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林徽因真的選擇了徐志摩,他們兩個人能夠幸福嗎?

蓮燈心夢803


林徽因曾說對梁從誡說,徐志摩其實愛的是那個詩情畫意的林徽因,而非現實中的林徽因。

所謂,自古才子多風流。徐志摩無疑是一個才華橫溢、詩絕華麗的才子。

縱觀古今風流才子無不理想浪漫,而理想終歸是理想,理想往往敵不住現實的摧殘。

當初,徐志摩也瘋狂的追過陸小曼,陸小曼也是詩情浪漫的才女,可最後呢?還是被現實拖累。

徐志摩致死都掛念林徽因,只是因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大凡男人皆是如此。

徐志摩是個偉大的詩人,但他始終是那一個浪漫的文人,經不住現實的考驗。

因此,即使林、徐在一起,他們也定不會幸福。


看鑑福州


我個人覺得若林徽因和徐志摩在一起會幸福,因為林徽因在徐志摩去逝後,把飛機上的一塊殘骸一直掛在她臥室裡,說明徐志摩在她心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林徽因的初戀是徐志摩,他們在英國度過了人生中最美的時光。他們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他們不僅英語好,文學方面也好,是真正的才貌雙全。

徐志摩為了得到林徽因的真愛,寧可頂著一世的罵名,想要娶林徽因為妻。在他們那個年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他才被現代人形容成渣男。

而林徽因的理性和善良,讓她不忍心拆散徐志摩的家庭。因為她深有體會,她的父親就娶了姨太太,才讓她和她母親沒感受到家的溫暖,她不希望張幼儀像她母親一樣被拋棄。

痴情不是一種罪過,只是他們生錯了時代,若是如今……他們一定會幸福地結合在一起。




夢想成真58394497


我覺得不會幸福。歷史沒有假設,愛情沒有如果。兩條背道而行的平行線,即使曾經離得很近,最終卻也沒有交叉點。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或許就是這樣的。

【一】徐志摩喜歡的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

林徽因自己也曾說過:“徐志摩喜歡的不是現實中的我,他喜歡的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其實那個並不是真正的我。”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凡事追求完美,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他對林徽因的痴迷,是因為在他的腦海當中,林徽因是一個完美的,沒有瑕疵的女人,是自己的精神寄託。


【二】林徽因為什麼最終沒選擇徐志摩

英國劍橋初次相遇,兩人便情投意合,要說林徽因對徐志摩一點感情沒有,那也說不過去,最起碼是動了心的。此時的林徽因,並不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

回國後,徐志摩為了瘋狂追求林徽因,逼迫自己懷有生孕的結髮妻子張幼儀強行離婚。林徽因得知這一情況後,作為一個小時候飽受家庭影響的新時代女性,她無法想象張幼儀以後該怎麼面對生活,她不想張幼儀過著如自己母親一樣被夫家拋棄被冷落的境遇,她更不想逾越心理道德底線,去破壞別人的家庭。對這種做法,林徽因心裡是牴觸的,深惡痛絕的。此時的林徽因,對待感情的看法慢慢趨於理性,儘管感情上還有些不捨,卻也因此慢慢疏遠了徐志摩。兩條平行線在最接近的時候轉身錯過,終究漸行漸遠。

【三】梁思成才是她相伴一生的歸宿

其實林家和梁家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訂立了婚約,雖然林徽因思想上接受過西方傳統教育薰陶,對愛情有自己的想法,不受外界的束縛。但在婚姻方面仍然是非常傳統的,這可能跟她小時候母親的遭遇有關。


林徽因在梁家的幫助下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學學習建築專業。也是在這個時候,林徽因和梁思成這兩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因共同的興趣愛好正在慢慢靠近。在美國的這段時間,梁思成對林徽因像大哥哥一樣愛護和照顧,這種踏實厚重的感覺,在她和徐志摩交往的時候是從未感覺到的。林徽因父親去世之後,無依無靠的她在梁思成的精心呵護下,兩人感情逐漸升溫,雖然中間也經歷過插曲,比如同時追求林徽因的,還有金嶽霖。


經歷過徐志摩之後,林徽因對感情產生了一些改變,她越發的覺得她和徐志摩之間更多的是友情,是思想上的共鳴,也是這種微妙而矛盾的感覺,讓他覺得金嶽霖其實和徐志摩是很相似的。她要的並不是這樣的,在她內心裡,經過理性和感性的博弈後,她很冷靜,他清楚的明白了只有梁思成才是她這一生的感情和生活的歸宿。

林徽因其實想要的是一段屬於她自己一個人的,純粹的,乾淨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感情,而梁思成恰好就是這樣的人。



醉美中國傳統文化


當林徽因和徐志摩陪著大詩人泰戈爾遊覽中國的時候,好多文藝界人士都認為他們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事實上,如果她們真的結婚了,是不會幸福的。

徐志摩是一位浪漫文人,他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一低頭的溫柔就能俘虜這位才子,所以和他在一起,林徽因的煩惱不會少。徐志摩的心始終在飛揚,沒有安寧,和他在一起就像風箏一樣,沒有安定的家。

林徽因雖然也是詩人,但總體來說她是一位理工科女生,她有她的理智。她需要一個理智的男人做後盾,需要一個穩重的男人做依靠,她需要一個安全的家。

林徽因在外面倦了,累了,回到家裡就會有一個男人寬容溫暖的懷抱。這個男人就是——梁思成。


潤楊的紅樓筆記


徐志摩對每個喜歡的女人都真心。因為他天性浪漫愛自由, 賢妻良母的張幼儀不入其法眼,他愛的就是天上飛來飛去的仙子或燈紅酒綠裡有文采的摩登女郎。他娶了陸小曼儘量供養其揮霍生活,然後依然心底存著膜拜仙女的夢,才會在飛去相見的途中意外身亡。

林徽因對每個追求者都有所保留。因為她最愛自己。她拒絕徐志摩是因為深知他這樣的人適合花前月下,不適合煙火人間,不安分的心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她嫁給梁思成是因為深信其人品踏實穩重,家世匹配,也不是因為多愛梁思成。婚後與金嶽霖保持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 ,因為她需要人膜拜,她不在乎金的一生是不是幸福,哪怕他只是她蛋糕上的一顆櫻桃也無所謂。

這兩個人有一點共性 ,那就是最愛自己。他們結合能幸福麼?呵呵。


作家李媛媛


我說可能不幸福。徐志摩太多情,而且對感情也不專一。他在有妻子的情況下,特別是妻子懷孕的時候,都不能剋制自己的感情,而去追求林徽因,還逼著妻子張幼儀簽字離婚,他是個自我的人。

還有對陸小曼,他也是開頭不顧是朋友的妻子而追求,也辜負了朋友對他的所託與信任。正如他的恩師梁啟超,在他和陸小曼婚禮上的證婚詞說他倆的一樣。

但他和陸小曼婚後,還是惦記著林徽因,也是為了聽林徽因的講座,而遭遇空難。從這點也能說明點什麼吧,他和陸小曼開始,還不是愛的那麼轟轟烈烈嗎,不顧倫理嗎!但還不是不長久。如果他能和林徽因在一起,新鮮感一過,世上優秀的女子太多了,他作為浪漫的詩人,能經得超誘惑嗎!以他多情的性格,我看未必能做到。

世上很多的事,缺陷才是完美的,他們的故事,這樣也最好,給人以想象發揮的空間。

作為詩人,徐志摩他在詩歌上取得的成就,是值得人們稱道的。再別康橋也是經典。

林徽因的歸宿也是完美的,他事業的成就也堪稱成功。


走過滄桑1962


看了友友們的答案,可謂眾口不一,立場不一樣,觀點就不會相同的。

徐志摩是一個多情浪漫的詩人,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他筆下的作品,多是膾炙人口,詩情中浸透著畫意,讓人回味無窮。他眼中的林徽因,更是他詩意境中的完美女人,他用自己的審美方式,展現出對愛的執著與鍾情。



林徽因是當時新青年的姣姣者,她剛認識徐志摩才十六歲,也許出於她對徐志摩的才華的敬仰和愛慕,才慢慢產生感情吧。可能她當時的那種情,是懵懂的,是敬中的愛,友中情,也可能是思想的共鳴點,都是說不清的。


如果林徽因選擇了徐志摩,我感覺不可能幸福,因為他們的人生路是不一樣的,徐志摩的詩象他自己,飄逸而又自由,而林徽因則是熱衷於建築事業。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事實證明,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一起,才是幸福的。


盛夏的夕陽95207071


個人覺得,林徽因和徐志摩結為夫妻,會非常的幸福。

徐志摩因浪漫和對真愛不懈的追求聞名於世。為了心愛的人捨棄一切,相信林徽因還是有所觸動的。

那個時代梁啟超的影響力是如雷貫耳,且家學淵源。梁啟超的社交圈是響噹噹的大人物,林徽因及其家人不可能不知道。

任憑徐志摩寸步不離的追隨, 才情恣意的潑灑,怎敵得過樑思成強大的親友團。在那個看重家世背景和實力的時代,單打獨鬥的徐志摩無疑會失敗的。

人生沒有如果,沒有假設,沒有彩排,只有命運和天意,還有小部分的人為因素。

林徽因和徐志摩是我心目中天設地造的一雙。他們對於文學和詩歌的熱愛,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和稟賦,還有徐志摩對林徽因刻骨的追求,都是他們幸福美滿的基礎。


素人的流浪之旅


我感覺是會幸福的。

先說人生經歷:張幼儀對於徐志摩來說,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就是封建的媒妁之言讓他們結合的,徐志摩林徽因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三觀方面或許更為接近。據說當時就是因為林徽因徐志摩才會反抗封建婚姻,可見他對林徽因是非常喜歡的。

再說生活細節,有他們的朋友說在徐志摩死後,林徽因還把他的遺物放在房間裡,可見他對徐志摩也是有感覺的,兩個人互相喜歡不就具備了以後幸福的基本條件嗎?

對於性格方面:林徽因在英國是就希望有一個浪漫的人來滿足自己的少女心,而徐志摩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兩個人正好情投意合。

從各種方面可見,他們在一起還是會很幸福的!


飲了這杯瑪格麗特


曾經年少好風流,

詩書一卷,

吟遍繡春樓。

也是芬芳一枝,

半掩花徑,

爭得一園春風。

世間事

多情自有蝶戀花,

無緣有情難相依。

對對錯錯

最是野花愛狂蜂,

英雄才得美人歸。

誰又能說凊

春風總有幾度開,

江郎也有才盡時。

風雨盡,

殘花半開,

民國煙雨巷,

少年夢中來。

半點淚,半點痴,

說與新月聽,

竟捲入卷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