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白酒復蒸的酒質好還是原漿的白酒好?為什麼?

映山紅237147354


小七家的“戒”酒,是完全遵照汾酒工藝(固態地缸分離發酵法)和蒸餾提純法(清蒸二次清)釀造而來,對於整個環節,尤其是蒸餾部分還是非常有講究的。

既然提到“復蒸”,那就不得不說“蒸料”——酒醅(pei)

酒醅是蒸煮過的糧食加曲發酵後的產物,對酒醅進行蒸餾,出來的酒不勾不兌,就稱為原漿酒。這樣的原漿酒吸收了酒醅中最好的酒質,最濃的香味,大量的有機物質,質量屬上乘,但是,不能喝,太高太濃。像汾酒首次蒸餾出酒的原漿濃度要在70——80°左右,甚至更高。

嚴格意義上的原漿酒是不能直接飲用的。需要往首次蒸餾過的酒醅(蒸餾後叫酒糟)中再添加一些新的酒醅,再進行蒸餾(汾酒叫“清蒸二次清”),這樣蒸餾出的酒在酒精度,香味,營養物上要較原漿酒低些,然後將二次出酒與首次出的原漿酒進行比例勾調,降度,平衡香氣,調整營養物比例,這樣出來的酒就可以直接飲用了。

題主的“白酒復蒸”概念,應該是對酒糟進行再次蒸餾,蒸餾出的酒在度數,香味,有機物上較原漿酒都要低,都要雜,而且蒸餾的次數越多,出酒的味道會越難把控,出現邪雜味,酒質極差。汾酒的酒醅最多進行二次蒸餾後就不再使用了。所以復蒸出的酒在質量上是不如原漿酒的

這裡提下汾酒的“清蒸二次清”工藝。

小編第一次接觸時就有個疑問,二次蒸餾對酒醅的利用率是不是太低了?這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吧?後來對汾酒整個工藝流程瞭解完後才明白,何為至高工藝,何為配合默契,何為無縫銜接。汾酒從選糧就非常有講究,之後的蒸煮程度,拌曲的量與混合方法,曲的種類比例,再到發酵溫度的平衡把握,最後在蒸餾一項,將之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完全地釋放與發揮出來,而且是極致——二次蒸餾後的酒糟幾乎不再能出酒!千年古法傳承至今,可見一斑。

汾酒釀酒,透露著一種掌握自然,但又順勢自然的靈性。將所有的準備用人的智慧掌握,用最終的靈氣感謝上天的恩賜,這就是汾酒,華夏人的精神產物。


杏花村戒酒


說說原漿酒

酒醅是蒸煮過的糧食加曲發酵後的產物,對酒醅進行蒸餾,出來的酒不勾不兌,就稱為原漿酒。

這樣的原漿酒吸收了酒醅中最好的酒質,最濃的香味,大量的有機物質,質量屬上乘,但是,不能喝,太高太濃。像汾酒首次蒸餾出酒的原漿濃度要在70——80°左右,甚至更高。

嚴格意義上的原漿酒是不能直接飲用的。需要往首次蒸餾過的酒醅(蒸餾後叫酒糟)中再添加一些新的酒醅,再進行蒸餾(汾酒叫“清蒸二次清”),這樣蒸餾出的酒在酒精度,香味,營養物上要較原漿酒低些,然後將二次出酒與首次出的原漿酒進行比例勾調,降度,平衡香氣,調整營養物比例,這樣出來的酒就可以直接飲用了。





春色滿園5927


原漿酒蒸餾的時候,是經過裡邊酒糟過濾的,能過濾掉不好的氣味成分,並帶走酒糟裡的香味成分。復蒸要看蒸鍋內的成分,如果只是酒,不放其他東西復蒸的話,只能提純酒精,並損失香味成分,不會使酒更好。

我開始做半固態的時候,糊鍋過。所以復蒸了幾次,本想除掉糊味,結果不行。後期做固態,黃水比較多,單獨倒出來蒸了一鍋,味道也不好。

所以,鍋內酒糟是不能少的。

個人感覺,原漿比復蒸好。除非復蒸加串燒之類的手段。我是個人自釀的一點感覺。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