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上闋與下闕是什麼意思?

職場漂流者


問題:詞的上闋與下闋是什麼意思?

..........

一、闋的多義

在《禮》、《史記》中有”樂闋“的說法,表示音樂演奏結束。這裡是完畢的意思。

二、闋與音樂

《呂氏春秋·古樂篇》中,闋,作為名詞,表示樂曲的一段: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

三、闋與詩歌

唐代詩人沈亞之所作的《文祝延二闋》,可能是最早的以”闋“為題的詩歌:

閩山之杭杭兮水堋堋,吞荒抱大兮香疊層。
騰氣清渾兮朝昏,神生其中兮宅幽凝。
居如山兮惠如水,處端卓兮赴下而忘鄙。.....

到了宋朝就比較多了,一闋就是一首的意思,例如紅杏尚書宋祁的《州將和丁內翰寄題延州龍圖新開柳湖五闋》,五闕就是五首:

湖中新水照春輝,綠遍垂楊千萬枝。此地得非名細柳,暖煙偏照亞夫旗。閒駐春旟玩碧潯,波光杳杳樹陰陰。便將塞下風沙意,回作江南煙水心。浚湖栽柳重城下,弄水攀條三歲中。誰見使君欹帽處,鴨頭波上雪花風。弱柳毿毿湖上天,天青湖碧此留連。東方千騎浮雲駿,折得春枝便作鞭。昔人楊柳詠依依,曾與征夫說戍期。看盡春條君莫嘆,湖邊雨雪是歸時。

四、詞的上闋與下闋

一首詩就是一闋,同樣,一首詞也是一闕,不過一首詞的一段還叫做一闕,前一段叫做上闋,後一段叫做下闋。例如柳永的木蘭花慢:


《欽定詞譜》中介紹:木蘭花慢,雙調一百一字,前段十句五平韻,後段十句七平韻。前段就是上闋,後段就是下闋。

五、闋成了詞的代名詞

文人經常在作品中稱一首詞為一”闋“,下舉2例:

  • 姜夔《淡黃柳·空城曉角》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在這首詞的序言中,姜夔用”闋“代表詞,”因度此闋“:
原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 蘇東坡有一首《浣溪沙》

羅襪空飛洛浦塵,錦袍不見謫仙人。攜壺藉草亦天真。

玉粉輕黃千歲藥,雪花浮動萬家春。醉歸江路野梅新。

蘇軾在序言中也說到”作此闋“:

紹聖元年,十月二十三日,與程鄉令侯晉叔、歸善簿譚汲同遊大雲寺,野飲松下,設松黃湯,作此闋。餘家近釀,名之曰“萬家春”,蓋嶺南萬戶酒也。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前人把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多數詞是要分段的,所以又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區別。詞的一段叫闋,也叫片。單調的詞不分段,往往就是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三疊四疊的詞都是長調。單調和長調相對比例小。三疊的如"六醜",“蘭陵王",四疊的好象只有一首叫"鶯啼序″。最多的是雙調的詞。這種詞分為前後(也叫上下)兩闋。就是兩片,兩段的意思。這種兩片的詞裡小令,中調,長調都有如:"菩薩蠻″,″西江月′,"念奴嬌″,″沁園春″等。


雲水閒人2


也就是兩首合做一首的意思,這樣的詞有點難寫!它跟對聯一樣,上下字教相等,詞性對稱,韻要對稱!就是這個意思!


藍天白雲126978817


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上闋寫所見,下闋寫所思。上闋景中含情,下闋情寓於景。


fafafafa哩


就是詞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動漫鬥牛士


簡單來說,就是上片與下片啊~


劃痕二十七畫


就是一首歌的開頭和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