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技術指標炒股靠譜嗎?

用戶59300434767


無論是股市還是期貨市場,對價格趨勢的判斷都離不開基本面分析法和技術分析法。如果單憑技術分析法投資股票是否靠譜?筆者可以確定的說,是完全可以的。

根據技術分析的三個假設前提之一,股票價格包容消化一切的推論,股票價格的變化充分體現了影響價格變化的所有利多利空因素這一前提,只需要深入學習和掌握技術分析的實質意義和用法,加上投資人的嚴格執行力,一樣在股市中可以獲得穩定且長期的收益。關鍵是工具就擺在眼前會不會正確使用,直接體現投資者賬戶投資情況。

技術分析四要素:價格,交易量,時間和空間。

價格即價格的趨勢,通過單位時間內股價重心的變化所體現。

交易量即支持股價向上變動的動能所在,下跌有時是不需要放量的,主力在價格不斷上移中不斷平倉,價格也會形成向下的轉勢。

時間有兩方面含義:一是股價什麼時候由上漲轉為下跌或者什麼時候由下跌轉為上升,此為反轉時間的把握。二指的是行情形成漲勢或者跌勢,能維持多久。

空間指的是股票上行或者下行的目標空間或者說幅度。

價格趨勢分析和成交量

單根K線是單位時間內多空爭奪的結果,代表的是單位時間內資金流入還是流出的實質,根據這個前提,對於趨勢投資人就可以通過觀察股票較為長週期內股價的運行特點。當發現某隻股票出現較長時間的橫盤整理,且波動幅度小於一倍以內,成交量不規則的放大或者縮小(呈現傘狀),基本可以確定有資金在吸納,時間越久未來向上的爆發力越強。

上圖周線國脈科技形態表現中,我們一方面可以發現其中期箱體運動的特點,交易量呈現傘狀分佈的特點,當我們發現其突破箱體上沿時即意味著主力吸籌完畢,開始中線拉昇。

時間和空間

在技術分析領域,所有的分析目的都是圍繞著以上四方面來展開的。其中最難的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確定上。這一點上投資人可以參考大勢。我相信成熟的投資者都是隨大勢而動,所謂擇時優於擇股,追求高概率投資是投資首選!

總結:隨著股市IPO的常態化,未來還有可能推出註冊制,股票會越來越多。單純依靠技術分析的難度將大大增加投資者的時間成本。此時就應該利用基本面分析法,從產業政策分析出發,依據產業政策的傾斜找到相關受益板塊,並在板塊中選擇龍頭個股,這樣一來相當於快速縮小包圍圈,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更好的提高了投資效率!所以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相輔相成,投資之路將走得更遠,更有質量!


股語言


我以前是絕對強烈的反對技術指標的。現在變了!現在是不很強烈的反對技術指標。

因為我現在開始從那些使用技術指標的股民的角度考慮問題了——他們不使用技術指標又能使用什麼呢?就如上山打老虎,明知帶一根木棍不好使,但是聊勝於無吧!

其實從交易的原理來說,無論我們用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還是投資行為分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上的。從某個層面上說都是一種假設或者叫都有一定的主觀性。我們無法離開假設和主觀去分析任何一件事,包括炒股。所以適當的主觀是必要的,因為實在做不到完全的客觀。即便你不用任何的技術包括基本面分析,你最後總要扔個硬幣決定下方向吧?

從這個角度上說技術分析還是可以用的。但是要看怎麼用。

很多人學技術指標的最大問題就是過於神化技術指標,認為它有能預測未來的作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技術分析只不過是假設歷史如果能重演,那麼市場將會這麼走。至於市場是否能重演,指標是根本不知道的!也說中說它本質就是一個假設。

你怎麼可以把假設當真實?比如我們假設如果路上不堵車,沒有壞天氣,車子運行正常,我們上班只需要20分鐘。但是切記這只是個假設,因為我們無法確定路上是否會不會堵車,也無法確定車子會不會有毛病。。所以實際上我們並不能保證20分鐘一定到公司。我們要通過一定的策略比如提前出發策略來避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技術分析就是如此,它只是個理想化的模式,它需要交易策略、資金管理、風險控制等與其嚴密配合,在交易中共同發揮作用,才能長久贏利。

技術指標就是一個簡單的傻瓜工具,它需要使用者的勇敢智慧才能化腐朽為神奇。


孟可的思想空間


即便是從當一個股票老師,大V,忽悠股民的角度來說,技術指標這種東西都快過時了,這種東西是十年前的產物了,主要從賣股票軟件那幫人開始的。

簡單說說為什麼技術指標過時了,因為技術指標是把簡單問題弄複雜了,說簡單點,所有的技術指標全部都是從時間,價格,交易量三者的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公式,計算甚至是個人經驗來得出一個數字。

這個就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還不如研究股票的交易量,價格,時間入手,豈不是來的更加簡單?

更何況學習技術指標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門檻,這個門檻是毫無必要的,所以必須要浪費時間來學習一段時間,現在的股民哪有這麼多的時間來學習呢?

那為什麼技術指標以前受到歡迎和認可呢?因為那個時候的股民教育不一樣,越是看起來高深的東西越受到歡迎,覺得好厲害,實際上屁用沒有。

很多時候技術指標都是事後諸葛亮,強行套用,根本沒有預測性。

技術指標也不是毫無作用,至少在股民交易這塊起到了作用,告訴他們,炒股票至少還是需要技術的,不能憑空玩,就這麼簡單。

目前的操盤技術還是採用的趨勢投資,短線龍頭交易,價值投資在今年因為白馬股的暴漲也迎來了餓機會。

反而技術指標這種東西就不行了,學習時間長,學習效果差,門檻高,對於股票教學要求也高。

現在主流的股票教學,主要採用的是業績基本面分析加上短期題材龍頭,這種方法也不是完全就好,只是相比技術指標,見效快,時間短,股民也比較容易理解,能夠快速掌握,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比較好的方式方法。


火涯


靠技術指標炒股靠不靠譜?本人有兩種看法。一,在熊市中,指標的可靠性就不是很好,絕大多數指標失真。而在牛市中,技術指標就用處很大了,能幫助股民尋找到很多大牛股,從中尋找買賣點,但要注意其中的鈍化現象。舉個例子。如kdj指標。一般技術軟件設kdj三個值一般設為(9...3...3 ),而我把它設為(64...6...4)。這樣就把指標的時間週期拉長,能提高有效。另外,此指標能把短線變成波段,但要注意底部鈍化與底部鈍化。越鈍化股價越會加速。結合均線指標和macd指標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股友們,有需要交流的請和我聯繫。請關注與點贊。




風調雨順zyq


技術指標炒股不靠譜,技術指標都是騙人的,都是事後諸葛亮或者是做出來騙人的,分析量能相對其他靠譜一些。

怎麼使用KDJ指標?

1.K與D值永遠介於0到100之間。D大於80時,行情呈現超買現象。D小於20時,行情呈現超賣現象。

2.上漲趨勢中,K值大於D值,K線向上突破D線時,為買進信號。下跌趨勢中,K值小於D值,K線向下跌破D線時,為賣出信號。

3.KD指標不僅能反映出市場的超買超賣程度,還能通過交叉突破發出買賣信號。

怎麼使用均線?

均線有5日均線、10日、20日、30日、60日、120(半年線)、250日(年線)

短期指標5日和10日均線.

中期指標20、30、60日均線

長期指標120日、250日均線

以60均線為例子:

均線:60日線一般是莊家的成本線,莊家洗盤一般不會跌破60日線,跌破就有可能走熊,因此也被稱為牛熊分水嶺,但股市沒有絕對的,因此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何使用MACD指標?

MACD稱為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

1.當DIF和DEA均大於0,並向上移動時,一般表示為行情處於多頭行情中,可以買入開倉或多頭持倉;

2.當DIF和DEA均小於0,並向下移動時,一般表示為行情處於空頭行情中,可以賣出開倉或觀望。

3.當DIF和DEA均大於0,但都向下移動時,一般表示為行情處於下跌階段,可以賣出開倉或者觀望。

還有很多指標就不一一列舉了,靠自己慢慢去學習了,最後祝願投資順利。


老金財經


雖然股齡不長只有11年,但經過在市場的歷練,只用技術不靠譜,技術指標只能輔助,起到的作用不大,在股市實戰中,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對一個盤面的盤感,我喜歡把票縮成一條線,一眼看下去,配合指標分析,基本上升下跌趨勢一目瞭然,我不敢說百分百,百分之80正確還是敢說的,分析股票可不像說的那麼簡單,是要有時間去磨練的,分析一個股票不是去分析指標,而是要分析它的語言,意圖,也可以說是人性吧,為什麼會有這一波上漲,為什麼這裡會下跌,總有意圖在裡面。

太過於依賴技術指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技術而又賺不到錢的原因,因為己走進了誤區,這是我在股市的小小經驗,望笑納,我昨天回答了一個問題,裡面就有教怎麼看盤口說話,雖然只是舉了個例子,但是隻要有心,去舉一反三,點會有收穫的。


牛氣財經


個人認為散戶靠技術指標炒股是很不現實的。散戶就好像打游擊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手裡根本不能長期持有幾隻股票,一般都是做短線,因為技術指標對短線是沒有多大用處。所以散戶靠技術指標來炒股是行不通的。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去炒股。我認為散戶應該選擇強勢股,選擇處在升通道的股票。比如前兩天漲停後這兩天一直橫盤震盪且上升趨勢的股票。我們一定要學會跌買漲賣,而不是去追漲殺跌,這樣我們的資金才會不斷的增長。
還有就是我們一定要選擇擇股價處於所有均線上方並且上漲幅度不是很大


的股票來進行操作。當股價處牙所有均價的下方時,我們一定不要去碰它,否則就會造成虧損。比如下圖的浙江醫藥什麼時候該買入什麼時候該賣出,什麼時候不要動都一清二楚。
看看只要一隻股票我們是不是就可以不斷的買入賣出讓我們的收入快速增長。這樣的選股方法和股票買賣是不是比其他的方法簡單多了。但是千萬要注意的是無論什麼樣的方法絕對要服從一條:大盤的指數一定是處於上升通道中,而不是處於震盪下行的情況。


橫刀股海牛


靠技術指標炒股,靠不靠譜?

一、究竟什麼是靠譜?

靠譜,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託付的意思。近義詞是可靠、相信。它的反義詞,就是“離譜”,表示離題太遠,不切合實際。

靠技術指標炒股靠不靠譜,就是能不能按照技術指標操作?或者說技術指標值不值得信任?我認為,按照技術指標操作,是靠譜的。

技術指標本身只是工具,它本身不存在靠不靠譜問題。這就像一把菜刀,你說它靠不靠譜?用它切菜,是靠譜的,用它來砍柴就有點不靠譜。話說回來,這把刀掌握在不同人手裡,切相同的菜,有的人切的又快又好,有點人切的亂七八糟。所以,技術指標靠不靠譜,不能離開使用它的人。

二、技術指標分析啥?

技術指標的種類很多,大體分為三類,一是屬於趨向類的技術指標,用來揭示股價趨勢,二是屬於強弱的技術指標,表明多空力量誰強誰弱,三是屬於隨機買入的技術指標,提示買點和賣點。分析趨勢、分析強弱、分析買賣點,是技術指標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三、如何提高準確性?

有人說,技術指標是分析的過去,是對過去的總結,不能代表未來股價走向。對這種看起來挺有道理的說法,其實是不堪一擊。不管是技術分析還是基本分析,都是有一定的假設前提的,世界上也沒有100%保證準確的預測方法。基本分析,也存在企業財務造假和業績包裝問題,那是不是說基本分析就沒用了呢?顯然不是。

要提高指標預測的準確性,要注意一下幾點。一是和基本面結合。因為不同的基本面,技術指標的應用還是有差距的,尤其股本小的個股,技術指標特別是短線技術指標很容易被操控。二是注意指標重要性先後順序。首先是趨勢類指標,其次是買賣柺點類技術指標。三是指標之間要互相印證。

說實話,技術指標入門很快,看起來也很簡單,但要綜合運用好,真的很難很難!同樣一個技術指標,不同的人分析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技術指標在精而不在多。我常用的技術指標,也就K線、移動平均線、成交量、布林線、MACD、KDJ、RSI和BIAS、波浪理論和斐波那契數列,都屬於常見技術指標和理論,理解透了,用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謝謝您的閱讀、點贊和轉發。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見解,或者關注我後私聊,方便加入我的頭條股友群交流探討。


投資悟道


技術指標有四類,1.形態指標(K線 竹線 寶塔線)2.趨勢指標(均線 布林線 SAR等 )3.擺動指標(KDJ MACD RSI等)4.量倉指標(成交量 持倉量)

貼圖 四類指標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太籠統,因為不同的指標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作用不同,價值也不一樣。

下圖是形態指標,紅線買入,綠線賣出。這是我以前比較滿意的指標。簡單實用,最多錯一根K線,不會錯兩根。跟蹤趨勢特別好。


趨勢類指標用於跟蹤趨勢,能抓住大把利潤。

上圖,線上做多,線下你做空。是不是很好地跟蹤了趨勢。

擺動指標,其公式內置了時間週期參數,一般9到26,它比較的是週期內的價格高低,多數是中短期指標。所以它信號特別多,對應的是噪音也特別多。做交易最怕噪音多。

量倉指標屬於輔助類指標。有賣必有買,有買必有賣,我覺得買入量恆等於賣出量。所以研究量倉指標沒有意義。但主動買入量和主動賣出量比較大小是有意義的。

題主問KDJ 是什麼,很簡單擺動指標。主要用於期貨市場。它的內核是中間價(CHL/3),然後再與週期內的最低價比較得出的數值。具體價值在於短期內快速給出信號。前文說過,信號多對應噪音多。


普及了這麼多知識,我還得總結下,趨勢類指標能賺錢,雖然它有滯後性,但穩定。適合大資金、有耐心的人使用。

擺動類都是事後諸葛亮。因為它是跟著價格變動而變動的,它用來解釋市場沒問題,但跟著它做,賺的錢沒有手續費多,證券公司、期貨公司愛死你啦。期貨公司看到開戶人做短線,會問入金多少,然後根據週期和指標,做出期貨公司可以從他身上賺多少錢的判斷。一般入金50萬,期貨公司可以賺手續費50萬(含交易所費用)。

任何指標都應該做回測,我做過所有指標的回測,報告顯示,擺動指標是最爛的,含KDJ。

手機碼字太累,看官給鼓勵下,下方點贊。謝謝!


南通二手房源諮詢


你好,我是專職期貨交易,用程序化做輔助,所以對於一些指標還是比較瞭解。

總的來說,簡單地靠技術指標炒股或者是期貨,業績不穩定。下面用事實說話,先來看看我用程序化回測近7年IF股指的業績情況。(以1小時週期為例)

首先是雙均線交易系統,均線參數為 5,10,規則為5日線上穿10日線開倉一手,5日線下穿10日線平倉。

其次是macd交易系統,參數為12,26,9,規則為金叉開倉,死叉平倉。

最後是布林通道交易系統,交易規則為突破上軌開倉,突破下軌平倉。

從以上三個指標的回測資金曲線可以看出,如果單一地完全地依據指標進行交易,業績呈現大幅波動的狀態,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穩定增長。三個例子的共性,都是在趨勢性的行情中賺大錢,但是在突發的行情或是震盪中虧大錢,圖中表現為前兩年的大牛市資金迅猛增長,之後的暴跌全部回撤。實際上,任何邏輯正確的指標都會在趨勢性的行情中賺大錢,但這樣的行情少之又少,80%的時間市場都是在震盪當中。

靠指標交易,為什麼會出現不穩定,原因在於指標具有嚴重的滯後性,這也是其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指標的形成,在於行情走完之後,第二,參數作為外生變量,其具有的不確定性也給指標帶來了不穩定性,第三,指標存在鈍化,也就是說,指標在某些極端行情下會失去指示作用。

綜上所述,單純地靠指標交易不能實現穩定盈利,實際上也沒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證能夠在市場上實現長時間的盈利,作為交易者,要多學習,多充實,理解市場,尊重市場,學會自我控制,這才是最好的 “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