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講了很多養生的方法,但還是活到六十歲多點就病逝,為什麼?

以前我唱過歌給禰聽


不光是蘇東坡吧,古人和現代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講究養生,但是講究養生者不一定都會長壽啊。

清代的王如錫專門從蘇東坡的詩文中輯錄了一本《蘇東坡養生集》,裡面從飲食、方藥、居止、遊覽、服御、翰墨、達觀、妙理、調攝、利濟、述古、誌異等十二關方面,把蘇東坡與這些方面沾邊的詩文都進行了整理。我翻閱過此書,可謂是無所不包,編者把養生的範疇定得很廣,連蘇東坡的《放鶴亭記》都收在這裡,為什麼?因為蘇東坡思想豁達啊,凡事想得開啊,這對養生非常重要啊。

這從一個側面為我們論述了古人所謂的養生,包含的範疇不像當代人想的那麼狹隘,只有飲食、鍛鍊才叫養生,實際上人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涉著養生。

蘇東坡不僅是個詩文奇才,還是個生性豁達樂觀、不被任何逆境打垮的人。他的詩文流傳千古自不必多說,他的一生也非常坎坷,被貶謫到很多地方,他自謂“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但他到哪裡,就與當地的人民打成一片,發明了東坡肉、東坡魚,還造酒、造墨、釀蜜等,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不能說喜歡養生者,最後一定都必然是長壽者。蘇東坡由於後半生一直生活在英州、惠州、儋州等地,那地方古代時人煙稀少、瘴氣嚴重,古代又缺醫少藥、醫療水平低下,致使蘇東坡不能永年。蘇東坡去世那年,按古人的統計,是66歲;按現在的算法,是64歲。

這個年齡,放在現在不算什麼,但放在古代,也算是高齡了。據統計,古人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左右;因為從過去的皇族來看,那營養水平應該是沒問題了,但壽命也只有40歲左右。當然古人活到80歲、90歲的也有,但那就很稀有了。所以從普遍情況看,活到64歲雖然不算高齡,但也比正常人的壽命要高出許多了。這裡面有多少蘇東坡養生的功勞,就很難說了。

總之,講究養生的,還是要比不講究的活得長些。


迷樓


不請自來。

這道題,讓我想起了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套足浴養生法,只要條件允許,幾乎每天堅持,備受推崇。然而,讓人覺得好笑的是,曾國藩臨終前大呼“足麻,足麻”,養腳一輩子,結果“腳麻木了”,很快就一命嗚呼了,享年不過62。因此,我就笑話那些推崇曾國藩足浴養生者——提倡足浴養生的曾國藩死時大叫腳麻,還只是活了60多一點,你們竟然還推崇他的養生之法?搞笑!

轉念一想,傻氣的,可能是自己。先來看下養生的定義:

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方法能夠直接達到的不過是滋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等效果,而且,能否達到,有幾分效果,受很多因素影響。進而幫助人們延年益壽的效果,則是可遇而不可求,還很難以量化。

回到本題,蘇東坡的確懂得不少養生之法,但是,誰能保證他的所有方法都是對的?他略通醫術,但絕對算不上精通。在湖北黃岡時,他的左手腫脹,自己不能治癒,被蘄水名醫龐安時扎一針就好了,所謂“一針而愈”。蘇東坡之死,後來不少精通醫術的人,多半認為是蘇軾自己不太懂醫術,胡亂搗騰,把自己治死的。從醫理上,這些醫學家的見解很可能是對的。

只是蘇軾去世時,已是66虛歲,在當時,不算短命,已經很不錯了

。自從紹聖元年(1094),他被貶到廣東惠州,之後在廣西和海南貶所呆了六七年,能夠活著回來,已經很不容易了。那時的嶺南(包括現在的兩廣),還未得到充分的開發,自然環境惡劣,潮溼悶熱,醫療衛生水平不高,人們很容易就生病、掛掉。韓愈當年被貶廣東潮州之後,給來送行侄子的詩中有“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已經準備死在嶺南了。

南方的瘴厲之氣嚴重,蘇東坡的愛妾朝雲就死在了惠州,這跟廣東惡劣的自然環境有著極大關係。廣西和海南的自然環境更差,被貶到那裡,蘇東坡已經絕了北歸之望了,所謂“餘生欲老海南村”。後來,
他僥倖遇赦回到北方,而身體已經不行了。友人劉安世在江西遇到蘇軾,當時蘇軾頭髮快掉光了,已然“禿翁”一枚。兩人一起到寺廟裡跟和尚談天,蘇軾在蒲團上坐會兒,就開始打盹,精力已經不行了。劉安世很感傷,覺得蘇軾活不長了,只是不好說而已了。等到蘇軾的死訊傳來,他一點都不驚訝。

我們不能從蘇軾的死,推出他的養生之法都無效的結論。畢竟養生之法,不是靈丹妙藥,蘇軾也非神仙下凡。就像我們不能因為醫生也會生病會死亡,就得出醫生是庸醫是笨蛋的結論一樣。生病、老朽和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養生之法,能夠延年益壽,但是,並不能保證人們長壽。長壽與否,影響因素很多,養生增加一些正面因素,消除一些負面因素,至於效果如何,則是很難控制的。何況,養生難以把影響壽命的所有因素,都照顧到。

以上。

碼字不容易,如覺文章不錯,還請點贊鼓勵哈。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人文觀察


蘇東坡去世時六十五,他的弟弟蘇轍去世時七十四,他們兩人的父親蘇洵去世時五十八歲。

相比較於宋朝人的平均壽命 30 歲來說,父子三人已經算是很長壽的了。

父子三人都活得比較長,說明首先這個家庭基因遺傳裡,有比較健康的體質,其次,出身地主家庭,後來又都出入仕林,生活條件優越,營養攝取要比普通百姓更好,再加上能夠得到更好的醫療資源,這也是三人都較為長壽的重要原因。

東坡的確很注重養生,但是他的養生方法,究竟對他的身體是造成了傷害還是帶來了益處,很難講得清楚。

因為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類很重要的方法是:道家的煉丹術。

比如有一種特別噁心的“陽丹”,記載在《東坡志林》裡,方法如下:

冬至過後,每天先不停地吸鼻子,把鼻液吸到嘴裡,然後在嘴裡反覆漱,一直漱到有甜味的時候再嚥下。然後準備三十個瓷的容器,一一尿滿,蓋好。

等到三十天後打開,容器上面會結有一層細沙,把這些細沙再用水反覆過濾至沒有騷味,密封儲存,一到夏至後再研磨,並和棗肉一起搓成丸。三五天之內,把這些藥丸空腹和著酒囫圇吞下。

煉陽丹的關鍵是,尿滿三十個瓷器的過程中要完全禁慾。

不知道你能不能吞得下,反正我是開不了口。

另外在他的詩中,還可以發現他喝罌粟湯的經歷,不過不知道是偶爾為之還是有這個習慣。

東坡也提到要養胃,但實際上他經常一吃起來,一喝起來,一玩起來就沒完沒了,通宵達旦更是常有的事。

所以他所謂的養生,頗有些我們現在一邊熬夜一邊喝枸杞茶的風範。

這樣的養生方式,很難說得清,對他的壽命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古人總是喜歡談養生,覺得生命要靠養,尤其是靜養,所以古人有許多打坐的事兒。可是生命在於運動啊,我們的身體是在非洲大草原上進化出來的,是為了奔跑,追逐野獸或者逃避猛獸,不是為了一天到晚坐在那裡的。

嗯,我們要講究衛生,也要去鍛鍊。


松鼠老孫


以我的看法,蘇東波養生確實長壽了,他父親蘇洵58歲,蘇東坡65歲,同時代的黃庭堅61歲,歐陽修66歲,宋神宗38歲,宋徽宗54歲,所以在當時的北宋算是高壽了。

蘇東坡一生坎坷,動盪不安,;他一生大起大落,歷盡貶官迫害,身心頗受摧殘,在烏臺詩案中,一度兩次自殺未遂;他自幼體弱多病,39歲前,已經兩鬢斑白,牙齒脫落,已呈老態龍鍾之狀。從黃州貶到惠州,他在常人難以忍受的巨大精神壓力下,仍然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在生死關頭都敢於為民請命;做官則施仁政於民;被貶則行仁義於民。


在萬分艱難的歲月裡,他依靠道家內丹功及其養生術,越過重重生死難關,創造了延年益壽的奇蹟,是值得今天是我們借鑑和學習的,他養生的方法中,除了吃道士煉的丹藥,每天早上梳頭一百下,採擇一些中草藥調理身體等等。這些都不是關鍵,最重要的還是運氣靜養。


多年極其艱難的生活,和他一起挖野菜,一起赤足耕田的妻子王閏之突然離世,要不是他心胸開闊,為人豁達,指不定早就鬱悶死了。


被貶官一次比一次遠,特別被貶官至最後最南部荒野之地的儋州,那段時間,居無所,食無肉,藥無醫,多年的艱苦生活和喪子之痛使34歲的最後一位妻子,朝雲也撒手人寰離開了他,能活到65歲,在那艱苦的環境已經很不錯了。


要我說;如果不是蘇東坡學會‘道家內功’及其養生術,而且一生又樂觀豁達,也許正是這種樂觀的精神,能讓他在逆境坎坷生活中不悲觀,不沉淪,從容面對所有的艱難與困苦,這種精神有時比靈丹妙藥也更有益於身體健康。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在那個艱苦的環境中,蘇東坡恐怕早已經病逝了,我們也不會看到那個唱出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一代文豪了,那個曾經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痴情男子。

所以養生對於健康很重要,但是,要保持一種人生豁達樂觀的精神,恐怕就更重要了。“有句話就是:“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旅遊八戒行


蘇東坡活了65歲,遠遠超過當時社會平均壽命,屬於長壽老人。不能說蘇東坡壽命不長,更不要否定蘇東坡養生術無用。


第一個問題:蘇東坡算長壽嗎?

有學者統計了史書有明確生卒年記載的宋人壽命,共統計了1095人,總壽命為70680歲,按照衛生統計學中均數公式計算後,得出這部分生活於社會上層的宋朝人平均壽命為64.55歲。蘇東坡生於1037年,死於1101年,活了65歲。熟悉蘇東坡生平的人都知道,蘇軾一生起起伏伏,歷經坎坷,尤其是晚年的時候,連續被貶,最後甚至被趕到海南島。要知道在當時的政治遊戲中,貶官到海南島是僅次於殺頭的懲罰。即使在這樣的人生際遇中,蘇東坡依舊達到了上層宋朝人的平均壽命,可謂來之不易,要知道,其他上層宋朝人,沒有幾個像蘇東坡倒黴一輩子,辛苦一輩子的。就拿和蘇軾命運最相關的兩個人來說。提攜他的歐陽修,1007-1072,活了66歲;打壓他的王安石,1021-1086,也活了66歲。當然了,最後王安石還是在烏臺詩案中救了蘇軾一條小命,也不能忘記。

那麼蘇軾的壽命和當時的平民相比呢。相關專家曾經根據古代人的棺骨和史書記載的情況,推測出各個朝代的人的平均身高和壽命。

宋金時期:

北方地區,男:167釐米,41歲,女:158釐米,45歲。南方地區,男:165釐米,47歲,女:152釐米,52歲。

無論和北方男子的41歲相比,還是跟南方男子的47歲相比,蘇東坡都是長壽的。

第二個問題:蘇東坡流傳下來的養生術。

現在研究蘇軾養生術的文章挺多。比較有名的是子夜靜坐類似傳統氣功的修煉法;擦腳心的方法。還有一些飲食調養的傳說。發明東坡肉不算了。其實在我看來,還是餘秋雨先生的總結比較好,他曾經說蘇軾是“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我想,正是蘇軾那種樂觀放達的精神,能讓他能在逆境之中不沉淪,坎坷之後仍從容。一個人的精神態度,有時候比靈丹妙藥更加有益身心健康。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有這樣的胸懷,哪有那麼容易就死掉!

不知道諸位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呢。


鐵錘歷史


影響人的健康因素很多,僅僅是養生方法不過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等效果,延年益壽總結起來就是有四大基石,也叫健康的四大基石:

第一是積極樂觀的心態

第二是充足的睡眠

第三是適量的運動

第四是科學均衡的營養。

我給你舉個我們酒界的例子,酒界泰斗秦含章已經110歲了,至今還精神瞿爍,生活自理,很能說明長壽的奧秘。

秦老最近做了個體檢,心、肝、脾、肺、腎、大腦、血壓、血脂、血糖全都正常,和年輕人一樣。

秦老每天的食譜。秦老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五餐,且很西式的。

早上7點半吃早餐,一袋半(375毫升)牛奶。牛奶裡面要加點咖啡,這是他留學歐洲時養成的習慣,他是無錫人,最喜歡吃糖,給他少放糖,更多的時候是加蜂蜜。烤兩片面包,一片抹上自制的草莓醬,一片抹上奶酪。

第二頓是12點的午餐。主食混合著菜泥的軟飯;一個湯,有時是羅宋湯,有時是排骨湯或雞湯,湯量不大,但都是比較濃。菜都是比較軟爛的。

一到冬天,喝得最多的就是羅宋湯,酸酸的味道,特別開胃。

秦老家燉的羅宋湯,主料是牛肉,配料是西紅柿、胡蘿蔔、土豆、芹菜和蔥頭。

營養上:牛肉是高蛋白肉類,能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西紅柿不僅能增加湯的酸味,而且能補充番茄紅素等保護心臟的營養。胡蘿蔔裡胡蘿蔔素可以保護視力,還能防癌;蔥頭能增強人體抵抗力、芹菜能補充葉綠素等。

午休後,3點鐘吃第三頓:一杯鮮榨橙汁。

下午5點是第四頓,相當於下午茶:一袋牛奶(250毫升),兩片曲奇餅乾。為什麼有下午茶?索教授自有道理,老年人年齡大了,吸收差了,喝牛奶就能很好地補充鈣。咀嚼能力差,蔬菜做得比較爛,會丟失一些營養尤其是維生素C等,那麼鮮榨橙汁則可以找補回來。還要補充些維生素片、鈣片和深海魚油等。

晚上7點第五頓,是晚餐。一碗雜米粥,裡面有大米、小米和江米,此外便是兩隻豆沙包,一碟青菜泥,一隻雞蛋,有時會把雞蛋做成蛋羹,變著花樣做蛋餚。

晚上10點多休息。

我聽著,說這麼複雜,不難啊?索教授說,難!需要時間,形成習慣。

第一,牛奶不要到商場買,要訂新鮮牛奶,每天送上門來,這樣的牛奶營養損失最少。

第二,秦老在國外留學多年,特別對果醬情有獨鍾。自制草莓醬是秦老最喜歡的事。每當草莓上市時,一次買來5斤新鮮的草莓,洗淨切碎,分批放入一隻鐵鍋裡,用一隻木勺子在鍋裡攪拌,邊攪邊摻入少許白糖,一直攪到果碎全部融成濃濃的深褐色醬汁。與此同時,旁邊的爐子上放著一隻大鋁煲,煲裡煮著幾隻空瓶子來消毒。這樣裝進去,密封好,不加任何添加劑防腐劑,也能貯藏一年。5斤草莓能吃一個月左右。嘗一下,比外面賣的草莓醬更新鮮可口。

第三,下午的那一杯橙汁也不買瓶裝飲料,自己用新鮮橙子1只,對開放在果汁壓榨容器裡,用手壓榨。

第四,早餐之後,維生素B,深海魚油,維生素C和鈣片。

秦老是最早吃安利紐崔萊營養素的人了,他從1991年就開始吃紐崔萊的營養素,我一看有鈣片、深海魚油、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族等等,真不少啊。

一天5頓也是超常的。不過,秦老是少食多餐,隨時有食物,隨時補充營養,每天還要吃兩塊巧克力,比利時的,每天還有兩塊紅燒肉。不要過飽。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

秦老喝自制鮮榨橙汁

至於吃軟吃爛,這是沒辦法的選擇。秦老只有7顆牙齒,又不願意鑲牙,做飯做菜過程損失的營養素挺多的,所以就要相應地補回來,比如,用純天然、新鮮的果汁補充,外面賣的果汁可能添加了防腐劑,也不會有100%,自制的橙汁還富含鎂、葉酸,鎂可以保護心肌呢。

至於奶酪,很多人都害怕它含膽固醇,但它同時含有豐富的酪蛋白,容易被人吸收。秦老吃的是低膽固醇的那種,美國牌子,HappyFarm。

秦老指著門上的《長壽歌》: “有錢難買命長壽,無私易解胸風波。親友往來人情重,養生保健不蹉跎。”

秦老自編自寫的《長壽歌》

我說秦老參加活動以後,老年人總是難免“空虛寂寞冷”,每天做什麼事啊?

秦老忙著呢!

早餐後,秦老開始“工作”:鋪開宣紙,研墨,寫毛筆字,要寫兩大張,兩首七言打油詩,如《壽年長》、《黃酒香》、《稀飯好》、《樂殘年》等等,主題都跟健康生活有關。連著標題五六十字,每個字比方塊麵包小一點,索教授說,這是一項腦體結合的勞動。

下午3點後,秦老繼續他的工作:構思第二天上午的兩首詩,找選題呢。他拿起圓珠筆,在A4紙上寫寫畫畫,塗塗改改,近5點定稿,這是高度的思維活動。

這樣的生活飲食,在秦老退休後就一直堅持這樣,已經有幾十年了。

“運動呢?”長壽的人總離不開運動。

秦老對自己很愛惜的,自從年齡大了,他就很少運動,也很少下樓,走路都是慢慢地,生怕自己摔著。

不過在早起下床之前,秦老每天都會做做“腳蹬自行車”的運動,“兩手抱頭,兩腿蹬得很起勁,完全看不出是一百多歲的樣子”。

賦詩寫字是最大的運動,是氣功啊。
如今秦老最大的運動就是賦詩寫字。

在不到六平米的小廳,中間一張大桌子幾乎就佔了一半。秦老正站在桌子邊上大聲地用濃重的無錫口音唸詩,手握毛筆,琢磨著如何下筆。寫字時全然不顧身邊是否有人。

詩是提前就已擬好的,一般都是跟健康、品酒有關的七言古詩或者打油詩。秦教授工整地寫在了A4紙上,起草,構思素材,用鋼筆、圓珠筆一筆一畫地寫,有時會塗塗改改,一旦定下來就不再改了。

寫得滿意的作品,秦老會用兩隻巨型鐵夾子把寫好的宣紙夾在門上展示,以示“發表”。來家裡的客人也喜歡以這幅字為背景,合影留念。

“現在,我們家最大的家庭開支就是買宣紙,一張要8塊,每次買都要花一千多塊錢。”

寫毛筆字的全套活兒都由他一個人完成,拿小毛毯鋪桌子,去另一個房間拿宣紙、鋪宣紙、折宣紙,研墨等,這一連串的動作,行雲流水。

品嚐了賴高淮先生託我帶給他的酒,尤其是知道賴高淮已經80歲還能釀酒,秦老高興地題詩一首

吃牛羊豬肉時,喝點酒有助於消化吸收。需提醒的是,秦老喝酒都是五錢的一小杯,主要是黃酒,偶然也喝點白酒。

秦老的長壽給我們的啟示?

古話說“有德之人,活得長死的快”,活就要活的有質量,生活能自理。

秦老,為什麼能長壽,而且是健康的活著,身體沒有什麼疾病,不像有的人是活的長,沒有質量啊,就是長受罪。

總結起來就是按照人體健康的四大基石:

第一是積極樂觀的心態

第二是充足的睡眠

第三是適量的運動

第四是科學均衡的營養。

這四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長期做,形成習慣更難了,秦老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幾十年。

沖和平淡的心態,是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道家養生!

秦老他不是這麼說,而是這麼做,是融化在血液裡了,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秦老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悠然自得,沒有煩惱。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

秦老沖和恬淡,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臻於化境,已經是一種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 學是學不來的,這就是境界,沒有境界你非要裝就是裝逼

當然,秦老其實也有很多的不方便,比如他住二樓,想運動就非常不方便。

去年夏天大文和我說想帶秦老出去散散心,想找個酒莊看看,我說昌黎要開四個小時車程,有點遠。

沙城比較合適,可一聯繫,沙城怕秦老年事太高出事。又聯繫房山的一個,結果最後沒有消息了……,

我心中有點不舒服,可是秦老還是一慣的不說話,我想起了以前我們和秦老說起房子的簡陋,還有一些人空手就來要秦老的字,以致拿秦老的照片到處忽悠等等不快的事情。

我問索教授秦老怎麼不說話,她說:“秦老根本就沒聽見,這就是秦老長壽的秘訣。“我不禁愧然。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的腦子裡經常浮現出《黃帝內經》裡的一段話: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中國酒劍客


可以說的是,在當時,這個年紀已經算長壽了~


有句話說的是:道理都懂,但還是做不好~放到蘇東坡身上也適用。蘇東坡理論很豐富,但放到現實中還是有很多沒有實現的。


大家知道蘇東坡嗜酒愛茶,可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他還一直在探尋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東坡被貶黃州,得知當地一位吳姓道士,九十高齡,道法高明,曾經以茶釀酒在當地傳為佳話。東坡前去請教茶酒秘方,兩人飲江水辨上下游,終使道士折服,得到茶酒秘方,無奈以茶釀酒最終只是黃粱一夢。


但東坡這一茶酒夢到了現在還真被實現了,瀘州老窖以萃茗入釀之法,圓了東坡的茶酒之夢。這就是瀘州老窖養生酒業下的茗釀,入口輕柔,茶香馥郁。不知是否是東坡心中所追求的那杯美酒。


茗釀V


要回答提問者的這個提問,我想必須要把蘇軾的一生經歷,簡要的回顧一下,才能回答好這個問題。

蘇軾,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

蘇軾,從小聰慧,因改其師的詩:鷺鳥窺遙浪,寒風掠岸沙。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把此詩的未句:“雪片逐風斜”改為雪片落蒹葭。著實叫老師一驚。

十七歲,已是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公子,就有鄰女芳心暗許。十九歲娶妻王弗。二十歲得到了成都鎮守張方平的薦舉於歐陽修,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同年大考得第二名,以後二十幾年內的為官之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很是順利。但在他的後半生,準備一展才華,實現自己的政治報負時,卻被捲入了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的政治鬥爭的風波。以後的一而在,再而三的政治流放,特別是在他四十三歲那年的烏臺詩案,他的政敵從他的詩中挑毛病,讓他身陷囹圄。由於他的人生觀的正直,好講真話,不持偏倚,使他處於新黨不愛,舊黨不喜的尷尬境地,在政治鬥爭的夾縫中生存。

由於政治上無情打擊,生活上的困苦,嚴重的損害了他的身心健康,雖有養生,卻難以起到健康的作用。再加上六十一歲那年,又因一首小詩獲罪,被貶儋州(海南島)當時的不毛之地。六十四歲,病逝於常州。


思凡141604556


蘇東坡滿腹才華,還很會養生,還會做東坡肉,流傳到今天,仍然有許多人愛吃,包括我。

大塊的五花肉,用黃酒漫泡了,肥而不膩,一頓可以吃下一大碗肉,哇,口水都快流下來了。還有什麼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偉大的大詞人蘇東坡,還喜歡吃水果,大荔枝呢。

他一生經歷大起大落,視政治為生命的大文學家,肯定心情萬般低落難過呀!儘管他寫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詩人心中的塊壘,,有誰知憐?

養生方法多,詩人壽六十六歲。在那個時代,平均壽命也就三十多歲,蘇東坡也算高壽了。連皇帝也沒有幾個人活到九十歲。我只知道寫的李密,他奶奶活了九十六歲,也算我知道活的最大歲數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