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1、內容簡介

斯特里克蘭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於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事業和家庭。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時候,人們發現的事實卻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

這時的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

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做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裡作畫。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風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愛塔一直照顧著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身體潰爛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掛滿壁畫的屋子,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2、創作背景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國畫家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為原型塑造的人物,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高更在立志從事繪畫前也做過經紀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貧困;高更最後也到了塔希提並埋骨於一個荒涼的小島上。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輪廓外,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人物。 這篇小說是毛姆在遊經塔希提島後,回到歐洲後寫成的。

3、感悟

讀完《月亮和六便士》,很長時間無法平靜,書中所傳達的大多數觀點,都無法接受,但讀書不是目的,能引起思考才是。

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要有怎樣的信仰,才能驅使一個人不要六便士,在衣衫襤褸和食不果腹的夜晚,賞著月光。

或許這世上真的存在一樣東西,因為它的存在,能讓伽利略他熱情地宣傳和捍衛日心說,哪怕是觸犯了《聖經》被教皇被判處終身監禁也在所不辭;因為它的存在,能讓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一生都在等待槍斃。如果真的能找到這樣值得堅守的東西,內心的渴望與滿足,已經遠遠大於對物質的眷戀,對死亡的恐懼。

世俗的價值體系,對太多的事情劃定了對錯。但每一個人的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不過是選擇與捨棄而已。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斯特里克蘭的勇氣,這勇氣,包含著對自己一直道德體系的拋棄,包含著對他們責任的否定,包含著對別人傷害的不屑,這種內心的糾結,遠遠大於了物質的貧瘠。

相對而言,亞伯拉罕的選擇更為簡單,只是遵從內心,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都不值一提而已。

一生默默耕耘的老者,未踏出山莊一步;

一生飄飄蕩蕩的智者,思想與身體同遊;

又有什麼高尚與卑劣?

我沒看過山那邊的風景,所以我甘居一隅;

我看過山那邊的風景,所以我願意爬山涉水;

我看過山那邊的風景,所以我甘願駐地停留;

無知而無畏,知之而無畏,是否真有所區別?我思故我在,未感知,未存在。

羅素曾說,幸福源於通向幸福權利的選擇有多少。

然,只有一條道路,難道那就不是他的幸福?

子非魚,勿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