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妖魔化儒家思想,三百年後漢文化是否會消失?

東風一起千帆動


說對儒家思想是妖魔化的本身就在妖魔化儒家思想,這是一種反對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的觀點,大量的儒生存在這種極端思想,也體現了儒生的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言行不一的基本思想,要真是一個瞭解孔子的人應該知道孔了曾說過忠孝仁義四樣他一樣也沒做到,這點孔子還是比他的學生儒生們強,自己做不到的敢於承認,自己有言行不一的,還是有勇氣敢於承認,這點是孔子的學生們基本學不到的也不敢承認的,就連孔子自己都反思自己言行不一致,而儒生則百家維護,容不得別人批,你要一批那就成了是妖魔化了,說真的要是批錯了,你說別人是妖魔化也就罷了,問題是人家說得對,你還妖魔化,難不成你代表儒家就是為了睜著眼睛胡說八道嗎?如果你胡說八道就是儒家思想,那我們就是妖魔化儒家思想,因為我們妖魔化的是儒生們胡說八道的思想。

我們不能靜止的眼觀去看待一切事物,不能站在用現在的歷史背景去美化孔子,更不能用過去的背景去絕對化的否定儒家文化的在歷史中的作用,我們不能站在這個時代還拿起封建時代的思想當成致尊寶,也不能站在封建歷史時期否定在特定的條件下封建思想需要儒家思想做為社會進步的工具。

任何思想的產生都是有歷史背景,有社會環境,脫離歷史背景社會環境,簡單的去當成致尊寶一樣這是撒流氓,不去站在特點的歷史環境去看待特定環境形成一種思想體系對歷史的貢獻,那也是不客觀的。

站在孔子當時的特定環境,正是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時間段,周朝是一個奴隸制王國,一些儒生拼了命的去美化周朝奴隸制的統治下的盛世,這也體現了這些儒生做為奴才永遠改不了狗吃屎的邏輯,處在現在的社會,就算現在社會在不好不理想有各種問題,也不能去美化拼命的去美化奴隸制社會啊!做為一個奴隸主去美化奴隸社會當然是其階級立場所致,吸血吸慣了,但做為一個奴隸還要拼了命的去美化奴隸社會,那就無可求藥了。

孔子的思想產生於奴隸制社會周朝,並不能說孔子的思想就一定是奴隸制思想,但是孔子復興周禮這些則逃脫不了奴隸制的烙印。

早期的孔子由於其處於一個敗落的王朝,當時孔子的思想並不受人待見,也就是說孔子的思想不適合當時的治國理政,按現在人被市場化的思想的人來說就是沒有市場,當然也就是不值錢,這點到秦始皇不待見儒生而統一中國,也可以看出儒家當時的思想不適合爭霸天下,到漢朝時,儒生們也在謀發展,開始有嘗試改進自己的儒弱思想的部分,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學術霸權主義思想,跟前面的七國爭雄時儒家的思想是有變化的。

當然更主要的是儒家思想適合封建統治階級。當然儒家思想說他是學術霸權並不是說他真的就敢跟皇帝爭高下,他這種思想本來就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不可能跟皇帝爭高下,只可能變成如何有效的變成封建帝王的奴才走狗,在壓迫底層勞動人民以圍護封建統治。做為封建帝王需要一種這樣的思想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因為封建社會是一人之天下,一人之天下跟其它人被天下是矛盾的,一個人聲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總是害怕別人搶走自己的天下的,那他為實現統治達到一人之天下具有合理性,那就必定得有人給帝王生產一套皇帝一人之天下是合理的,是天經地義的等的解說的思想,這不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等就派上用場了,要實現封建社會的統治必定得在政治上孤立民眾使民眾不會團結跟帝王對抗,在經濟上要使民眾處於一個相對貧困準狀態,在思想上就要用一些道德規則設定一些符合統治階級意志的牢籠。

在政治上要使民眾不會組織不會團結,如何有效的變成一盤散沙,這樣才有利於封建的統治,民眾組織不起來不會團結組織起來,那麼封建統治階級有著自己的武裝力量,以有一定量的武裝力量去統治不會組織不會團結的一盤散沙,那自然是簡簡單單的事,在經濟上要讓民眾處在一個相對貧困這是封建社會基本的治國理政思路,民眾太富了,他就會有時間去思考一些問題,有錢了很多底層勞動人民就會自己慢慢培養自己的子女讀書上學,當一些底層民眾學會了一些知識特別是通過讀書掌握了智慧,那麼對其封建統治就構成危脅,所以不能讓百姓富起來,當然也不能讓百姓窮得餓死,要真讓百姓餓得要死了,百姓就會造反,所以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也就是要讓百姓沒時間思考不停的勞累加班加點的幹農活,既富不了又能維持基本的生存,也就能有口飯吃為理想的統治思想,而這個做為儒家思想不管他怎麼樣只要他被統治階級所採用,那麼儒家思想就必定得朝這方面改,要不他就不適合封建社會,同樣會被如孔子那時一樣沒人哪個國家重用他。

當儒生樣構建了這種符合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時,實際表面看很好,統治很穩定,但實際了,因為他要實現封建統治要對一個底層勞動人民實行愚民統治,在政治上弱化民眾的的團結組織能力,在經濟上讓民眾沒有財富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提升智慧,使人們變得很愚蠢,變得對統治階級沒有什麼抵抗力,但一個國家是由統治階級跟被統治階級構成的,你一個統治階級在降低被統治階級的抵抗能力時,實際也是在降低整個國家崇合抵抗能力,因為一個國家還要面對國外的戰爭對抗 ,一個國家對外宗合國力較量,不是統治階級強被統治階級無限弱就國力就強,是統治階級跟被統治階級宗合能力的相加才是宗合國力。由於這樣的統治邏輯,統治階級為維護自身的統治不但的弱化被統治階級的各方面的能力,這樣讓被統治階級只像一架生產機器一樣,這樣的結果也造成了整體國力在變弱,當民眾越像機器時,統治階級統治能力越強時,那麼被統治階級除了會生產就只能麻木的順從,這時宗合國力也越弱,這時對他國的入侵抵抗也特別弱,民眾很難組織起來,自然在對外抵抗時也一樣很難組織起來,而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由於弱民思想得到發展,民眾抵抗能力很弱,統治階級自然也會在這種安逸的環境下慢慢茲生腐敗。這樣當統治階級慢慢腐敗,而被統治階級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敗不思治理使很多人開始吃不上一口飽飯,為了活命,只要哪裡來點有反抗當前統治階級的那就會跟從。這樣當這時如果有外敵隨便刮點風就政權傾倒。

儒家思想不是由儒家決定的,處在封建社會是由封建社會性質決定的,儒家思想你吹得在美你產生於奴隸社會,服務於封建社會這些特點必得變成有利於服務封建社會穩定的思想,封建社會統治越長,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的時間越長,那麼儒家思想的封建性質就越穩定,就越完善,當面對的是一種這樣的為封建統治服務了幾千年的時間的思想,我們當然得承認他對封歷史的貢獻,但如果到了今天現在這樣的社會還要不但的美化儒家思想,那就是挺不知恥的十足的奴才走狗。

儒家的思想是不是就沒有一點可取的,當然有一些,有些東西可以取其形式,但要丟掉其為封建服務的內容,比如忠孝仁義,我們不能取其內容,只能取其形式,取其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形式加以改進,構建符合一個平等社會的東西,這是可以的,把儒家的東西不加批判就拿來用,那就是興封建統治愚民,這樣的做法站在今天的社會來說就是沒有人性。對儒家要站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上去批判的發展,沒有批評判堅持不支持直接拿來用。誰直接不經批判就拿來用的,那就是愚民。

儒家文化只是百家中的一點點,何以說儒家不在,中華民族就沒文化,那請問是儒家創造了文化然後創造了人,還是人創造了文化然後創造了儒家,如果是儒家創造文化然後創造了人,來個儒家造人說,能夠用科學事實證明確中國人是儒家創造的,那說明儒家不在,那中華文明就不可能有,但這樣的說法現在來說,跟路邊賣狗皮膏藥的有區別嗎?儒生們不要狂妄自大,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把中華文明說成是你儒家創出來的,連人都要說成是你儒家發明的,那還得了,得實事求是,你只是百家中一家而己,要說儒生也有些東西是正確的,這個批判的繼承就是對一些經得起檢驗的內容加以吸收啊,並沒有要全盤否定,儒生越是神話儒家,那就越要大膽的批,因為這種儒家思想造成了儒生虛無歷史事實,有意拔高自己。


隆中知鳥


一群空談誤國的玩意,還記得那時抗日戰爭時,淞滬會戰結束,日軍佔領了上海,那些個學生,文化人,都彙集到南京政府部門口,叫著要交出這個交出那個殺了,他們根本不管這是不對襯的戰爭,日軍裝備的兵源素質我們都不如,戰場上每天都有一萬的熱血男兒永遠的倒下了,圍在政府門口不走,不知那個神人想了一招,在政府門口擺了張桌子,上面寫新兵招聘處,這一下子就散了百分之九十,走之前還不忘說句,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為國,顧炎武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被他們選擇性忘記了,棄筆從戎也不會了,也許在戰場上倒下的中華好兒郎,他們斗大字不識一個,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但國家需要他們去死,他們去了,這些才是真男人,一群酸儒,只會亂叫,仗義每多屠狗輩,小人才旺讀聖賢書是有一定道理的


手機用戶21358211239


儒家有思想嗎?告訴我!

克己復禮?仁?中庸?這些不叫思想,準確地說這叫主張。那麼什麼叫思想?思想——能夠完整解釋人類社會、自然、萬事萬物內在規律的學說。儒學有主張有觀點,但沒有形成思想。中國的悲情就在於幾千年來把儒家主張撥高為思想。


天天一油


誰將儒家思想妖魔化啦?

儒家思想本來就是妖魔!

說封建帝王惡貫滿盈,是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是妖魔,誰也不會否認吧?

說儒家思想為虎作倀,助紂為孽,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你同意嗎?

聽我來給你講一個故事。

在古代,有兩個威震天下的大人物。他們攜手相伴,不離不棄,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他們一路走來,直到今天。

但是一個已經不在了,一個還在。

不在的是中國封建皇帝。

還在的是孔子儒家思想。

我們知道,兩千多年來,皇帝換了好幾百個,可聖人只有一個。

好幾百個皇帝只崇拜一個聖人,只打出一面思想的旗幟。

為什麼?為什麼?究竟為什麼?

只因為封建皇帝是靠暴力來維護統治的。他害怕人民反抗,害怕人民推翻他。

於是他把孔子搬了出來。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張《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告訴大家現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不能質疑,不能改變,因為一切都是天命。

要逆來順受,要安分守己,要做順民,要做愚民。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不要反抗》

人民群眾都像小綿羊,封建統治者再殘暴,也不怕被推翻,他們就千秋萬代家天下了。

可能有人問了:儒家思想能起到你說的《為虎作倀》的作用嗎?能夠被人民所接受嗎?

那就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今天。

今天的中國是科學技術發達的文明社會。可有些人還對儒家思想愛不釋手,津津樂道。說儒家思想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說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現代人都如此,你還會懷疑古代的人不會嗎?

說儒家思想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說錯了嗎?

說儒家思想就是妖魔,說錯了嗎?


濱哥


被妖魔化的不僅是儒家思想,而就是漢文化,漢文化不是三百年後會消失,而是正在消失。

這有什麼不能說的?誰還看不出來,我們漢族是存在感最弱的群體麼?


有些人一提漢族,他就說你狹隘漢民族主義,你提復興漢族,他還說你狹隘漢民族主義,你提漢服他這樣說,甚至你就提個滿清的缺點,他們依然會將這頂帽子送給你。

我就奇了怪了,為何包含五十六個民族的中華民族,其他兄弟民族都能提起自己的光榮歷史,在節日裡穿起自己的民族盛裝,甚至可以在媒體中自豪的稱自己是某族人,流著高貴的某家族的血,是皇族。

漢族怎麼就不能了?


儒家文化傳承千年,雖然有它落後於時代的糟粕之處,但也有很多代表了我們中國文明的結晶和精神,漢文化更是儒家文化和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代表,我們不能為了某種目地,某種理念去損毀拋棄它們,該改進的改進,該繼承的繼承,通過漢族虛無論,漢族雜血論使漢族和漢文化淡化甚至虛無,要不得,也不應該。

那些無知的人,收起你們的別有用心和無知吧,不要提起儒家文化,提起漢文化就自卑到自我催眠,自我否定,或者是就給扣帽子,這不是進步,是倒退,漢文化和儒家文明都是人類歷史的瑰寶,宣傳它,只能使人類進步,社會更加和諧。


關河南望


漢文化從來就不只是儒家。儒家只是漢文化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但不能再次被抬高到不可一世的地位。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儒學糟粕被統治階級發展到了極致。如果再次被統治階級利用,那中華民族將再次重蹈覆轍。

儒家要想真正改頭換面讓世人接受,必須正本清源,把封建糟粕被君主們歪曲的真理找回來,如同歐洲的宗教改革一樣。把超自然現象的神聖光環去掉,把有血有肉的真理展現在世人面前。

儒學要想再在這個文化多元的社會讓世人接受,再想依靠統治階級的強權推廣只會徹底葬送儒家最後一絲尊嚴。還不如那些自稱要重振儒家思想的儒生先正本清源,把曾經被封建統治君主歪曲的和濫用的思想糟粕糾正過來,把真理展現在世人面前讓世人自己評判好壞。就如同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樣。馬丁路德身為教職人員,批判教會和神職人員的腐敗墮落,反對教職人員代上帝行駛神權,這就是反對人的超自然的神聖地位。馬丁路德反對教會和神職人員,但不反對天主教。儒生也可以反對被政治濫用的儒家糟粕,這並不算反對儒學本身。去掉超自然的神聖性,強調人文主義精神。這樣你們儒家才不至於將來徹底被遺棄。

去掉儒家那些神聖光環,如同宗教改革去掉教會,神職人員們的神聖性。讓世人可以和學術思想裡面的真理直接溝通,而不需要那些“媒介”。

中國人民要想真正站起來做人,必須經過如“文藝復興“一樣的正本清源的理性探索。再經過“宗教改革”運動般的的批判和理性否定超自然的神聖性,肯定並尊重人性。在用“啟蒙運動”用正本清源後的真理,理性,人文主義從新塑造中華精神。

古今中外凡事意圖奴役人民的人,無不先為人民塑造一個超自然的神聖來奴役其靈魂和精神。再用其它手段奴役人民的肉體。


天下為公民為貴


看到你說妖魔化這仨字兒我就忍不住了,儒家傳了這麼多年你以為靠的是什麼?仁義道德?快算了吧!第一,儒家在封建社會地位堅如磐石到了現在不封建了還佔主導,歸其原因就在於它出現之處就是作為馭民之術!最適合統治者的就是它!而且有人也說了,它根本不能稱之為一種思想學說,就算是也是一種統治的思想。第二,儒家歸根到底是什麼呢,兩句話,不要讓民餓死也不要讓民吃的太飽,這樣他們會對你臣服。不要讓民什麼也不知道也不要讓民知道的太多,這樣就會穩定。第三,除了民還有誰,怎麼樣才能不當民,學而優則仕啊!現在知道了吧,以前聽人說孔丘不讓勞動人民靠近他的屋子,感覺的不可能,現在想來,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的。


BearTheDead


看了幾篇回答,發現肯定儒家的就兩三個點贊,反對儒家的卻有上百個贊。或許,真如題主所擔憂的那樣,儒家文化三百年之後會不會像漢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視野中?

三百年之後,儒學進了博物館,那是因為不合時宜,被歷史拋棄了,哀嘆也沒用。

三百年,儒學重新煥發生機,那是因為時代的需要,得到了歷史的肯定,阻擋和咒罵也沒用。

三百年,太遠。天生一世人,必了一世事。

做好這世的使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信任儒學,盡力去修身和闡釋就好。正如孔子所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世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這才是應有的大氣魄。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至目前,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傳統文化已經不多了,主要只有兩項:飲食和語言。前者能夠得到保留,部分是由於中國的資源無法承受全民西餐,從民國開始西餐就成為上流社會的鐘情之物,如果資源允許,現在西餐佔半壁江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而漢語在過去一個世紀中至少有三次險遭拋棄,至今還留下一個傷疤:拼音,以及諸多對簡體字不明真相的執迷者。



比漢語更為不幸,儒學在過去百年中不僅遭到兩次潑墨和批判,而且幾乎成為絕學。今日雖然已經為儒學正名,但一個世紀的莫須有在許多地方留下了深深的疤痕,悟空中許多人對儒家的態度,就是一個世紀前,尤其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那場全民運動留下的後遺症。

自上世紀初,因為國家的落後捱打,一些武斷的書生和憤青盯上了漢語和儒家。由此,儒學受到了莫須有的潑汙,似乎過去兩百年的落後都是儒家的罪過。更有甚者,竟然宣稱儒家造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落後,他們無知到根本不知道十七世紀之前的十多個世紀裡,中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可笑的是這種無知之談竟然被一大批人相信,而且理直氣壯地拿出來說事。

1974年初開始的運動莫名其妙地把儒家拉上了現代舞臺,受到了斷章取義的曲解和批判。各行各業直至學生都從此“認識”了孔孟和儒家。悟空中很多人對儒家的瞭解就是來自於那時及後續的扭曲性描述和解釋。這裡僅舉當年影響最廣泛的兩句話為例。



三綱五常

當時儒家思想中受抨擊最多的是所謂“三綱五常”,什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敢不亡”等斷章取義的做法流行一時。三綱五常 語出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內容則源於先秦諸子,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說;韓非稱“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為“天下之常道”。三綱五常連用則始於宋代大儒朱熹。

何為綱?綱就是榜樣、模範、表率。三綱的基本含義就是:君的言行要像個君,臣的言行像個臣,父的言行像個父,子的言行像個子。用現代詞彙換言之,領導是下屬的榜樣、模範和核心,父親就是兒子的榜樣和表率,丈夫就是妻子的榜樣和模範。同時,三綱也包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妻和順等內涵。

正如原典《論語·顏淵》所說,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五常則是指:仁、義、禮、智、信。此處只簡單討論“仁”。仁就是說,心裡不但有自己,而且要有別人,所以“仁”字的構成就是一個“人”加個“二”,即心中有他人。為人處世要心有大愛、心繫他人,即孔子說的仁者愛人,這是道德最核心的標準。同樣,義、禮、智、信都是具有廣泛意義的人生準則。



克己復禮

當年這句話被解釋為要復辟,要回到舊社會,實為“何患無辭”的解釋。據《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就是一個人能夠剋制自己,戰勝自己,不為外物所誘,而不可以任性,為所欲為。朱熹認為,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復,譬如塵垢既去,則鏡自明;瓦礫既掃,則室自清。王陽明則強調,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克己就是要滅此心中之賊。禮字即是理字,禮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復禮就是要恢復到合理化。

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不僅國家分崩離析,社會上也是道德混亂。孔子想回到安定太平的周初那種禮制社會,雖然事實上幾乎不可能,但有此夢想沒有什麼不對。這猶如南宋時期的人夢想回到宋仁宗時的盛世,非常正常,更談不上是要開歷史倒車。

需要清楚的是,儒學是治國化民之學,而非創業克敵之術,因此在朝代的更迭階段,儒學往往退居二線,在社會已經大亂之時,儒家經常力不從心。但在兩千年的帝國時期,儒學一直是中國億萬人民的思想來源和指導理論,是泱泱大國安定團結、人才輩出的主要成因,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無中生有hz


你們看看現在老百姓都看不起病。買不起房子,吃不好的東西。可是就有些人有一點錢就學孔子想當皇帝,仨妻四妾害老百姓。老百姓起來把。看清他們的嘴和臉。我們要團結黨中央周圍,一定要在思想上打倒這些人當皇帝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