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陸軍的地位怎麼樣?

軍事一點通


瞭解更多參軍入伍諮詢,關注鐵血哨位!

陸軍在我國或者任何國家任然是老大,是第一軍事力量!

看一看敘利亞,伊拉克就知道了。我們看看伊拉克,雖然有些數據眾多的現進戰機,但是他們的制空權在美國面前不堪一擊,失去了也就等於被動了。但是想要一舉拿下伊拉克還要面對他們70萬陸軍部隊。

我們試想一下,美國的現代戰爭使用空襲,相對來說投入都是有限兵力。但是想要對付幾十萬陸軍部隊將是一場殘酷的陸軍作戰,意味著要犧牲很多軍人。

所以美國採用了金錢收買了薩達姆的親信,是的陸軍集體反水。伊拉克王國瞬間垮臺!

被收買的陸軍將領竟然還是薩達姆的親兄弟!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伊拉克的陸軍像曾經的越南一樣,伊拉克未必那麼快亡國,薩達姆未必倒臺那麼快!


鐵血哨位


中堅中的中堅,你以為陸軍是這樣的

實際上是這樣的

我想說的是,陸軍是一個包括裝甲,防空,炮兵,陸航,特戰,當然還有步兵的一整個作戰體系。

雖然現代戰爭走的是有限戰爭、維和戰爭這類規模比較小,往往用空海導彈精準打擊,或者特戰斬首這類方式解決硬茬。所以顯得陸軍的大集群,大規模,高火力有點排不上用場。

而我的理解在於,為有限戰爭準備一些特戰精銳力量肯定有必要。但這是你的上限,而一支陸軍的存在價值就是你的下限。

陸軍才是全面戰爭中的底氣(其實因為我不怎麼接觸空海...所以舔陸軍沒問題吧~)


瘋狗的輕武


之所以說陸軍的地位不可取代,有這麼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國土防衛中不可取代。我國幅員遼闊,不論是陸上邊境還是海岸線都十分漫長。要守衛領土主權,陸軍的作用不可替代,因為任何一寸土地的佔領,唯一的標誌就是一名拿槍的士兵站在上面。特別是在邊境中小規模的局部戰爭中,任何一條國境線的實際佔領都是以陸軍士兵所能到達為基準的。

第二,海外駐軍不可取代。隨著我國國家利益向海外不斷擴展,要時刻保衛我國在海外的利益不受侵犯,駐軍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在諸軍兵種,既能快速突進,又能長期固守,能夠攻防兼備、獨立戰鬥的部隊,非陸軍裝甲合成部隊莫屬。現代化陸軍可以模塊化靈活編組遂行不同作戰任務,而且對基地的依賴相較其他軍種更為獨立,可以一定時間空間內實現自行保障。

第三,作為非對稱戰爭中弱勢的一方,陸軍的作用不言自明。我軍現在不是世界最強軍隊。在制空權、制海權不能保證的情況下,陸軍很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需要“孤軍奮戰”。特別是防禦戰鬥中,陸軍是唯一可以隱蔽保存自己,拱衛重要目標和地區的部隊。


第四,地面是人類生存的空間。不論多強的空中打擊也不能完全消滅地面目標,只要是以佔領為目的的戰爭,最終決戰階段還是需要陸軍進行。即使是勢均力敵的海陸空全面立體戰爭,打到最後,所有的技術優勢都將抵消,當所有高科技裝備失去作用的時候,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陸軍士兵肉體和意志的較量。

以上是軍視君的一點個人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第一軍視


雖然說在今天的戰爭中,聯合作戰已是勝利的根本保障,任何一個軍兵種都不能單獨的去遂行作戰任務,但現代戰爭陸軍依然是核心力量。

現代陸軍作戰能力和軍兵種編制早已不是曾經的單一和落後,畢竟最終的佔領和利益的獲取還是要依靠地面力量陸軍。陸軍雖然規模在縮小,但是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升級和整體單兵綜合素質大幅提高的今天,在其他軍兵種的配合下戰力更加的強悍。



今天的陸軍部隊早已不是數十年前靠雙腿、靠步槍、靠刺刀決戰的時代。陸軍是各個軍兵種發展的來源,目前的陸軍早已不是一個單一的兵種,其涵蓋步兵、裝甲兵、坦克兵、通信兵、衛生兵、防化兵、防空兵、陸航兵、炮兵、特種兵、工程兵、工兵、周橋、汽車兵、修理兵、炊事兵等等多種專業。


陸軍部隊現在可以執行一般的低強度的衝突作戰,也可以遂行高強度的高科技條件下的作戰。今天的陸軍已經具備能上天、能入水、能下地的多重打擊功能,可以說在重型運輸機的配合下可以起到插翅遠飛、到達全球任何地方執行作戰任務的能飛的軍種。

依靠航空兵的空中打擊力量只能對於敵重要目標等進行摧毀和壓制,海軍同樣如此只是起到海洋控制的作用,而最終的地面核心利益的獲得只能依靠陸軍去完成。未來陸軍將會擁有更多的兵種,其也會在各個軍種的協同下發揮更加重要的使命。


冰雹藍天


現代戰爭中有人提出陸軍無用論,飛機導彈就能解決戰鬥了,其實不然,飛機導彈作為先鋒摧毀敵人的主力,控制戰爭的走向但最終的清理殘餘佔領都離不開陸軍



故事有發展


一個國家的陸軍,空軍,海軍,火箭軍在國家的地位主要取決於該軍種的作戰效率。也就是儘量投入少的國力獲得更多的戰果。

在二戰時,德國用裝甲部隊和空軍發動閃電戰,橫掃歐亞大陸。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不是納粹太邪惡,世界版圖就會改變。當時德國利用的是裝甲部隊和空軍的速度優勢把儘量多的炸藥投到敵人頭上,而裝甲可以保證自己的小損耗,空軍也能通過速度達到小的損傷。德國的海軍始終得不到發展,地位最次。

這種作戰模式一直持續到戰後幾十年。越南戰爭後,精確制導武器高速發展,極大提高了空軍的殺傷力,加上空軍的火力投射量是最密集的,而且空軍作戰距離遠,速度快,自我損傷小,因此空軍的能力得到極大加強。陸軍和海軍只是實施配合和佔領的輔助作用。

及至今日,火箭軍因為精確打擊的進一步發展,精確作戰距離大幅提升,打擊速度更快,還有核武器鎮國重器的加持,而成為後起之秀,但火箭軍的遠程導彈始終有容易被欺騙的隱患。待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成熟,就有更好的打擊效率。

所以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空軍的有人,無人機是最受重視的軍種,海軍是利用海洋為空中作戰設備擴大航程的手段,陸軍是短程精確武器的使用者,起到國土保衛,陸上佔領的作用。火箭軍是高效新戰法的發源地,待技術成熟可以取代空軍的部分作用。





伽利略視野


在現代化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之中,各軍種都有其不俗的表現。

空軍之“首戰用我、全程參與”,並且己有經典“非接觸式實戰”案例--“北約空襲南聯盟”。

海軍之海空陸全能,並且以“遠洋藍水海軍→由海向陸”為發展方向。

陸軍呢?真的越來越“不重要/無所謂”?怎麼可能!

在那一場最著名/劃時代的全球“教科書”戰爭裡面,“沙漠軍刀”行動是讓中東梟雄徹底低頭的“一錘定音之最終一擊”。

全球第一強軍“美老大”是通過軍改,將其陸軍力量重新編組,發揮更高實效及戰力,而非將其忽視。

全球“二當家的”之“大白熊”經過參與俄格五日戰爭/敘利亞戰事/烏東武裝衝突,其切身體會也將更加註重陸軍建設。

還有,現今愈演愈烈的全球“反恐”鬥爭,雖現出“不對稱/非常規”之“特種作戰/遊擊作戰”,陸軍地面作戰部隊步兵戰士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核心主力作用。

況且,作為傳統軍種“老大哥”的陸軍,其自身也不斷的“自我革命”並向前發展。

其主流向著“中型/多重任務/快速反應”目標行動單元努力。

尤其是“陸航”(陸空兩棲之作戰勤務攻擊型武直、通用型武直)的加入,使陸軍從傳統老式“步炮協同→步坦協同”向“飛行陸軍/陸軍飛行化”發展。

還有大量主戰兵器之優化、改進及全面升級換代--例之射程100KM以上之遠程火箭炮、全地形突擊車、單兵無人機、新型夜視儀、戰略步槍等等。

促進陸軍產生新的戰法,更好地實現“點穴式打擊/體系化破襲”,快速達成作戰目標;更好的建成“合成軍隊之合同作戰”--立體化/信息化/精兵化。

總之,地球人的戰爭,終究離不開地球;人們還是在陸地學習、工作及生活,既然這不可改變,陸軍仍將是最主導因素;繼續擔當戰場之“最後的終結者/最終的解決者”。


野草Yc


不論武器怎麼發展,戰爭模式怎麼改變,陸軍一直是打出最後一拳的決定性力量。當然,它也可以是空降兵,也可以是陸戰隊,但必須要有地面部隊實施佔領,推進有效統治,才能保證戰爭真正結束。不然就會是美國打的那些戰爭一樣,就算能打贏所有戰鬥,最終仍不能徹底贏得戰爭。


真誠地看著你


起碼在中國,陸軍的地位、作用,任何軍種無可替代。

實際的打贏戰勝,都是與陸軍的實際佔領為標的。

即便戰場失利,陸軍可化整為零,利用地形地貌自然環境,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和游擊戰術。

海軍陸戰隊、空降兵也不過是陸軍的變種和延續,起底還是陸軍。


年輪一圈圈


沒有陸軍就沒有勝利,有人立刻說科索沃,那是美國支持地面別人國家部隊和地方武裝,勝利也最後支持的部隊佔領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