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每年都招那麼多人,你知道為什麼總是招不滿嗎?

不知不覺中,2019年國考又成為歷史了。當2019年國考這場筆試結束之後,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只能養精蓄銳,明年再戰吶!今年的國考都還沒有拉下帷幕,大家就想到了明年,還斬釘截鐵的說明年再來。為什麼?因為公務員年年都在招啊,這已經是慣例吶!那麼,公務員為什麼年年都在招,而且招的人數還不少呢?難道公務員每年都很缺人嗎?

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相關的原因吧!

一、部門工作有別,分對外和對內

不管是哪個單位,都有對內的工作和對外的工作。所謂對外,就為管理公共事務,或稱為民服務,這些事是對老百姓有直接意義的並且能直接看到的。所謂對內,就是內部的組織、管理、協調,這方面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或者看到了也覺得毫無意義。

其實,任何組織都要有適當的對內工作,這是很正常的。但毫無疑問我國的對內工作比例高得驚人。這些對內工作包括:平時的會議、總結、報告、檢查、考評、考核等。每次可能花很多時間接待檢查,領導隨意地說句“不錯不錯”就算結束了。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為了應付一次檢查,要提前找人交待事項,準備材料,打掃衛生,拉好橫幅…….經常為了一個材料,反覆改動,實質作用可能並不大。覺得人手不夠就很正常吶。

二、辭職與退休後,需要新人補位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每年確實都是有公務員辭職,有流失必然需要進行補充。所以,每年的招錄人數上升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還有一個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工作人員大面積的退休,或者面臨退休,自然就需要繼續補充,而且,一個團隊也不能全部都是年長的人,也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包括現代化管理方式,年長的公務員可能接受起來就要困難一些。

三、工作效率低下,需要更多人手

通常情況下,基層公務員一有業務上的難題就要問領導,碰上困難了,問領導。領導再去找其他部門的頭溝通協調。這種模式效率往往不高,而且會顯得官僚。加之鄉鎮本身沒有執法權,沒有審批權,只有辦事權。一有事還是得找其他單位來。這種溝通協調佔據了很多時間精力,工作效率難以保證。

而且,鄉鎮交通通常不比城裡,交通不方便還遠。經常為了一點小事,比如說材料上少蓋了個章,填錯了一個數字,就要跑一趟,時間被嚴重浪費了。城裡開會也經常讓人糾結。鄉鎮人員通常週一上午從城裡到鎮裡上班,有時縣裡安排上午開會,這個就麻煩了。

還有一點,鄉鎮副職經常要往上面跑各個單位,要麼要錢,要麼要項目,所以經常不在崗。有人要說了,為什麼不能通過電話溝通?為什麼不能讓科員跑?通過電話溝通不是完全不行,其實已經這樣做了,但很多事還是要當面問,否則搞不清楚。而科員去呢,很多單位的人會認為不夠尊重他們,而且科員掌握的信息和權力也不足夠辦好這些。

大家怎麼認為呢?每年大量招收公務員是什麼原因?你認為有必要招收那麼多公務員嗎?歡迎在下方評論

信息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