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只有1个女生 内蒙古“女焊子”一枝独秀

全班只有1个女生 内蒙古“女焊子”一枝独秀

图1:宿月在为男生解答习题

全班只有1个女生 内蒙古“女焊子”一枝独秀

图2:宿月在做实验

全班只有1个女生 内蒙古“女焊子”一枝独秀

图3:宿月和班里的男生们 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张巧珍

上大学全班只有一个女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16)班的男女生比例是33:1,宿月就是全班34人中唯一的女生,也是班里毫无争议的“班花”。因为性格开朗,又很好学,焊接班的男生很快被宿月圈粉。

名字常被叫错

“我叫宿(xu)月,宿作为姓氏与许同音。”12月7日,记者初次见到宿月,她特别郑重其事地介绍自己。宿月说,她的名字常常被叫错,不仅是同学,连好多老师在点名的时候看到她的名字也是不知所措,她就只好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解释。

丹凤眼,高高的马尾辫,笑起来露出一颗小虎牙,映入记者眼帘的完全是一个可爱的萌妹子,怎么都无法跟焊接联系到一起。今年22岁的宿月出生在赤峰市宁城县桲椤树村一个农民家庭,作为家里的长女,自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学习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高考,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宿月做了一个和大部分女生不同的决定,她毫不犹豫地把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专业作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焊接是个又累又脏的活,很少有女生主动学这个。宿月却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女生,都有做得特别好的,别人可以,为什么她不行?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班。“提起焊接,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街头的电焊工,其实电焊这项技术没有想象的那么肤浅,很多行业都会用到焊接,比如航空、高铁、机器人、汽车制造等,焊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真正好的焊接技术,你完全看不出它焊接的痕迹,就像一个整体,这才是焊接的最高境界。”宿月说,她不想被标签化,只想做最好的自己,将来考研,继续深造,成为一名焊接大师。

同学眼中的“月哥”

“月哥啊,她可是我们班的学霸,才华担当!”“月哥学习好,可能太费脑细胞,所以特别能吃,吃货无他了。”……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访时,宿月的同学们听说记者来采访,七嘴八舌地谈起了他们眼中的宿月。

都说在大学没逃过课是一种遗憾,宿月在这方面注定是留有遗憾的。在班长张达兴的记忆中,从大一到大三,宿月从未缺席过任何一节课,除了自己刻苦好学,还有一个客观原因,作为班里的唯一一名女生太惹眼了,不管坐在哪个角落,都会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几乎没什么逃课的条件。“月哥还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一直负责帮老师收作业,时间长了,她光是凭着字迹就能认出哪本作业是谁写的,而且还能把每一个男生的学号倒背如流。”张达兴说,与宿月接触时间越长,越发现这个女孩子不一般,不似印象中娇娇弱弱的女生形象,性格大大咧咧,特别开朗,完全就是个假小子,“月哥”的名声就这样被叫响了。

宿月的同班同学夏赞翔也说,在班里“不扶墙就服月哥”。“月哥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人很热情,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题经常向她请教,她不管自己多忙,总要抽出时间帮助同学解答,还一遍又一遍给讲解分析解题思路。起初大家还怕耽误她学习,但是月哥每次都说,‘我在帮你们的同时自己也重新温习了一遍,你们尽管问好了,别藏着掖着’。”夏赞翔告诉记者,在宿月的带动下,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十足,就连宿舍里的舍友,有不会的题也会常找宿月帮忙。

被众星捧月般宠着

33个男生,1个女生。聊起自己的“国宝”身份,宿月的记忆又回到了2016年第一次上课那天。“刚踏进班级,33个男生直勾勾地盯着我看,直到确认班里除了我再无其他女生,我打心底有些犯怵了。真的好尴尬啊,从小到大还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看到身边尽是一群糙汉子,真心想回去复读了。可是一想到当初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不能轻易认输,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宿月说,虽然同学们都喊她“月哥”,但事实上班里的33个男生都众星捧月般把她当妹妹一样宠着。每天早晨上课,总有男生帮忙占座;参加运动会,总有男生帮忙拿书包拿衣服;有了好吃的,也都是先紧着她吃;一起外出爬山,大家也都是前拉后拽,特别照顾她。大学三年,她一直享受着“国宝”级别的待遇。

张弘驰是宿月的同班同学,平日里也和其他男生一样很照顾宿月,“毕竟是班里唯一的女生,平日里的一些力气活我们就都帮她代劳了。”张弘驰笑着说,事实上宿月非常的独立,专业课不输男生,还常常参加社团活动,独自去北京、西安等地旅行。另一名同学吴虎接过话茬子幽默地说:“是啊是啊,她在学习上从不懈怠,几乎年年拿奖学金,大学三年拿奖拿到手软,国家励志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级三好学生、内蒙古工业大学三好学生、校级奖学金等大大小小的奖项几乎都被她包揽了,真的是条汉子!”

韩永全:焊接不分性别

“来,拿着焊丝,感觉这个地方融化多了,就稍微往前平移,尽量一次成型,一次焊透了……”12月7日下午的实验课上,宿月正在内蒙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永全的指导下进行焊接实验。宿月穿上工作服,一手拿着焊枪,一手拿着面罩,伴随着一阵刺耳的机器轰鸣声,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在火花四溅中一遍又一遍练习填丝焊接技术。进入大三以后,像这样的实验课越来越多,枯燥乏味,四五千摄氏度的高温,衣服时常被烫出大大小小的洞,手被烫伤甚至蜕皮,每一项都考验着宿月的意志力。但宿月说,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当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看着自己的焊缝像模像样的时候,就会觉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内蒙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永全对宿月也有着深刻的印象,“焊接班唯一的一个女生,特别好学,能吃苦,起初担心叫错她的名字,我还特地查了查字典。”韩永全笑着说,一直以来,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女生吃不了焊接这个苦,一些家长也不愿意让女孩子去学习焊接,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内蒙古一机集团的焊接高手白凌云,就是内蒙古工业大学89级的学生,还有内蒙古一机集团三分厂技术室的李燕,焊接技术水平也非常的高。可见,焊接不分性别,比起男生,女生更细心,更适合学习焊接。文·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张巧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