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孩子的壞習慣?

孩在鬧我在笑


孩子咋成長的過程中會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而自然的,這些習慣也不全都是好習慣。

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飯,有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有的孩子做事情很難堅持下去......這些不好的習慣常常讓家長感到頭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那究竟要怎樣做才能真正做到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呢?

1、及時糾正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有兩個,一個是10年前,另一個就是現在”

孩子的壞習慣絕非一日養成,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的不良行為剛剛出現時就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甚至有可能就不會養成。

而對孩子壞習慣的縱容,也是孩子壞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在壞習慣一開始時就及時糾正,之後再要改,一定會花費更大的精力。

2、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其實就是在說榜樣的力量,很多父母對待孩子都稱得上“虎爸虎媽”,然而卻常常是“寬於待己,嚴以待孩”,在對孩子要求嚴格的同時對自己卻是異常寬鬆。

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手機控”、“電視控”,但卻總是忽略自己一回到家就手機不離身的現狀,有孩子這樣說到“你們回到家就抱著手機不知道陪我,覺得我煩了就把手機扔給我,最後卻怪我離不開手機,這是我的錯嗎?”

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改掉自己的壞習慣,最好先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樣不好的習慣呢?

3、拒絕打罵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萬種,但打罵顯然是最不好的那一種。

不僅起不到正向的作用,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表面上因為父母的強權而屈服,實際上卻並不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最後反而更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

在改變孩子的壞習慣時父母也需要認識到,習慣的養成既然是需要時間的,習慣的改變自然也是需要時間的,不要寄希望於短時間內就可以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多些耐心,或許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呢?

最後,孩子的成長總會經歷一些挫折跟困難,家長只有認識到這個問題,才能更有效的解決它。

撰文/京華合木中國幼教行業綜合服務專家。

京華合木教育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父母寵出來的。比如不好好吃飯,注意力不集中,東西玩具亂放,動不動就哭等等,這算不算壞習慣?

想改掉這些壞習慣,就得在開始時果斷的拒絕。

1、不好好吃飯

寶貝剛開始學吃飯時,就要告訴她上桌吃飯,吃飯必須要在飯桌上吃,做好板凳,拿好碗筷。如果你開始就學喂她,她就會變懶了,就習慣你喂她了。和她一起吃飯,但不要喂她。

2、玩具亂放

自己的寶貝喜歡玩玩具,當她不玩了的時候就要對他說:“寶寶,玩具還在地上呢,自己的東西要自己收拾好,不然下次玩具就不和你玩了。”這樣她就會把玩具放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她自己也能自己拿到。

3、注意了不集中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打斷他,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不要遞水,不要遞吃的。

完成作業之後,才可以做別的。吃的喝的不差那一會。這樣他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任務,這樣注意力就集中了。

4、動不動就哭

孩子再選擇玩具時,得讓他做選擇,你一個肯定不給買,她的小情緒就爆發了,肯定就會哭的。先講好再來選擇買還是不買。

學會聽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他就不會哭了。哭是在表達她的情緒,瞭解他到底為什麼哭就好解決了。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1. 孩子太調皮可以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讓孩子把貪玩的勁放在這些興趣上,這樣既能免去家長的煩惱,還能讓孩子多學點東西。

  2. 針對性地購買一些書籍。如果孩子的壞習慣經過勸說還不能改成,可以考慮買些針對性地書籍,讓孩子自己去了解,有時孩子比較叛逆,父母的話根本聽不進去,而他自己發現的卻比較容易受到肯定,所以,父母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他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和遊戲,像模仿和拼圖等,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大腦,還能免去孩子調皮帶給家長的煩惱。

  3. 孩子調皮最讓家長擔心的就是孩子去玩一些危險的東西,比如用電設備等,可以告訴孩子這些危險的後果,讓孩子知道害怕他們就會遠離這些東西了。

  4. 不少孩子調皮貪玩是因為家長沒時間陪他們,所以作為家長也應該反思,多抽空陪孩子出去玩玩。

  5. 孩子調皮有時候還是很危險的,所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懲罰還是有必要的,家長不能太過寵溺孩子,否則遲早會釀成後果。面對孩子哭鬧態度要堅定,許多家長看見孩子一哭就不忍心繼續管教孩子了,這一點在孩子的爺爺奶奶那尤其明顯,其實每個家長都心疼孩子,但是他一哭就放棄管教,這其實是害了孩子,因為孩子會因此抓住家長的弱點,以後再想管就難了。

  6. 發揮榜樣作用,孩子都喜歡模仿,其實孩子的很多習慣,不管好的、壞的都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所以要想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不能僅限於學校,家長平時在家裡也要督促孩子學習,讓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自然就會減少孩子貪玩的性格了。

    7.不能隨意許諾孩子,見過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說你怎麼怎麼樣就給你買什麼什麼,或者答應孩子某些要求,然而事後並不履行對孩子的承諾,家長這樣做可能在短期對管教孩子或許會有幫助,但長此以往,家長的形象會在孩子心中大打折扣,家長的話也不再有分量。

餘水110


我想你說的壞習慣應該是孩子有某些的不良生活習慣吧!比如說不愛吃早飯、不洗臉、做事不認真等等。其實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並不難,難的是家長沒有恆心,沒有“狠心”。

首先,改變孩子要有“狠心”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父母長輩慣出來的。比如說孩子不願意吃飯,家長就想辦法哄著喂,甚至攆著孩子一口一口的喂,一頓飯有時要吃一個小時,時間長了,孩子就知道用不吃飯來威脅你,怎麼辦?下狠心,不吃就餓著,有幾回就能讓孩子轉變過來,其他的事父母也這麼做,漸漸的就好了。


第二,父母要言傳身教。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很多不良習慣都是從父母那學的,比如父母說話好罵人,孩子說話也會這樣,父母不講究衛生,孩子也會變得很邋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吃東西,父母喜歡吃的東西孩子一定喜歡,就像東北人喜歡東北菜一樣,大人小孩都喜歡,如果把東北的孩子從小就放在四川,讓他在四川長大成人,那他一定喜歡川菜。所以要想改變孩子首先改變自己。

第三,改變孩子要有恆心、耐心。孩子的不良習慣一旦形成,想改就得需要很長的時間,有句話叫做時間會改變一切。



第四,改變環境。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不適合孩子成長的場所不去,能自己教育孩子的千萬不要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去做,因為他們對孩子百依百順。


燭之光jy


俄羅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烏申茲基說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裡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後逼得人走入歧途。這個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長要想給自己的兒女留下什麼?我想應該給我們的子女從現在開始留下好的習慣,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財富。

我認為習慣的培養的關鍵期是:幼兒園和小學。習慣培養的關鍵人是父母,養成關鍵始於家庭。如果孩子一旦養成壞習慣,我們做家人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首先審視自己的問題,因為培養孩子我們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要想改變複印件,必須先改變原件,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所以,先看看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先改變自己,做好自己,我們想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只有影響,我們變化了,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比如:我自己就是一個很隨意的人,經常出門忘帶鑰匙等,給生活帶來很多煩惱,後來我發現我家姑娘儘管學習很優秀,但是身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丟三落四,因為這個毛病我沒少跟她鬧,後來我發現自己比姑娘更過分,於是反思自己的行為,我覺得這就是我自身的問題給孩子帶了的不好的影響,我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每次出門,我都精心準備,不拉掉任何一樣東西,慢慢地,姑娘也變了,也變得細心了,變得周到了,所以我們改變更重要。

同時抓住孩子自身的典型事例,幫助孩子體驗“好習慣讓自己嚐到甜頭,壞習慣使自己吃到苦頭”;比如:我家孩子以前很自私,心中從無他人,我一再說教,他就是不聽,一次我給他做了一份自己最喜歡的酸辣粉,路上碰到了一朋友,我們停下來說話,孩子主動上去問阿姨:“阿姨,你吃吧?”我頓時覺得機會來了,我對孩子大肆表揚,回到家又一次表揚了他,從那以後,他就變得很大方,不再像以前那樣吝嗇了。

總之,想改變孩子的習慣,首先改變自己的習慣,用自己的好習慣去影響孩子,同時強化孩子的好習慣,好習慣多了,壞習慣就會消失,相信“開滿鮮花的花園是沒有雜草的。”





瞭然教育


很多人應該都聽到過二十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說法,孩子一般意志力薄弱,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耐心幫忙,說說我家的情況

女寶,三歲半

1.每天睡前看繪本講故事,不限時間,一般是四五本,一本一個故事那種,故事講完會有個簡單的小遊戲,整體下來花大概一個小時,這就需要我們提前上床準備,時間一長養成了早上床的習慣,孩子自己都會提前準備繪本

2.益智遊戲,我們主要是拼圖,飯後或者週末我會跟女兒在客廳玩拼圖,每次告訴她一個拼圖的小竅門,從簡單的九塊拼圖開始,慢慢增加難度,堅持一段時間她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三十塊拼圖

3.吃飯,我們採取鼓勵方式,比賽方式,生病喝藥也是一樣,不強制,但是會跟她說好利弊,如果不吃就餓著,餓了也必須到點吃

4.早起,從出生起早睡早起,早上天亮她就睜開眼了,一定在她睡醒時候就給她穿戴好,如果繼續躺著會讓孩子有惰性,所以父母堅持早起,寶寶也就不會賴床


麥小兜講故事


孩子磨蹭的壞習慣真是讓人頭痛不已,打不行,罵沒用,甚至越罵越慢,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孩子是真磨蹭嗎?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慢”並不是磨蹭,而是我們大人忘記了他們只是孩子,對他們來說很多事情都是有技術難度的。所以在要求孩子快之前,家長也應該反思一下,這件事情你是否已經很耐心地教過他了,他是否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來快速完成。


改變孩子磨蹭的習慣,方法很簡單:讚賞、耐心懲罰。

讚賞孩子每一點進步。

一個人不可能什麼方面都是慢的,用心觀察孩子的表現,當他某一方面取得進步時,及時表揚:你比昨天更快了,繼續加油!比如有人做作業、吃飯都很磨蹭,但是跑步很快,就可以抓住這一點的快好好表揚。表揚完了再補上一句,如果你吃飯也這樣那就更好了。不知不覺間你會發現,他吃飯速度慢慢變快了。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時時刻刻都來,不然說多了就不值錢了,孩子也煩了所以對於同一件事情不要經常用。

耐心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孩子很多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都是從生活習慣中帶來的,要想改掉磨蹭的壞習慣,父母要好好把控好其他習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做事要有規矩,做示範,講效率,家長做事要起表率作用,要有耐心,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切不可求全責備。

懲罰但不謾罵.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孩子做事磨蹭,千萬別總是罵他,罵多了,習慣了,他就會把磨蹭當作他生活的一種狀態。不罵他慢,不代表放任他慢,要從行動上來懲罰他,用行動來干預他的“磨蹭”生活。比如讓他走過來,他磨磨蹭蹭半天時,就直接過去,一把拽過來,把他從“慢”中拉出來,讓他明白他之前的行為是不對的。比如時間到了就讓他上床睡覺,讓他為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擔憂。

不管孩子有什麼壞習慣,耐心糾正,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會改掉的。


用筆學珠算


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 尊重

現如今不比從前,如果你還抱有我是老子你就得聽我的,這種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物,他們有他們人格和尊嚴,受國際、國家以及各個地方的法律法規所保護。父母更應該尊重孩子。只有被父母尊重,孩子才能獲得自尊,並且學會尊重他人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第二, 引導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愛玩,但如果孩子玩的過分、完的沉迷,這就有害而無益了。好家長都要會善於引導孩子,把學習、觀察、記憶當做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來做,在玩中學,使學習變的快樂。而不是一味的喋喋不休埋怨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

第三, 肯定

教育孩往往就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中。

因此,作為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第一點細微進步、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及時給於肯定和鼓勵,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斷進步。

第四, 杜絕打罵

朋友a家孩子上初中,總是因為寫不完作業而叫家長,每見一次老師,回家他總是挨他爸的一頓湊,有一次中午挨留,老師要求家長送飯,他爸問他問什麼不寫作業,他告訴他爸,反正也是捱揍,比起寫作業還是捱揍簡單,看到了吧打孩子是最不值得推薦的做法。作為家長我們總是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對待孩子就像上級對待下級,處理問題永遠都是從自己角度出發,其實家長要多站到孩子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眼睛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天下沒有那個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但無數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孩子是在父母的打罵中成才的,棍棍威脅可能會起一時的作用,但只是暫時的,不會持久。


一汪清泉的守護


首先要明確一點,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但是如果是一些不良習慣,那就要儘量去改變。那如何做呢?

我說一說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首先需要調整心態,如果真的有不良習慣,那就要從內心想明白要好好去做去改變,從心開始。

然後需要知道對應的什麼習慣怎麼做才是好習慣,自己要清楚,不然都不知道怎麼做沒有清晰的方向,那就和無頭蒼蠅一樣,那樣會更亂。

知道了自己怎麼做才是對的,那就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也可以先人監督自己,這樣才能有所改變。

最後,想要改變習慣,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一直堅持對的,才能改變自己不良習慣。

希望我說的對讀者有點用。


建友老師


首先我認為我們要了解孩子們生長髮育的規律。比如孩子在十個月的時候他們會把各種東西放到嘴裡,家長就會認為這不衛生,但其實這個孩子正處在口手敏感期,他們最初是通過口來探索世界的,如果在這個階段內我們不滿足孩子們探索的要求,那麼他們成長後就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滿足當時的缺陷,就像我們常見的吸菸,大部分原因就是口手敏感期的時候沒有得到滿足;再比如幼兒園小班中班的孩子,有時候家長問他們“你今天吃了什麼了?”孩子們如果說的是和他吃的不相符的東西家長就會認為他們在說謊,會懷疑並否認,自己的孩子,但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以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才初步的發展,他們會把自己想要得到的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的,把希望發生的事情說成已經發生的,那麼我們就不能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原來是這樣一個人,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發展。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們生長髮育的規律並在恰當的時候給予他們指導,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其次家長要講究教育的策略。我們心理學中學到的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是這樣說的有機體在某種情境中由於自發做出了某種反應而使行為得到強化從而提高了該行為在這種情境中發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該反應與情境的聯繫。根據這一觀點斯金納提出了強化與懲罰的理論。比如孩子在這一次考試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們想讓孩子繼續保持就要強化這一行為,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令他愉快的刺激如去遊樂場玩或者撤銷一個厭惡的刺激如不用寫作業了;但孩子出現了錯誤的行為我們就該懲罰,通過懲罰減少他們不良行為發生的概率,可以為他們呈現一個厭惡的刺激如多寫一個小時的題或者撤銷一個愉快的刺激如今晚不許看電視,從而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錯誤並得到修正。我們明白這些策略並在教育中實施就會促進孩子的良好發展。

最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要多進行交流溝通,聽聽孩子們心中真正的想法,瞭解他們的內心深處,成為他們的朋友。在小的時候和他們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省心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