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應星將軍為何可以葬在美國西點軍校?

蝶戀花緋


溫應星是民國時代最早畢業於西點軍校的中國人,作為西點軍校校友,個人有願意的話當然可以葬在西點軍人公墓。

溫應星(1887-1968),廣東新寧人(今廣東臺山),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官僚家庭。1904年從唐山路礦學堂(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畢業,赴美留學。

溫應星在美國留學期間,最初在弗吉尼亞軍校學習。1905年,溫應星和同在弗吉尼亞軍校留學的陳廷甲一起轉入西點軍校,兩人成為最早進入美國西點軍校學習的中國人。1909年,溫應星和陳廷甲同時從西點軍校畢業,是最早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兩個中國人。溫應星這一期的西點軍校畢業生中,最知名的是美國二戰名將巴頓將軍。

(溫應星)

溫應星迴國後,先後擔任過廣東講武堂教官、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等職位,經歷非常豐富。20年代初,溫應星在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皇姑屯事件後,溫應星離開奉系做過一段時間的清華大學校長。

1930年,溫應星南下出任上海公安局長。後來宋子文企圖建立一支自己自己掌握的武裝力量,成立了財政部稅警總團。溫應星被宋子文拉攏,主持了稅警總團的組建工作,並出任第一任稅警總團總團長。溫應星從此打上了宋子文軍方親信的派系印記。在稅警總團短暫的歷史上,溫應星兩度出任總團長。

宋子文抓軍權的舉動最終引起了蔣介石的疑忌。蔣介石剝奪了宋子文對稅警總團的控制,1936年派黃埔親信黃傑接任稅警總團的總團長。

溫應星此後只能出任一些虛職,再沒有實際掌握過軍權。抗戰中,溫應星做過一些對美國交往的工作。1949年後,溫應星不願追隨蔣介石去臺灣,從此退役定居美國,直到1968年去世。溫應星去世前,囑託子女如果不能歸葬家鄉,希望埋葬在西點。1968年時,溫應星歸葬大陸顯然不現實,子女遵從他的意願,將溫應星葬在西點軍校的軍人墓園。西點軍校自然也歡迎這位校友葬於本校的軍人墓園。

(溫應星的墓)

溫應星的第五個兒子溫哈熊,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是蔣經國的親信,在逃臺後的國民黨政權內算是個比較重要的人物,長期負責臺灣當局的對美軍購。


仁勇校尉


在美國西點軍校的軍人公墓裡,有一個墓碑,碑上刻有“顯考陸軍中將溫公應星府君之墓;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六月”的字樣,從墓碑的碑文上可以看出,這是溫應星將軍兒女所立。那麼,一位中國將軍為何要葬在美國的西點軍校呢?
溫應星,出生在廣東的一個官宦家庭。1905年他來到美國弗吉尼亞軍事院校學習,一年後,又轉到美國西點軍校學習。1909年,溫應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與他一同畢業的共還有102人,這些學生中出了4位上將、3位中將、7位少將和13位準將,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戴維斯上將和巴頓上將。
辛亥革命爆發後,溫應星追隨孫中山,擔任大元帥府第三科科長。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張作霖為了加強軍隊建設,曾向美國西點軍校求助,想讓軍校派一名教官來訓練部隊。西點軍校告訴他,溫應星就是該校畢業生,他可擔此重任。經過協商,溫應星來到奉軍,張作霖還委任他擔任中東鐵路警務處長。張作霖死後,溫星離開奉軍,來到北京,擔任了兩個月的清華校長,這是清華史上唯一一位軍人擔任校長一職。兩個月後,溫應星將軍奉調任國民政府的憲兵副司令、上海安保處的處長、上海任警察局的局局長、財政部稅警總團的總團長等職。全國解放前,溫應星不願去臺灣,而是去了美國定居。1968年,溫應星在美國病逝。去世前,溫應星曾對子女說:有可能,遺體就安葬家鄉,否則就葬於西點軍校。
那時,國內正處在動盪的時期,根本不可能回國安葬。溫應星的子女就帶著相關材料找到西點軍校校長柯斯特少將,經柯斯特少將的特許,溫應星將軍便葬在西點軍校的軍人公墓中。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