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出口轉內銷模式遭足協打擊,恐再難見韋世豪式操作!

12月11日,中國足協一年一度的註冊大會在湖北孝感巨星,本次著重對《中國足協關於調整青少年球員轉會與培訓補償標準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進行修訂,其中

涉及到業餘球員註冊全年度開放、青少年球員首籤由16週歲提到18週歲、加強打擊利用涉外轉會手短逃避培訓約定處罰力度。對於此前爭議較大的女足球員的培訓補償額度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中超出口轉內銷模式遭足協打擊,恐再難見韋世豪式操作!

修訂版明確指出球員首次簽訂工作合同的年齡從16週歲提高到18週歲,不滿18週歲不得簽訂工作合同。相對應的,對滿足連續四年業餘註冊的培訓單位的首籤年齡也由12週歲提高到14週歲。另外明確了只有中國足協註冊並具備參加職業聯賽資格的俱樂部方可與球員簽訂工作合同(首籤權)

在保護青少年球員權益的同時,也對利用涉外轉會手段逃避培訓約定的行為進行重點打擊,取消原有關於球員23週歲年齡的限制,並將原有對違規球員處以停賽24個月的處罰,改為違規球員須轉回原俱樂部或經原轉出單位書面同意方可辦理轉會手續,也就是說只要原培訓單位或俱樂部存在並擁有合法手續,違規隊員只能通過原培訓單位和俱樂部才能走人,否則將無法繼續自己的足球生涯。

而這項實施意見的頒發將維護各傢俱樂部青訓體系的完善和利益,針對涉外轉會現象現在在中國的足球中已經儼然改變了性質,不是提升球技能能力,而是對通過在國外“鍍金”之後回國尋求更高價,但有時身價已經和足球水平嚴重脫離。之前楊晨、邵佳一、孫繼海、鄭智的留洋生涯是對自身球技的提高,而現在的國外“一年遊”成為了抬升身價必經之路。

中超出口轉內銷模式遭足協打擊,恐再難見韋世豪式操作!

近幾年中國最出名的“出口轉內銷”模式的“踐行者”恐怕球迷第一時間會想到韋世豪、唐詩等人。身為魯能青訓出品的球員在經紀人的利誘下和球員家長完全配合經紀人情況下,對自己母隊不辭而別,遠赴歐洲“鍍金”。而在CCTV-5的採訪中魯能青訓管理層人員也講到:如果不是感覺球員是個苗子恐早已對簿公堂。而在足協頒佈中超聯賽U23政策最為收益的則是這批“出口轉內銷”的球員,但是則對俱樂部是一種傷害,投入資金對球員的培養卻無法得到轉會的費用分成。

中超出口轉內銷模式遭足協打擊,恐再難見韋世豪式操作!

足協此項政策的頒發恐“出口轉內銷”的模式遭嚴重打擊,韋世豪式模式恐將“絕跡”。給足協的頒佈這項政策點個大大的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