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為何對趙匡胤言聽計從?

周凱婷


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後主。他是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累遷諸衛大將軍、副元帥,封鄭王。



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雙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為避禍,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李煜本以為可以這樣逍遙自在過一輩子,但是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顯德六年(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李璟封李煜為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入住東宮,成為了王位繼承人。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為太子監國,留守金陵(今南京)。 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成為南唐國主。

李煜在文化娛樂方面比較突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詞,有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對後世詞壇產生深遠影響。但李煜治國能力不足,存在嚴重的偏科現象。

李煜繼位的時候,宋朝已經建立,宋太祖趙匡胤是位雄才大略之君,致力於消滅各割據政權,統一天下。到了開寶八年(965年),宋太祖消滅其他政權後,開始對南唐用兵,宋軍一路打到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第二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開封,宋太祖封其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



去年尤且坐龍椅,今朝淪為階下囚,亡國之痛,哀婉淒涼,但是李煜在宋太祖、宋太宗面前卻不能表現出來,他小心謹慎,唯命是從,否則性命難保。

據傳,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節,後主42歲生日,便在住所聚會後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並命南唐故妓詠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傳到宋太宗耳朵裡,宋太宗大怒,最後鴆殺了李煜。
李煜成就了詞,也因詞而喪命,令人唏噓!


一抹憂傷的笑


先回答問題:如果李煜對趙匡胤言聽計從的話,為什麼被封為“違命侯”?歷史真相不是我們所瞭解的那樣,李煜的職業是皇帝,只不過詞做的比較好,才氣比較高。後人只記住了他的詞,又因為丟了江山而恥笑他無能而已。我認為他是一個“能治世而不能創世的”君主。

公元964年十月,李煜次子李仲宣病亡,十一月大周后感傷過度而亡,李煜撰寫流傳於世的《昭惠周後誄》(誄,音lei)。轉年九月李煜的母親鍾氏病亡,宋太祖趙匡胤遣使憑弔。不到一年的時間,與李煜最親近的人相繼亡故讓他備受打擊。

有人說作為一個男人應該越挫越勇,李煜應該更堅強地面對現實,難道李煜不明白嗎?為了保全南唐他派龔慎儀下書南漢,想要相約臣服強宋,但後漢扣留了使臣。此舉乃外交手腕,後世有多少人讀懂了呢?如果後漢聽從李煜的建議,至少不會那麼快滅亡,而與之毗鄰的南唐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當後漢被趙匡胤滅掉之後,南唐陷入強宋的三面合圍之中。李煜預感到去日無多了,他想要做最後的掙扎。李煜上書宋廷釋放七弟李從善被拒,而公元974

年秋,宋太祖請李煜入朝祭天,李煜拒絕。而這成為強宋滅南唐的正式理由,派潁州團練使曹翰和徽南院使曹彬水陸並進,大有一舉滅掉南唐的氣勢。

李煜做了什麼?他並沒有被嚇破膽,而是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去掉北宋年號,使用干支紀年;第二件事,抓緊備戰聚草屯糧以抗強敵;第三件事,派使下書吳越王,陳述唇亡齒寒的道理;第四件事,徵兵,任命黃甫繼勳都指揮使保全池州。其實後來他還做了一件事,就是聯合契丹共同抗宋,只是契丹方面樂得坐山觀虎鬥而獲漁翁之利,沒有出兵而已。

南唐果然兵敗如山倒,攻陷蕪湖、池州而順江南下,直抵金陵。但此間還發生了吳越王趁火打劫事件,進犯常州、潤州,事後李煜才明白自己成為吳越王給大宋的“投名狀”獻禮而已。李煜拒金陵城池而御宋軍,宋軍久攻不克。但隨著金陵城內糧草告急和宋軍的持續攻城,975年二月金陵終於淪陷,而吳越王攻下常州誅殺黃甫繼勳,吳宋軍隊竟然會師於金陵。李煜給宋太祖寫信求和,太祖回應曰: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

其實李煜並非只想酣睡,被趙匡胤識破了而已。南唐滅亡,李煜被封為“違命侯”,幽禁在汴京。一位如此“順從”強宋的弱國君主何以被封為“違命侯”?其中的深意絕不會是僅僅如後世所猜測對李煜的侮辱稱號,也不僅僅是一次拒絕宋太祖邀請祭天而撿來的稱號。

(御筆春秋敬答,選自本人原創的《李煜的家國情懷》。)


御筆春秋





江湖夜雨不關情


李煜是亡國之君,亡國之君還能怎麼樣呢?如果有骨氣在國破時就國滅生死了,既然苟且偷生了,還能不乖乖的聽話麼。


喜歡歷史的學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文學水平有很高的造詣,他的幾首詩詞能佔文學史上的一定位置,為後人喜愛。但作為南唐的一國君主,是小材大用了,他的能力遠遠達不到君主的地位,被趙匡胤作為俘虜,關押在宋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為了枸且偷生,只能在異國低聲下氣,沒有了當年國君的氣勢,任人驅馳,任人擺佈,實堪可憐。這說明了什麼?一個國家必須要強軍強國富民,軍隊如長城,須鋼鐵鑄成,一旦國有危難,讓外侵之敵在鋼鐵長城前碰得頭破血流;但一國之主呢?沒有英雄虎膽,沒有雄才偉略,沒有心似鐵身似鋼,沒有民心,沒有決心,在強敵面前只有李煜的命運。


甬江明月


不聽話就得死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