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一手好字,是否要先練楷書或是直接練行書可以嗎?

424210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首先第一點就是楷書這種書體比較平正,節後也比較穩定,可以一筆一畫的去書寫,書寫的速度也比較慢,適合初學者練習書法學習,行書和草書都有連筆,書寫起來不是很好掌握,初學入門難度比較大,所以唐代的書法家孫過庭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復追險絕。先要會寫正的,再去學連的,先要會走,在練習跑。

2、第二個原因我覺得雖然寫的不快,但是楷書的筆法還是比較豐富的,基本上包含了書法的所有的筆法,相對來說篆書的筆法比較單一,隸書的的筆法也不全面,作為最晚出現的一種書體,楷書筆法全面,而且結構非常的嚴謹,可以同時訓練學習者的對於結構的掌握能力,以及筆法控制能力。從這個方面來說,楷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了。

3、第三個原因是楷書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書體,學習起來比較輕鬆一點,因為我們從小就練習楷書,見的最多的也是楷書,就連手機上的字體也是楷書,大部分字都能認識,比較好接受,而草書、篆書、隸書、行書都有它們獨特的寫法,需要專門去記憶和學習,相對來說會比較困難一點。

所以,自書法成熟以來,歷代的書法家也都選擇以楷書最為書法的入門字體,這是歷代書法家集體做出的選擇,相對來說也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初學書法,不建議練習行書。

你怎麼看?


不二齋


請老師指導一下。


無際大師1


進入正題前,要明白一個概念:楷書和行書無先後關係,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學術體系,擁有相對獨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書法基礎,個人所講的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思路,當然不只是速度的關係,這裡麵包含了楷書和行書體系間微妙的基本功、筆法架構、佈局和行氣等系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8點思路,僅供大家參考。

一、用筆:行書諸鋒兼用。

二、運筆:楷書靜緩,行書緩急並用。

三、線條:行書以曲線為主。

四、筆意:行書明暗相宜。

五、筆順:楷書嚴謹,行書靈活運用。

六、結構:楷書重法度,行書從簡。

七、形態:楷書端莊,行書取勢。

八、章法:楷書行列分明,行書有列無行。

學書法是一場漫長的修煉過程,堅持更能懂得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長年的日積月累。只有將楷書寫得最高級的時侯,人生才會得到第一次的昇華。從楷書變行書時我們一定要根據楷書結構進行提速,筆畫中微帶點絲連,決不能失去楷書的結構美。這是學行書的進一步,同樣是學書的第二次昇華。隨著行書的流暢,認識讀寫歷史上名人字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前人好的東西轉化為自已的東西,這是行書書寫的又一次昇華。也許我們寫到最後雖沒有得到一點光輝的禮物,但愛國之盛情一如繼往;也許我們到不了那遙遠的地方,但我們的旅程一樣奮發激昂,更靠近我們最完整的人生。

謝謝你的分享!








吳林富167633947


楷書的功夫是其他字體的基礎和根本。楷書也叫正書真書,楷就是楷模,是標準字。楷書的特點是方正、端莊、筆畫橫平豎直,楷書裡的提頓按收、藏鋒露鋒、方筆圓筆、字的間架結構、筆畫安排等都是需要掌握的,這都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寫其它字體就會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該直的直不了,該收的收不住。

先寫好楷書,可以讓你靜心養氣,磨平你的躁動。你心氣不寧,寫字肯定非常潦草,你躁動不安,楷書你就不能寫的一板一眼。所謂楷法無欺,好的楷書,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好壞,無論你是老人還是小孩,其他書體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自由性,比如草書,沒有專業素養的人大部分都不認識談何好壞呢?所以有的偽書法家就喜歡寫那些潦草的書體欺名盜世,叫他寫楷書,準露出馬腳。甚至還有寫醜書的,這種更可惡。

下面是我臨寫的字




13352866117


想寫一手好字,我想你應該指的是硬筆。


硬筆書法不同於毛筆書法。毛筆書法開始時練習楷書,是因為大家都沒有毛筆書法的基礎,毛筆是軟的,練習楷書,利於熟悉毛筆的柔韌性。增強對毛筆的控制能力。硬筆書法大家都有寫硬筆的經歷,它的楷書和行書筆法是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如果你喜歡行書,直接練習完全可以。

硬筆書法的筆法強調節奏感,尤其在行書中有節奏的書寫,字體便剛健有力。所謂的節奏,它的運筆要快慢有節,輕重有度。它與毛筆書法的區別在於結構。硬筆的筆跡較細,而且變化不大,結構上就應緊密一些。練習主要是在結構上。形態合理,筆法自然也就流暢。



不論是學習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都離不開臨帖。一開始最好用硬筆書法字帖練習。從學習書法的角度來說,單純的練習楷書,並不能提高行書的能力,反而會把字寫的僵硬。如果不特別喜歡楷書的話,你喜歡什麼字體就直接練習什麼。沒必要從楷書開始。


子衿書法


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想寫一手好字的人的所謂“好”,到底要“好”到什麼程度。一般來說,書法的“好”可以分為四種,即:1、自己認為好;2、一般的人認為好;3、內行認為好;4、內行外行都認為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雅俗共賞。想達到第一種和第二種“好”的習書者大多數是直接從行書入手,因為他們不會有好高的要求和好大的目標,不過這些人也有可能練過幾天楷書的,只是害怕這條路過於漫長,自己又耐不住寂寞(或者說工作忙,生活壓力大,沒有多少空閒時間練字,但又想借此道裝裝門面)即使直接練行書也是難以持久,練得一段時間就認為可以了,寫出作品來自我感覺良好之後,就以字示人了。當然這可以得到一般人的讚賞,因為他們畢竟練過。然而,拿給內行一看,就可以發現諸多問題:如字的結構、字的筆法等等。第三種,內行認為好,要想內行認為好的字,大都是認真練過楷書的,雖然其中有些人楷書練得不夠深入,但起碼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只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不想以楷書見長(要把楷書練到一定的水平,確實也太不容易)因而就朝行書或隸書或草書等其它書體轉向了。最終展示給世人的也就是他的主攻書體。要知道,如果沒有一定的楷書基礎,寫出來的字,其作品即便是專家看了也不可能認可,因為楷書的基本功效可以滲透到各種書體。沒有楷書基本功的其它書體也容易讓人看出破綻。一般來說,真正的書法專家還是有一定的楷書基本功的,不然也不會走到專家那一步。(當然,這裡不包括意欲將與你產生利益關係的“專家”)

再說第四種是外行和內行都認為好的字,習字者肯定是練過楷書,他們不啻有楷書基礎,而且基礎牢固,功底深厚。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看到某人寫的楷書十分了得,立馬就可以得到不少人的佩服和讚賞,很少有人去問這個人其它的書體寫得如何;假如有人的行書或草書寫得可以,也能夠獲得不少人的稱讚,但與此同時,就會有人問他的楷書寫得如何,甚至還會有人要他當場展示一下自己的楷書,倘若寫得好,原先讚賞他的人就會對他更加佩服和敬重。反之,就會令人不以為然而掉身價。由此可見,書法人寫好楷書是多麼重要,這已經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共識。再說,有了楷書功力深厚的先決條件,練其他任何書體都將容易上手,並且容易達到目的。試看從古到今揚名於世的書法名家、大師,除了有的直接以楷書揚名以外,那些擅長行書或隸書或草書的書家,都是寫楷書的高手,大多都有很高造詣的楷書作品傳世。

古代著名書法家張旭的草書及其楷書

他們的作品就是外行和內行都是認為好的,是雅俗共賞的,正因為其作品受眾多,所以容易流傳。當然,在楷書形成一種獨特字體之前的書家,是如何寫好諸如隸書篆書等字體的,是無從考究了。但是,自從楷書成為一種書體,被人們廣泛認可,被歷史有序傳承下來之後,這就為後輩習書者開了方便之門,有了依附,並形成了難以逾越的“學書法必先練楷書”的規矩。這一規矩已被沿用近兩千年之久,成了學好書法的不二法門。正因如此,歷代楷書高手數不勝數。至於那些流傳下來的其他書體作品,或者以其他書體傳世的書家,那只是書家在有了深厚的楷書功底之後,再延伸各自能力,發揮個人性情而有突出成就罷了。

我們知道,楷書是學好其他書體的基礎,打好了楷書基礎再去學行書、草書就會事半功倍。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又何樂不為呢?我們還知道,要想寫一手真正的好字,絕對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老老實實從楷書練起,有了紮實的功底之後,再用練楷書的勁頭攻行書草書,就會不斷的有驚喜出現,直到達成所願,甚或登上書壇高峰,亦未可知。


書道遊鴻


書法入門,大多數書家,主張以楷書入門為宜,尤其是以唐楷。因為唐楷的法度,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都很講究,初學者可以從中得到較為全面、較為嚴格的訓練。

一、 學習書法像小孩學走路一樣,先坐、後立、再行、最後就會跑。書法也應先楷、後行、再草。楷為坐、行為走、草為飛。當然也有主張先學隸書入門,因為隸書筆法變化較為單純,有利於初學者掌握,也有道理。

二、楷書的法度明確,有利掌握,它的點畫形態用筆的“軌跡",及各具形態的點畫如何組合成一個字,初學者可以從它的“造型"中,去仔細捉摸、品味、摹仿。

三、楷書有一定基礎後,再學行草臨帖,即使面對的"似是而非",變化多端的用筆和結體,也能看出它的來龍去脈,不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至於篆隸書的學習,經過繁複的楷書用筆訓練後,對篆隸那種相對單純的用筆,就會有駕輕就熟之感了。

鵬譽軒筆莊(淘寶網)建議楷書的字帖,從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各名家中選擇為好。因為唐人的楷書,法度嚴謹,臨習時有法可循,有利於打牢基礎。(見下圖)

帖以原本為優,臨本次之;帖以墨跡為優,刻本次之。







華夏筆都—鵬譽軒筆莊


一代書法宗師沈尹默先生十分強調書法之法。他認為,書法入門應學楷書,楷書之法,首推“永字八法”,《翰林禁經》論永字八法說:“古人用筆之術,多於永字取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沈尹默說:“字是由點畫構成的,八法就是八種筆畫的寫法,前人總結字中最重要的點、橫、豎、撇、捺、鉤、挑、轉、折八種筆畫形式,唯有永字具備。這些傳統書法理論和書學經驗是至理名言,是學書法的不二法門。楷書之所以是書法入門之最佳選擇,還源於它獨特的結體特徵,它從隸書演變而來,又發展了隸書的字體,方正的字體,橫平豎直,點畫分佈均勻,極具規範化,故古人對楷書的字體結構研究頗深,有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還有在永字八法的基礎上又細分為64法。這都是今人寫好楷書的法寶。著名書法大家鄧散木也認為:初學以正楷為宜。在掌握了正楷的基礎上,寫得流動些,就是行書;行書再草些,就是草書。正楷學好了,再學行、草書,就比較容易了。隸書在今天主要用於裝飾藝術,日常用途並不很多,在學好楷書的基礎上再學也非難事。清代康有為、梁啟超等崇尚碑學,雖然提倡學魏碑楷書,但也是主張應從楷書入手。之所以讓大家從六朝碑入手,是以為這些碑大都是新出土,真跡無疑,鋒芒在,比起淳化閣、九成宮一類,翻版多,鋒芒失,要好許多。由此可知,學書法還是從楷書入門為最佳選擇。


陋石書藝


不一定從楷書入手。行書和草書並非從楷書發展而來,可見,不學楷書,也能寫好其他書體,篆書,隸書比楷書還早,楷書就更不是它們的基礎了。

很多成年人甚至退休的老人想練書法,沒有可能做到把各種字體都練好,那就喜歡什麼體練什麼體。

不過,不管練什麼體,都應該認真選帖,讀帖,臨帖。不可隨便亂寫。不好好臨帖,永遠練不好字。自己隨便練,只能是不斷地重複錯誤,鞏固錯誤。只有臨帖,才能改掉毛病,書法水平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當然,有的人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立志成為書法家,各種書體都練一練,兼容幷蓄,當然很好。


用戶98232065052


你想寫一手好字,建議你從楷書開始練習。很多人說,可以略過楷書,直接從其他字體開始練習,我只能說欲速則不達。


磨刀不誤砍柴工。楷書的功夫是其他字體的基礎和根本。楷書也叫正書真書,楷就是楷模,是標準字。楷書的特點是方正、端莊、筆畫橫平豎直,楷書裡的提頓按收、藏鋒露鋒、方筆圓筆、字的間架結構、筆畫安排等都是需要掌握的,這都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寫其它字體就會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該直的直不了,該收的收不住。

先寫好楷書,可以讓你靜心養氣,磨平你的躁動。你心氣不寧,寫字肯定非常潦草,你躁動不安,楷書你就不能寫的一板一眼。所謂楷法無欺,好的楷書,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好壞,無論你是老人還是小孩,其他書體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自由性,比如草書,沒有專業素養的人大部分都不認識談何好壞呢?所以有的偽書法家就喜歡寫那些潦草的書體欺名盜世,叫他寫楷書,準露出馬腳。甚至還有寫醜書的,這種更可惡。

說多了。總之楷書是一切的基礎。先寫好楷書,可以使你更容易掌握其他字體,比如行書說白了就是楷書的快寫!

文中配圖來自頭條創作者 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