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的樣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的樣子


【平專欄】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的樣子

原創作者|平(全職媽媽,愛好種花寫作)

一、婚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裡都把孩子奉為了家庭的核心,甚至讓孩子成為家裡的“小霸王”。這絕對是家庭教育的敗筆,同時也將是一個家庭悲劇的開始。

我們的每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是和諧的家庭環境與氛圍,這對孩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和諧快樂的家庭關係,會漸漸形成一個積極陽光的氛圍,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樂觀向上,也是一個懂得欣賞他人,對他人尊敬有愛的一個孩子。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鏡子。夫妻之間的相處,是給孩子上的“修養課”。夫妻間平時的相處方式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在外面與小朋友的相處模式也一定是你的樣子。經常吵架,愛慕虛榮的夫妻,你的孩子在外面也一定是個小老虎,是個攀附榮貴的人,我見過太多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人說人話,鬼說鬼話,表裡不一,這樣的孩子就是父母的樣子。相敬如賓的夫妻,孩子自然也彬彬有禮,富有愛心、樂觀自信。孩子長大後,由內而外養成的氣質和言行舉止,都會散發著積極和友好,更容易受人親近和尊重。

我們要知道,只有父母相愛,才能給孩子帶來最大的安全感。對於一個男孩子,他會努力向爸爸靠攏,他會覺得爸爸是他的偶像,他要變得像爸爸一樣,才能有媽媽更多的愛。而女孩子也會以媽媽作為榜樣,成長為體貼、善解人意的姑娘。這種心理的轉變,也是男孩成為男人,女孩成為女人的基本動力。

我所知悉有這麼一個家庭,爸爸是生意人,從平時的穿著打扮,和家裡面的幾部好車來看,家庭條件是很優越的,但夫妻關係卻一般,夫妻間吵架是家常便飯,爸爸成天忙於工作,賺錢養家,回來就是一張苦瓜臉,媽媽埋怨爸爸除了工作不管家務事,爸爸斥責媽媽自己辛苦掙錢媽媽應該把家裡搞好,就這樣,每天基本都在爭吵中。

媽媽全職在家,她總不滿足於現狀,覺得自己活的不夠好。她把自己的所有不幸歸結在了學的不夠,所以嫁的不好,掙的也是辛苦錢。媽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自己孩子身上,總聽見她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爸爸媽媽多辛苦,都是為了你,爸爸媽媽才這麼累的,你要多學習,才不會像爸爸媽媽一樣賺錢賺的這麼辛苦。

她給孩子從小就灌輸了因為你,爸爸媽媽才這麼累的,卻沒有告訴孩子因為你,爸爸媽媽即使再辛苦也很快樂。

她的寶貝才幾個月大時,就開始上幼托所學習了。剛剛上幼兒園小班,就又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繪畫,舞蹈,音樂,英語,主持,體能等等,每天的行程排的滿滿,上課的時間點也掐的死死的,這邊一結束趕那邊,那邊一結束又匆匆趕往另一堂課。每天看他很趕,周圍的人都說:這孩子長大了一定不得了,太全能了。

聽說,孩子睡覺的時間她都規定的很死,早早起床,多睡一分鐘也不行,她說,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

這叫我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看著孩子睡覺睡的那麼香,我是一定不忍叫醒的。

但她說做個虎媽,孩子才能成為人上人。

我每次從媽媽那張成天繃得緊緊的一張喪氣的臉來看,我想,這孩子遲早有一天會瘋掉的,會崩潰的。

孩子確實很努力,畫的好,芭蕾舞交誼舞也跳的很好,小小年紀還彈的一手好鋼琴,彈的一手好琵琶。老師常表揚她,她說:媽媽說了,我要學習好,才能掙大錢,才能把別人壓在身下,如果什麼都不會,會變成叫化子的。學習不好不聽話,爸爸媽媽會不高興,他們會吵架,我不想爸爸媽媽吵架,所以我要好好學習。

可見,孩子不是為了興趣而學習,而是為了討父母歡心才學習,這樣的成長,必定多了一份壓抑。

孩子一路從小學到高中,年年都是學習尖子,但她的性格很孤僻,不善言語,不與人交際,更談不上合群。

她成天除了啃書本,就是往返於各個培訓班,表情木納。

老師反饋給媽媽,說這孩子最近有些精神面貌不好,要適當讓孩子多玩一玩,放鬆下。媽媽說不會的,年輕人不要太貪玩,就是對他太鬆懈了,學習上還要再緊一緊。

終於,唯獨的一次成績沒有達到前三,孩子在媽媽的一次責罵中,從所住的樓頂跳了下來。

這個孩子的成長是值得我們所有家長深思的,一個孩子該有的快樂沒有,在不該的年紀承受了比大人還要多幾倍的壓力,家庭給他的也只有爭吵和冷漠。父母的樣子最終讓他成年後變的不善言談與交際。

你想讓你的孩子變的最好,卻忽視了以夫妻關係的美好來讓你的孩子變的更好!

父母不恩愛的家庭一定也是不幸福的家庭,這種家庭環境必定是壓抑的,沉重的,他們轉換到孩子身上的希望也沉甸甸的壓垮了孩子,你希望孩子不要像你那樣活的苦活的累,但你忘了給他一個快樂幸福的家庭。沒有幸福的感召,同時也忽視了孩子的承受能力與範圍。你一味的要求孩子,就像家庭中的你的一方,習慣中只有要求,索取,爭吵,唯獨沒有愛。

爸爸的責任在於,他成天忙於工作,忽視了家庭以及對家庭成員的關愛。媽媽的責任在於,即使家庭條件再好,她仍不滿足,想要活的更人上人,她要求自己的老公出色,她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色,卻唯獨沒有審視過自己,要求過自己。

這樣的家庭註定是悲劇的。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要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到父母甜蜜,心裡就會生出莫名的喜悅和滿足。看到父母吵架,就會膽戰心驚,害怕得很。

父母相愛,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變得勇敢,學會獨立克服困難和恐懼,因為他明白身後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是他的幸福和依靠。孩子在以後的成長路上,內心是安穩並充滿自信的。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的樣子


二、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恩愛的樣子

我有一個朋友,夫妻倆都不是什麼高官要職,但教育出來的孩子卻是禮貌有加,陽光有愛。夫妻間平時總是恩恩愛愛,相敬如賓的樣子,他們家裡還有一個長年臥病的老人,兩口子平時有什麼吃的一定是老人先吃,將傳統的孝為先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孩子小小年紀,便也學會並運用了尊老愛幼。

孩子上小學了,除了報了個繪畫班,什麼興趣班也沒上,孩子媽媽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繪畫是他喜歡的所以一直在上,他不喜歡的,我不強迫他,他雖然是我的孩子,但我們之間的關係平等。我也不要求他多出色,學習中上就好了,人的一生,不必太出色,因為能力在那,不必透支,他快樂,他平安,就足矣。

但即便是沒有過多的要求孩子,他們的孩子直至上中學,學習上也是一直保持中上,當別的孩子都在參加各種作業補習,但他們的孩子每次都是自己獨立完成作業,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當別的孩子在參加各種培訓與補習班,他正在快樂的打籃球,按照自己的喜好而生活。孩子很友善、陽光,是學校積極活躍的體育分子,平時學校策劃組織個活動與節目,都是孩子在牽頭組織。他還經常組織班裡甚至整個學校的同學加入義賣,用於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

好的孩子一定是言傳身教的,你給他愛,給他正確的人生觀,他一定會將愛放大並傳遞。反之,你給他的是恨是愁是苦是埋怨與爭吵,他也一定會將這些放大並影響改變著自己的人生。

家庭裡,夫妻關係裡愛的核心應該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彼此欣賞。這樣環境成長下的孩子必定也是優秀的。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爭吵不休,充滿冷漠的家庭裡,這個孩子必將是缺乏自信與安全感的,甚至是極度自卑的。

冷淡的夫妻關係,多伴隨著吵鬧、冷戰,甚至會破口大罵。而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壓抑了太多的負面情緒。孩子那些仇恨情緒、暴力傾向都是從哪裡來的呢?那些孩子不安的家庭關係,才是需要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

做為爸媽的我們,要明白父母間的款款愛意,互相間欣賞是珍貴的感情滋潤劑,也滋潤了孩子,這樣才會為孩子編織一個溫暖的家庭,一個快樂的天地。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