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士兵寧願用普通手槍,也不會選“沙漠之鷹”,為什麼?

黑娃愛瘋


打仗的時候手槍本來就是用來自衛的武器,甚至想當一部分步兵都是沒有配置手槍的。

上帝給了你兩隻手,不是為了讓你拿手槍去打仗的,手槍的初衷就是短小,便攜,便隱蔽。而沙鷹,M500之類大口徑手槍生產的概念就走的是裝逼打獵拍電影這套路。

話說這麼大一把東西揣著你不硌得慌?

火力和威力又比不過小口徑步槍,也不便攜,後坐力大到難以忍受,2KG的重量讓你基本沒法單手快速掏出來,瞄準就更不提了,抖的一P,槍口焰大到能烤肉,室內一槍能閃瞎你的狗眼,你說要這玩意幹嘛


瘋狗的輕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B13(猜猜是什麼)沙鷹沒什麼用。

就像軍武最前哨說的,沙鷹設計是狩獵手槍,而不是戰鬥手槍。

沙鷹最大的優勢是威力大,射程遠。

它的射程在100米以上,也曾有美國佬使用加長槍管擊倒了200米外的麋鹿。

同時,它的威力大,使用11.43毫米子彈,一槍可以造成人體嚴重傷害,甚至可以近距離穿透汽車引擎。

但是,戰鬥手槍和狩獵手槍是兩回事。

沙鷹的缺點很多:

第一,後坐力強勁。

薩沙沒玩過沙鷹,這玩意國內沒地方可玩。

根據美國的讀者說,沙鷹後坐力很大,單手射擊的話不但要反覆訓練,而且體重要80公斤以上,不然控制不住。

曾有小個女士單手用沙鷹射擊,導致手腕扭傷的。

雖然大部分戰鬥手槍也是雙手射擊,但後坐力沒沙鷹這麼誇張。

後座力強就讓射擊訓練難度大很多,同時嚴重影響連續射擊。

現代手槍槍戰,雙方通常都是對準一個目標極短時間連射2到3槍,以提高命中率。

沙鷹連續射擊能力弱,就嚴重影響實戰性能,除非你的槍法真的超級準確。

第二,重量大,體積大

沙鷹體積很大,槍長270毫米,而微型烏茲槍托向右摺疊時全長只有250毫米。

沙鷹空槍就有2公斤,而英格拉姆Mac10式衝鋒槍空槍才0.6公斤,微型烏茲裝25發彈匣也就2.2公斤。美軍制式M9裝滿15發子彈才1.1公斤。

沙鷹的槍太重,對於手槍速射和長期攜帶都有很大缺陷。

說白了,我背這麼重這麼大的手槍,還不如背一支這種衝鋒槍了。畢竟衝鋒槍近距離火力不是手槍可以相比的。

第三,裝彈太少

沙鷹只能裝彈7發,如果腦子壞了還可以在槍膛裡面裝1發。

而M9則是15發,而我國5.8毫米92式手槍也可以裝彈20發。

沙鷹定位為軍用手槍,那麼就必須具有更多的裝彈量。

區區7發子彈,也就是100年前美製M1911手槍的裝彈量,後者目前已經被淘汰出軍用手槍。

總之,沙鷹不適合軍用,更不適合警用。如果用於私人射擊愛好,拍拍電影,甚至去狩獵都是沒問題的。

這也是為什麼沙鷹沒有裝備任何一個國軍軍隊的原因。


薩沙


坦白而言,"沙漠之鷹"的定位本身就不是戰爭環境,而是一款狩獵手槍!因此你可以將其歸類為文娛活動用具或者是具有升值潛力的收藏品!

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需要配備手槍的士兵和軍官除了需要考慮武器的殺傷威力以外,輕便稱手也十分重要!進行過全武裝越野的朋友應該清楚,當體能負重達到極限的時候,哪怕肩頭落一片樹葉都難堪重負!

僅槍身重量而言,"沙漠之鷹"有兩種質量:0.357口徑和0.44口徑的重量均為1.715千克;0.5口徑的則為2.05千克。參考我軍現役制式手槍QSZ92,其分為0.9口徑和0.58口徑兩種,滿彈情況下前者重0.943千克、後者重0.8792千克。

反觀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國的軍用制式手槍,雖然性能、口徑規格等有所不同,但"輕重量和便使用"都是統一參考要素。以德國的P8手槍為例,其空槍僅重0.72千克!

除重量這項"軟肋"外,"沙漠之鷹"為追求單發殺傷力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後坐力大的問題!沒有經過一定訓練的人使用時,不僅很難命中目標,甚至還有可能誤傷自己或他人。試射過該槍的人曾說:只有體重在132磅以上的人才能正常使用它。

另外,由於"沙漠之鷹"很大程度上屬於把玩或收藏槍械,其內部構造也追求精益求精。這一點根本不適用於爭分奪秒的戰場:一旦出現故障很難進行維護。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沙漠之鷹由美國的馬格南研究公司研製,最初叫馬格南之鷹,後來因為公司能力有限,無法完成後續研發,就將其交給了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熟悉的沙漠之鷹手槍。

槍彈威力大和剛性閉鎖帶來的較高精度是沙漠之鷹少數幾個優點之一。沙漠之鷹手槍太過沉重,幾乎趕上了一把M4步槍空槍的重量,而這樣的武器在使用時也非常不便,其碩大的體積導致其攜帶不便,需要使用專門的攜行具才能。沙漠之鷹手槍的彈容量也很成問題,僅僅7發的彈容量實在太低,如今的主流新式手槍基本都在10發以上,就連M1911系列手槍的一些現代改進型號都能達到十餘發的水平。

它的實際動能還不如小口徑步槍,並且由於彈頭質量巨大,所以裝藥也猛,後座也比較 大,開槍之後,由於後座,射手需要花半秒左右的時間來將槍穩定下來,才能繼續射擊,雖然說訓練也會使這個速度變快,但是依然遠遠慢於普通手槍的射擊速度與靈活性。


跪射俑


說到手槍這種武器可是很有歷史了,早在我國南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手槍的雛形,通常被叫做火銃,這種武器是用竹子做成的,基本上沒什麼殺傷力,不過原理就和現在的手槍差不多,到了明朝又出現了三眼銃,可以同時發射三顆子彈,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這種東西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武器了,可惜中國沒能把這種武器發揚光大,後來這門技術被外國人帶回了他們的國家,並且製造出了金屬的手槍。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手槍型號有很多,不過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沙漠之鷹”了,我們在各類射擊遊戲上還經常能看到“沙漠之鷹”的身影,尤其是當年反恐精英這款遊戲火遍全世界後,這就更加提高了它的知名度,在世界範圍內算得上是無人不知了,慢慢“沙漠之鷹”就成了手槍界的扛把子。

其實在現實中“沙漠之鷹”也一直都是手槍當中的大熱門,很多手槍迷都非常喜歡這款武器,還有很多中東的富豪專門給自己定做純金版的“沙漠之鷹”,這使得這把手槍看起來更加耀眼了。“沙漠之鷹”能夠出名,很大一方面也歸功於他的外表,沙鷹有著和其他手槍不同的外型,閃閃發光的金屬外殼和較長的槍身讓它顯得非常好看和酷炫。不過就是這樣的一把手槍竟然不算是軍用武器,在從誕生到現在的三十多年內,它一直都沒有被任何一支軍隊使用過,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很多人肯定覺得手槍的威力越大越好,希望能用手槍打出步槍的感覺,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並不是威力越大的武器就越實用,真正適合作戰需要的武器才是好武器。沙漠之鷹雖然威力強勁但是從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不是為了軍用而生產的,所以它的各種指標都不符合軍用手槍的標準。

“沙漠之鷹”最嚴重的一個缺點就是重量太大了,能夠達到足足兩公斤,雖然這在我們看來並沒有多重,但是對於在戰場上作戰的士兵不一樣,他們在戰場上需要攜帶大量的物資和彈藥補給,每個人的負重都在25-30公斤左右,在這個條件下每增加一公斤的重量對士兵們來說都是非常難以接受的。而且威力大的武器勢必會有非常大的後坐力,普通士兵用起來非常不方便,也正是因為這兩個缺點讓“沙漠之鷹”很難進入戰場。

所以說什麼東西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我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個方面就妄下定論,就像我們看待一個人一樣,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過分誇大。大家對“沙漠之鷹”又瞭解多少呢?


傘樹先生


首先第一、沙漠之鷹太重了,空槍差不多要2KG,在戰場上這個極大增加了戰士的負擔。第二、後座力太大,槍聲太響,戰場上很容易暴露,暴露意味著……第三、太嬌貴,不能適用各種戰場


Mark3764


一般士兵不用手槍。手槍的有效射程在十米以內。只有保安和警察常用。

士兵如果佩戴手槍,唯一的目的就是掩護自己拿到步槍。

沙鷹基本就是個玩具,殺傷力在步槍面前不值一提,但卻難以掌控。而且難以維護,每次開槍後都要擦槍油,空氣稍微潮溼就會生鏽,穩定性實用性太差。


大牛皮屁


有的東西功能太多用起來不方便。


曾經179207021朱龍寶


沒開兩槍,自己先崩懵了…


辣湯胡


太貴了,可以購買衝鋒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