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手機品牌都有自己的芯片,是巧合嗎?你怎麼看?

風華絕代風格


這當然不是巧合。

手機芯片就好比一個人的大腦,算得上手機的核心科技。尤其是現在能做出手機的芯片的廠商不多,很容易就形成壟斷。所以,想要自己的手機品牌不受制於人,就必須要研發自己的芯片。


我們先來看看小米和魅族。雖然小米依靠著高性價比打開了市場,吸引了不少“米粉”,甚至成為港股最大的IPO,但沒有自研芯片的小米一直過得很難受——所有機型的芯片都是由高通提供。不僅每年給高通上交鉅額專利費,還生怕高通來個斷貨大套餐。中美貿易戰一開打,小米肯定是最緊張的那一個。而魅族就更不用說了,和高通鬧翻後,產品銷量直線下降,最後還得陪著笑臉去求高通的驍龍845,簡直賠了夫人又折兵。


別的手機廠商這樣,三大手機廠商也自然不例外。誰也不想在日益殘酷的競爭中因為芯片拖了後腿。所以蘋果和華為放棄高通,直接自主研發芯片。三星從最開始就研發芯片,還把芯片外賣給別的品牌使用。試想,如果華為沒有自己的芯片,特朗普一聲令下又拿不到高通芯片,華為空出的市場是不是會被蘋果等品牌佔領呢?

所以手機廠商自主研發芯片是十分重要的。對於很多天天在網路上說“研發芯片沒什麼難度”的人,我只想說,研發一塊芯片的難度,無異於下圖。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國產芯片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如果覺得小編說的在理,請點贊轉發關注我哦!


科飛貓科技公社


芯片是手機的大腦,而原本大腦都控制在高通受眾,但現在蘋果、三星、聯想都做了自己的芯片,而且做得非常不錯,可以說三個廠商已經擺脫了高通的制衡,非常厲害。那三個廠商芯片是怎麼做起來的呢?


蘋果:喬布斯看不上intel的不得已而為之。

華為:任正非堅持佈局,技術領先

三星:CEO幾代人的心血佈局


一、蘋果:看不上Intel的無奈之舉

蘋果在2009年推出第一代iPhone的時候是想和Intel合作的,因為當時蘋果的電腦用的是intel的芯片,但是當時因特爾的手機芯片很爛,所以喬布斯想和intel做聯合的芯片研發,改造芯片可以更加好實現蘋果軟硬件一體的產品佈局。

Intel當時也想和蘋果合作,當時的CEO保羅歐的寧也和喬布斯開會討論,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原因是什麼呢?喬布斯覺得Intel的反應太慢,而又擔心Intel把雙方聯合成果賣給蘋果的競爭對手。

而因特爾一方面覺得蘋果出價太低,另一方面喬布斯有強烈的控制慾,每個環節都要介入,這讓因特爾沒有控制權。

所以最後ipod的開發工程師,iPod開發工程師託尼.法德爾以辭職反對採用英特爾芯片,最後喬布斯只能妥協,因為當時法德爾是蘋果最優秀的員工。

之後,蘋果公司獲得ARM架構授權,收購了芯片製作公司,所以最後有了A4芯片,當時是由三星製造。現在蘋果芯片已經做到了A22,由臺積電獨家制造。

二、華為:任正非強力扶植

華為當時做的華為海思芯片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因為看到了聯發科賺錢,自己也想要參與進來,聯發科當時被稱為山寨機之王,賺了不少的錢。

所以,華為在2009年推出了K3V1芯片,當時是準備用於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可惜失敗了,華為的產品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持研發芯片這樣的高技術,當時公司對於做芯片和不做芯片達不成共識,最後任正非決定將華為的海思芯片放到華為手機公司做,手機公司補償了3000萬美元給海思。

之後華為又採購了ARM框架,華為手機也在不斷支持自己的芯片,最後終於芯片做了起來,現在華為的所有機型幾乎都是使用自己的海思麒麟芯片了。

三、三星:CEO幾代人的傾注心血

早在1970年代,三星創始人李秉喆注意到了芯片產業對家電領域的優勢,之後三星的兩代企業家李秉喆、李健熙兩代企業家開始佈局。1983年三星研發64位芯片,落後日本五年,但此時半導體價格暴跌,三星的芯片從每塊4~5美元下降到25美分,而當時三星的成本是1.3美元,所以三星賣一塊要虧損1美元,當年三星芯片就虧損了3億美元

但是,當時李健熙仍然選擇了堅持父親李秉喆的芯片佈局,最後終於做出了芯片,並且成為行業龍頭。

小米也有自己的芯片,你認為小米芯片能做起來嗎?


毛琳Michael


可以說是巧合,但也不完全是巧合。

蘋果,三星和華為是全球出貨量排名前三的手機廠商。這三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芯片業務,尤其是三星的半導體業務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幾家公司之一,對於三星集團的貢獻值也在不斷提高。但是這三家手機廠商擁有芯片業務的淵源大不一樣。

三星作為手機市場的後起之秀並一舉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廠商,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是其引以為傲的資本。而且三星本身就是手機核心部件的重要供應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三星是因為掌握了核心部件的供應能力併成功利用這種能力變身全球最大手機廠商的。與之相反的是,華為一開始沒有自己的手機芯片,是先有了手機業務,然後依託於自己的驚人的手機出貨量把芯片業務做了起來。蘋果公司和這兩家都有些不同,蘋果公司的手機芯片是目前市面上常見芯片中性能最好的,蘋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蘋果公司的手機芯片是iPhone立足於市場的根本之一,但是蘋果公司的芯片和手機業務可以被看成一開始就是配套的,既不像三星是先有了強大的零部件能力再做手機,也不像華為做手機之後拓展了芯片業務。因此,三家公司雖然都有芯片業務,但是從歷史發展軌跡來說是完全不同的,說是一種巧合也無不可。

但是,為什麼又說這種相似性不完全是巧合呢?事實上垂直整合是很多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一件事情。如果可以做得到,聯發科未必就從來沒有想過做自有品牌的手機業務,至少富士康是有想法的。反過來,小米等手機大廠也未必不想掌握自己的核心部件。但是,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家手機公司才具備了打通上下游的能力,也可以認為是他們有著這種強大的能力才使得他們在手機市場叱吒風雲。只不過三家公司在手機和芯片業務的佈局方式和發展路徑有所不同而已,目的是一致的,能力是相似的。因此,三大手機廠商擁有自己的芯片業務並不能說完全就是巧合。


鎂客網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不是巧合,這是未來的趨勢之一,但是蘋果、三星、華為做自己的芯片有不一樣的歷史原因。

蘋果很早之前就有意為之了。喬布斯還在的時候,他就開始運用蘋果獨家的芯片,即使要犧牲基帶,也需要做自己的芯片。2008年,剛進入智能手機領域沒多久的蘋果公司宣佈收購了芯片設計公司PA SEMI。當時喬布斯對於是否自行研發芯片都有疑慮的。但是首席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給他做思想工作,甚至想要辭職了。後來喬布斯就堅定了決心把硬件和軟件的主動權都放在自己手上。

華為自行研發芯片的原因是要打破國外通訊領域芯片的壟斷。本身的華為是做通訊設備出身的,大型的交換機都需要芯片的,但是這一塊特別難做。華為從1991年開始就做集成電路的,畢竟要打破國外的壟斷。現在發展成的是海思不僅僅是智能手機的芯片,還有安防平臺等等很多領域海思都涉及。說實話,一開始智能手機的芯片不是華為的目標,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麒麟芯片做起來了。華為目前的海思芯片有很多方案,但是大型的交換機的芯片還在研發之中。

三星研發芯片的原因是因為韓國需要三星掌握核心技術,能夠擁有自主的技術。明年開始,三星將會在高端機上啟用全部的自家的芯片。三星做芯片的時間很長,因為半導體本身是三星的重要業務之一。三星是韓國第一大的企業,需要配合韓國的政策做事,要掌握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三星順便成長為半導體的巨頭。三星除了手機芯片之外,在其他方面的通用型芯片都有建樹。

三大廠商自行研發芯片,都有自己的原因和歷史。不過,這會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因為採用自行研發芯片,廠商能夠把控底層硬件,打通軟硬件之間的壁壘做更好的優化。

要說到優化,就不得不說iOS。本來A12的GPU硬件性能是比不上高通845的,但是得益於iOS強大的優化,強行提高系統的對硬件的運用效率,把性能拉到跟845一個層面,甚至更強一點。所以,你不得不服。

這也證明了,自行研發硬件,配合自家的獨特的軟件優化、系統優化,才能做出更好的手機。


太平洋電腦網


記得幾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蘋果手機剛剛流行起來,那時候誰要是有一部蘋果手機簡直可以說是高逼格的典型代表了,我們寢室有個姑娘她男朋友送她一部iPhone4,把其他姑娘羨慕的不得了,甚至她臨床因為自己男朋友送不起蘋果跟男友分手了。再後來,彷彿到了蘋果三星兩分天下的局面,還是我們寢室,一個家裡特有錢的姑娘,用上了超大屏幕的三星手機,讓窮酸女屌絲的我頓時覺得哇塞三星原來才是那個隱藏的炫富神器,比蘋果都還要高級。

再到後來,華為手機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水漲船高,不能不說是國產手機的驕傲。

作為用戶,我們只知道與自己切身體驗相關的東西,這些大牌背後的和內部的故事,我們很多並不知曉。比如說蘋果、三星和華為,都有自己的芯片。

其實蘋果一開始想的是靠英特爾提供SOC芯片,喬布斯對此還堅定不移,但沒想到一位工程師堅決不用英特爾處理器,還以辭職相威脅;華為最開始是看著聯發科發財眼熱,也想從山寨機那兒賺點錢,不料第一炮就啞了,管理層一番爭吵後,才搞成華為手機專用芯片。

其實說到底,華為手機、蘋果手機自己做芯片,多少有點歪打正著的意味。

雖然三星有自研發處理器,之前都是給魅族使用,但是最近兩年的時間才會有給自家的手機使用,而華為的高端旗艦手機早就開始使用了自家處理器已經很多年。

大牌各有各的故事,作為用戶來說,我們更關心的,就是能夠物美且價廉。


工業互聯網


確實,全球三大手機品牌蘋果、三星和華為,都有自己的芯片,不過還真的如題主所說,是巧合!蘋果一開始想的是靠英特爾提供SOC芯片,喬布斯對此還堅定不移,但沒想到一位工程師堅決不用英特爾處理器,還以辭職相威脅;華為最開始是看著聯發科發財眼熱,也想從山寨機那兒賺點錢,不料第一炮就啞了,管理層一番爭吵後,才搞成華為手機專用芯片。

我們先來說蘋果A系列芯片出籠始末。

喬布斯強迫症的結果?

對於iPhone的SOC芯片,喬布斯最初想找英特爾提供,當時蘋果的麥金塔電腦已經在用英特爾的芯片。

喬布斯打算用英特爾的凌動(Atom)芯片,他認為英特爾公司的芯片性能好,速度快。但很快他就發現凌動芯片並不合適:iPhone需要的芯片集成度很高,CPU、GPU、內存控制器等都需要集成在一個芯片內,但凌動芯片上只有CPU。

英特爾也迫切希望為iPhone提供芯片,雙方成立了合作項目小組,每個季度喬布斯會帶領4名蘋果高管和英特爾時任CEO保羅.歐德寧開會。最後合作項目不了了之。

喬布斯回憶了合作失敗的原因

  • 英特爾不聽蘋果公司的建議,反應慢得像蒸汽輪船,而蘋果公司習慣快速前進;

  • 擔心英特爾把合作成果賣給競爭對手;

英特爾CEO歐德寧任內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拿下iPhone的芯片訂單。

保羅.歐德寧則認為原因是

  • 雙方沒有談攏價格;

  • 喬布斯有強迫症,想要控制產品的每一個環節,從芯片到材料都要控制,歐德寧受不了;

iPod開發工程師以辭職反對採用英特爾芯片

但實際上,喬布斯沒有選擇英特爾,主要是因為iPod開發工程師託尼.法德爾的反對。

法德爾極力主張採用ARM架構,因為這個架構耗電少。在一次會議上,喬布斯堅持認為應該信任英特爾能做出優秀的SOC芯片,法德爾生氣地怒吼:“錯了,錯了,錯了!“

為阻止喬布斯選擇英特爾,法德爾當時甚至將自己的工作牌拍在會議桌上,並以辭職相威脅。

喬布斯妥協了,對法德爾說:“我聽你的,我不會反對我最優秀的員工。”

隨後,蘋果公司獲得ARM架構授權,同時以2.78億美元收購帕羅奧圖一家芯片設計公司

P.A.Semi,讓其設計SOC芯片,這款芯片就是大名鼎鼎的A4,由三星製造。

A4在手,蘋果從此有了自己的芯片,並將其打造成性能怪獸,成為iPhone、iPad的一大差異化優勢。

華為手機自研芯片,緣於一個啞炮

海思開始做手機芯片,和華為手機業務沒有半毛錢關係,直白地說,就是被當時大發橫財的聯發科刺激的。

聯發科2006年推出的GSM Turnkey solution方案,包含軟硬件一攬子方案,將手機進入的門檻降到極低,三個人就可以做手機。結果山寨機火遍全國,聯發科也被稱為”山寨機之王“,賺了不少錢。

海思看得眼熱心癢,於是也效仿聯發科,搞GSM Turnkey solution方案。3年後的2009年,推出

K3V1芯片,用於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

相比聯發科的產品,海思K3V1性能不理想,採用110nm工藝,大幅落後聯發科(當時65nm),就此成為啞炮。海思也就此死了給山寨機供芯的想法。

當時,要不要繼續做手機芯片,華為內部分為兩派,在公司EMT會議上研討時,雙方吵成一團。

最後任正非出面調停:將移動終端芯片從海思轉移到手機公司做,手機公司補償海思的前期投入。根據會計師事務所核算結果,手機公司給了海思三千萬美元,補償做K3V1芯片的投入。

華為花錢從ARM公司獲得授權,採用ARM架構,2012年推出K3V2,雖然工藝、性能方面,仍落後於高通APQ8064和三星Exynos4412,但因為是華為手機的親兒子,成為華為手機御用芯片,後來不斷修煉,到2014年發佈Kirin925芯片時,華為的自研芯片終於成熟。

Kirin925芯片應用到mate7,由於後者大獲成功而名聲大噪。

總之,華為和蘋果的自研芯片,都有點歪打正著的意思,不過,相比之下,華為的自研芯片路比蘋果走的要曲折一些。

三星自研芯片的事,我不說了,留給其他答主吧。


如果喜歡答案內容,請點贊,謝謝!頭條號《魔鐵的世界》擺事實、講道理,專注有營養接地氣的科技、商業故事,喜歡請點擊關注。


魔鐵的世界


先借題主的寶地吐個嘈,現在的槓精實在太多,你說華為有芯片,他就說麒麟用的是ARM架構,你說蘋果、高通、三星都用的ARM,他又說華為自己生產不了,是臺積電代工的,總之沒有他抬不了的槓,總有一些人認為只有華為把所有的東西都攬到自己頭上做才是真的牛逼,但事實上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到所有的東西全部靠自己,包括他們崇拜的蘋果。

現在來說說題主的問題,三大手機品牌有自己的芯片當然不是巧合,這是企業的核心技術,也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在贏得市場的同時,如果不勤練自己的內功,終究會是被淘汰的,因為你的命脈掌握在別人的手裡,中興事件就是最直接的說明。

全球手機終端廠商擁有自主芯片的只有三家,蘋果的A系列,三星的獵戶座Exynos以及華為的海思麒麟Kirin,而且無獨有偶,這三家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蘋果的iOS,三星的Tizen,華為的系統據說叫麒麟OS,雖然還沒有發佈,但依華為的遠見和魄力,麒麟OS的可信性還是很高的。華為有了麒麟OS是不是就可以摒棄Android了,當然不是,麒麟OS很可能會走三星Tizen的路子,用於智能電視領域,慢慢發展完善,作為一種備用,預防自己發生中興式的尷尬。 為什麼要研發自己的芯片?說大了就是防止別人扼住自己的咽喉,說小了就是降低自家成本,提高自家競爭力,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提高自己在產業鏈的話語權。


奈氪


當然不是巧合!看看現在全球巨頭廠商,有哪幾個手上沒有王牌的技術!



小編親戚以前是華為的員工,對於華為的模式可以說比較清楚了。我經常問他,為什麼你不喜歡小米,他說小米雖然現在看起來發展很好,但是畢竟還是一個組裝廠家,長久下去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一個企業什麼都可以缺,缺錢,缺人,缺地方,唯獨不能缺技術!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華為為什麼這幾年能夠逐漸崛起在國內超越三星和蘋果,就是因為他們堅持自己研發芯片,自己研發屏幕。不求人的結果就是不用受人白臉,可以隨心所欲的搞自己的研發!當然不是說小米等其他企業不好,舉例說小米,這個企業的核心在於性價比。當年一手性價比的好牌把國產手機這個市場都打炸了,也算功德一件。但是明眼人都發現小米現在再將它的版圖逐漸往生態鏈上發展,因為他自己也知道,光靠手機這一個產品是不足以支撐未來殘酷的國內手機市場的!

曾經的樂視和未來的錘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BONB


我是萬能槓精,專業抬槓三十年。

不是巧合。


手機當中,CPU是重中之重。CPU的研發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負擔起的。比如小米,宣佈研究澎湃CPU,也是雷聲大雨點小。CPU的技術積累不是一天兩天,或者挖幾個人就可以搞定的。


為什麼沒有那麼多企業去做CPU呢?不僅僅是難度,還要看收益,對於現在市場相對屬於壟斷的高通,沒有幾家企業願意長期投入研發一個可能幾年或者十幾年都不會有效益的產品。


但是為何全球三大手機品牌都有自己的CPU呢?首先,體量夠大,這樣才能負擔起費用,其次有前瞻性,不想關鍵時候被被別人卡脖子。例如,上半年中興事件,如果不提供核心部件(比如CPU)給中興,對於中興來說絕對是滅頂之災。當然,這也是為什麼這三大手機廠商都有研發自己的系統。蘋果IOS,三星Tizen(不過失敗了),還有華為秘密研發的系統,都是想建立自己的生態,自己可以掌握話語權。



所以,對於三大手機廠商擁有自己的CPU不是巧合。



我是萬能槓精,不會養花的程序猿不是好坐家。歡迎關注。

萬能槓精


更巧合的是 都需要三星代工生產 你說奇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