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可轉債回購股權 現實版圍魏救趙

從打新股到打新債,可轉債曾經紅火過一段時間,隨著發行可轉債可用於回購股權,又一次變成網紅。可以預見,不少可轉債增發的目的將用來回購股權。這本質是外部資金注入上市公司來幫大股東紓解困難,緩解危機爆發的時間。

今年11月證監會等部委發佈《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後,騰邦國際(300178,股吧)宣佈擬募集可轉債不超過8.4億元,其中5.9億用於回購公司股份,最近東旭光電(000413,股吧)宣佈擬發行可轉債35億元,其中25億元用於股份回購,佔其市值的9%。

可轉債具有債和股的雙重屬性,因為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以以某個價格轉成股票,所以當轉股價值不大的時候,債的一面會彰顯出來,當轉股價值大的時候,股的一面會彰顯出來,所以理論上漲的時候可以漲很多,跌的時候卻跌不了太多,實際上也是如此。不管怎麼算,投資者都能看到其積極一面。

正因為如此,所以可轉債年利率只有1%左右也照樣可以發行出去,現在有些地產公司在海外發行美元債利息都超過10%了。上市公司當然歡迎這樣的產品。發行的時候上市公司就打定了主意,這部分資金摟到自己包裡就不用還,如果正股價格下跌,就向下修正轉股價格,總之要讓投資者轉股,歷史上很少有可轉債沒有轉股的,沒有轉股成功的都被當做負面案例。

可轉債轉股一般發行成功5年後,可以說,可轉債是上市公司能長期使用、而且資金成本特別低的債券,即使沒有轉股成功,也比其他債券有成本優勢。當然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增發募資,效果相當於可轉債直接轉股,不用付任何利息。但是增發的監管審核比較嚴格,想增發並不那麼容易,還有一個市場原因,這兩年參與增發被套的資金眾多,令人對增發有所畏怯。

而參與可轉債的投資者回還餘地較大,沒有解禁期,也不用擔心本金折太多。

正常情況下,上市公司股價漲跌並不會影響企業經營狀況,但因為很多上市公司股東特別是大股東將股權質押當做融資工具,其實是放了槓桿,在此前去槓桿的大環境下,股價下跌就成了大股東的問題,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業績沒有多大變化,但股價下跌卻成了危機導火索,這是這兩年的新情況。

想要讓大股東解除危機的方法有很多種,一種方法是直接給大股東錢,深圳市政府率先幫助上市公司大股東,其方法就是如此,承接大股東所持上市公司股權,有些可能是明股實債,就跟信託的操作方式一樣。

另一種方法是穩住股價,讓大股東持股不至於爆倉。監管部門鼓勵高管增持,鼓勵上市公司回購,部分就是出於這個原因。但是上市公司如果將資金用來回購,那麼很可能造成經營資金缺失,所以乾脆想出用可轉債募集資金回購的新思路。

從可轉債的特性來看,發行可轉債回購股權的確可以幫助上市公司緩解資金壓力,又能因為可流通股減少而穩定股價,等於是幫助大股東解困,又能緩解公司短期經營壓力,這是現實版圍魏救趙。

但是要警惕有些上市公司將回購股權用來做短線交易,從而成為上市公司高拋低吸的謀利手段,畢竟上市公司熟悉公司情況,外部投資者肯定無法成為有優勢一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發行可轉債回購股權,是將外部資金注入上市公司來幫大股東紓解困難,是為了防止災難性的爆倉,緩解危機爆發的時間,但危機一直還在,還需要解決,大股東的債務還在,應該藉助這個機會切實降低槓桿,好好經營實體,夯實自身基礎,解除系統性風險。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