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溫度傳感器有怎樣的優勢?

目前傳感器應用很廣泛,而隨著技術的成熟,科學的進步,各種產品也是在向智能化發展,比如說傳感器就進行了升級,智能溫溼度傳感器的出現,有哪些功能被更好的發揮出來呢?

傳感器作為一種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工業生產、科學技術等領域發揮 著重大的作用。但隨著微處理器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測控系統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傳統的傳感器已與各種微處理器相結合,並連入網絡,形成了帶有信息檢測、信號處理、邏輯思維等一系列功能的智能傳感器。

智能傳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與一般傳感器相比,智能傳感器具有以下三個優點:通過軟件技術可實現高精度的信息採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編程自動化能力;功能多樣化。

作為人類獲取信息的工具,傳感器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意義上的傳感器輸出的多是模擬量信號,本身不具備信號處理和組網功能,需連接到特定測量儀表才能完成信號的處理和傳輸功能。智能傳感器能在內部實現對原始數據的加工處理,並且可以通過標準的接口與外界實現數據交換,以及根據實際的需要通過軟件控制改變傳感器的工作,從而實現智能化、網絡化。由於使用標準總線接口,智能傳感器具有良好的開放性、擴展性,給系統的擴充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智能傳感器是一種能夠對被測對象的某一信息具有感受、檢出的功能;能學習、推理判斷處理信號;並具有通信及管理功能的一類新型傳感器。智能傳感器有自動校零、標定、補償、採集數據等能力。其能力決定了智能化傳感器還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較高的穩定性及可靠性,較好的適應性,相比於傳統傳感器還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溫度傳感器,採用的是8位A/D轉換器,其測溫精度較低,分辨力只能達到1度。國外已相繼推出多種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溫度傳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轉換器,分辨力一般可達0.5~0.0625度。由美國DALLAS半導體公司新研製的DS1624型高分辨分智能溫度傳感器,能輸出13位二進制數據,其分辨力高達0.03125度,測溫精度為正負0.2度。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溫度傳感器的轉換速率,也有的芯片採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轉換器。以AD7817型5通道智能溫度傳感器為例,它對本地傳感器,每一路遠程傳感器的轉換時間分別僅為27US,9US.

新型智能溫度傳感器的測試功能也在不斷增強。例如,DS1629型單線溫度傳感增加了實時日曆時鐘(RTC),使其功能更加完善。DS1624還增加了存儲功能,利用芯片內部256字節的E2PROM存儲器,可存儲用戶的短信息。另外,智能溫度傳感器正從單通道向多通道的方向發展,這就為研製和開發多路溫度測控系統創造了良好條件。

智能溫度傳感器都具有多種工作模式可供選擇,主要包括單次轉換模式,連續轉換模式待機模式,有的還增加了低溫極限擴展模式,操作非常簡便。對某些智能溫度傳感器而言,主機(外部微器或單片機)還可通過相應的寄存器來設定其A/D轉換速率分辨力及最大轉換時間。

智能溫度傳感器的總線技術也實現了標準化、規範化,所採用的總線主要有單線(1-WIRE)總線,I2C總線,SMBUS總線和SPI總線。溫度傳感器作為從機可通過專用總線接口與主機進行通信。

這些新型功能的出現,會讓智能溫溼度傳感器具備更多的功能,能夠更好的對溫度和溼度進行監控,更好的為我們服務,實現了智能化和標準化,給生產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總的來說,智能溫溼度傳感器具備眾多功能,是生產需要不可缺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