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份子錢多,少了還拿不出手,那農民的收入很高嗎?

刺楸


農村份子錢多,送的金額大並不代表農民收入就高,這跟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社會風氣息息相關!部分地方攀比成風,見別人送得多,自己也不甘示弱。這麼多禮錢送出去後,總得想辦法撈回來吧?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論大事小事,都要擺上幾十桌宴席,想方設法掙回送出去的錢財。你這樣做了,人家不照做不是就虧了?因此就陷入了一個無限的惡性循環。不少人甚至因為每年隨份子過多而債臺高築,陷入貧困。你能說他們的收入水平高嗎?

黨和政府也注意到了這種不健康的社會現象,在中央層面出臺八項規定,嚴格規範黨員領導幹部行為,禁止大規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操辦宴席嚴格報備,限制規模和宴請對象,防止藉機斂財。在廣大農村,村支書及村主任這類在當地比較有聲望的人亦在此規定管理之列,他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肆無忌憚地操辦宴席,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農民的禮錢支出,支出少了自然就不會再想著辦法撈錢,大肆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歪風邪氣得到了扭轉,社會風氣逐步向好,農民兜裡留下的錢也能相對多一些。


雲南奇花異草


1農民收入非常低微,我所見叫苦不迭的大有人在,掛在嘴邊的話,“這份子隨不起了”,且這些年呈逐漸上升的勢頭。尤其在農村,親戚,朋友,鄰居,長輩,婚喪嫁娶,過生日,過滿月,上大學等等等等,明目眾多,去醫院看個病人隨禮,過年過節,長輩那隨禮,……,農民難啊,最終還是放不下面子,我有個同學,前幾天和我說,“沒事了,我兒子要結婚了,這會分子漲起來了,終於能收回投資了”,我問他結婚以後就不隨份子了嗎,他嘿嘿一笑,少隨。我的同學在村裡還算是不錯的家庭,更有很多人借錢隨份禮,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可見農民並不寬裕。

2隨著城鄉結合部的不斷拓展,大量的土地收儲,很多農民拿到了很大的補償,我們這開發區郭營子村,佔地補償平均每戶都拿到了千萬以上,拿到補償的農民有錢了,再到周邊隨份子自然就多隨一些,一來二去,越來越高。

3中國傳統為之禮尚往來,我們北方人長說的一句話,不能折了面子,加之地方紅白喜事的不斷攀比,日子過得好一點了,彩禮自然也高,由幾百,幾千,幾萬,十幾萬,幾十萬,小車,房子,首飾……,越來越高,農村的鄰里關係本就複雜,左鄰右舍住了幾十年,難免沒有磕碰,最後都用在了攀比上。

4我們一眾朋友有個約定不管誰傢什麼事,每人二百元份子,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壓力,也不影響友情,反而我這些朋友處的關係很好。


河北惠博農業


普通民眾對於隨禮(那種要花很多錢,隨禮對象卻是你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的這種行為),大部分都顯示出不堪忍受,甚至反對的態度。

那麼,現在我們口中說的隨禮究竟是怎麼來的,這種風俗習慣是如何產生的呢?

隨禮源於我國古代,本來是我國勞動人民最淳樸的一種意識,那時候大多數的農民家裡都是非常貧窮的,誰家也沒有什麼錢,誰家有個婚喪嫁娶,鄰居都來幫忙,幫助有事的人家度過難關。當時隨禮一般都是給生活用品,送點糧食,送點布料,送只母雞等待。還要請人把各家送的東西記錄下來,形成禮單。等到人家有事時,進行回禮。有事大家互相幫助,這就是最早的隨禮由來。(這段來自百度百科,百家號愛知圖靈)

由此可見,當初的隨禮,是得到老百姓的贊成,它就是普通民眾為了解決問題想出來的解決方案,其宗旨也與我們現代人隨禮是的目的之一暗合,及幫助有事的家庭共渡難關。

那麼,為什麼隨禮這種風俗發展到現在,逐漸變得使人不堪重負,以至於反對隨禮呢?

後來,農村農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隨禮時就不再送東西了,而是直接送錢。開始時是五塊十塊,後來隨著物價一路上漲,現在在農村,五十元已經拿不出手了。特別是農村年輕的農民,二十來歲,掙錢不多,可是出售闊綽,引領著農村的風氣和潮流。

農民之間,也在悄悄的互相攀比,農村物價在上漲,隨禮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農村不光是隨禮價格在上漲,原來傳統的只有婚喪嫁娶才隨禮,現在不一樣了,隨禮的項目也越來越多。

一種風俗的產生,源於普通勞動人民,普通民眾。可以說,現在城裡人之間的隨禮,正是源自於當年我們的祖祖輩輩,源自於我們的故鄉,源自於農村隨禮。這兩者的隨禮,不會因為經濟發展的不同,地區的不同而產生根本上,本質上的不同。





蘋果小二


份子錢,我們那叫趕情錢,禮錢,給的錢多少都會記下來的,以後會還禮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份子錢少了的確是不好看。但是給多了能力有限,農村親戚朋友多,一年下來的份子錢不得了。

我們給份子錢看親戚朋友是不是很親的那種,要是很親肯定要多給點。要是一般的大概給個能保住伙食費多一點的數額。

有時為了防止給多給少造成尷尬,同等輩分的親戚可以串通好給相同的數額。

也可以拿些特產去加份子錢。買些炮竹去加份子錢,(份子錢可以少點),這樣既有面子,也能提現更親切,花錢也不多!

(更地區有各個的要求,不能一律而論)


湖北隨州宣傳


之前在悟空問答上回答過一個類似這樣,關於農村風俗習慣,隨禮多少的一個問題。


我個人認為,農村隨份子錢多少?實際上跟農民的收入高低沒有必然的聯繫。

有時候是因為農民收入高了,手裡的經濟寬裕了,所以大家在隨份子的時候可能出手大方,份子錢會高一些。

除了收入高低之外,份子錢的高低,多少,有時候會跟當地的消費觀念,風俗習慣有關係。

有的時候呢,可能還是一些盲目的這種攀比。



比如說像在我老家西北農村,隨禮一般分兩種情況,一是村裡的相鄰,大家隨禮就比較隨意,一般是依據關係的遠近和親疏程度,或者是你給我隨多少,等你這邊有什麼事情的時候,我會根據你的隨禮金額,相應的會給你還回來多少。

另外一種是比較近的親戚,比如七大姑八大姨舅舅之類的,那這種在我們當地的隨禮份子就是比較高的。



我們那有一個習俗,講究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比如說村裡8月份有一家給孩子娶媳婦,他們的這些親戚,七大姑八大姨當時給隨的禮是比如2600塊錢,那9月份如果有另外一家再給孩子娶媳婦的時候,這家七大姑八大姨隨禮就要比上一家要高一些,這樣會讓主人家覺得有面子。



目前我老家那邊,農村普通的一個婚禮,七大姑八大姨隨禮份子錢,加上磕頭的錢,敬酒的錢,可能需要隨大概3000多塊錢。

如果一個家庭,他家的的親戚比較多的話,一年光隨份子錢就是很大的一筆開支而,也發生過一些親戚,因為隨禮份子錢太高,最後親戚都不走動的,不來往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它就不是跟農民的收入有關係,可是跟風俗習慣,甚至攀比的心理都有關係。

國家現在也在開始出臺關於農村紅白喜事的一些規定,也在改變傳統習俗,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作者權益,請聯繫管理員刪除。


小尖椒王梓名


我是Internet觀察,闡述我的粗淺見解。

農村份子錢,是流行於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據悉已經有上百年曆史了。其具體表現形式,可能因民族和地域不同而不盡不同。我們這裡是這樣的:

一:親戚、同事、朋友、戰友、領導(包括但不限於這些社會關係;但不包括親兄弟和叔伯兄弟之間),其本人或子女有洞房花燭之喜,要出份子錢,打底200元,無上限,席後入席者每人得一個禮包,內裝小食品、糖果若干,和兩盒煙;或者一個紅包,內裝20元錢,以做回禮;

二:上述社會關係及其子女孩子生日,也出份子錢,也是200元打底,如存在人際業務往來的,可能還多;





三:上述社會關係的孩子百日,也出份子錢,打底200元,越多越好;

四:上述社會關係及其子女,參軍入伍行前一聚,也有份子錢,打底200元;

五:上述社會關係及其子女,金榜題名時,入學前也行前一聚,至少200元,再少拿不出手;

六:上述社會關係及其配偶和父母亡故,也有一份子錢,名曰“上祭”或“弔唁”,也是打底200元,存在人際業務往來的,還多。

溫馨提示:

a:各地域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份子錢不盡相同;

b:在親兄弟和叔伯兄弟之間,叫“公事場合”,有義務出工、出力、出車、出工具,出謀劃策,但無需份子錢;

c:其流行範圍不僅在農村,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其流行時間跨度,從清末民初伊始直到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時興送實物;到了改革開放時期,商品觀念深入人心,由送禮物演變為直接送錢,併為全社會普遍接受;

d:其發生在上述社會關係中,屬於禮尚往來,是自主自願行為。但不是誰給的錢多就和誰親,決不能讓其成為量化感情的唯一標準;

e:如題主所問,農民的收入並不高,但這是社會趨勢,不以每個個體的意志為轉移。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系統。文化水平有限,倉促成文,難免缺點錯誤,歡迎批評指正。同時歡迎各位農友、網友、臺友積極參入互動,暢所欲言。溫馨提示:您的參入,是我的期盼,您的評論,是我奉獻作品的動力源泉!


Internet觀察


我是戒王東,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是,不高。


據我所知,在農村有些人隨份子錢,比如這次我隨了200,下次你隨我,就不能低於200。如果低於200,就是看不起我,或者是變相挑釁我、作踐我。


月積日累,份子錢,就越來越高。


還有一點,現在的份子錢,已經變味了,變成了攀比,變成了親情綁架,變成了面子和裝闊。


中國是人情大國,有些人,為了一份份子錢,都要省吃儉用好久。


在我身邊,有些人出門在外打工長年不回家,其中有一個理由,就是躲避份子錢,尤其在過春節的時候。


村裡、鄰居、親戚,結婚、剃毛頭,看著喜慶,可上份子錢的人,都不知道心裡有多害怕。


農民在外打工,雖然有些盈餘,可是並不富裕,沒一分錢,都是他們的血汗錢。


份子錢,是社會的一個畸形產物,和在酒桌上, 我敬酒,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一個道理。


讓許多身在其中的人,苦不堪言。


這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幫助到你。感謝閱讀。


戒王東


對於農村隨份子。真是無語了。現在已經惡性發展了。真希望能得到真心的祝賀。謝絕一切禮金。2010年我就試過,生小孩。沒有通知任何人。結果都來了。我和家人說來了有酒。拒收一切禮金。結果敗在丈母孃和幾個姑姑手上,。我不甘心,再過幾年。我一定要再去完成這件事。


AAA深山小農


我長期生活在農村,對這種情況比較瞭解,確實,農村的人情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也有水漲船高的趨勢,特別是農村一些家庭親戚朋友多,每到重大節日、特別是春節人情來往多,人情禮開支較大,對這些家庭來說,如果收入較少,僅人情份子也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究其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個人認為,國人講求的是也是禮尚往來本不為錯,但也應量力而行而不攀比,本來農村人的收入也不是很高,不是也有句禮到人不怪嗎,不應以人情禮的輕重而厚此薄彼。

當然,我相信,農村人辦酒請客不以斂財為目的,更多的原因是為了喜慶和熱鬧,特別是結婚、小孩出生、老人高壽等,總不能冷冷清清賓客少而面子上不好看,置辦宴席比其他增加聯絡和感情好很多。

其實,提倡紅白喜事等文明新辦,不奢侈、不攀比,輿論宣傳、基層組織等要發揮應有的職責,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切實可行的章程,引導農村人文明、儉樸辦酒席,惟有這樣,農村的婚喪喜宴大操大辦和攀比也可能得到有效的減少和遏制!


和風細雨言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們,對這些還是比較瞭解,現在的農村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份子錢也跟著水漲船高了,有的人雖然沒有錢,但在農村攀比的人特別多,你送一百,我就送兩百,面子最重要,就這樣你比我,我比你,就把份子錢越送越高了,但這也不是白送,在農村哪家沒有個大物小事的,送出去的禮,人家也有還回來的一天。你送出去時可能五百,別人還回來不就得六百,只當是把錢借別人花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