驗,對特色產業小鎮的建設考核進行改革創新。今後,特色小鎮的創建取消一次性命名制,對我省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實施分級管理,分為省級創建小鎮、省級培育小鎮、市縣級重點小鎮三個等級。

同時,把每年的評估考核結果作為特色產業小鎮動態調整的依據,對不符合市縣總體規劃,至今還未啟動建設的,無實質性產業,趨向房地產化等各項條件不成熟的特色小鎮要淘汰降級。(記者 孫慧 彭青林)

全省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現場會的代表考察海口石山鎮

特色小鎮為啥特?石斛“嫁接”互聯網

刘赐贵: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百镇千村建设

12月10日,參加全省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現場會的代表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火山石斛園參觀學習。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在冬日的綿綿細雨中,鼓槌石斛花開得淡雅素淨。沿著青石板路步行,薄霧籠罩下的瓊北鄉村別有一番景緻。

12月10日上午,參加全省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現場會的代表,奔赴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石斛種植基地、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運營中心、美富村,實地考察瞭解當地依託特色產業,打造有生命力的美麗鄉村背後的故事。

步行進施茶村火山石斛園,三角梅如火怒放、玉葉金花幽香浮動。代表們一邊參觀,一邊聽施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義乾介紹園區石斛規模化種植、智能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運行情況。

“從20年前的人均年收入1000元,到現在人均年收入過萬元,施茶村的轉變關鍵在於把組織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找準了讓農民發家致富的特色產業。”洪義乾說,2013年,施茶村“兩委”班子組織考察石斛種植,發現這種能在石頭上生長,且經濟附加值高的作物非常適合缺水缺土的施茶村。回村後,幹部們帶頭整出了200畝種植基地,成立了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隨後,村民以土地租金入股,公司出資金、種苗、技術等,共投入1500萬元建成佔地800多畝的施茶村石斛基地,有效解決120多名村民就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致富路。

施茶村的發展路徑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洪義乾介紹,由於石斛生長喜陰喜溼,村民們不僅不砍一棵樹,還在石斛園裡種植了很多名貴樹木,包括2000多棵花梨樹、1000多棵沉香樹、400多棵重陽木。“接下來,我們計劃把石斛園打造成‘百花園’,種植同時具有經濟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的植物。”洪義乾說。

2015年,全省首個互聯網農業小鎮在石山鎮啟動,為施茶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運營中心,講解員帶領考察團參觀了石山鎮大數據中心、農業物聯網平臺、海島生活購物平臺等。當大家看到所有的線上線下訂單都能在大數據中心上實時呈現,民宿、雍羊、黑豆可以在線訂購,石斛育苗基地、雍羊基地的畫面能夠同步傳輸時,不禁感慨,“在這裡,互聯網已經從一種技術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

文昌市市長王曉橋說,他一直非常關注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以及施茶村的發展。“施茶村位於羊山地區,發展傳統種植業非常困難。在施茶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當地依託互聯網改變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找到了適合他們發展的特色產業。”王曉橋認為,推進百鎮千村建設,不是簡單的照搬模仿,關鍵要找準各地的優勢和特色。“在文昌,我們正充分發揮航天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小鎮和具有旅遊接待能力的美麗鄉村。”

“在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土地等資源分散成了制約因素。我們要學習施茶村的經驗,讓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把農民凝聚起來,發展合作社,不斷形成規模化效益。”定安縣發改委副主任姚明燕說。

“家庭和睦,遵紀守法”“有愛才有家,有德才有福”……代表們還走進石山鎮施茶村美富村民小組。綠樹掩映的古樸農家庭院,一塊塊掛在家門前的家訓牌成了村中一道獨特的風景。良好家風的潤澤讓這個火山古村民風淳樸,鄰里守望相助。

“很受啟發、很受教育。”東方市委書記鐵剛說,施茶村立足自身資源和文化優勢,把鄉村做美麗了,讓產業立起來了,並且通過互聯網打通市場,擴大了對外影響力。此外,還通過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引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質,實現了又富又美、文明和諧,提升了鄉村建設的軟實力。(記者 計思佳 孫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