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三寸金蓮”,古代女子纏腳從什麼時候因何而興起,金蓮與小腳是怎麼聯繫起來的?

冊小吏


我曾親眼見過奶奶纏過的腳,真的沒有“三寸金蓮”說的那麼好看,反而看著很可怕。

根據現有資料來看,女子纏足應當是產生於北宋中期,興於南宋時期,經過元、明、清三朝發展,最終大行於天下,直到近現代被廢除。纏足最早源於個別人的愛好,但其迅速傳播卻與靖康之難密不可分,靖康之難後理學發展迅速,這使得官府和民間都對纏腳變得極力推崇。

纏腳起源於北宋中期

雖然對於纏腳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神話說、隋朝說、五代說等,但根據現有的記載來看,其應當起源於北宋中期無誤,且大量史料證據證明宋朝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

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菩薩蠻》是這樣說的“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被認為是中國詩詞史上形容纏足的最早一首。北宋後期的秦少游也有“腳上鞋兒四寸羅”的詞句。

△從幼年時期便開始纏足

不過纏足雖然源於北宋中期,但當時的大部分婦女還是不纏足的,《輟耕錄》中說纏足在“熙寧、元豐之間,為之者猶少”。也就是說,在熙寧(1068年至1077年)和元豐(1078年至1085年)年間,已經有了纏足的習俗,但那時並未大規模流行,由此也可判斷,這一時期的纏足之風應當是剛剛興起。

纏足最早是在宋朝皇室當中流行起來的,鶴林玉露》有載: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顰蹙曰:金人驅迫,跣行萬里,豈復故態。上為惻然”。可見,在建炎年間北宋皇室已經開始流行纏足,柔福公主(宋朝稱公主為帝姬)因為腳大而受到質疑,便解釋說是在金人的驅使下,遠行萬里,導致腳恢復了原狀。

此外,《宋史·五行志》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而蘇軾在《菩薩蠻·詠足》中將女子小腳成為“宮樣”,曹元寵也在詩詞中稱小腳為“官樣兒”,這同樣證明纏腳是從宋朝官僚貴族階級開始流行起來的。

纏腳從南宋時期開始迅速發展

我認為纏腳風俗的興起與靖康之難密不可分,在靖康之難中,包括北宋宗族女子在內的大量漢人女子遭到金兵殘忍蹂躪,然而這非但沒有激起皇帝百官包括百姓們的鬥志,反而使得理學得到了極大發展,正是從南宋時期開始,婦女開始受到極大的限制。

早在北宋之前,社會整體風氣總體還是比較開放的,女性也沒有大量規矩的束縛,然而正是從南宋理學出現之後,對於女性的束縛開始越來越嚴重,而為了將女性束縛在家中,纏腳這個惡俗便在官府和民間的大肆推動下,開始廣為流傳。

滅掉北宋的女真人,便在同宋朝作戰的時候以獲取纏足女子為樂,《燼餘錄》記載“金兀朮略(掠)蘇……婦女三十以上及三十以下未裹足與已生產者,盡戮無遺”,唯獨留下年輕未育的纏足女子。

而到了元代,蒙古貴族本來不纏足,但卻也不反對漢人的纏足習慣,加上統治的需要,因此對這一惡俗同樣持讚賞和支持的態度。同樣的,由於蒙古人對漢人的蹂躪,民間對於理學更是持廣泛支持的態度,這同樣使得纏足風俗開始廣為流傳,到了元朝末年,便已經開始出現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

明朝時期,婦女纏足之風開始進入盛行時期,纏足甚至成為了社會地位、貴賤等級的標誌,朱元璋為了懲罰張士誠舊部,便將其舊部全部編為丐戶,並下令“男不許讀書,女不許裹足”。

到了清朝,清廷一度禁止民間纏足,但因該習俗已經深入人心,並未取得任何效果,最終只好作罷。而且從乾隆時期開始,原本在南方不太流行的纏足也開始流行了起來,甚至連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

纏腳惡俗的廢止

清朝初期朝廷雖然一度宣佈禁止纏足,但收效甚微。直到道光年間,由外國人開辦的耶穌教會開始發起天足運動,長老會後學”的史子武編著的《勸入腳圖說》也成為了第一部宣傳“放足”的大眾性讀物,不過由於當時民間對外國教會的抵制,並未造成大的影響。

△曾被纏腳惡俗毒害的老人們

之後,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開始在上海、廣東相繼成立“天足會”,大力倡導解放天足,成立之初,會員便達到上萬人之多。之後,康有為率先不給自己女兒纏足,即使遭到家鄉人的強烈反對,依然堅持不纏足。後來,1902年,清廷開始正式勸戒纏足。

清朝被推翻後,孫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纏足,到“五四”使其,纏足更是成為了各派革命運動和激進分子討伐的對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纏足對婦女的摧殘和壓迫。

自從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後,毛主席真正消滅了小腳,中國的婦女才得到了徹底的解放。


至於為何稱之為“三寸金蓮”,“三寸”是指尺寸,更甚者也有小於三寸的。“金蓮”則是形容形狀,纏足之後的腳腳尖很尖,整體呈弓形,在形狀上有點像蓮花花瓣,至於稱之為“金蓮”,不過是為了好聽一些罷了。


香茗史館


回答此題,如沒有六十歲以上的年齡,只能說是要靠查資料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祖母都是受害者。我們村目前還有兩位半大腳的老太婆還非常健康。(90歲過了一點)她倆的腳沒有包裹成功就解除婦女裹腳令了。我和祖母同盒子洗過不知次數的腳。回憶起來真是寒心!腳趾骨全部折斷,基本上粘連在一起,似一錐形。掌骨中間折斷前後疊成一道深縫,唯一後腳跟一圓形平面。總長度大約十來公分罷了。記得老一輩人講,過去娶妻子,無論大小戶人家,都是要看女人的腳的大小的。曾有俗話說;牛好在角上,人好在腳上。大腳的女人是沒有人要的。舊社會的女人,一般是不下地幹活的,以紡棉織布,做家務帶孩子們為主,根本上就見不了世面。這對女性來說,是非常殘忍的。記得解放後,祖母幫忙除草時,還特地跟她做了一個較高的"搙草橙",原因是足太小了,不能長久站立而用勁除草,只好用腚部得為而支撐。多麼痛苦啊!真是令人流淚。

至於"裹足"的起源,師友們查資料回答了,不必贅述。


益龍民


一般女子從三四歲開始,就要纏足,把十個腳趾頭全部彎曲至腳掌,再用幾丈長的布帶,反覆纏繞裹緊,日夜不得放開,有些女孩的腳,被裹得發腥、發臭、發爛!痛苦不堪,痛不欲生!但是,封建禮法,猛於虎也!曾有人形容冗長無義的文章為:懶婆娘裹腳布——又臭又長!就是真實寫照。這都是封建社會對女子身心催殘的鐵證!辛亥革命以後,婦女們在纏足方面才得以解放。


春雨201749550


最先的記載就是南齊潘妃,處於歷史上的南北朝時代,由蕭道成建立。這個潘妃是南齊第六代皇帝蕭寶卷的妃子,天生足小,體態輕盈,蕭寶卷十分寵愛,曾經命人在地上貼上金蓮,潘妃舞於金蓮之上,舞步搖曳生姿,令蕭寶卷著迷不已。此後,便有了步步生蓮這個典故,也就開始了小腳金蓮為貴的變態審美觀。

到了唐朝其實女性地位大大提升,崇尚自由的唐朝豪放女,根本不以小腳為美,纏足也就沒有流行起來。纏足真正流行起來的是宋朝,宋朝時期文人墨客,或許出於對史料典籍的還原,以及對潘妃的仰慕,對金蓮小腳極為推崇。女子以纏足為貴,由上至下的推廣開來。那個時候只有農民和出身低下的貧民才不用纏足,否則說媒嫁娶的時候,不纏足便是沒有要的。(很奇怪,纏足居然是女子是否賢良,品行是否端正的標準之一,實在有些可笑)

宋朝之後,漢族女子便以纏足為美,為貴,這個變態的審美居然還感染了外族。清朝入關後,雖然明令禁止纏足,但有些滿族貴族女子貪一時新鮮也想嘗試,但都被皇帝一一否決了。

到康熙帝的時候,更是出了條例禁止纏足,可民間的漢族女子,卻因事關民族體面,偷偷的還是纏足。說是可憐。


看房愛好者



梁69853253


封建統治下的數千年,是王權下的千年,是男權興盛的千年,是男尊女卑主流的思想為主導的統治下的千年,女人只能身居宅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然三寸金蓮當屬男人最愛。思想的禁錮帶來的自然就是行為上的順從。


文化型語言導師史煒


那是一種美的形容吧!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現在不一樣吧!以金蓮來比喻腳的美。


趣聞正能量


三寸金蓮就是小腳女人。是對女人的摧殘。源於宋朝。宋朝的大儒和理學家最愛幹這些奇葩事。是女性最黑暗的一個朝代。政治和皇帝都一塌糊塗。倒是出了不少的詞人畫家。


順其自然65491946


也有一種說法源於南唐後主李煜,眾說紛紜。我也拿不準。不敢瞎說


雲澤傳統文化愛好者


源於北宋,但其他說法也很多,三寸金蓮,應該源於步步蓮花的衍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