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戰役中,為什麼有些日軍躲在地洞裡不敢正面硬抗美軍?

第一軍情


為什麼?因為出來就是個死,在東亞戰場習慣了火力優勢的鬼子們,終於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碾壓成渣,活生生被打成不見天日的鑽地老鼠。




海空全面被美軍壓制,不躲著就會被炸死

1、空軍方面

沖繩島戰役之前,美國為了更加徹底的摧毀日本的戰爭潛力,特別是飛機制造能力,集中全力對日本本土以及臺灣的空軍基地和飛機制造廠進行了毀滅性打擊,其中的李梅火攻直接將東京、大阪燒成灰燼,日本的工業能力削減了70%,而飛機制造業更是劇減80%。在沖繩島戰役中,日本人總共發動了十次菊水航空特攻作戰,但是大部分都只能使用改裝的自殺飛機,雖然給美國海軍造成了不小損失,但是對於掩護地面作戰幾乎毫無意義。由於失去了空中掩護,鬼子們只能任由美國人的飛機不斷地進行地毯式轟炸,轟炸,再轟炸,自己只能躲在地堡內默默地發抖。

(美軍對日本工業基地的空襲)

2、海軍方面

1945年4月5日,為了掩護菊水特攻空中作戰,日本以網上吹的神乎其神的“大和”號戰列艦為旗艦,率領八艘驅逐艦摸進沖繩以西海域,企圖一舉殲滅美軍主力,由於只攜帶了單程數量的燃油,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彈藥燃油耗盡,隨即登陸加入守島陸軍部隊,這注定是一條看似悲壯不歸路。然而美國人並沒有給他們太多表現的機會,在這隻艦隊出海經過豐後水道時就已經被美國人的“線鰭魚”和“棘魚”號潛艇發現,美國人佈下了口袋陣等待它們上鉤,最後大和號連同其他三艘軍艦被美軍埋伏的航母艦載機以狂風暴雨般的攻擊擊沉,其餘四艘也是拖著半死不死的身體倉惶逃回了佐世保基地。至此日本海軍對沖繩島的支援也宣告失敗,美國軍艦就此可以在沖繩島使用艦炮隨意抵近射擊,在登陸戰開始之前,美軍艦炮對沖繩島足足轟炸了五天之久,日本人根本不敢露頭。


(日軍菊水作戰,自殺式襲擊)

(大和號被擊沉)

日軍的戰術就是依仗工事據險死守

日軍守島部隊約5萬人,由牛島滿陸軍中將擔任指揮,它在島上建立了三道防線,而這三條防線主要在島的南部,都是依照山地、丘陵、懸崖、谷地而修築的地堡工事、隱蔽交叉火力點,而在島的北部幾乎沒有設防,目的就是降低美軍的警覺,出其不意,以暗打明,給美軍儘量多的殺傷。事實也如設想的一般,在4月1日登陸後,美軍在一個星期之內都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連成股的日軍都看不見,美軍因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因為到達沖繩島南部後,突然從地堡和隱蔽工事內冒出大批日軍讓美軍猝不及防,他們利用地形掩護和自殺式作戰直接讓美軍在整個沖繩島戰役中損失了7萬人,此戰成為太平洋名副其實的絞肉機。



躲著也沒用,火焰噴射器直接讓日本人變烤老鼠

為了對付日本人的坑道作戰,美軍派來大量噴火坦克和噴火兵,直接用火焰噴射器將日軍的坑道連同守兵一起燒成灰,而對於噴火坦克夠不著的地方,美軍就使用重炮轟擊,直到把日軍的工事炸塌,炸爛,才發動地面進攻,就是在這樣的火力碾壓下,沖繩島地面作戰陷入這樣一種模式,日本人據險死守,美國人用炮彈和火焰噴射器撕開陣地,日本人退守下一個坑道,美國人再用絕對火力教日本做人,直到最後沖繩島完全被攻克,所以在整個沖繩島戰役中,日軍根本沒法抬頭,不是他們太弱,而是美國人火力太變態了。






軍史吐槽君


沖繩又叫琉球,原本是中國的附屬國,在清末被日本人侵佔後,作為戰略要地進行了大量的軍事建設。日軍在二戰期間在沖繩島上部署了10萬重兵,還派出所謂的名將牛島滿親自坐鎮。1945年3月,美軍海陸空三軍總計50萬人,出動1500艘戰艦,2500多架飛機,對沖繩發起了攻擊。

在絕對火力下,一輪輪彈雨像水一樣潑向了日軍陣地,一連好幾天都沒有停止過,此時的小鬼子陣地早已經被炸的面目全非。但是小鬼子利用此前早就挖好的地洞,像老鼠一樣躲在了裡面,避免了大量的傷亡,可這也讓牛島滿窩了一肚子的火,趁美國停止轟炸的瞬間。他下令鬼子們瘋狂炮擊美軍陣地,一口氣就打出了1.3萬枚炮彈,一半的炮彈都打沒了。炮擊過後,鬼子們像潮水一樣撲向了美軍,然而讓牛島滿萬萬沒想到的是,部隊剛剛衝擊到一半,美國人的炮又響了起來,甚至比之前更加的猛烈,日軍留下一地屍體後,紛紛逃回了洞裡。

經歷過這次失敗後,鬼子們再也不敢主動進攻了,躲在洞裡就是不出來。他們不出來,美軍的轟炸就起不到作用,只能派出部隊一個洞一個洞的跟逮耗子一樣抓人。鬼子們利用地洞跟美軍展開了地道戰,美軍每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十幾條人命,當然鬼子死的更多,陣地多次易手。據統計在90多天的戰鬥中,有80多天都是在地洞中發生的,10萬日軍全部被殲滅,美軍也損失了將近7萬多人,這是美軍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從上述雙方的傷亡人數來看,其實雙方的傷亡比例不是很大。那麼為什麼沖繩戰役中日本士兵不敢正面和美軍對抗了。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太平洋戰場還沒爆發之前。由於自身的實力無法和美國相提並論,甚至有些日本人還羨慕美國的科技水平。甚至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的的關軍官就說一定要一次性的摧毀美軍在珍珠港所有的航空母艦,如不能一次性摧毀美軍在珍珠港的航空母艦。那麼,日本在未來的戰場中將會更加的被動。



在沖繩戰役之前,日軍的有關士兵已經領教過了美軍強大的力量,特別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美國在不到四年之內,就已經對日軍進行了瘋狂的進攻。以至於在後來的沖繩戰役,日本的士兵對美國產生一種敬畏害怕的心理。

2可能躲在地洞中的日本士兵,是為了讓美軍再靠近一點,以便和美軍展開肉搏戰。或者是日軍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為了不做投降派,甘願選擇躲在地洞裡。二戰時期的日本對待投降的士兵,是很嚴厲的。要麼被活活的打死,要麼被自己人槍斃。

因此個人覺得。在沖繩戰役中有些日軍為什麼躲在地洞中不敢和美軍正面硬碰,這是因為美軍的強大,使得日本士兵產生一種敬畏美軍、崇拜美軍的心理因素。


努力成就你我他


同樣的問題也可以追問:為什麼八路軍不敢和日軍正面交戰硬抗,只敢進行敵後游擊戰。答案很明顯,那就是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太大。

在沖繩戰役中美國已經佔據了陸海空的絕對優勢。海面上美國軍艦可以直接呼叫艦炮火力支援,也可以呼叫航母的飛機火力支援,陸地上擁有人數武器質量、數量的絕對優勢,那麼處於絕對劣勢的日本人憑什麼在沖繩戰役中,讓美國人損失慘重,傷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此前的戰役級規模。答案也很簡單:游擊戰,打冷槍,放冷炮,以殺傷敵人步兵為主要目的。



看過《血戰鋼鋸嶺》應該都明白那個艦炮火力支援的場面吧。那樣的環境下地面上幾乎不可能存在活著的生物。所以地下就成為了日軍絕對的堡壘(同樣經歷也可以參考上甘嶺戰役)。所以日軍不會割斷那張懸崖上的網,因為他是美國步兵的唯一來源。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發生沖繩戰役已經是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此時已經敗象盡露。瓜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的轉折點,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從優勢走向劣勢。沖繩島被稱為是日本的國門,在日軍的戰略防禦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美軍對沖繩島登陸戰就是“破門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日本軍隊傷亡慘重,其中有兩萬人被活活的封在洞穴中,躲在地洞裡不敢正面和美軍抗衡,有數千人投降成為美軍的戰俘。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特別是在沖繩島戰爭期間,很多日本人認為繼續抵抗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即便是勝利也挽回不了戰爭的悲劇。有些悲觀的人認為沖繩島已經是最後一道防線了,一旦被攻破日本離覆滅不遠了,繼續抵抗下去意義不大,無非就是垂死掙扎而已。一旦出現這種思想,士兵們的士氣低落,戰鬥力嚴重下降,毫無抵抗的意志。


而且沖繩島是在十九世紀中期,才被日本政府強行奪取的。當地居民本來就對日本政府的認同感不強,而且日本政府遠離沖繩這種偏遠地區,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不強。特別是在危難關頭被迫應徵入伍,沒有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沒有接受不投降主義的教條,在面對強大的美軍自然而然選擇了逃避。


為了苟延殘喘的活著,大多數的躲在地洞中。面對這種情況,美軍沒有辦法只好對洞穴進行排查,一旦發現洞口,先用噴火坦克或步兵便攜式噴火器清理,然後埋設炸藥將洞口炸塌封死。士兵和百姓都被活埋在洞中,沒有物質資源的補給,人性面臨考驗,為爭奪僅剩的水和食物大打出手,甚至自相殘殺。


品讀武器裝備


對於,日軍來說,在此前進行的一系列抗登陸作戰中發現,日軍現在已經沒有能力把美軍趕下海去了。於是,到了沖繩,日軍的抗登陸作戰的指導思路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消滅登陸的美軍變成了拖延美軍的時間,為本土決戰爭取時間。

這種抗登陸作戰指導思想的變化,在沖繩戰役以前進行的貝雷琉戰役中就已經反映了出來,日軍已經沒有在灘頭陣地和美軍硬碰硬,而且退到了有利於防守的飛機場附近,在那裡和美軍打在了一起。美軍在這一仗也是傷亡慘重,陸戰一師被打殘了,所以陸戰一師一開始沒有參加沖繩戰役,不過貝雷琉島面積不大,這種戰術的變化沒有引起美軍的重視。到了沖繩,美軍登陸的時間是愚人節,登陸的時候沒有碰到抵抗,使得美軍大惑不解,以後的事實也表明這個愚人節的確是一個大大的黑色幽默。

日軍在沖繩南部的山區構築了堅固的掩體工事,囤積了大量的彈藥,都是為了長期固守,同時牛島滿還下令禁止萬歲衝鋒,都是為了盡一切辦法拖住美軍,為本土爭取時間,事實證明這個目的部分達到了,曠日持久的戰鬥的確令美軍頭疼不已,沖繩一戰美軍傷亡5萬多人,是太平洋戰場上傷亡最大的一戰,面對著還有準備一億玉碎的日本人,美國人也改變了辦法,一邊準備登陸日本本土,另一方面使用原子彈,首先從精神上打擊日本人,是他們明白美國有能力在轉瞬之間毀滅一座城市,抵抗是沒有意義的。同時亦是為登陸做一下火力準備。還有就是震懾一下蘇聯,出於這三個目的,美軍使用了剩下的兩顆原子彈。


有痰


因為洞外邊有406艦炮,203艦炮,152艦炮,127艦炮,不出意外應該還有155榴彈炮,時不時還有2000磅航彈,還會有一堆不務正業的“轟炸機”用6*12.7突突來突突去


皇家騎士16


兄弟問你個問題八路軍為什麼地道戰?一個道理正面硬剛乾不老美,老美飛機艦炮的正面幹不就炮灰了?不投降小日本,打不過不投降只能最大成都消耗美軍,所以說叢林戰地道戰巷戰都是最噁心的。


我連自己都不在乎


美軍佔絕對優勢的飛機大炮,一片狂轟濫炸,逼得日軍只有鑽進洞裡,沒有辦法。二戰以來,美軍的戰術運用原則,就是充分發揮自己先進武器的優勢,用飛機大炮先期對敵方陣地和區域狂轟爛炸,儘量多殺傷敵方有生力量和防禦工事,在心理上摧毀對方的戰鬥士氣,從而在地面進攻時,大量地避免自己的傷亡,影響戰鬥力。在抗美援朝、越戰時期,美軍都使用這種"火海戰術"來對待中朝方、中越方的所謂"人海戰術"。


一線天


準確的說,是不敢硬抗美軍的火力。正面硬抗現代火力那是缺心眼兒,鬼子還沒二到那個份兒上。不鑽洞根本不可能守那麼多天,也不可能殺傷那麼多美軍。在表面陣地硬抗的話早就被美軍飛機大炮轟成渣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