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規模不斷擴大、品位不斷提升、功能不斷增強、環境不斷優化……改革開放以來,石家莊市城市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既使整個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也讓廣大市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40年櫛風沐雨,40年砥礪奮進,40年蛻蛹化蝶……40年來,石家莊市發展的每一個細微變化,無不迴響著逐夢前行的鏗鏘足音。

規劃先行 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政治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石家莊市逐步擴展城市空間,加快推進城市建設,逐步發展和完善城市規模和結構,改善城市環境,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1983年報國務院批覆的石家莊市第二期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了“嚴格控制、保護髮展、充實提高、發展遠郊”的原則,確定到200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8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在現有建成區基礎上,向東南發展,形成南北為工業區、中間為生活區,由方格網主次幹道相連接的城市格局。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2000年12月,石家莊市第三期規劃(1997-2010)經國務院批覆。規劃構建以主城區為中心,由正定、欒城、鹿泉三個縣(市)城區以及丘頭和竇嫗兩個工業區共同組成的分散組團式“主城圈”佈局結構。主城區主要向東南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為主。基本格局為一軸、一核、三環,即“113”。路網主骨架規劃形成“四橫、六縱、三環、八射”。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2009年,面對國家發展戰略調整和省會戰略實施的新形勢,在城市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作出跨河向北發展正定新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其核心思路是通過新區建設、構建起石家莊大尺度的空間發展結構,同步實現規模擴張和空間結構調整,從而破解發展困境,支撐起未來石家莊較高的發展目標,提升城市競爭力與吸引力。”

2013年9月,《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經國務院批覆,確定了打造京津冀第三極的城市定位和“一河兩岸三組團”的組團式城市發展格局。這一定位是國家立足於我國區域發展的形勢,從支撐京津冀城市群構建的角度賦予的,從城市間關係角度明確了石家莊在區域中發展的戰略地位,也意味著石家莊的發展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一河兩岸”的北跨發展,為這座城市拉開了大發展的框架。眼下,中心城區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結構逐步優化,城市面貌顯著改觀,中山路一線核心區功能持續聚集,萬達等商業副中心逐步形成;東部依託高新技術開發區,已初步形成全市乃至全省創新要素的集聚核心區。

經過這一時期的發展,石家莊建成區面積從2009年的196.4平方公里擴展到如今的277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從243萬人增加到284萬人。“一城、一環、四組團”的都市區佈局結構基本形成。

大道通衢 城市交通路網形成朗闊格局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讓市民感受到了觸手可及的變化。

從1987年石家莊新火車站建成,到2012年新客站建成;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從1994年京石高速全線雙幅正式通車,到2015年京昆高速石家莊至冀晉界公路建成;

從1995年石家莊正定機場正式開航,到2014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動;

從1996年全長41.2公里的二環路一期工程及其配套的五座立交橋竣工,到2014年連接主城區與正定新區的新城大街通車;

……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一份份沉甸甸的工程清單,書寫著改革開放40年來這座城市建設的壯美華章。

數據顯示,目前,石家莊市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88萬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19公里。京港澳、黃石、青銀、京昆、西柏坡高速公路和107、207、307、308等國省幹線在市域內縱橫交錯,實現了縣縣通二級以上公路,村村通油路,形成了以“石家莊市區為中心,高速公路為依託,國省幹線公路為骨架,縣鄉道路為脈絡,放射狀發展,蛛網式連接的公路交通網絡”。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按照計劃,未來石家莊市將通過建設南繞城、西阜、平贊、津石、石衡5條346.5公里,使省會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近千公里,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5.88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

展現在世人面前的,不僅有暢通的地面工程,還有正在地下緊鑼密鼓建設的軌道交通工程。如今,乘坐地鐵1號線換乘3號線,從省博物院到新客站僅用30分鐘。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在2017年6月,石家莊市迎來了地鐵時代,全長30.3公里的1號線一期和3號線一期首開段投入運營,主要解決省城東西向主通道交通需求。

按照規劃,2020年前建設完成2號線一期和3號線一期兩邊段工程,運營總里程達到59.6公里,形成市區東西南北貫通的軌道交通骨幹線網;2020年後,修建4、5、6號輔助線路,擴大軌道交通線網的覆蓋面,最終建成總長超過240公里較為完整的現代化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在此基礎上,鐵路建設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發展。2012年京港澳高鐵開通,2015年津保鐵路通車,2017年石濟客專投用……省會與北京、天津、鄭州、太原、濟南等五大城市的“一小時高鐵交通圈”加速形成,逐步實現了城市之間資源的快速流動和共享,進一步促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個立體化大交通路網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綠化美化 城中處處盡顯園林美觀

從街頭星星點點的綠色,到大街小巷綠意盎然鮮花盛開;從全市僅有的3個公園,到“500米見園”目標的實現。40年來,市委、市政府秉承生態園林建設理念,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為市民提供更多更美的綠色空間。

1978年,平安公園建成開放,雖然需要購票遊覽,但也吸引了周邊無數市民前來觀光遊覽。當時,全市僅有人民公園(現兒少活動中心)、東方紅公園(現長安公園)和平安公園這3個公園。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公園是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產品,是供民眾公平享受的綠色福利。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增加公園面積、提升公園檔次的同時,按照“500米見園”的標準,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不斷建設新的公園。

一座座嶄新的公園相繼出現在城市中,出現在居民小區周邊:裕西公園、水上公園、趙佗公園、石門公園、體育公園……特別是隨著民心河的通水和環城水系的建設,沿線增加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公園。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截至目前,市區(不含四個新城區)已建有大型綜合性公園、特色園、主題公園等各類公園49座,基本達到了“500米見園”的標準,且公園景觀更美,服務更優,功能更完善。

道路綠化是距離市民最近的綠色。石家莊市圍繞建設“林蔭型、景觀型、生態型、節約型”的道路綠化理念,不斷加大城市道路綠化力度。

2010年以來,石家莊市對二環路沿線開展了綠化景觀綜合整治提升,累計新建提升綠地120公頃,新建遊園綠地20餘處,形成了綠量豐富、特色鮮明、景觀靚麗、功能齊全的生態景觀長廊。

主城區內,大規模、高標準的道路綠化景觀提升工作一撥撥展開。2012年,全面啟動了主幹道綠化提升工程,對和平路、裕華路、中山路、槐安路、體育大街、廣安大街和中華大街等7條主幹道增植喬灌木37萬株。

濃重的綠色從城市中心蔓延開來。在城市邊緣,按照“增加綠量、體現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則,全市10多個出入市口,實施了大規模綠化建設,累計完成30餘公里、近130公頃的綠地改造提升任務。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對於缺水的石家莊來說,濱水景觀曾經遙不可及。為進一步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石家莊市以打造城市生態水系為突破口,全面推進水系建設,打造水綠交融、淨河繞城的園林生態景觀。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1999年10月1日,全長57公里的民心河建成通水;2008年,西北水利生態防洪工程實現通水;2011年,全長31公里的東南環水系工程,順利實現“水通、路通、船通、景通、林帶通”的“五通”目標。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同時,我市相繼開展了洨河和汪洋溝綜合整治工作,並全面推進滹沱河生態水系工程建設,逐步修復河流生態環境,形成了一條條主題鮮明、充滿活力、風格各異的濱水景觀帶。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提升品質 “顏值”“氣質”內外兼修

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優質高效的城市管理,是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管理也日益走向精細化。

實現數字化城管,是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的一個里程碑。2009年,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礎上,全市正式啟動運行了數字城管,實現了城市粗放型無序管理向精細化有序管理的轉變。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在數字城管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現代化科技手段,採用城市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城市部件與事件管理法,實現了城市日常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系統。數字城管運行後,有力推動了市容市貌的明顯改觀。

城市的環境衛生,是城市印象的第一要素,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為提高市容環衛管理的精細化水平,2015年6月,全市試運行了“以克論淨”環衛作業考核法,通過對道路、便道上一平方米內的塵土進行稱重,作為評價清掃保潔質量的依據。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採取“以克論淨”的環衛作業考核方式後,通過量化考核辦法,用數字說話,用數字評價,使環衛作業考核從“定性”變為了“定量”,更加科學、準確、公平、公正,進一步促進了城區環衛質量的提高。

同時,石家莊市在堅持日常管理的基礎上,下大決心、下大力氣開展了多次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工作,並投巨資新購置大型清掃車,城區上百條路段全部達到了24小時或16小時保潔;開展了以渣土治理、佔道經營清理、廣告牌匾規範、道路清洗為重點的市容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城市環境明顯改觀。

為做到城市“顏值”和“氣質”兼修,市委、市政府更吹響了向含金量最高的全國文明城市衝刺的進軍號角。

2016年以來,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以“創建文明城,城管在行動”為主題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市容環境“五項提升”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整潔有序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平坦通暢的道路,底色畢現;偏僻的小街背巷,也難覓佔道攤點;街頭路面,幾乎看不到任何違法小廣告的影子……全市開展創城工作以來,城市環衛質量大幅改善,市容管理井然有序,市民滿意度極大提高。

改革開放40年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綜述

2017年11月17日,在第五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石家莊市被順利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奮進40年來,華彩迎蝶變!回望過往的滄桑歲月,我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創新與成長;更看到了城市建設所留下的一道道輝煌印記。追求卓越,超越夢想的石家莊人正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不斷加快推進省會城市建設步伐,一個更加充滿活力、魅力和創新之力的石家莊正在向我們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