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二人轉類的節目上央視春晚嗎?為什麼?

廟堂小哥


土生土長的遼寧人回答一發!

不支持!

1、表演形式

二人轉的表演形式其實很難定義,唱歌?不是!跳舞?不是!小品?不是!更像是一個大雜燴,這幾樣裡面都包含在內!但是真正那項吸人眼球?沒有!

2、表演內容

二人轉小的時候看過碟片(dvd),也看過兩次現場,表演的內容基本上是家長裡短,毫無營養!

3、時長

二人轉的表演時間其實還挺長的,不適合登央視的演出!

再說一下觀看感受吧!

我小的時候看過惡人轉DVD,誰演的我就不說,反正不是趙本山,真的全靠裝瘋賣傻,打擦邊球的黃色笑話!看了幾眼就沒興趣了,毫無意義!

第二次看二人轉是幫某衛視的喜劇節目選演員!在東北選來選去,除了專業藝術院校的表演學生髮現只剩下二人轉演員!於是去某劇場看了一次,現場唯一讓我震撼的是一個演員用鼻子吹破膠皮手套!表演現場喝酒!這些演出要拿到春晚上?當時我覺得拿到某衛視的選秀節目都不行!所以果斷算了!

從那以後再也沒看過二人轉了,是真真正正的完全提不起興趣!我不否認有些人喜歡二人轉,但是你也不能阻止我不喜歡吧!

二人轉極具地方特色的演出形式其實不適合全國推廣,如果單摘出來某一種表演形式也一定比不過其他人!所以,二人轉在春晚的演出意義何在?

趙本山曾經與宋丹丹、崔永元表演了一小段二人轉裡面的“唱”,宋丹丹和崔永元全程尬唱!也因為有了前面小品的鋪墊、名人影響力等綜合因素,才讓這段二人轉在小品裡閒的不那麼尷尬,反而與節目更貼合,氣氛很好!但是那是有前提、有條件的!

所以春晚這個舞臺,不適合二人轉!


影視娛樂小郎君


二人轉是東北地區特有的藝術形式,很多以低俗搞笑為主,登不了大雅之堂。再者一說,它的受眾面不廣,只集中在某一片區域。



春晚是面對全國觀眾的 ,一年一度。總導演在節目的編排上自然費一番心思,不可能只為東北人整出一個節目來,要照顧到所有人的感受 。



二人轉演員來過我們這個南方小城多次,表演形式差不多。除了一些葷段子外,沒什麼新意。感覺二人轉中,多女方損男方的節目。雖然是為了搞笑,但總覺得有不尊重人的趕腳。



二人轉的有些節目不適宜青少年觀看, 因為有的演員口無遮攔、什麼話都說得出口,用毀三觀來形容也不為過。

或許有人會說,可以在內容上做些變動,加入正能量的東西。可是這樣做,就失去原有特色了,或許使其市場變得更小。


飄搖的炊煙


本人並不支持二人轉上春晚,二人轉只是地方性的娛樂節目,有些節目實在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確實二人轉也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有太多的民間一些習陋在裡面了,也正是因為這些習陋才受到了當地人們的喜歡,它主要以以低俗搞笑為主,沒有太多的文化內容的支撐。而且有些節目不適宜青少年觀看, 因為有的演員口無遮攔、什麼話都說得出口,用毀三觀來形容也不為過。春晚代表的是中國,不僅全國人民在看,外國很多國家很多人也開始關注並喜歡中國春晚,所以春晚的意義並不在於表演,更加是對外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個平臺!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像我們的國粹京劇這些,才可以代表我們文明!所以,本人還是強烈認為二人轉不能上春晚!


大嘴小市民


俗話說的好: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堂堂中華,地大物博。

每一個地區都有他們獨特的,為之自豪的文化。而這種根深蒂固的影響,也阻礙了他們去接受,去欣賞其他地區的文化。就好比大多數南方人都聽不懂相聲,大多數北方人都聽不懂周立波。更別提地方戲曲了,這些傳統的表演形式也是千差萬別。

但只有一種,好像全國人民都瞧不起,那就是東北二人轉,很多人甚至是深深地厭惡它。因為現在提到二人轉,大多數人腦子裡浮現的畫面應該是這樣的。



轉著手絹,帶著肚兜,畫著花臉,蹦蹦跳跳地給你講葷段子。

低俗,基本上已經和二人轉劃上等號了。



我記得在哈爾濱看過一次二人轉,觀眾吃著花生嗑著瓜子,臺上一個小哥說著各種各樣的笑話,然後拿了10瓶啤酒,一口氣給吹完了...

恩...一口氣吹了10瓶啤酒...



哦!原來二人轉不僅俗,還很彪...

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它植根於東北民間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邊說邊唱,載歌載舞。名段有《大西廂》、《回杯記》、《祝九紅弔孝》、《梁塞金擀麵》、《馬前潑水》、《包公斷太后》等。

原來二人轉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段作品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

2006年,東北二人轉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可是傳承下來的財富啊!但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這樣呢?

可能比起名段子,老百姓更喜歡葷段子吧...

但是,咱們不能因為內容低俗了,就全盤否定這種藝術形式。其實二人轉,也是可以雅俗共賞的。

二人轉從北向南席捲全國已多年,這離不開旗幟人物趙本山的推波助瀾。如今施加在他本人身上的各種禁止、拒絕、忽略、屏蔽,一方面將導致景觀社會中他作為一個景觀的破碎,另一方面也必然會伴隨著對二人轉的種種臧否。




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起源於1979年,在1983年正式開辦。 至今為止,春晚已有35年的歷史。


其實跟新聞聯播一樣,春晚從來都是政策風險的晴雨表,或者瞭解領導想法的大舞臺。小品相聲是最直接的一個窗口,你要有狗鼻子一樣靈敏的嗅覺,才能去選擇一條安全的人生道路。 只是往年從未像x年春晚一樣貫徹得如此徹底, 讓很多人明白四個多小時的一臺大聯歡,其實就不是給你看的。 很多人在懷念1988年春晚, 他們在懷念那些粗糙、寬容和與民同樂的年代。


其實在此之前,春晚也曾留給人們許多正面的印象與歡樂的記憶。

例如1990年的小品表演——《相親》 2009年的小品表演——《不差錢》 今年吐槽春晚的聲音似乎少了。 當人們習慣失望,便也失去了吐槽的慾望。 沒有趙本山的春晚,不看也罷。


網紅爆料圈


支持二人轉上春晚。

二人轉是東北人民創造出來的數百年來經久不衰的藝術形式。

過去的二人轉,有的內容低俗,自然不能登上春晚這個大雅之堂。近年來新編的二人轉,有不少是歌頌中華傳統美德、先進人物的曲目,充滿正能量,完全可以登上春晚舞臺。吉林省二人轉劇團就演出過這樣的曲目,具體內容是孝敬父母,阾裡之間互相幫助等,十分生動感人。

二人轉曲調高吭、奔放、大氣、細膩,感染力極強,反映了東北黑土地上人民的那種堅強、豪邁、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性格,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欣賞價值,是中華民族戲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與西北地區的二人臺,湖南的花鼓戲相比,毫不遜色。

少些偏見,正確地審視東北二人轉。支持表現正能量的二人轉登上春晚舞臺!



布衣閒人10


不支持。真正的二人轉沒人看,現在所謂的綠色二人轉靠裝瘋賣傻,自虐欺人博得眼球。社會主義價值觀呢?娛樂的底線呢?

各位有興趣可以去所謂的劉老根大舞臺看看,第一場都是正戲,但這東西沒人看啊。然後就是趙本山改良版的綠色二人轉,全是靠裝瘋賣傻,互抽嘴巴,小黃段子這類沒有底線的娛樂方式讓人消費的。

如果說郭德綱的相聲有三俗,那現在的二人轉就是俗不可耐,沒有底線。

所以,二人轉請滾出春晚。


MC龍且


二人轉是屬於中國地方特色藝術,之所以討論支不支持上春晚更多的原因是人們對這門藝術表演形式的認可程度。

但毫無疑問的,想讓全國人們接受在春晚這個時間段出現部分人不喜歡的節目,難度還是很大的。

那也許會說,二人轉不能進行藝術再創造,更國際化麼?難度大小先不說,就說值不值得?現在不是都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麼。同理,地方的也是全國的,過多的去迎合多元文化改變,很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

再說何止二人轉,連京劇,昆區,老調等等眾多老藝術傳承都難有一席之地。更何況,中國五十六了民族,誰家沒有個藝術傳承。若都以上春晚為目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簡直難以想象。

二人轉在本地還是影響力很大的,包括一大批因此而起的眾多明星。

所以上春晚不一定就是二人轉和其它藝術的王道。




東木趣談


不支持,因為狗肉上不了國宴!


用戶5870802688


不支持。二人轉是下三濫節目


王203063335


低不低俗與曲藝的種類沒有本質上的關係。哪種曲藝形式都可以表現低俗的東西,也都可以表現高尚的東西。改革開放之前的二人轉表現的都是積極向上的內容,這和當時的相聲,歌曲,戲劇,電影都是一樣的主基調。改開之後,上述這些藝術門類,哪個沒有低俗的內容?曲藝團的二人轉也好,相聲也罷,因為不肯低俗而經濟舞臺逼迫離崗。電影不把男歡女愛的床戲呈現出來就沒有影院播放,難道電影就比二人轉高雅了?人們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生活也就有差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並不等於別人就不喜歡。但是就社會大眾來說,人們關注的不應該是曲藝的形式,而是曲藝的內容。畢竟真理是形式是內容的載體。所以,二人轉上春晚沒問題,關鍵看錶現的是什麼內容。同樣的舞臺上,梁朝偉和湯唯肉腸大戰,讓人看得真真的黃,而二人轉演員不過是嘴上說說,如果按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標準來衡量,相比之下樑湯與二人轉演員哪個更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