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歲的老年人是在外少量運動好,還是在家靜養好?

不忘初心145842449


七十多歲的老年人究竟在家靜養好還是外出少量活動好?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是看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而定。


如果老人身體健朗,沒有特殊的心肺疾病,手腳活動自如,每天適當地外出活動活動,

絕對是有益無害。但是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看天氣。


如果是雨雪天或是天寒地凍的日子要避免外出,因為老人家身體機能衰退,反應也不是很靈敏,萬一不小心摔倒,很容易骨折。一到冬季,就是跌倒骨折的高發季節,所以一定要注意。


2、老人家外出運動的時間不易過早,最好等太陽出來。


也不要空腹運動,容易低血糖。運動時間也不易過長,如果有點累了就要停止休息。


3、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


比如散步,打打太極拳,節奏緩慢的廣場舞。有些老人喜歡爬山,其實爬山,上下臺階對膝蓋的傷害是很大的,這還是要引起重視的。


我爸媽也馬上要七十了,只要天氣好,兩老都會出去溜達溜達,找老鄰居一起曬曬太陽,聊聊天,每天開開心心的。



如果是身體有疾病,比如說血壓特別高 ,或者心肺功能不太好,走幾步就要不斷喘氣的,那還是要在家靜養的。


不管老人是喜靜還是喜動,身體是好還是壞,唯一不變的,極其渴望的就是來自孩子的陪伴,所以當父母老了,我們可以放慢腳步,扶著爸媽,陪著他們一起看春花秋月,看日落月出,就像小時候他們陪伴著我們一樣。


荒海拾書


超過65歲的統稱為老年人,而題主所描述的是七十多的年齡,如果超過了85歲,就屬於高齡老人了。要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有一項就是肌肉萎縮,隨之帶來的就是骨骼肌量減少並伴有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減退的綜合徵。個人認為七十多歲的老年人如果沒有特殊疾病的纏身,應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動靜結合,不僅保持心情愉悅,增加戶外交友,還有利於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延緩骨質疏鬆和肌肉衰減的發展。

老年人在運動時,應根據自己的體能和健康狀況隨時調整,如果覺得運動一段時間特別累的話,建議可以休息一段時間,有利於體能的恢復,另外,在運動前需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膝關節和肘關節等部位,避免爬山、爬樓梯、騎自行車爬坡等,可以選擇太極拳、散步、練操等動作柔和,舒緩的運動。同時,運動後及時補充水分。



茄子營養師


七十多歲的老年人是在外少量運動好還是在家靜養好?

首先這個問題不知是什麼年齡的人提問的。就我個人觀點而言,適量的、適當的運動會改善身體機能。不論什麼年齡段合適最重要。

門診七十多歲的病人心肺功能良好的很多見,八十、九十歲的患者已經屢見不鮮,七十多歲其實不能說“老”,還有一些人生理年齡雖然超過七十,但還要求醫生開具健康的診斷證明,堅持參加馬拉松比賽。

生命的基本特徵是新陳代謝:

1、適量運動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我們在運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消耗大量的多餘儲存能量;另一方面能直接提升身體的身體代謝,增加日常多餘能量的消耗,從而提升身體機能。

2、適量運動可延長壽命。有科學研究表明,每天運動的老鼠在同等情況下壽命可增長25%。可見運動確實可以延長壽命。

3、適量運動改善心血管系統。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肌代謝,提升心肌工作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統對身體的適應能力。

4、適量運動有助於消除大腦疲勞,提高生活品質。運動時中樞神經會興奮,從而達到大腦其他部分的休息狀態。人的新陳代謝能力增強,身體自然會保持年輕化,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標。

生命的基本要素是陽光、空氣和水。適量的戶外運動直接接受太陽的光輝普照,呼吸新鮮空氣對人體的好處不言而喻。

雖然有言“人活七十古來稀”,但是在現代生活中,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條件好轉,七十多歲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未來的好生活還有很多,從自己做起,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培養良好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就不會糾結在靜與動的選擇之中。再加之靜與動本就是相對的,思考是一種動;呼吸是一種動;就連說話聊天亦是一種動。只要不僭越自身之能都對身體有益處。

對於醫生來說,只要有活動能力,生命體徵沒有出現異常狀況,都會建議選擇合適的活動。

比如:呼吸運動——是每個人每時每刻有需要的一種活動,其實也是一種運動方式,也是一種動員核心深層穩定肌群(包括膈肌、多裂肌、腹橫肌等)的運動,同時還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只要有生命體徵存在就需要呼吸,如何呼吸更好、更科學、更健康是需要專門訓練的一種運動方式。所以,靜養只是針對生命體徵確實出現異常的患者的簡單建議。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婁志堃醫生


老話有云“生命在於運動”,在我看來“生命不止,折騰不朽”。人活著和逝去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動”!這麼寫,貌似感覺有些小恐怖,其實人活著不過是一睜眼,一閉眼的事情。

我姥姥以前一直在農村,70多歲的時候還在自家地裡幹活。那時候的她不能說身體倍棒,卻也是眼不花,耳不聾,腿腳利索,很少感冒。

後來搬到城裡來住,不需要她出什麼力了,每天最大的活動量就是煮個飯。慢慢的發現姥姥很容易感冒,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年輕時候低血壓,現在偶爾的高血壓;更別說這一兩年住了四五次的醫院。

可千萬別小看這出門運動,不論你是隻徒步遛彎兒,還是有氧運動,首先會增加基礎代謝,從而增加身體抵抗力。

老年人的膳食指南指出,老年人要積極參加戶外活動。戶外活動能更好的接受紫外線照射,利於合成體內的維生素D,緩解骨質酥鬆和肌肉衰減。

所以70多歲以後的老人千萬不能在家靜養,還是一定要動一動,哪怕你在家拖拖地,或者到樓下公園散散步都好!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我有靠譜回答


營養百事通


從我的角度來說,只要還能運動、還能活動,那麼就堅持鍛鍊,保持活動。

人的身體構造就是按照運動設計的,不動,人體的零件老化的就更快,適當的使用,反而能樣這些老零件保持足夠的活力,生活的質量才能更高。對於人來說,到了一定年齡後,身體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其中心臟的問題、骨骼的問題會更為典型。比如心臟的功能下降、心力不足等,骨骼關節上的各種疼痛等,這些都是很難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現象。此時走出家門到戶外適度的活動,對促進老人的健康非常有幫助。

身體方面的,合理而有效的身體運動,可以延緩身體機能的退化,讓老人能保持一定身體機能,完成生的自理能力。而且運動對緩解一些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甚至比用藥物治療更好。比如在我引導的社區鍛鍊隊伍中,很多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甚至80多歲的老人也都跟著一起鍛鍊,他們鍛鍊前或多或少都有如骨關節痛、血壓高等問題,而經過半年一年以上的鍛鍊,這些症狀都明顯的減輕,所以他們都樂意繼續保持鍛鍊。

心理方面,老年人最怕的就是獨處,雖然現在有很多的娛樂方式,但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替代老人之間的直接相互交流的。有的老年人不願意出家門,整天留在家裡看電視或者看報紙,往往容易使精神上出現問題,導致與子女的溝通出現障礙,加速衰老。而經常在戶外跟大家一起鍛鍊的老人,能相互交流,而且年齡相仿,共同的話題也比較多,交流過程相對會很融洽,精神上也就很容易放鬆,心情也更愉悅。

就我來說吧:我父母已經90多歲了,我依然鼓勵他們多出去活動,在社區內走走。前幾年他們80多歲的時候,我還讓他們把幾百塊磚從門口搬到後院呢!而且經常鼓勵他們到小區內,跟其他的老人、或者小朋友說話,交流。他們現在身體依然很棒。


之心老師談健身


人進入七十歲以後,說明這些人的體質是很不錯的。在民間講究逢九大關,一般情況下人的第一關是六十三歲,這一年,如果你無災無病,家中無什麼特殊變故,你己經順利過了一大關。這表明你未來十年,只要注意常規保養,身體基本會處於正常,平穩過渡到七十二歲,也是人生第二關。這一年,你無論喜歡戶外運動,還是在家忙忙碌,都無所謂,請繼續你一直習慣的生活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你一定會平安進入第三關,進入八十一歲,有一種永遠快樂的心情,比什麼都重耍,堅持你的樂趣,常與晚輩坐坐,享受天倫之樂,體力允許的話,也要到外面看看。步入九十歲,你會覺得很年輕。


華北隕石


我已經72歲!體重58公斤,身高1米74,每天下午打乒乓球一個半小時,或者是打檯球個把小時,每天都出汗,不是大汗淋漓那種,也汗流浹背吧。然後回家做點飯菜,晚餐必要吃紅燒肉3……4塊,啤酒就一瓶,或者紅酒約3兩左右,常吃白菜,白蘿蔔,海帶,紅蘿蔔,生菜等。因為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生活在海南,所以早上起來和晚上七,八點鐘要出去散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我也抽菸,一天大概15,6支吧,綠茶和普洱茶是最愛。綜上,個人以為,心態,適當運動,睡眠,對老年人而言很重要,茶必不可少,天地精華呀!個體不同,只是自己的一點體會,和大家分享。


老曹242071885


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又有人說,生命在於靜止!哪個對呢?

靜與動到底哪個對呢?不動一定不好,靜也不一定不好!動與靜是相結合的,因人而異!

我家可謂長壽之家了!老媽91歲,老爸95歲,無慢病,眼明,耳聰,腦子反應快,健康,生活自理。 我想就我幾十年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

動態:

第一,生活有規律,每天要幹什麼,時間安排的好好的。如:早上吃完早餐,晚上晚餐後出去遛彎半小時。

第二,運動量因人而異,適當即可!比如,我老爸每天活動量比較大,現在還常蹬三輪車帶老媽出去轉轉,運動量自己掌握!

第三,辦事能力強,生活中如何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比如,每個月自己去銀行取工資,交水電費等。

第四,生活中時常拌嘴,即是生活樂趣……又刺激大腦,反應速度快。



靜態:

第一,常思考問題,每天堅持看報紙,對重點新聞做標記,二個人討論一下,關心時事熱點,腦不衰!

第二,注意口腔衛生,保護好牙齒,保持良好咀嚼功能,五穀雜糧通吃!口腔各個肌肉也要注意鍛鍊哦! 牙齒好胃口就好!

第三,充足睡眠時間,晚9:00至早6:30,基本保持不變。睡前,儘量不看刺激性強的電視節目。

其實長壽多來自家族遺傳基因!動一靜結合為佳!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咪媽咪媽


真的有很多朋友關心這個問題,自己家的老人辛苦了一輩子,身為晚輩的我們是真心希望他們能夠長命百歲,他們雖然已經沒有了充沛的精力再為我們操心,但只要他們還能站在我們身後,就是最有力的支持;所以,我們需要讓老人們的生活變得舒心且舒適,用盡一切辦法讓他們保持健康!

有時候,我們為了防止老人生病,不得不要求他們呆在家中,尤其是天氣轉冷的季節,想來這也是老人們可以理解的,但實際上,自從不再外出,老人好像變得更容易生病了,而且,忙於工作的我們也沒有時間在家中陪伴他們,久而久之,老人們越發沉悶,有時候甚至變得不可理喻;

其實,對於老人而言,長期於家中靜養並不是什麼好事,首先,呆在家中的老人活動量不足,使身體機能本就進入衰退期的老人們變得越發虛弱,不僅身上的肌肉組織開始緩慢萎縮,心臟功能、自身免疫功能等等都在明顯的下降,所以,在家待久了反而更易患病;

另外,對於老年人來說,精神世界的充實感更加重要,長期待在家中,與人們交流的機會並不多,這使得他們的性格變得越加孤僻,甚至乖張;其實,我們得理解,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們突然閒了下來,就會產生一種“整個社會都不再需要我了”的感覺,這會讓他們開始懷疑自身存在的價值;這種情況下,老人們需要外出,不僅僅是為了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為了能夠讓他們獲得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當然,外出也是有條件的,對於健康狀況偏差的老人,並不適合經常外出,尤其是寒冷的冬季,不過,即使待在家中也是可以運動的,比如打太極,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利用跑步機達到散步的效果,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家人的陪伴,不管你有多忙,都要抽出時間陪伴老人;等到了天氣回暖的時候,老人們自然就可以放心的外出了!

引用網絡上的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說真的,怕是隻有經歷過失去的人們才會真正的理解這句話!


綜合內科張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