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稻穀、玉米都不能留種,每年都要買?

簫小商


湖南是一個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的地方。在我上大學以前我參與了家裡所有的農業勞動。那時候還種雙季稻,稻種就得自己留。父親會在稻田中選一塊長勢最好地方不急於收割,而是讓他們完全成熟了之後再收割。

收割回來的種子,必須和其他的種子分開處理,單獨保存。在晾曬的時候也不能直接暴露在水泥地上,怕高溫灼燒了種子的生命力;曬乾的種子要裝在透氣的麻袋裡而不能是密不透風的塑料袋或者其他的鐵桶類容器中。我記得我爸經常把他們掉在樑上以避免老鼠偷吃。

我大學畢業以後參加工作了,很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得知家裡不在留稻種而是直接去種子公司購買。老爸說購買的種子就是好:不但少操心,而且產量高,大米的口感也好。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種子不能再留種,如果像以前一樣留種的話,大部分不會出芽,出芽的基本沒產量,所以只能年年買。

說實話,我真不知道這種情況是不是一個可喜可賀的事情!農業勞動者追求高產如同企業一樣追求利潤不可否認。小時候留種的是袁隆平弄的雜交水稻,這種作物能代代相傳。而現在的水稻不能留種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存在基因變異的問題,至於第一代是怎麼生產出來的,為什麼物種屬性不穩定這我就不得而知了,是否真的與轉基因有關也不得而知。只是我一直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聰明的朋友你認為呢?


宜勞宜獲


為什麼現在稻穀、玉米都不能留種,每年都要買?

稻穀、玉米還是能夠自己留種的,且稻穀玉米等能夠傳承至今,也是因為農民一直在自留種子才有的,不然就沒有所謂的這些糧食作物了。只是如今整個社會的變化太快,導致了自留種與經過科學制種的種子形成了代差。這些缺點主要表現在:自己留的稻穀玉米種相對種子公司出來的產量低、產量不穩定、生長不平衡。可以說,經過種子公司製作的種子就如工廠化生產出來的零件,粒粒都是非常整齊一致的。


而農民自己留的玉米稻穀種子就如農村散養的土雞與養殖場的土雞。因養殖場的土雞選擇的範圍更大,所配種的土雞品種更多,這樣相對來說,這樣的選擇就更能達到優中選優,且大型養殖場還有各種科技研究設備,這都是單獨的那一個農民不可比擬的。


再說農民自留種子,也不是可以隨便選擇的,自留的種子得在自家所種的稻穀與玉米中選擇那些最健壯的分開收割並蓄存。以前每個農民家都會將這些各個類型的種子,如各種農作物、各種蔬菜的種子好好收藏並保存起來。對農民來說其實是得付出很多額外勞動的,特別是對年輕一代來說,誰耐得住這份得大半年的保存工作?且自己的糧食種子與買來的種子又沒有什麼優勢,雖然買的種子與自留的種子比較起來貴很多,但與得自己精心的保種工作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如今的農民也就放棄了自留種子的習慣,特別是各種蔬菜種子,可說很少有農民去自留種子了。


可能對老一輩的農民還有恆心去自留各種農作物的種子,但老一輩的農民去了之後呢?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單獨自留農作物種子的這份工作,終究會被各種專業的種子公司所代替,這是無法改變的一個時代進程!


小之草


您好,您的問題是——為什麼現在稻穀、玉米都不能留種,每年都要買?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家都知道這位偉大的人物,袁老在1960年發現的就是,在自然條件下,性狀特殊的天然雜交水稻。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他推論該為天然雜交水稻。

當時,六十年代,正是我國三年饑荒時期,這一發現也是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的。(有備無患)

普通的稻穀和玉米種子都是可以留種的,之後的產量和性狀也並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就像過去種地一樣。

但是現在通過雜交得到的種子並不能這樣。只有用特定的父本母本產出的子代F1才是具有某些特性,比如說高產,或者是抗性強之類的。等F1的子代F2在長大之後,就並不會像上一代一樣優秀了。

要不然現在的很多種業公司在賣什麼,如果買一次種子能一直用的話,他們靠啥掙錢。雖然提高的農民的種地成本,但是如今一畝地的產量也是很高的。可以說是有一利必有一弊。


駿景——裡脊


駿景農業






李爾勳1


現在種地用的種子,大多是經過科學研究,利用各自優勢雜交配製後,再經區域試驗種植驗證,經過國審,省審後認證的種子,種子質量有保證,產量高,抗病害強。而我們自已留用上年產的稻穀和玉米留的種子,雖然也能出苗生長,併產果粒,但以上優勢就沒有了,可能就要減產。我們當地農民,前些年有些還不相信雜交種孑有優勢,同時覺得買雜交玉米種貴,就把自已上年產的玉米作為種子使用。幾年實踐,自已玉米留的種子比雜交玉米種減產很多,現在也就都使用科學雜交的玉米種子了,並且逐年觀察實驗不斷更換選擇適於當地的高產玉米種子,糧食產量逐年提高。總止,從實踐經驗說明,買雜交種子雖然貴點,但比用自已上年產的玉米作種子,產量高,收入也高。


李增喜3


為什麼現在稻穀、玉米都不留種?而要年年買種?

這是因為現在大多數農民為了追求糧食高產而種植由育種單位培育生產的雜交一代種子。由於雜交一代品種具有雜交優勢,可以表現出高產、優質、抗蟲等優良特性,而雜交二代就會產生分化、混雜、退化,不育等現象的發生,如果雜交一代種子繼續留種種植,就會造成減產。所以,現在農民如果種植雜交一代稻穀和玉米種子就不能留種而要年年買種。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馬和驢交配能夠生下騾子,而騾子的抗病和使役能力都比馬或驢強的多,其壽命也比馬或驢要長的多。但是,騾子不能下仔。同樣道理,稻穀和玉米也是如此,科研製種單位還必須保留稻穀和玉米的原始品種以作制種之用。

當然,不是所有農民都在種稻穀和玉米的雜交種,還是有一少部分農民堅持在種原始種的,他們還是年年就種的。我個人認為那一少部分堅持種原始種子的農民還是值得稱讚的,至少他們保留了原有的物種。


碧雲天244021590


現在都買種子,不能留,一個地區都種雜交種子,你留種也是借風力受粉變成雜的品種了,何況還沒產量,聽說轉基因的也有,不知道哪個是轉基因的,種子經銷商就告訴你不能做種子,你就年年買吧。真假雜交品種還是轉基因品種我們農民也不清楚,經銷商說啥是啥了,農民就是看秋後畝產量了。因為農民個人選擇的機率為零!


得天獨厚獲地偏袒


回答之前先要弄明白如何才能實現自留種。只能是野生的才能自留種,不需要管理不需要使用化肥,愛長啥樣長啥樣,這樣的玉米種子才能做到自留種。產量好低還要看株距和行距、定棵、土壤肥沃度、有機肥力的大小來定義。定棵是關鍵,順口溜:(稀了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地)、(密倒高粱稀倒谷)。攘花兒之後也可以掐尖兒,小麥是提純。美國為什麼要嚴格控制野生種子專利項,就怕中國人自留種,不把中國原始種子整死,它的轉基因假種子賣誰去呀??


平常心可融天下事


沒有的事。常規的品種都是可以自留種的,只要自己做好防混雜,保存條件好,發芽率高就行,當然如果能在收穫前去掉雜株就更好了;雜交品種是不能自留種的,因為下一代分發生性狀分離,有父本有母本有雜交,不僅產量下降,而且田間整齊度很差,有可能像荒田。


田園居士31


問的這不是廢話嗎?長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現在的什麼種子都是雜交的,沒有繁育能力,都是一次性的,不可以留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