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來自秋天的秋


一:農村老人 年邁後如何消遣晚年時光?

在農村地區種莊稼的人除了種地外,很少有其他收入。這些老人年輕的時候,他們仍然是年輕的,強壯的,並且能夠自己謀生。但是當他們年老時,這些老人的體力就會變得很弱,運動也很困難。農村老人能用自己的生命做些什麼?

二:不甘寂寞

已經忙碌一輩子了,突然閒下來了,不習慣。所以為了讓自己充實一些,選擇了下地幹活。

三:農村老人與城市老師的差異

農村老年人的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知道,農村老人與老年後城市老人最大的分別是,城市老人退休後可以領取退休金,而農村老人只能靠自己種地打零工來補貼。雖然每個月國家都會有幾十元的生活補貼,但這遠遠不能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問題。

許多農村老人已經勞動多年,這些老人的身體已經開始生病,支撐不下去了。但是如果他們要靠子女過活,對子女來說也是一個特別沉重的負擔,所以他們為了不麻煩子女,就會選擇自己工作,以減輕子女的負擔。所以在農村,經常能夠看到六七十歲的人還在田裡幹活。這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歌手鄭權


有專家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這位專家是什麼專家?放下專家的架子,到農村去看一看,去轉一轉,實地調查一下:農民70歲了是怎麼樣的生活?生活環境怎麼樣?70歲的農民靠什麼來生活?然後就不會再這麼說了。

簡單的描述一下,大多數70歲的農村的老人的生活狀況。70週歲的老人在家裡一般都是住這地兒的,而且不是太寬敞的茅草房,或者是破舊的磚瓦房。屋裡只有一張床,一個飯桌,一箇舊電視,兩口缸,一個燈泡,還有一些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儘管房屋很小,但也顯得空蕩蕩的。對於城裡人來說,這應該叫家徒四壁。



農民的溫飽問題的確解決了,但農村老人吃的一般就是炒青菜,而且這頓剩了下頓接著吃,還有鹹菜,或者偶爾能見到一點肉,不過很少有機會,除非家裡來人或者是子女給一點。城裡人說,農民吃的都是有機綠色的蔬菜和糧食,屬於養生而且無公害的食品,但是如果到70歲農民的家裡生活一段時間,就不會這麼說了,而且也不會適應這麼清貧的日子。

70歲的農村老人,就目前國家給予一百元左右的農村養老金的補貼,這點生活補貼僅夠農村老人的油鹽醬醋和水電費的支出。一旦頭疼感冒,日子就過得很窘迫,甚至還要借一部分錢來看病,當然得了大病那只有子女來出錢治療,否則的話只能等死。



總之,70歲了的農村老人,必須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開支,至少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當然也是減少子女的經濟壓力,活到老幹到老,這就是農民的宿命。因為農民沒有像城裡老人那些高高的退休金來養老,他們也不想勞動,也想像城裡老人一樣,到公園裡散散步,打打太極等運動方式鍛鍊身體,但是農村老人沒有辦法,也無可奈何。因為還要生存,因為生存就要吃飯,因為吃飯必須得勞動,甚至還有一些70多歲的老人,為了子女還必須到工地幹活搬磚。專家你說現在農村70歲的老人不幹活能行嗎?


宗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