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應該上牌照嗎?

燕爾珊珊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電動車規劃化是勢在必行的------而規範牌照則是重中之重,更是要支持,但從現況來看,效果實在不理想。


為什麼路上經常有看到各種電動車違章,為什麼?-------因為無法追責,所以肆無忌憚。國家雖然出臺了關於電動車駕駛規範條例,細緻到電動車的重量、行駛速度、上牌章程等等,但在落實方面,卻還沒有和電動車的銷售端聯繫起來------這就不僅僅是一個、兩個方面的問題了。


銷售端混亂。

嚴格的來講,不是銷售端混亂,而是不合規定的電動車生廠商太多了。作坊式組裝、無生產許可證、無質檢、合格證隨便印的比比皆是。

這些三五電動車,不能上牌,也無法督察。有電子眼又如何?加強罰款力度又如何?別說電子眼拍到了無法追究,就算是當場繳車繳就繳了,我再換臺新的,這部分車主就想著“你奈我何?”

其次,就算是合法的電動車銷售店,也沒有組織形成購車→上牌→保險的嚴謹流程,同時電動車的價格低廉,導致保有量巨大,相關部門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去加強督管。


電動車主不願意接受管制

很多電動車主買電動車就是為了圖個方便、省個錢兒,您還想著他們去跟您上牌、考駕照、買保險?說實在的有點難。

其實在某個問題我提到過關於電動車交規是否嚴苛的問題,但招來了評論區一大群老年朋友的惡語相向,很無奈,但這裡我還得提幾句:

  • 國家並非禁止電動車上路,而是禁止不合規定的電動車上路,您反對證明您的駕駛違規甚至違法了;

  • 其次就是對違章猖獗的機動車主說的:不要覺得圖個一時暢快就把公路當自己家的,生命只有一次


總而言之,電動車上牌是勢在必行,甚至整個行業鏈都要嚴厲整治,不整不足以平亂象。



無聊到巔峰


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上國家工信部《目錄》的電動汽車,這類電動汽車屬於機動車範疇。必須到當地公安車管部門登記上牌照,憑C1以上駕照駕駛。再一種是上不了《目錄》各地為支持低速電動車發展當地政府出的管理辦法,如河北邢臺、山東,上當地牌照,憑C3以上駕照。還有就是雜牌老年代步車,現在無牌無照上路,太多數地區還屬於違法上路。

機動車是符合工信部發布的《全國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相關規定,以及擁有車輛合格證、購車發票、完稅證明、交強險等,而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汽車,按照規定不能上牌。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國家對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上道路行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登記的依據之一是列入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公告》的產品。如果市民購買的電動汽車為《公告》內的產品,也就是在車管所的車輛目錄中能夠查到信息的汽車,就可以到車管所,按照《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所列的對應車輛,申請相應的準駕車型。符合相關條件的電動汽車上牌手續與普通機動車一樣。

現在新能源車掛的是新能源號牌,與此前的藍色或黃色號牌不一樣,新能源號牌為綠色號牌,這項規定自2017年12月份正式施行。而且這張號牌還有很多其他的“講究”,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顏色

新能源小汽車採用漸變綠色,而新能源大卡車則用黃綠雙拼。都寓意著綠色、環保、科技。

2、新增一位

綠色車牌的位數由5位上升到6位,同時只用兩種字母:D,F。D代表純電動,F代表油電混合。

3、消滅假牌、套牌

新車牌啟用新技術。這張牌是誰做的、什麼時候做的、誰領走的,全都能追溯,全國統一管理發放。

4、“特權”

以成都為例:凡懸掛綠色車牌,不受尾號限行;大量停車場免費兩小時;而送貨的快遞車,只要是綠牌,隨你送。


汽車觀察家


感謝提問!我是知識問答百科,我來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您這裡說的應該是低速電動四輪車吧,新能源汽車肯定是要上牌的,昨天小編寫了一篇關於低速電動四輪車的問答,引來了不少長輩的反駁,其中不乏個別低素質的倚老賣老的大爺,但大部分還是非常有素質的。
小編昨天提到了橫衝直撞這個詞,小編也說了這種情況發生在三四線城市車站拉客的比較多,有的朋友說這個詞用得有點過了,您去三四線城市車站體驗一下,就知道這個詞用得過不過。但也有個別老年人同樣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規,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上牌,違章成本低,甚至可以說沒有成本,處罰無處下手。比如最常見的低速佔用機動車道。所以如果想正規上路的話,上牌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您開四輪車在路上,又不違章遵守交規,怕什麼上牌?按照機動車的處罰來,闖紅燈200,壓線200,不按規定車道行駛200,亂象就會好很多。


昨天的觀點無外乎幾點:第一點,我遵紀守法。您一個人遵紀守法就能代表所有四輪車司機都遵紀守法了嗎?為何不反思一下為什麼機動車主看到低速四輪車都要繞著走的怪象呢?這裡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機動車主應該都知道吧?第二點,出事故的大多是機動車。是機動車,機動車出事故有保險有保障,您電動車有嗎?電動車逆行和機動車相撞的話您猜猜機動車主有多大責任需要賠償多少經濟損失?再進一層說,四輪車的保有量有機動車大嗎?您認為您這個邏輯合理嗎?如果兩車數量對調一下,就照目前這個管理規範和駕駛人員情況來看,交警天天就要忙死了。

低速電動四輪車確實方便,值得推廣,還能促進節能減排,但是必須像機動車一樣規範化管理,不僅僅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利益,更是對別人的安全和利益負責。如果您嚴格遵守交規,那又何懼上牌規範管理?害怕的都是那些平時在路上不安分的人吧?


知識問答百科


關於電動汽車應不應該上牌照,這個可以明確的說,是需要上牌照的。

一: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確規定非機動車的車速不得高於15公里每小時,也有最近說要提升至20公里每小時,而且車身重量限制在40公斤內,但是不管是15還是20公里,目前的電動汽車的車速都遠遠高於這個車速,並且重量也遠遠大於。所以電動汽車在劃歸上是屬於機動車,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十一條中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應當懸掛機動車牌號,放置檢驗合格標誌、保險標誌,並隨車攜帶機動車行駛證。

二:關於目前一些老年代步車,也有屬於電動汽車,現在人們常稱之為助力車,而且有的車輛都是小廠、非正規廠家生產。這種車輛在法律上目前還有很多法律法規的漏洞,各個地方對於這種車的規定也是不一樣,有的地方是直接劃歸為機動車,有的地方劃歸為非機動車。

三:如果大家在購買電動汽車的時候,還是選擇正規途徑,大品牌,確保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證,並且配合地方法律法規的規定,正確合法的上牌照。根據我國《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規定,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處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所以電動汽車在上路前大家一定要先取得電動汽車牌照和機動車駕駛證。


智軒科技123



星辰191549800


支持,上牌接受管理約束比禁止好。相信兩輪電動自行車的新國標定下來後會有電三輪及電動汽車的標準。我認為登記上牌(綠牌象徵著綠色無汙染)前先學習交通法規,懂得才有素質,懂得才可能文明行駛。


要是任由電動汽車的駕駛員飲酒駕駛或隨意變道等不文明行為會引起很多人反感。要是導致了交通事故更有禁止的可能。以電為動力的車無尾氣排放綠色環保,適合短距離行駛。但要想不被禁止就必須做到文明行駛,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要想文明行駛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強制性學習交規和上牌。強制性學交規和上牌是最起碼的要求,請各位要開電動汽車的駕駛員予以配合。


情感237449850


電動汽車作為未來發展的替代品,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也有很多安全隱患,和現在燃油汽車一樣必須上牌照,現在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馬路上小區裡全是車很多亂停車的找不到車主,在一個如果車輛肇事逃逸通過車牌號能把車輛找到並找到車主,所以車輛不論是不是電動車都得上牌照


順其非然


這是絕對支持的。一個規範化,制度化的通暢的交通狀態是大家所需求。而駕駛技術做為一種生活技能,還是需要國家及社會的認可。目前一些現象,如老年代步車無需駕照等,只能是加據交通狀態的惡化,無序化,且對交通事故的認定造成不利因素,加重交警的工作量。加劇對公路載荷力的需求。此類車輛的隨意行駛會加大事故的發生率,產生堵、滯、塞等種種現象,它的停放又對停車場提出更大的土地需求。

以上種種原因,所以我認為,車輛可以使用,要在政府的許可及認定後使用。做到查有據,認有人,否則只能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


愛妳無理由



泛泛車談


謝謝悟空:對上面的問題我是大力支持.現在路上的電動車和老年代步車,越來越多。而且有部分交通事故的引發.在城市都是這些車輛間接操成的.而且他們在路上,不按交通法規行駛。現在社會現象都是車讓人而不是人讓車,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就是這些老年人倚老賣老,對他們的行為憤怒又不敢得罪,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所以說對電動汽車和老年代步車。必須上牌照嚴加管理,這樣才有助於社會的前進發展。我認為作為一個老年人應該更應該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自己生活了一輩子,很多老年人不知道尊重別人,就想另人尊重他,話說白了你是弱勢群體我們該尊重你照顧你反過來你不尊另人,久而久之,另人能尊重你嗎?肯定就有看法了,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有大部分老年車和電動汽車站道行駛、違規行駛、亂停亂放,這就是社會的亂象。所以我很支持電動汽車和老年車上牌照,統一規範管理,加強違規行駛車輛處罰機制,特別對老年人開的車應該在行為上,行動上進行大力規範。叫他做出榜樣才對,作為我是社會的一員,將來也要步入老年行列。作為老年人在各個方面行動都不如意,所有社會的人都要尊重老人、尊敬老人,幫助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很多現象,真的很違揹人的意願,有很多老年人不知羞恥!認為自已就是大哥,我看你把我怎麼樣!有的老年人真的,都不知道從思想上反省,想想社會各方面都在幫助我們,我們為什麼不為社會做點貢獻呢?不為兒女們著想呢?少給社會添亂,作為老年人,更應該是年輕人的榜樣。這樣才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