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寶萊塢電影必須有歌舞橋段?

胡軒境Elvis


這個事老梁《老梁觀世界》講過原因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印度國內語言太複雜許多地方根本聽不懂官方語言,而歌舞卻是號稱通用語言,為了心音更多的人觀看就必須要加點歌舞進去。

另一個是太長,始終演正經內容的話很容易疲勞,因此放點歌舞提提神很有必要。

但我認為,這五部經典的印度電影,會讓你發現寶萊塢絕對不止歌舞。《偶的個神》《三傻大鬧寶萊塢》《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我的名字叫可汗》《雨中的請求》。

你看了這幾部經典印度電影之後,絕對會對老梁的說法有改觀,印度電影裡面加歌舞橋段並不是劇情太拖沓。而且是精彩有內涵。



活在長沙的妹紙高


印度為什麼叫三哥?因為有三寶,唱歌,跳舞,咖喱好!哈哈,當然這是玩笑話。

電影中的武俠片,還有最被人好奇的印度歌舞片。在大家的印象中,印度電影必然有歌舞橋段,為什麼他們這麼喜歡歌舞呢呢?


從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風靡,到今年《摔跤吧!爸爸》的火熱,越來越多人開始接觸、認識印度電影。同時,觀眾們也發現,好像印度電影一定會存在幾段歌舞橋段。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歌舞是印度電影的法寶。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但不論講著何種語言,歌舞作為印度人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共同的語言。所以,印度電影中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本土市場制勝的關鍵,也是快速撩撥起海外觀眾興致的法寶。


印度電影中的“馬薩拉模式”。一部典型的寶萊塢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華麗歌舞,這種標籤化的寶萊塢大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一起,其獨特敘事模式也被稱為“馬薩拉模式”。


“馬薩拉模式”中,印度電影的歌舞,已經演化成為與語言同樣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印度教,電影中的歌舞滿足了宗教需求。



印度電影中的歌舞融合了宗教元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印度電影的歌舞形式也在探索創新。考慮到男性在古典舞表現上的侷限性,以及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傳統的古典舞蹈開始與現代舞蹈的元素融合。《機器人之戀》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