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的出身是怎樣的,以前當過土匪嗎?

舊史陳言


張作霖,出身貧民,“文盲+流氓”,確曾短暫為匪,東北方言稱土匪為“鬍子”。

但是,張作霖一生最後大結局是,不僅是北洋軍閥奉系“東北王”,而且,號稱“張大帥”,登上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最後一任國家元首寶座!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人(今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東風鎮馬家房村西小窪屯)。

張作霖,幼年父早亡而家貧,三個月私塾文化,學木匠、賣包子、挑擔貨郎、獸醫出身,早年投清軍綠營兵,中日甲午戰爭潰敗後,亂世中曾有一段投身綠林為匪經歷。

為時不久,被清政府招安,因其熟悉匪情,命其轉身剿匪,不負眾望,率軍剿滅被清政府列為“一號通輯犯”、時稱“遼西巨匪”的杜立三等遼寧匪患,又率軍北上剿滅“東蒙悍匪”陶克陶胡,使其遁入沙俄等,屢立戰功,一路升遷,手握重兵。

1911年,“辛亥革命”時,奉東三有省總督電招,率軍入衛奉天(今瀋陽),逐步掌握遼寧軍政,並不斷擴充勢力,掌控東北軍政,成為“東北王”,二次“直奉戰爭”,擊敗執政北洋政府直係軍閥,最終問鼎中華民國北洋中央政府。

故發跡後,被政敵們稱為“匪帥”、“鬍子軍”而名聞天下。

張作霖,雖然時無總統,然並未任總統,但以安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之職執掌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政權,“張大帥”之稱由此而來,其子張學良因而得“少帥”之名。

張作霖,以陸海軍大元帥,執掌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實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最後一任國家元首,號稱“東北王”的北洋奉系軍閥首領。


1928年,張作霖乘火車由北京返奉,被日本人於瀋陽市皇姑屯炸死後,暫厝瀋陽大帥府,其子“少帥”張學良為張作霖原選定墓址位於遼寧省撫順市大夥房水庫附近,定名元帥林。從北京、河北等地古陵選運大量石刻墓製品,加上張作霖生前從北京弄來的石刻墓製品,大興土木,營建墓園。

未及完工入葬,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佔領東北,張學良當時駐屯北京,元帥林遂成一空墓。

日本人侵佔瀋陽後,將張作霖棺柩移存瀋陽東關珠林寺。

張作霖生前早年為匪時的拜把兄弟、時任偽滿洲國總理的張景惠,念及兄弟情誼,欲將張作霖早日入土為安,出面安排把張作霖棺柩下葬元帥林,但日本人不準,歸葬祖墓也不行,後經協商,允許下葬於遼寧省錦州市錦縣(今凌海市)石山鎮驛馬坊,張作霖母王太夫人、張作霖趙氏夫人墓園內。在王太夫人墓旁與與趙氏夫人合葬。


遂使生前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競然死無葬身之地,借其母及妻墓園下葬,而演變成為簡陋悽涼、兩丘荒冢的張作霖墓園,與其生前的身份多麼的不相匹配?

這大概是縱橫廝殺大半個中國,身為陸海軍大元帥、掌控北洋政府大權的張作霖生前,無論如何也未曾想到的吧!


z山海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東北王”,早期的張作霖是做過土匪的,但僅做了一兩年的土匪,就被清廷給招安,變成了“朝廷命官”,再往後就是清朝覆滅,民國時期張作霖擁兵自重,成為了東北最有勢力的大軍閥。

一、早期的張作霖

張作霖的父親是個賭鬼,經常數月不著家,後來因賭錢而被人謀殺。張作霖自小沒什麼人管教,讀了不到一年的書就輟學了,也學會了賭錢。張作霖的母親怕他學壞,於是湊了幾個錢讓他做小買賣。


但張作霖好賭博,賺的錢都不夠他花的,後來他去學獸醫,對馬開始感興趣,會一些相馬之術。後來張作霖在一家大車店裡打雜的時候,遇到過遼西巨匪馮麟閣,馮麟閣跟他講了很多關於土匪的事情,令他很是嚮往土匪的生活。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張作霖加入了清軍的隊伍裡,並且憑藉著醫治好一位長官的愛馬而被提攜為哨長。中日停戰之後,張作霖所在的軍隊調往關內,張作霖不願跟隨,於是帶著裝備離開了軍隊。


離開軍隊後張作霖又做起了獸醫,由於當時東北遭受俄國的侵略,匪徒四起,張作霖通過醫馬結交了不少綠林朋友,這也為他以後當上土匪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二、因賭博入獄

張作霖喜好賭博,醫馬的錢根本不夠他揮霍,張作霖的二哥張作孚也是個賭徒,有一次他和二哥在賭場打架鬥毆的時候,被人以“通匪”的罪名告到縣衙,並且後來以“查無實據”而獲刑。


張作霖出獄後,繼續賭錢,不務正業,與地方無賴及草莽之輩多有交往,後又賭輸欠下賭債,便去偷人家的豬,被抓住捱了一頓好打。張覺得在村裡無地自容,終於橫下一條心,決意投身綠林去當土匪。

三、為匪的日子

張作霖離家出走後,先找到以前認識的巨匪頭目馮麟閣,然後由馮介紹,在廣寧加入了董大虎匪幫。張作霖在董處主要負責看守綁來的人質。一段時間後,張覺得幹這種差使沒什麼意思,於是又離開了這個匪幫。


當時,中國正爆發義和團運動。沙俄帝國主義為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瘋狂派兵侵略我國東北廣大城鄉。當地很多村鎮都建立了民團武裝,張作霖認為民團比土匪更安全,也成立了一個30人左右的民團。

當時東北很多所謂的民團,不過是披著“民團”的外衣,做著土匪的事,張作霖的民團也不例外,憑藉張作霖的才幹,很快就在當地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包括了張景惠、湯玉麟、張作相為骨幹的兩百多號人馬。



四、變匪為官

在與其他匪股角逐爭鬥中,張作霖逐漸懂得了壯大自己的勢力的門路。他結交了不少地方“名士”。其中與他過從甚密、且有一定名望的有舉人劉春霖、李雨濃、貢生張程九(紫雲)、秀才杜泮林(恩波)等。

還有新民一燒鍋的彭掌櫃、八角臺富商戴春榮、新民廳的紅人趙經丞等。為進一步拉攏這些人,張還認張紫雲和彭掌櫃的為義父,使其死心踏地為自己效勞。


這樣一來,他在八角臺一帶紳商心目中的身價逐漸抬高,彼此勾結更加緊密。那些紳商富戶以民團“保鏢”有功,每月支給張作霖近3000兩充軍餉,加上他搶劫所得,餉項寬裕,在遼西的勢力越來越大。

庚子變亂之後,張作霖為實現其野心,尋找“出路”與“前途”,計劫清奉天將軍曾琪之妻,取得信任,被清廷收編為省巡防營,時為1902年。自此,張作霖由“草莽鬍匪”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命官。”


魏青衣


先直接回答提出的問題:張作霖出身不好,而且確實當過土匪。

張本人出身相當貧苦,1875年出身於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當時的東北一帶由於是各路闖關東流民縱橫的地方,所以江湖氣息很重,張本人也混跡於江湖,三教九流很多都幹過,這使得其社會經驗相當豐富。

甲午戰爭的時候,張作霖還參加了清軍毅軍,也許是立過軍功吧,他當上了小軍官,但是甲午戰敗之後,他成為散兵遊勇逃回了遼西一帶,而且和當地地主的女兒結婚了。 這個時候,清朝對東北的統治明顯已經有崩盤態勢,而日俄勢力還沒有完全滲透到遼西,所以這時遼西是江湖人的天下,張作霖憑藉其社會經驗就在此地綠林混得風生水起,不過張作霖並不是是流寇一般的土匪,他的勢力更類似於地方豪強。

接下來他被政府“招安”了,然後開始剿匪,張此時是有自己的軍隊的,這時候他成了政府官員,接下來憑藉各種手段,仕途平步青雲,最終在亂世中成功成為一方諸侯。可謂是一個傳奇類的人物。


國史拾遺


張作霖早年曾經和繼父學習過獸醫,青年時吃糧當兵到了朝鮮半島,好在有獸醫的技術好像給官員當馬弁,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政府戰敗張作霖回國後脫離了軍隊,回到家鄉辦起了保安隊,這個屬於民團和土匪的結合體的武裝組織。對於本鄉本土的他們保護,對於路過或者其他鄉村他們就打劫。後來被新民知府出面詔安成為了巡防營的軍官,後來又誘殺遼西巨匪杜立三和參與剿滅蒙古叛亂等軍事行動。武昌起義滿清朝廷危在旦夕,張作霖受命帶領部隊進駐奉天城,及時撲滅了奉天革命黨甚至張作霖親手處死革命黨奉天的首腦張蓉。但是滿清朝廷還是倒閉了,張作霖搖身一變成為中華民國陸軍27師的師長。也是從這裡開始張作霖一步一步,到後來成為了北洋軍政府最後領導人。最後在瀋陽三洞橋一聲巨響,張作霖的時代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