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加油機大比拼,中美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裝備有加油機,美國最多,超過1000架,其次是俄羅斯、英國,除此之外中國、新加坡、沙特、阿根廷、摩洛哥、日本、土耳其、以色列、巴西等國也都擁有一定數量的空中加油機,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採購加油機。下面我們比較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加油機。

美國:約600架加油機(KC-10、KC-130、KC-135)

美國空軍裝備了接近600架空中加油機,佔全球加油機數量的近80%,在世界上擁有絕對的優勢,機型包含KC135,KC130和KC10,尤其主力KC135,有373架,假如加上空軍國民警衛隊和空軍預備役的加油機,總數接近1000架。

KC-10加油機是三發動機麥道DC-10飛機的軍事版本,是為美國空軍改裝而來。KC-10是原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簡稱麥道公司,1997年併入波音公司)在DC~10一30民用飛機的基礎上,為美國空軍改裝研製的一種戰略空中加油機/軍用運輸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加油機。該機主要用於空中加油和軍事運輸,以彌補美國空軍KC—135空中加油機加油能力不足的缺陷。KC-10的最大載油量達161噸,接近KC-135的兩倍。該機在機艙中所裝載的53000千克燃油和主燃油系統中的108000千克燃油是相通的。

中美俄加油機大比拼,中美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KC-130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空中加油機,由C-130H改裝。裝有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增大了最大起飛重量,還增加10200升的外掛油箱,貨艙中增加一個13600升可拆卸油箱,共改裝20架。KC-130有KC-130F、KC-130R、KC-130H、KC-130P、KC-130T等多種型號。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KC-130飛機機隊由37架F型和14架R型組成,分別裝備在三個飛機中隊和一個訓練中隊中。

KC-130F 美國海軍陸戰隊需要一種裝有加油管和錐形接頭的可兼做空中加油機的戰術運輸機。1957 年 8 月,2 架美國空軍的 C-130A 被借去在機身內安裝了 2 個各載油 1,915 升的油箱,並在機翼下安裝了 2 個載有加油軟管設備的吊艙。由於試驗很成功,有 46 架 KC-130F"大力士"被訂購,並從 1960 年開始交貨。KC-130F 以 C-130B 的機體為基礎,最初安裝的是艾利遜 T56-A-7 發動機,但後來重新安裝了單臺功率為 3,661 當量千瓦的 T56-A-16 發動機,增加了 1 個 13,627 升可拆卸的機身油箱和 2 個設備吊艙,燃油輸送率達到每分鐘 1,136 升,加油機還可以輸送自身的剩餘燃油。最初該機的編號為 GV-1,第一架生產型於 1960 年 1 月 22 日首飛。這種型號的飛機目前裝備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第 152 空中加油運輸機中隊、第 252 空中加油運輸機中隊、第 253 空中加油運輸機中隊、第352 空中加油運輸機中隊和美國海軍第 22 空中加油機中隊。

KC-130R可選擇增設武裝套件,稱為收穫鷹。全名為"大力神空載武器套件",安裝此套件後,成為空中炮艇機,具備火力支援與戰場情報監視偵察能力,但仍保留有空中加油及運輸能力。整個套件能在一天之內加以移除。主要觀測器為AN/AAQ-30光電轉塔(與AH-1Z蝰蛇所使用的相同),安裝於左翼內側副油箱下方,控制設備安裝于飛機內部貨艙上。左翼外側則裝有四枚AGM-114地獄火導彈,內部機尾艙門則能裝置10枚精確制導彈藥,未來可能加裝三十毫米機炮。海軍陸戰隊以每套2200萬美元,購買九個套件供三個空中加油暨運輸中隊使用,即每中隊擁有三套。 KC-130H/T 雖然沒有在美國軍隊中服役,但 KC-130H(在許多方面與 KC-130R 相似)被成功地出口到 7 個國家。最新的海軍陸戰隊改型是 KC-130T,共有 20 架(以及 2 架加長的 KC-130T-30)交付給了第 234 加油機中隊和第 452 加油機中隊。這種型號的飛機裝有更新的電子設備、新的搜索雷達和改進的導航系統。

KC-135"同溫層加油機"是一款由波音替美國空軍開發製造的空中加油機,以波音707作為開發基礎,是美國空軍第一款以噴射發動機為動力的空中加油機。KC-135是在1957年時開始服役,曾歷經越戰、冷戰、波灣戰爭等諸多軍事事件,服役經歷超過半世紀。美國空軍除了持續在進行KC-135的版本改良以延續其服役年限外,也在2011年時選定以波音767為基礎所開發的KC-46"飛馬式"(Pegasus)作為KC-135的後繼機種。

中美俄加油機大比拼,中美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KC-135A:量產型,732架。

KC-135E:美國國民空軍警備隊。由A型換裝TF33發動機。

KC-135Q:搭載SR-71偵察機用JP-7燃料的機型。

KC-135R:由A型換裝F108(CFM-56)發動機、燃料搭載量増加並追加APU輔助的改修機。

KC-135T:KC-135Q裝載一般航空燃料的機體。基本構造與KC-135R相同。

C-135: 輸出法國的型號

美國現役641架。法國C-135F 12架,其中11架有改裝引擎稱為C-135FR,之後又自美國空軍取得KC-135R 3架。土耳其1994年自美國空軍取得KC-135R 9架。新加坡1999年自美國空軍取得KC-135R 4架。智利2010年自美國空軍取得KC-135E 3架。

波音KC-767是一種戰略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衍生自波音767系列機型。美國空軍決定用此機取代老舊的KC-135E加油機後,在2002年獲得識別碼KC-767A。2011年2月,美國空軍在KC-X計劃中重新選用了波音公司的修改版KC-767AT,並將這一運輸機指定為KC-46。

該機總載油量為114168升,其中機翼中的90774升為波音767-200ER的標準載油量,客艙下方裝了容量為23394升的油箱。該機後機身中央裝備了伸縮套管(硬管),機翼兩側裝備了錐套式加油吊艙(軟管),也可以將伸縮套管改為錐套式加油,伸縮套管最大加油速率為3407(升/分鐘),機翼兩側錐套式加油最大加油速率為1514(升/分鐘),機翼中央的錐套式加油最大加油速率為2271(升/分鐘)

KC-767在必要時也可成為戰略運輸機使用,飛機主倉可容納216名人員,該機最多可以運載19個容積463升的貨盤或10個容積463升的貨盤和100名人員,可載貨34000kg飛行9260千米。

中美俄加油機大比拼,中美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目前意大利採購了4架KC-767A,日本採購了4架KC-767J。美國選用了KC-767AT,並給予KC-46這個新呼號,並逐漸替代KC-135加油機,波音會在2017年前交付首批18架KC-46。以色列則在波音767-200ER的基礎上改建了B-767 MMTT,增加了機翼加油吊艙,和側貨艙,B767MMTT可以執行空中加油機,貨物,和VIP運輸任務。KC-2X由波音767-300ER為基礎進行改建,巴西空軍已訂購兩架。

俄羅斯:約20架伊爾-78MD

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空中加油機擁有國。俄空軍遠程航空兵擁有40餘架伊爾-78(20架)、圖-16和米-4型加油機,海軍航空兵約有30多架圖-16加油機。

中美俄加油機大比拼,中美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伊爾-78,是由俄羅斯伊留申航空集團所研究及製造的空中加油機,是伊留申-76的衍生型。伊爾-78主要用於給予前線及遠程戰鬥飛機及軍用運輸機進行空中加油。此外,伊爾-78可以同時用作運輸機的用途,及可以向飛機場緊急運送燃油。伊爾-78採用了三點式空中加油系統,可以同時為到3架飛機加油。伊爾-78去除原型機伊爾-76的所有貨運設施後,節約了約5噸重量。伊爾-78可以運載用於空中加油的油料105噸。最大空中加油能力為1.3噸/分鐘。

第一架伊爾-78是在1984年交給前蘇聯空軍進行測試,但到1987才正式服役,據有關資料伊爾-78生產了大約30架,其中約20架佈置在烏克蘭,這些飛機在前蘇聯解體後被烏克蘭接收 。

伊爾-78加油機,是俄羅斯空軍唯一專用空中加油機,該機使用UPAZ-1A加油裝置。這種加油機是在伊爾-76MD軍用運輸機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加油機項目工作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持續了10年多,原型機於1983年6月26日升空,1987年開始裝備部隊。

伊爾-78與有世界空中加油機"王牌"之稱的美國KC-135A空中加油機相比,最大起飛重量比KC-135A的134.72噸要重30多噸,最大可供油量比KC-135A的46.8噸要重18噸多,實用升限也要高許多。

伊爾-78M研究程序於1984年年底開始。伊爾-78M在貨艙內有第3個油箱,提高了其運載燃油中數量,加油吊艙更換成為UP AZ-1M,輸送燃油數量亦提高至2,340升/分鐘。為了節省重量,伊爾-78M的貨艙內無貨物處理設備,貨艙門亦無法打開,因此不如伊爾-78原型般能夠作為運輸機的用途。在外觀上,伊爾-78M比較伊爾-78的最大外在改變是機尾採用了新設計的L型加油夾艙,使到加油管能夠避開機身的所帶來的氣流。首架伊爾-78M於1987年5月開始進行飛行測試,至1992年於莫斯科航空展上首次對外亮相。伊爾-78MKI為俄羅斯對印度空軍出口的版本。伊爾78-M是伊爾78的改進型,它與伊爾-78的主要區別是在貨艙內增裝了第3個金屬儲油罐,對外最大供油量提高到106噸,這一數據基本可以與當今空中加油機儲油量最大的A330MRTT(111噸)相媲美。此外,伊爾-78M也換裝了輸油量2340升/分鐘的UPAZ-1M加油吊艙。目前伊爾-78的改進型主要裝備俄羅斯,同時也出口到了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裝備的仍是從烏克蘭接收的伊爾-78基本型,而且數量也分別只有3架和4架。

伊爾-78除了服務於俄羅斯本國空軍外,同時也出口到了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等國。俄羅斯2008年簽訂的向中國供應34架伊爾-76MD運輸機和4架伊爾-78加油機的合同曾經被凍結,原因是此前負責生產這些飛機的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飛機制造廠破產。但是這項合同的執行已經在2013年恢復,儘管中國可能不會很快得到新型加油機,因為俄羅斯只有在履行完國防部的合同,滿足俄空軍31架伊爾-78M-90的需求之後,才會開始向中國供應。

中國:轟油6約20架、3架伊爾-78

中國目前裝備了大約20架轟油六和3架從烏克蘭購買的伊爾-78加油機。轟六屬於中型加油機,起飛重量有限,載油量較低。

中美俄加油機大比拼,中美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轟油-6空中加油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空中加油機,該機由轟-6轟炸機發展而來。轟油-6,能為殲-8、殲-10等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該機型全機可載油37噸,輸油18.5噸,約夠6架殲-8戰機空中加油使用。該型機的導航系統由兩套慣性導航系統組成,互為備用,加裝了兩套塔康導航系統,用於加、受油機空中測距和對地近程導航、定向 。

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空中加油機型號是利用現役轟-6D型改裝而來的,保留機頭下部大型雷達罩,機腹彈倉改裝為燃油艙,每側機翼下外各掛一個空中加油吊艙,帶插頭錐管式空中加油裝置。取消原尾部護尾航炮,射手艙改為空中加油操縱艙。機尾兩側安裝聚光燈用於夜間空中加油照明。

中國空軍裝備的加油機型號是全新制造的,外觀方面最大的特徵就是全新設計封閉式帶小型雷達罩的機頭取代了轟-6機頭透明領航艙,帶氣象雷達,保留領航員艙。更新了必要的電子設備。

然而轟油六載油量少、航程短,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中國空軍發展的需要,因此不得不從烏克蘭、俄羅斯購買伊爾-78加油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