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組建一個三國“夢之隊”,主公一名,謀士五個,武將五個,你會選誰?

棍哥觀史


如果是我的選擇的話

主公:劉備,雖然相比較曹操來說,劉備沒有那麼多的資源,所以在三國前期他都是顛沛流離,很難發展。也比不上孫權可以繼承老爸老哥的基業。但是劉備他有一個天生的優勢,就是皇親國胄,是皇叔,雖然這個皇叔是有水分的,但是這不重要,只要有這個漢室宗親這個名號,在那個時代,還是可以起到一呼百應的作用,加上劉備素有仁德之名,在那個動亂年代,民心所向,無論是百姓還是有志之士都是想渴望這樣的仁德之人來結束這場戰爭,而且劉備武力也不弱,在第一回出場的時候,能夠勸架關羽張飛,可想而知,只是後期不需要衝鋒陷陣,導致武力也稀疏了。現在既然是夢之隊,劉備可以帶著夢想的武將謀士,一展宏圖了。

謀士:諸葛亮,周瑜,荀彧,法正,賈詡

諸葛亮就不多說了,已經被後人都冠以智聖的存在,而且在演義裡都已經是半妖的存在,所以諸葛亮必選。

周瑜,水軍都督,他的存在可以應付水戰,而且一個美周郎,也是可以整體提高隊伍顏值的,哈哈。

荀彧,曹操評價他為吾之蕭何,曹操無論是打哪裡,荀彧都是留在大後方為他安穩君心和運送軍糧的,所以內政方面交給荀彧是毫無後顧之憂。

法正,可能大家不熟,但是劉備得到西川之後,最依仗的一位謀士,這個人連諸葛亮自知自己在謀略上不及法正,故此對法正非常尊重。雖然而且為人正直,即使與諸葛亮等人的政見上有所不同,出現爭執,但都是以公開探討的方式在進行的,期間並未在背後做手腳。而且法正是被陳壽評為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陳壽把法正與曹操的謀士程昱和郭嘉相比,可見法正才算是劉備真正的軍師。

賈詡,也不用多說,號稱毒士,這個人智商情商都是最高的,出謀劃策每次都能顛覆局勢,算無遺策,究其一生所預謀和判斷的事情沒有一件是不按自己的計劃發生的,一個人玩弄整個漢末政局,是唯一一個打著董卓旗號還能獲得聲望和名望的高手,一生就在用計,綜合分析,賈詡應該是三國時代最厲害的謀士,是謀士與計策的代言人;只可惜為人信念與態度不夠高潔,如果賈詡擁有諸葛亮一樣的政治理想與態度,三國至少提前三十年結束動亂重歸一統。

武將:呂布,雖然呂布這個人智力不行,情商也不行,但是武力在三國裡數一數二的,所以讓他衝鋒陷陣絕對無敵

張遼,張遼以前是呂布八健將之一,歸順曹操後也沒有什麼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在東吳戰場,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所以其帶兵能力可見一斑,所以能帶兵,能衝鋒,張遼必選

趙雲,其實我在選擇趙雲,典韋,許諸三個人,他們的職責其實都是作為保鏢性質的,趙雲能夠七進七出,保阿斗安全,典韋許諸自不用說,但是個人還是偏向趙雲,畢竟趙雲比較帥氣,哈哈

張飛,歷史上的張飛,可不想演義上的那麼粗鄙不堪,。據水斷橋,張飛布疑兵嚇退曹操的追軍;攻蜀時,張飛作為荊州主力,功不可沒,平定江州義釋嚴顏,之後又拿下巴郡、巴西兩郡,數月之間,益州就被攻下!張飛最經典的一戰,就是在瓦口關,大破張郃,助劉備拿下漢中!更何況張飛被稱作萬人敵,以勇武著稱,嚴於治軍,因此可以看出他的部隊戰鬥力一定極強!

曹仁,可能很奇怪,怎麼會選擇曹仁,但是曹仁的確有其可取之處,鎮守荊州,大戰關羽,襄陽被關羽攻陷,曹仁死守樊城(樊城和襄陽之間隔著漢水,天然的屏障)。關羽水淹樊城,將樊城圍數重,內外斷絕,糧食將盡,曹仁慷慨激昂,激勵將士,報之必死,上下齊心,終於等到了徐晃的援軍,將關羽擊退。曹仁就是這樣一個善於把握戰場形勢,並有能力反轉的帥才。所以在選擇那麼多可以攻城略地的武將,還需要一個能防守的武將。


daijay


既然你說是夢之隊,那麼我們就按夢之隊模板來

主公;曹操(你說曹操不得民心,開玩笑,演起戲來可不比劉備差)

文臣:諸葛亮,荀彧,郭嘉,司馬懿,魯肅(懂的都懂,天下能三分,這五個人是最大功勞)

武將:呂布(雖是三姓家奴,但是說呂布三國武力第一,大家應該意見不大吧!畢竟我們組的是夢之隊)

張飛(粗中有細,武力不比呂布差,畢竟人中張飛,馬中玉追)

張遼(五子良將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能攻能守,就是武力值有點差了,沒有張飛呂布這種很讓人震驚的個人武力戰績)

周瑜(這個不說了,瞭解的人都瞭解,最大的硬傷也是沒有個人武力戰績)

第五個人,本來想說曹操陣營的許諸典韋,但是他們武力沒有呂布那麼高,計謀也沒張飛那麼溜,要是也算的話那馬超了,黃忠了這些也不比他倆差啊!

硬要我選第五個人的話,我選擇三國後期的一員將軍——鄧艾。雖然是個結巴但是那計謀玩的溜啊!不比周瑜張遼差,就是吧,武力值實在是有點低了!


灬灝25256462


主公:曹操

文臣:

1.荀彧,丞相(主內政)

2.諸葛亮,議長(總要有個反對派)

3.郭嘉,總參謀長(陽謀第一)

4.賈詡,軍師(陰謀無雙)

5.魯肅,後勤部長

候補:司馬懿,全國巡查使

武將:

1.關羽,步軍統帥(威望太高,舍不掉)

2.周瑜,水軍統帥

3.張遼,騎軍統帥

4.文鴦,凡事為先鋒

5.于禁,預備役主官,負責練兵

候補:趙雲,警備司令


光頭DAshu


如果說組建個夢之隊的話。那就拋棄個人經歷因素,就單純從個人能力來說

主公:曹操 真正的雄才大略,有謀有略,知人善用。(論收民心,曹操可比劉備高級多了)

謀士:荀彧(內政)曹操打天下,官渡,烏桓,赤壁,全靠荀彧大後方穩定內政,提供糧草

諸葛亮(軍事)這個我們太熟悉,隆中對,連蜀吳。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九伐中原,少有的戰略戰術眼光皆具備的軍事家。只可惜少了點運氣。

郭嘉(情報)我覺得郭嘉很適合當間諜頭子啊🤣🤣。郭嘉是那種非常善於分析人心理的人,放現代就是個頂級的心理學大師,不僅可謀事,更可謀人,玩各種陰謀。

魯肅(外交)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外交家。他提的塌上策比隆中對還早了七年,也是最早提出孫劉聯盟的人。想給他平反得費很多口舌,想知道自行百度。

棗祗(經濟)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只一件曹操的屯田制是他提出請負責執行的。畢竟也得有個會管理經濟的不成

武將:

呂布,不提三姓家奴,呂布的武力是公認的最強。而且我認為曹老闆完全可以壓制他,蘿蔔加大棒,還怕壓不住他。

張遼,武功高強的戰術家。合肥一站,打的孫權如喪家之犬,從此再不敢染指合肥。

趙雲。趙雲粉一枚不解釋。

陸遜。荊州之戰充分利用以方優勢,示敵以弱,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教科書級別的攻城戰。而後夷陵之戰,利用戰略縱深,消耗劉備,抓住唯一戰機,一舉打敗劉備。

典韋,純武力值,可當個衝鋒陷陣的先鋒。

差不多就是這些了。有人會問,關二爺呢?連關二爺都沒有是眼瞎嗎。我覺得,關二爺其他都說,就是一點太驕傲

了,連孫權都不給放在眼裡,弱點太明顯。至於周瑜,我覺得很諸葛亮有點重複了。


鯨落3234


夢之隊?意思主公就是我,需要的是一個出生地而已,那麼我選劉表,先取江東再拿西川,最後北上。

文:

諸葛(內政)

周瑜(軍事)

法正(奇謀)

郭嘉(陽謀)

賈詡(陰謀)

張飛(正史裡文武雙全)

魏延(魏延不死,漢中不失)

張遼(威震逍遙津)

姜維(後期蜀魏差距那麼大,還能與鄧艾鍾會拉扯那麼久)

文鴦(真正的七進七出,嚇得司馬師眼珠迸裂)


天使吻過我丶


主公我選劉備,劉備乃大漢皇叔,一直打著興復漢室的名號,有劉備在那就是佔據了人和大勢,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謀士:鬼才郭嘉,要知道在郭嘉加盟曹操前,不論是二討徐州還是徵呂布等都失敗了,別的謀士都是謀事,就事論事,而郭嘉呢,則是謀人,十年期間,算無遺策,戰無不勝,完成了曹操一輩子所有成就,為三分天下打下基礎。



諸葛亮,這個不用提,一輩子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不用多說。



法正,黃忠與法正征討夏侯淵,法正用奇謀助黃忠將夏侯淵斬於馬下。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司馬懿,被諸葛亮稱為,天下第一守城大將,數次抵擋諸葛亮的北伐大軍,此人善用奇謀,詭計多端。

周瑜,人稱儒將,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有此人在我可練就天下第一的水師。

武將,關羽,趙雲這兩個不用多說,一個義薄雲天,一個忠勇剛正,有此二人在,就如同有一支忠義之師。



張遼,曹操的五子良將之首,有萬夫不當之勇,又熟讀兵法,張遼指揮的合肥之戰,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典韋,曹操的宿衛,當年張繡造反,力戰到死讓曹操撤退,當警衛不錯。左趙雲,右典韋。

最後一個我選,上將邢道榮,哈哈哈😂😂😂


旺旺餅真好吃


主公:劉備

謀士:諸葛亮 治國能臣,外交能力強,但是武 功不行,比周總理稍遜一籌

郭 嘉 善出奇謀,用兵如神,堪比粟裕大將

賈 詡 洞徹人心,某必有果。

陸 遜 想了半天還是把陸遜放到了謀臣裡,不為別的,就為火燒連營七百里

姜 維 蜀國後期基本上就靠他了,有勇有謀,忠心耿耿,跟陸遜一樣,全才,下面沒坑了,放在謀士裡吧

武將:關羽 除了後期太驕傲導致兵敗身死,沒別的問題了,畢竟武聖。

趙雲 七進七出單騎救主,隔江截阿斗,忠義無雙,誰都想要一個這樣的猛將吧

張遼 有古之名將之風!單挑帶兵指揮都很強

文聘 鎮守江夏十數年,擊退關羽,打敗孫權,低調又有能力,忠誠果敢

周瑜 赤壁之戰足見能力,其實周瑜文武雙全,他跟陸遜都是全能型人才,兩個都想要,所以一邊放一個,不然沒坑了,哈哈

主公不用曹操沒別的,他太強了,文韜武略,很像毛爺爺,打仗厲害寫詩也厲害,太強了就沒意思了。謀士不用司馬懿是怕搞不過他,別像曹操一家一樣,這麼多年都給司馬懿打工了。其餘的都是個人偏好,不喜勿噴


蘭醬的舔狗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三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相互之間勢力均衡,而勢力的均衡則表現在主公的睿智,謀士的盡心和武將的勇猛。假如撇開隔閡,組建一個三國“夢之隊”,怎麼組合才能效用最大化呢?我的觀點可能與大家不太一樣,歡迎交流。

首先說主公,主公的位置肯定是曹操的,劉備和孫權都不行。為什麼呢?這當然不是因為我偏袒曹操,而是實踐充分證明的結論。

曹操善於用人,不論是忠心耿耿的郭嘉,還是反覆叛變的張繡,亦或是忠厚老實的劉備,他們都曾投靠曹操,而曹操並不因為張繡有殺子之仇而嫉恨張繡,也不因為劉備胸有大志而故意限制。幾乎每一個投靠曹操的人,曹操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關羽,當關羽投靠曹操後,曹操非常重視他,但是總感覺關羽沒有久留之意。於是派關羽的老鄉張遼去套話,關羽對張遼講了實話:自己與劉備曾經共誓,永不相叛(類似於桃園結義),所以以後還會返回劉備身邊。曹操知道後沒有生氣,反而佩服關羽的義氣,在關羽走後通知手下人不要去追!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所以曹操做主公是最合適的,劉備太過於相信自己人,用張飛而丟徐州,用關羽而丟荊州,因此劉備雖然擅長籠絡人心,但唯才是用他不行。而孫權就更不行了,為什麼呢?

孫權在用人方面表現極其不穩定,他用人的策略是隱忍和搞平衡。例如虛偽的尊敬老臣張昭和程普,私底下其實更重視自己招募的人才

魯肅和呂蒙。而孫權一輩子幾乎都花在和大臣爭鬥中,赤壁之戰時大臣們都要投降,孫權不投降。大臣們都希望立太子孫登的母親為皇后,孫權偏偏要立步練師。大臣們更希望後來的太子孫和繼承王位,孫權偏偏又喜歡孫霸,爭執到最後,孫權死後留下一個年幼的太子,開啟了東吳動亂時代。因此,孫權只能平衡群臣,而曹操則是駕馭群臣,檔次差的太遠了。

下面說謀士,其實謀士不需要這麼多,夠用就行。既然問題說需要五個,那麼我就選五個。他們分別是荀彧、郭嘉、賈詡、諸葛亮、蔣濟。

其中荀彧和郭嘉是必不可少的,荀彧是三國時期少有的擁有大戰略意識的謀臣,他對曹操極為重要,可以這樣說,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為什麼呢?

曹操基業開創於兗州,當時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所殺,兗州無主,於是陳宮等人擁戴曹操為新的兗州刺史。但是因為曹操他爹在徐州被劫殺,曹操率軍去討伐徐州,造成兗州被呂布偷襲,差點丟失,當時只剩地下範縣、鄄城,東阿三城可守。

曹操和呂布在兗州大戰半年,勢均力敵,當時適逢蝗蟲之災,無軍糧可食。曹操想要罷兵去爭奪徐州,然後再返軍奪回兗州,荀彧及時制止了他。

荀彧告訴他,兗州是他的立足之本,如果徐州拿不下,而兗州又徹底丟失,那麼曹操將無家可歸。後曹操聽取了荀彧的建議,三次和呂布戮戰,終於擒殺了呂布,奪回了兗州。

而正是因為曹操據守兗州,當時流浪回洛陽的漢獻帝才被部下建議,曹操離洛陽比較近,當時又率兵勇於討伐董卓,有心向王室之心,因此可以投奔他。這說明了一點,曹操能迎回漢獻帝靠的是兩點,

一是兗州離洛陽近,二是因為曹操曾經刺殺董卓,有心向漢室之心。而曹操能在兗州這個大本營堅守,後期又及時迎回漢獻帝,多虧了荀彧的眼光。

曹操迎回漢獻帝后,在許都張榜納賢,以漢獻帝的名義徵召全天下的賢才,從此以後,不是曹操軍事實力增強多少,而是曹操召來了一大堆人才,這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一切都是荀彧的功勞,你說荀彧厲害不厲害?

郭嘉則是荀彧極力推薦給曹操的人才,自從跟隨曹操以來,算無遺策。那麼郭嘉到底哪裡厲害呢?郭嘉是這樣一種謀士,他出的主意具有很大的風險性,但是一旦成功了,作用很大。郭嘉和諸葛亮不一樣,諸葛亮喜歡穩妥,而郭嘉善於應變,甚至不惜冒險。為什麼這樣講呢?

當時郭嘉建議曹操深入不毛之地烏桓去繼續追擊袁尚、袁熙二兄弟,這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一來遠離許都,很可能許都會被偷襲。二來烏桓地勢複雜,當時曹軍無水,差點渴死。

但是最終,曹軍熬過來了,將袁尚、袁熙趕到了遼東。最終袁尚、袁熙被殺,算是完成任務。

袁尚、袁熙的身死則意味著北方從此無大的戰事,曹操可以專心用兵南方。曹操冒了險,郭嘉丟了命,但是換取的成果是很喜人的。這就是郭嘉,即使自己身死,即使冒著極大風險,也要完成既定目標。所以,郭嘉也不可或缺。

其實郭嘉進團隊,還有一方面是因為

他的年齡小,可以支撐謀士這個團隊有持久的生命力。其實另外一個人可以替代郭嘉,他就是賈詡,而賈詡比郭嘉年齡大,可以和荀彧一起搭班。

賈詡是毒士,更是智士,只是當時他投靠曹操時,自己的身份有些尷尬,所以從此以後深藏功與名,不怎麼幫曹操出主意罷了。賈詡有多厲害呢?李傕、郭汜在走投無路時聽賈詡的話,從此兵入長安,禍亂一時。張繡聽賈詡的話,數次擊敗曹操。還殺死了曹操的兒子和侄子,你說賈詡厲害不厲害。那麼諸葛亮和蔣濟為什麼能夠進謀士團隊呢?

諸葛亮主要用於後勤保障,諸葛亮在提供糧草和訓練士卒上在三國時期幾乎是沒有敵手的,因此,如果用它來保障後勤,基本可以高枕無憂。蔣濟則是因為忠誠和有一定的大局觀,另外一點就是他年輕,等荀彧和賈詡死後,他可以以後和郭嘉搭班,繼續效力。

最後說武將,我選的五個武將分別是文鴦、張遼、關羽、魏延和趙雲。張飛、夏侯惇、夏侯淵等等都有很大的缺點,不能入選。那麼這五個入選的有什麼特點呢?那就是猛呀。

文鴦是三國時期最猛的武將,有多猛呢?當時司馬師率軍進擊盤踞在樂嘉城的叛軍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認為應該趁敵軍立足未穩,奇襲司馬師的軍隊,這樣才有可能勝利。

後文欽、文鴦決定兩面夾擊司馬師的軍隊,文鴦率軍來到司馬師軍營前擂鼓挑戰,嚇得司馬師眼疾發作。文鴦挑戰一夜,文欽沒有趕過來匯合,這時文鴦率軍撤退。司馬師派司馬班領八千騎兵來追擊,文鴦單槍匹馬逆襲敵軍,來回衝擊了數十次,殺傷百餘人揚長而去。這就是文鴦的勇猛,幾乎無人能敵。可以在敵軍陣營中任意廝殺,簡直就是長坂坡趙子龍的化身。

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關羽和張遼有些類似,善於突襲戰。張遼當時隨曹操來到柳城,突遇烏桓騎兵。史書上說曹操看到烏桓騎兵雜亂不整,於是決定進擊。其實事實情況是張遼看到機會來了,又加上自己勇猛,所以才請戰的。結果大勝烏桓騎兵,斬了烏桓單于蹋頓。

後期,張遼在據守合肥時,看到孫權領兵撤退。孫權也是太大膽,前軍幾乎撤完了他的中軍大帳還沒動,於是張遼率領魏軍趁機追上去,差一點生擒了孫權。

關羽就不用說了,他在白馬之圍時,於兩軍陣前陣斬顏良,技驚四座。後期更是水淹樊城,力斬龐德,是劉備帳下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大將。

魏延入選是因為他子午谷奇謀的大膽建議,為兵者,如果怕冒險,還稱得上大將風範嗎?當年韓信用兵,哪一回不冒險?所以,魏延有韓信之風,但是死的過早,沒有機會施展罷了。

趙雲也是必不可少的,用他主要是防止我軍失敗時有人斷後,防止損失過重。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用趙雲和鄧芝佯攻箕谷,結果被曹真擊敗。而趙雲臨危不亂,從容斷後,使蜀軍損失不大。

我認為由曹操做主公,荀彧、郭嘉、賈詡、諸葛亮、蔣濟做謀士,文鴦、張遼、關羽、魏延和趙雲做武將,幾乎是天下無敵的。你認為呢?


每日趣評


君主肯定是曹操,孫權劉備跟曹操的胸襟見識和馭人之術都查了一個檔次。

文官的話:

1.諸葛亮: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可以處理對外政史事

2.郭嘉:對外戰爭必備,善於奇謀制勝,判斷力和決策力極強

3.荀彧:識人斷事能力強,處理內務能力舉世無雙

4.魯肅:有出色的戰略思想,對天下大勢的判定很準確

5.徐庶:被低估的大神,軍事天才,出兵打仗可以搭配郭嘉基本無敵了

武將:

1.關羽:武聖,忠義威武善於帶兵,會領兵有計謀會打硬仗,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2.馬超:守城神將,鎮守漢中十數年,被西涼軍稱為神威天將軍,可保大後方安定無憂

3.趙雲:常勝將軍,可作前軍先鋒,一身是膽,忠勇無雙

4.許褚:武藝高強忠心不二,可以作貼身侍衛

5.張遼:有勇有謀可獨當一面的領兵大將,可以與關羽兵分兩路各帶一支

以上為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啊啵呲嘚呃佛歌


如果有機會組建一支“三國夢之隊”,並且所選的人能充分承擔起各自角色的話,可以考慮以下人選結構:

主公一人:孫權

孫權最大的長處是就會帶隊伍,能把各種各樣的人團結在一起,孫權天生就有這樣的特長,剛接班的時候孫權才18歲,孫策就說“舉賢任能”方面自己不如孫權。

有人說孫吳的班子也不見得團結呀,後面出了那麼多的事。這是有原因的,就是孫吳的政治結構,世兵制加上大族政治,造成了孫權必須處處妥協。

如果組建一個夢之隊,大家各司其職,盡心盡力,那就不一樣了,孫權的長處就會進一步發揮出來,該放權時放權,該猛打時猛打,該治人的時候沒人最鬧事,相信局面會一片大好。

謀士五人:郭嘉、賈詡、劉曄、諸葛亮、張紘

三國的一流謀士很多,各有特長,總的來說,亂世爭雄得有那種料事如神的智囊在身邊,這方面郭嘉、賈詡和劉曄都不錯,尤其是郭嘉,作為參謀人員比較優秀和全面,可以考慮任命為參謀總長,其他二人為副總長。

諸葛亮的長處在於行政事務方面,作為謀士,可以把行政管理、後方事務多交給他,孫權在前面打仗,讓諸葛亮留守後方,負責保障後勤供應。

張紘的長處與魯肅有類似的地方,都屬於戰略型謀士,但二人要選一個的話,更傾向於選張紘,原因是張紘的經歷更豐富,也絕對忠誠,可以把很多機密的事交由他來辦。

將領五人:曹操、陸遜、呂布、徐榮、張飛

既然可以任意選人,那不妨把曹操當成將領來選,曹操很全面,既是出色的主公,也是出色的謀士,但如果發揮其最大特長的話還是將領,曹操善於領一支人馬單獨作戰,尤其打運動戰和長途奔襲,但前提是要能駕馭得了曹操,不能讓曹操不服管。

陸遜的作用與曹操一樣,帶一支人馬獨立作戰,充當“元帥”的角色,陸遜比較有大局觀,可以獨擋一面,如果需要同時打幾場戰爭,陸遜可以作為最重要的助手。

呂布的特長是衝殺,哪裡有硬仗要打,可以考慮派他去,尤其是閃電戰、斬首行動什麼的,比較順手,但要給他派個得力助手,關鍵時候能制住他,可以考慮派張飛。

選徐榮的原因是太喜歡這員猛將了,軍事素質過硬,少有對手,為人又忠誠,人品一流,這樣的將領不管放在什麼時代都太難得了。

上面這11個人的組合,只需配5萬精銳人馬就可以打敗任何三國群雄,最終統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