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軍迷圈廣為流傳的關於軍事的謠言?

戰鬥機解說家


今天先揭露關於蘇34的兩大謠言!

由於大部分軍迷都不是軍人、也不是武器研發人員、更沒有上過戰場,因此在軍迷圈以訛傳訛的段子、謠言特別多。軍迷圈的謠言有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難以證實或證偽,因為即便是不共戴天的撕逼,兩邊絕大部分都是蹲在電腦前瞭解軍事的鍵盤俠而已。

有些謠言不讓細說,比如廣大紅褲衩津津樂道的1962年對印反擊戰中我國軍隊差點打到新德里的傳說,所以筆者覺得還是討論一下外軍比較安全---反正造外軍的謠不算造謠。

筆者今天說說蘇34這款飛機。這款骨骼清奇、造型前衛的飛機在中國有很多粉絲,在吹捧之中難免就會出現走樣,筆者就揭露關於蘇34的兩大謠言。

謠言一:蘇34是戰鬥轟炸機。

所謂戰鬥轟炸機,或者叫雙重任務戰鬥機,一般是指既具備空戰性能、又能有效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戰鬥機,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後世界空軍強國發展的一種先進戰術飛機,極大提高了作戰有效性和生存性能。戰鬥轟炸機的典型就是美國的F15E打擊鷹。毛機黨認為蘇34由蘇27發展而來,繼承了蘇27優秀的氣動佈局和機動性能,空戰能力了得。這些人經常把蘇34掛載各型空空導彈的照片作為其具備優秀空戰能力的證據。


蘇34同時掛載了空地導彈、中距空空彈和格鬥蛋。

筆者要說是:蘇34的空戰能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只有伏特加灌多了的毛子飛行員才會浪起來去駕駛蘇34去打空戰。蘇34固然由蘇27發展而來,但是更多的是看重蘇27系列升力體佈局所帶來的優異的載荷航程性能和優秀的掛點設計方案。蘇34為了獲得更好的對敵打擊效果,使用並列雙座佈局座艙,方便兩名飛行員溝通、協作。但是這樣的佈局使得正面機身投影面積劇增,極大的增加了飛行阻力。

蘇34證件照,頂著一個碩大的腦袋,飛行阻力可想而知。另外,為了加強生存性能,蘇34在座艙、發動機艙等重點部位使用了大量鈦合金裝甲包絡。這使得蘇34的空重比蘇30增加約5噸。

蘇34厚重的座艙裝甲示意圖,最大厚度17毫米。裝了這麼多裝甲就是為了正面硬剛地面防空火力,所以它還扮演蘇25這種強擊機的角色。同樣都是由蘇27系列發展而來的雙座型,蘇34空重比蘇30增加了約30%,飛行阻力還大大增加,它哪來的底氣打空戰呢?不能說能掛空空導彈就算有空戰性能吧?

捕食者無人機還能掛載響尾蛇格鬥蛋呢!

蘇34最準確的定位應該是輕型高速轟炸機+強擊機。其主要作戰模式是以低空高速進行突防、以凌空轟炸的方式打擊地面目標。蘇34是蘇聯/俄羅斯獨特空中作戰理念的產物。蘇俄空軍的編制和作戰理念獨樹一幟,其航空兵力量分為防空軍、前線航空兵和戰略航空兵等兵種,而蘇34與伊爾2、伊爾28、蘇24一脈相承,是前線航空兵的核心力量。

從靈魂上來說,蘇34就是伊爾-2的傳人。

謠言二:蘇34有廁所。

蘇俄的武器裝備一直以來都因為不注重人機功效而遭詬病。在蘇俄武器設計師眼裡,武器只要能殺人就好,追求人及功效那是小布爾喬亞強調。反正斯拉夫人比較耐操,所以蘇俄的武器一直給人傻大黑粗、不夠精緻的感覺。但是在蘇34裝備後,廣大毛機黨奔走相告:蘇俄在戰術飛機上裝廁所啦!誠然,由於並列雙座佈局確實較一般的戰術飛機提供了更大的體積,但是廁所是不可能有的。

毛機黨奔走呼號的馬桶就是這個東西,在俺們老家,這玩意的名字叫尿壺。

值得一提的是,網上一直有消息指出中國正在以蘇34為藍本發展一款戰鬥轟炸機,甚至出現瞭如上的效果圖,並鄭重其事的將其命名為殲17。

這也是一大謠言。中國壓根看不上這樣的費拉玩意,中國裝備的是真正的戰鬥轟炸機殲16,制空作戰、對地打擊兩不耽誤的多用途重型戰鬥機。而且,今年在俄羅斯舉辦的“航空飛鏢”比賽中,我國老舊的飛豹力壓東道主的蘇34,拿下該小組的冠軍。一個手下敗將,有什麼值得追捧的。

所以,蘇34這樣的輕型高速轟炸機是特殊作戰理念的產物,與目前的主流作戰理念背道而馳,所以與大賣的蘇30系列不同,蘇34的外銷成績乏善可陳,除了阿爾及利亞之外再無買家。

阿爾及利亞購買的12架蘇34,這就是目前蘇34所有的外銷訂單了,與多用途戰機蘇30系列的數百架外銷訂單相比簡直不值一提,這也間接說明蘇34已經落伍啦。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很多事實,說了你也不信。自己看圖吧!都是秘聞



張某人有話說


現在是信息時代了,你想了解什麼事,在網上一搜就OK了。不過,這些信息往往魚龍混雜。戈培爾曾經說過,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咱們就盤點一下在網上被視為真理的假信息。

A、中國無人機技術很牛X。中國深圳大疆公司生產的各種無人機佔了世界民用無人機市場的70%份額,如果再加上其他國產無人機,估計能佔到80%左右。而國產軍用無人機這些年也賣得風生水起,在中東大顯神威,甚至傳出土豪沙特要購買彩虹4的生產線的消息,大有碾壓美國“捕食者”“掠奪者”等等無人機之勢。於是,久而久之,就給人一種“中國無人機技術很牛X”的錯覺。其實,我們的無人機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的。例如西方已經能造出隱身的飛翼結構無人機,美國的無人機已經實現了在航母上起降,自主空中加受油等。而我們在這方面,技術還等於零,所以,咱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別以為咱們的無人機賣得火,市場份額大就認為它的技術很牛X。

B、戰機是需要高低搭配的。一開始我對這“真理”也深信不疑,你看,美國的F15和F16,F22和F35,蘇聯(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咱中國的殲11和殲10,殲20和殲31它們不正是高低搭配的“典型代表”嗎?可縱觀整個世界空軍,這種所謂高低搭配的國家卻又少之又少。後來再一瞭解,蘇聯(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居然是分別屬於防空軍和空軍兩個不同軍種的。這種不同軍種,不同單位的戰機怎麼高低搭配啊?

其實,一個國家裝備什麼樣的戰機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的,並不存在什麼所謂高低搭配的問題。像一些國土比較小,以看家護院為主的國家,它們一般裝備輕型或中型戰機就足夠了。而一些國土比較大,需要長航時空中巡邏,對戰機需求量比較大的國家,才會搞所謂的高低搭配。當然了,有些國家領土不算大,但它有錢,而且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不大好,它需要有遠程打擊、威懾能力,所以也會搞所謂的高低搭配,例如以色列、日本、韓國、沙特等。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空中力量所裝備的各類飛機都是搭配使用的。戰鬥機用於奪取制空權,對地對海攻擊,預警機用於空中偵察、預警和指揮,轟炸機用於轟炸敵方地面、海面目標,長途奔襲敵人後方,運輸機用於人員、裝備、彈藥的補給,空中加油機用於空中加油,延長飛機的留空時間,等等。這些功能不同,用途不一的飛機搭配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作戰體系。

C、俄羅斯的核武器很牛X。現在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俄羅斯常常給人一種“軍事能力僅次於美國”的感覺。特別是在核武器方面,許多人都認為俄羅斯即便不能和美國平起平坐,但實力也應該排在美國之後。對於這種觀點我是不認同的。俄羅斯的確是繼承了前蘇聯70%以上的核武器,但這些核武器都是有有效期的。一枚核彈的壽命一般就是10到15年,其運載火箭也是這個數。就算進行技術延壽,它頂多也就20來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落千丈,軍工體系被拆得七零八落,人才流失、斷層也非常嚴重。特別是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軍隊連軍人的衣食住行都難以保障,更別提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升級保養了。這種情況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隨著石油價格的飆升,俄羅斯靠賣石油發了財之後才有所緩解。而這時候距離蘇聯解體已經過去13年了。我先別說這些核武器絕大多數都是蘇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製造的,我就全當它們全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那年製造的,離2013也有13年了,基本上都屬於報廢品了。大家也看到了,這些年來,俄羅斯在航天器發射、洲際導彈試驗方面也一直是敗多勝少,所以,說俄羅斯的核武器很牛X,我是不贊同的。


血染戰旗紅


我見過的謠言是尼克松救中國,好像是真的似的,經常有人發這個來感恩美國,

但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美國ProQuest資訊公司《國家安全檔案數據》美國Gale公司《解密文件參考系統》內檢索你找不到任何一份尼克松救中國的檔案,倒是找一份1969年8月12日的中情局根本不信蘇聯敢用核武的NlE11-13-69號文件(文件名《中情局關於中蘇分裂的評估與預測》,還有一份美國計劃要是發動對蘇核戰就算中國不參與也要滅了中國的《1959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5904號文件》

在《尼克松回憶錄·中冊》總統職位·1969-1972>一章裡只提及和蘇聯的反彈道導彈談判和美蘇的核武器數量,無一字提及他做了這麼一件驚天大好事,也無一字提及中國,

連當事人都沒提過的事到底從哪來的?


萬乘之尊


有啊,比如軍迷圈曾經盛傳二戰後對日本的佔領,其中還有中國的片區。這其中,蘇聯佔領東北地區,比如北海道,英國進駐九州和中國地方(這個中國是日本的一個地名),而中國進駐的是四國地區。最肥最重要的一塊,當然由美軍去佔領。

其實這也不算是謠言,是盟軍“沒落行動”中的一部分,只是後面美國已經改變了想法,以四國共駐變成一國獨佔,連蘇聯的那一份,美國都不準備預留了,主要美國原子彈扔得快。

但這個圖還是被後面廣為傳播, 造成中國似乎在日本有駐軍史的假象。

另一個謠言,軍迷們認為參加朝鮮戰爭影響了我們解放臺灣。因為我們參加朝鮮戰爭,所以美國把軍艦派到臺灣海峽,阻止我們解放臺灣。

這其實是不太準確的。因為早在我們志願軍入朝之前,美國的軍艦就已經進入臺灣海峽了。而美國做出這個主動,也不是因為我們要派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而是我們跟蘇聯簽定了同盟條約。

在未籤之前,美國倒是釋放過一些信號,表示如果中國不與蘇聯簽定條約,美國就不會干涉解放軍解放臺灣。但中國跟蘇聯簽定條約之後,美國的政策就變化了,軍艦就已經往那邊走了。解放軍解放臺灣的困難度就更加大了,到了朝鮮戰爭,資源都往那邊傾斜,確實沒有餘力渡海作戰解放臺灣。

還有一個傳言,說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曾經攻入印度,甚至一度打到了新德里外圍。戰鬥中,一個連打得太起勁,跟後方離去了聯繫,一直往前打,打到了新德里的外圍,印度全面恐慌,領導人準備流亡,城市挖起了戰壕等等。

其實也是比較誇張的,我們說了,我們是自衛反擊戰,是印度打到了我們的地盤,我們在我們的地盤進行了反擊,不但沒有打到新德里,我們還往後撤了。而且中國軍隊雖然神武,但也不具備打到新德里的實力,主要是物資太不好運了。

還有一個傳言,說蘇聯軍隊進入我國,我國就在無人區搞了一個核試驗,正好撞上他們……這個版本就很多啦,有說在新疆無人區搞的,有說在西藏搞的,有的說是對蘇軍,有的說是對印軍。這其實都是不可能的,我們早就承諾不先使用核武器,尤其是對蘇聯,對蘇聯用核武器?這……咱們再衝動不至於這樣啊,蘇聯的一個沙皇炸彈就是一億當量。

這些就是一些傳聞,那是以前信息不發達,很多地攤文學,現在網絡發達了,大家都能上網,雖然網絡也會傳播謠言,但總的來說,謠言的存在土壤,也就是信息不對稱不存在了,謠言的空間少了。現在謠言主要是在老年人中傳播,現在的年輕人,想忽悠他們,是越來越難了。


腦洞歷史觀


軍迷圈裡的謠言多了去了,這裡我就挑幾個比較典型的,首先是這個“世界僅存的30枚氫彈在我國”,真的是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啊,這個謠言我已經闢過很多次了,效果不大,直接跟你說吧,現在五個核大國(即五常)洲際導彈上的都是氫彈,原子彈這種落後的玩意五常早就不玩了,也就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才會把原子彈當寶貝一樣!

先給大家解釋一下核武器小型化技術和氫彈技術之間的聯繫,直白來說就是隻有掌握了氫彈技術,才算成功了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不是說原子彈的體積不能做小,原子彈同樣可以做到很小,但是原子彈如果體積小了,它的威力也大不起來,只有氫彈才能滿足在小體積的同時,擁有可觀的爆炸當量,最典型的例子,美國三叉戟D5導彈上的w88熱核彈頭,不到兩個煤氣罐大小的體積,重量也才260kg,但是最大當量可達47.5萬噸TNT,這種威力只能是熱核彈頭也就是氫彈的威力,絕對不可能是原子彈的,因為原子彈如果做成那麼小,其爆炸當量絕對達不到幾十萬噸,能有幾萬噸就頂天了!

所以啊,現在能當武器使用的原子彈,受制於體積限制,其爆炸當量撐死了十幾萬噸(法國有個導彈上的鈈彈頭當量好像在12萬噸TNT作用),如果做成幾十萬噸當量的,那麼就不叫原子彈了,叫'裂變裝置"更恰當一點,因為那種體積巨大,重量都可能十幾噸甚至幾十噸的玩意,完全沒有實用性,用飛機空投?這是二戰時期的戰術,今天已經過時了,所以,小體積、大當量的只能是聚變武器,也就是氫彈,絕對不可能是原子彈這樣的裂變武器的,希望大家以後別再說什麼美國、俄羅斯沒氫彈了,人家不但有,數量還比你多、技術也比你先進(核武器小型化技術最好的是美國)。

當然,如果你說美國和俄羅斯沒有特大當量的氫彈,比如幾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當量的那種,那麼這種說法還說得過去,畢竟這兩個國家以前確實公開銷燬過這些特大當量核武器!除了這個氫彈的謠言以外,還有就是關於“防彈衣不防彈”的了,或者是防彈衣即使擋住了子彈,其動能也會把肋骨震斷、內臟震傷這樣的段子,不存在的,防彈衣不防彈那就不叫防彈衣了,因為針對不同威力的槍彈,防彈衣的防護等級也不一樣,最高等級的防彈衣(NIJ體系等級IV級)都可以抵擋M1加蘭德步槍發射的穿甲彈了,如果是普通步槍彈甚至是手槍彈的話,擋住還不是綽綽有餘?當然,如果你拿軟質防彈衣去抵擋步槍彈的話,就是屬於典型的找死行為了!

▲三稜軍刺傷口縫合示意圖

最後再說一個關於三稜軍刺的,什麼三稜軍刺的放血槽、刺進去拔不出來、傷口難以縫合等,全部都是謠言,三稜軍刺那“三根筋”根本不是什麼放血槽,而是當時那個年代生產力不足,沒有足夠的鋼產量來打造合適的軍用刺刀,迫於無奈才弄出“三根筋”這種結構的,因為這樣可以提高軍刺的結構強度,至於刺進去拔不出來?更加不存在了,人的“拔”這個動作的力氣是要大於“刺”的,只要能刺進去,基本上也就能拔出來,還有什麼傷口不容易縫合也是扯淡,冷兵器的傷口難道還有子彈厲害?被子彈打中的傷口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都不是問題,至於軍刺這種冷兵器產生的傷口,也就是絞幾針的事情!


哨兵ZH



東風5A戰略核導彈,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戰略研究所”等其他國際權威軍事研究機構判斷,它的射程在13000㎞,運載能力超過1·5噸 也就是說:它可以攜帶一枚350萬~50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氫彈),是世界上威力巨大的洲際導彈之一!

也正是東風–5的全球打擊能力和大當量的威力由此引發了一個謠言(訛傳),“就是目前只有我國擁有36枚氫彈,其他國家都沒”。

那麼事情真的如此嗎?估計製造這個訛傳的人根本不清楚什麼叫做“氫彈”,或許他腦海當中仍然認為氫彈就是那種核爆炸當量在100萬噸以上,甚至前蘇聯R–36M(著名的“撒旦”SS–18洲際導彈)那樣的2500萬噸當量的大傢伙!


這張示意圖就是美軍目前最先進的陸基“民兵Ⅲ”洲際核導彈,所使用的W87型核彈頭。該彈頭已經出現了
30多年了,但仍然是世界上設計最精巧的核彈頭,它原先是專門給美軍“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定製的,由於《美蘇限制進攻型戰略武器》條約簽署後“和平衛士”導彈被銷燬了,W87彈頭被搬到了“民兵Ⅲ”型導彈上使用。稍有核知識的人從這張示意圖當中就能判斷出來它是一枚先進的氫彈!也叫“三相彈”,就是先由鈈239製造成的微型“核扳機”先去→轟擊鈾235製造的小型原子彈→再由原子彈產生的裂變反應去轟擊外面包裹鈾238反射層……形成威力更加巨大的核爆炸(聚變反應),是一個轟擊→再轟擊→反射擠壓→再爆炸的過程!

這樣設計的氫彈要遠比1960年代的氫彈先進了許多,同時重量也輕了很多,據稱W87彈頭重量不到200㎏,所釋放的核當量為30萬噸TNT……如果要是第一代氫彈產生的這樣威力那麼至少需要500㎏,而著名的SS–18單彈頭2500萬噸則在2噸以上!

著名的“撒旦”SS–18的性能數據表,最先進的型號R–36M2型有兩種一種是可攜帶10枚100萬噸(有誤應該是80萬噸),另一種就是恐怖的2500萬噸當量單彈頭的(理論上紐約一枚就完了),不過單彈頭在2009年已經全部退役,10枚彈頭的那種延壽,等待新型“亞爾斯”液體洲際導彈的全面接替(就是SS–18的深度改進型)也就是說2500萬噸彈頭已成“絕唱”,今後100萬噸以上的當量都不會再有了。

從上面的初步解答就可以瞭解到,目前“五常”的核彈頭皆為氫彈,並且是更加先進的氫彈,早年間的那種大當量氫彈已經退役了。那麼,為何包括對於“大當量喜愛”的俄羅斯也不製造大當量彈頭了?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科技的進步,核彈頭的投擲精度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據稱目前美軍“三叉戟–2型”潛艇發射的戰略導彈的CEP(投擲誤差)已經在50米之內了,11000㎞的射程這樣低的誤差讓人“匪夷所思”!同時,精度提高之後打擊敵方核導彈地下發射井的摧毀能力也提高了,早年間需要50萬噸當量才能摧毀的發射井,現在只需12.5萬噸當量就可以。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導彈防禦體系”在今後20年會逐漸的成熟,估計會有90%以上的攔截率!如果採用單彈頭非常容易被攔截,好不容易早期突防一枚到了最後還被攔截……與其這樣不如攜帶多枚“分導式”小彈頭進行突防!即便是有幾枚被攔截剩下的仍然會擊中目標……所以,摒棄大當量單彈頭,發展小型彈頭是今後洲際導彈發展的方向。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正在對“三叉戟–2型”模擬核彈頭進行測試,同人相比它實在是太小了!是想“小男孩”多大?2噸左右!


真正的核彈頭實彈,估計兩個人拿個扁擔就能抬走!

核武器進入到氫彈時代才能使核彈頭小型化,也必須通過各種複雜的數學模型、公式進行運算其構型,並且在所有材料的加工和電子元器件小型化方面下功夫……這些都必須要有先進的理論核物理、數學計算水平和工業水平,所以製造氫彈的技術門檻非常高!而且,五常之間似乎也有默契,就是不允許邁進原子彈門檻的國家再邁進氫彈的門檻!任何與氫彈有關的事情和人都進行封鎖!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技術洩露,這是“五常”立國的看家本領!也是可以說是“王冠”!

通過上面這些簡單粗略的介紹,就會清楚的明白,目前“五常”的核武器,皆為“氫彈”!而非我國獨有,而早年間的大當量也由於科技水平的進步被摒棄了,取而代之的是設計水平極高、投擲更精確、爆炸當量可以調節的新型氫彈。


皇家橡樹1972


有哪些軍迷圈廣為流傳的軍事謠言,這道題太棒了!關於軍事謠言方面實在是一言難盡阿.....實在是不明白這些謠言怎麼流傳起來的....

  1. 日本一星期就能造出核彈。一個星期?你咋不上天呢?就是蘇聯一個星期都造不出來一發核彈(日本得從濃縮鈾提煉開始,一週弄完....這飛的有點快)


  2. 日本只要需要就能造航空母艦。(理由的日本二戰就能造出航母,想啥呢?只要需要就能造航母?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廢了多大勁?日本在航母方面有資格和英國比?要知道彈射器,斜角甲板,滑躍甲板,助降系統,現代航母基本上都是英國發明的,然後emmm女王漏水了....)


  3. 日本軍力強於中國。(最近某些別有用心都軍事公眾號誤導非常嚴重...拿日本海自總噸位和咱們四年造的軍艦總噸位進行比較,然後表示日本海軍無敵阿(四年下水一個日本海自)emmm

  4. 滑躍航母無法起飛預警機。(2005年美國為了拓寬艦載預警機的銷量,曾經試驗過e2c預警機的短距離滑躍起飛能力。 然後實驗結果表明E2飛機可以在165米滑跑起飛,連滑躍都不用....)



這條線就是e2c無約束滑跑起飛線
  1. 滑躍起飛只能使用蒸汽彈射器,不能使用電磁彈射器(等等?常規動力和核動力最大的差距不是就是核動力用的是裂變熱能燒熱水嗎....而且小鷹級28w馬力,尼米茲才26萬馬力,常規動力航母發電量咋就不如核動力的了?)
  2. 核動力就是吊...(要是漏了,確實屌,而且核動力艦艇造價那是翻倍阿!貴啊!)

還有很多....實在是寫不動了....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1.殲20不能上殲,通過央視放出的宣傳片俯視圖可以發現殲20比殲16短,而殲16與殲15的長度是相近的,所以這是第一個謠言。

2.中國核潛艇出港美國在關島都能聽見,這一看就是瞎咧咧,雖然中國早期的091型核潛艇噪聲是很大,但是還沒有大到這麼恐怖的地步。

3.烏克蘭對瓦良格主要艙室進行爆破,這個消息後來也被證實是假消息,烏克蘭只對幾個非主要艙室做破壞,要指望著東西賣錢你把核心地方全炸了那還買來幹嘛?中國人又不傻,中國國內本身都有多艘航母,不需要專門買破銅爛鐵來研究航母鋼板。

4.關於遼寧艦前身瓦良格在回國的時候被勒索10億美金的事,希臘政府為中國提供保證所以中國沒有繳納10億美金,但是土耳其從中國勒索到了每年大量遊客 還有B611戰術導彈技術和衛士火箭炮技術。

關於謠言還有很多很多,這裡介紹不完了。


李曉偉


就說一個謠言,都說殲20大,就認為殲20太大,上不了艦,自己對比著看吧,殲16和殲15同樣脫胎於“側衛”,尺寸相差不大,那麼殲20有多大,大家清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