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了,為什麼有些農村孩子讀書卻越來越難了?

世世代代是農民


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了,為什麼有些農村孩子讀書卻越來越難了?在農村確實存在孩子上學困難的情況,但是並不像題主所說讀書越來越難,而只是部分情況下存在上學困難的情況,個人認為現在農村孩子上學困難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資料費用比較高

首先九年義務教育並不是完全的免費,免除的是學費以及書本費,但是一些課外輔導資料的錢還是需要家長出的。

現在的孩子都要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小孩的課外輔導班費用就很高,不僅包括書本費用還包括請輔導老師的費用,甚至在一些農村地區,若是農民不出錢給孩子上輔導班,小孩連課本都學不完的情況。這些輔導的格外支出就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二、農村孩子少

受計劃生育的影響,農村也是計劃生育監管的重要地區,很多農村地區的計劃生育實行的都比較徹底,農民都是一個孩子,也就導致農村村裡的孩子越來越少。

再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會進城買房,努力進城工作和生活,在農村的年輕人少了,自然小孩的數量也就會減少。很多村裡的小學都被取消了,現在基本一個鎮上只有一個學校,很多村離鎮上很遠,小孩上學也就表現得比較困難。


這兩個就是導致現在很多人認為農村孩子上學困難的主要原因。農村孩子少的問題暫時沒辦法解決,只能把孩子儘量集中起來,主要是補習班輔導班的盛行,跟很多農民額外增加了不少負擔,希望經過有關部門的監管這種輔導班、補習班會更加正規起來,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真正的幫助。


果然悠


看到這個問題,心情確實有點沉重。因為前段時間老家,聽說村裡的小學關閉了,沒有一個學生了,唯一的一名校長兼老師在鎮裡邊做生意。不僅如此,就連鎮中,學生也不足百人。


那麼四鄰八鄉的孩子都去哪裡上學了?不用說,縣城!除了極少學生進了縣城的公立學校,大部分的孩子都進了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收費是相當高的,一般來說,每學期3千左右,還不包括生活費。一個孩子每週車費、生活費下來按100元算,一年生活費又得4000,這樣下來,供一個初中生,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那麼家長為什麼願意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呢?

首先:農村的基礎教育力量薄弱,老師缺乏。有的人可能會說,現在國家每年都要招聘大量的特崗老師,這些特崗老師,不都是充實到鄉村小學去任教了?怎麼還會老師缺失呢?事實是。很多特崗老師分到鄉村學校,也不過是個過渡,很多老師幹不了幾年,千方百計都調回了縣城,調不會去的,也想辦法參加別的考試,尋求新的就業崗位。有的甚至願意呆在城裡的私立學校,也不願到鄉村學校去任教。畢竟農村條件艱苦,對於在優越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對於到大學殿堂裡鍍過金,習慣了城市生活的畢業生,讓她堅守農村教育,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其一。


再者,農村的現實決定的。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父母都願意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從心理上來說,尋求一點安慰,感覺沒有虧待孩子。農村人攀比心理嚴重,看到人家的娃去了縣城,也不甘落後,想辦法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至於孩子學習成績到底如何,卻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不能不提,現在私立學校越來越多,這些私立學校為了生存,不惜和公立學校搶生源。每年寒暑假,私立學校的老師全員出動,深入到各家各戶,耐心地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對哪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千方百計都要把學生挖走。優質生源的流失,也是農村教育舉步維艱的一大原因。

我國從1994年開始實行義務教育,目的使更多的適齡兒童接受教育,全國提高國民素質。不過,現在初中輟學的孩子大有人在,而且絕大多數是農村孩子,不知這種情況何時能得到改善?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等花開2579


農村中小學撤併嚴重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了,但是農村的孩子讀書並沒有越來越容易.其實這一現象在全國上下都是如此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農村中小學的撤併.從2000-2010年,這十年間,每天都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中學,幾乎每過一個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結果導致農村小學生學校離家的平均距離為5.4公里,中學離家的距離平均為17.47公里.這樣就導致農村中小學生上學距離變大,上學困難也就此形成.


廣大農村地區留不住優秀老師

教師待遇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點,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教師的工資遇確實是低.以至於留不住人才,稍微年輕的老師要麼去縣城要麼去大城市打拼,都比待在農村強.而留下來的老師則一般年齡偏大,很多也面臨退休.這樣就導致廣大農村地區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質量也就提不上來.無數家長依此情況,乾脆將孩子送到城裡的學校裡去上學.

城市學校配套又稀缺導致上學難

將孩子送到縣城裡的家長們,又不得不面臨教育資源稀缺的現狀.公立學校太少,裝不下這麼多學生.而政府在建設新學校方面又遲遲沒有行動,要上學校可以,先買個房試試,於是學區房學位房就出現了.買不起房子的,對不起,沒有資格在這裡上學,要麼回農村要麼選擇私立學校.於是政府的第二個手段就出現了,鼓勵民間資本開辦私立學校,於是家長們選擇私立學校,然而,私立學校可不是慈善機構,是要掙錢的.學校動不動以萬計,否則回農村.於是無數家長又頂住壓力送孩子上私立,沒錢的只能回農村了.

不得不說政府的牌打得真好,不僅將地賣了一個好價錢,又把房子炒起來了;同時又引入了民間資本將私立學校辦得風聲水起,還節省了財政資金對教育的投入.然而,要認識到最後受苦的卻是百姓,不得不為撤併學校帶的後果買單.


學霸數學


這是偽命題。農村義務教育是執行免費的教育,不錯,免費是指三免,即免學費、免課本費、免作業本費。但是自願徵訂教輔資料是自費項目,而且在學校選購只能是由各省政府採購中標的新華文軒指定書目,任何學校不得強迫購買。

在農村,恰恰一些家長比較刁鑽,一邊購教輔一邊告學校亂收費,總覺得義務教育就是一分錢不花的教育。同時,管理上更麻煩,他們認為把娃娃送到學校就完事,既要教育高質量又不願配合學校加強管理,嘴上說你管嚴格點,實際上老師千萬要小心,出了丁點事,你老師吃不了兜著走,這種案例和教訓實在太多太多了。


教育心語絲絲智慧


以前家裡條件不好,沒有錢上不起學,現在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了,還是上不起學,特別是一些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樣?不是說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越來越窮,而是上學的成本太大了。

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只是免了一些學雜費,但是現在上學的費用名目是越來越多,收的費用比學費都還要多了。以前上學的時候費用最多的就是學費和課本費,一學期下來也就幾百塊錢,絕大多數的家庭還是負擔得起的。現在學費是沒有了,但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費用缺多了起來,你還不可以不交。

在村子裡經常聽到一些學生的家長們說,學校時不時又要學生交錢,都不知道交了那麼多錢花到哪裡去了。一年兩三套校服,一套就要一百多,光是讀小學六年最少都要訂十套校服。另外每個月的餐費也是一筆錢,學校規定每個學生都要在學校裡用餐,吃完午餐以後再回來。明明是可以回家吃午飯的,學校偏偏要讓學生在學校裡吃飯。


此外還有課外的補課費更是一筆大的支出,這筆錢雖然說是自願支出的,但是作為家長看到別家的孩子去補課,你家的不去行嗎?當然是不可以了,就算收費高也要咬咬牙把孩子送去啊。現在的競爭這麼激烈,跟不上別人的步伐就被別人甩到後面去了,哪個家長忍心啊。

再者就是撤點並校的原因讓孩子們上學越來越困難了,原本可以在家門口上學的,但是撤點並校實施以後,整個鄉鎮的學生都要集中到一個點上學,所以就加重了孩子們上學的難度。同時家長們的陪讀現象也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學校師資力量弱也是一個根本的問題,農村的學校留不住優秀的老師,師資隊伍不穩定,教學質量不如意,導致了很多家長不放心把孩子送到農村的學校裡去。索性送到縣裡或者市裡的學校去,這時候又面臨一個學區的問題,擠不進去公立的學校,只能去一些私立的學校。私立的學校可不是做慈善的,沒有錢讀什麼書啊。

教育是百年大計,國家的根基,農村孩子的教育更需要得到國家的重視與扶持,解決上學難的問題。儘快的落實城鄉之間的教育公平。


大三老學長


曾去一個鄉鎮中學考察,問了學生開支情況。學雜費是免了,但其它費用還得交 。有教輔費、校服費、試卷費、競賽費、水電費等等,再加上孩子住宿,還要有伙食費和零花錢,這些加在一起,對於缺乏現金收入的農村,如果同時有幾個小孩在讀書,更是一筆大的支出。

農村孩子面臨的不單是費用問題,家長為了解決教育和建房問題外出打工,卻又造成了更大的問題:"留守兒童"。各個班級,最少的是百分之二十,最多的是百分之七十是"留守兒童",祖輩對孫輩的管教很無奈、無力,形成了農村孩子對於學習大面積地不上心。

鄉鎮初中的教學質量基本是浮雲,幾百個學生,考上重點高中的也就十幾個,能讓全部學生安心讀完三年就不錯了。這或許是鄉鎮初中的一聲嘆息吧。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個人觀點:先說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是我知道的一個真實事件。

因為村鎮全部學校取消了,孩子上小學也要去城市裡,小學還沒有住宿,只能大人陪讀。

一個村裡剛好有3個孩子,就3個母親去陪讀。半年後~因為某些原因有二個孩子的母親跟人跑了,第三個人家急了,就把老婆接回來,讓丈母孃陪讀~3個月以後,丈母孃也和人跑了!

於是好多人感嘆:一個無奈的陪讀早就了【孩子成了文盲了,老婆成了流氓了,丈夫家裡瞎球忙了】


用戶1341913711455


九年義務教育實施了多年。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適齡孩子都紛紛選擇輟學。這樣的社會情況,到底是什麼問題所造成的呢?


缺少家庭教育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這就造成了農村兒童失去了家庭教育,沒有了束縛,天性愛玩耍的孩童荒廢了學業!


家長不重視教育

雖說都知道農村孩子讀書時唯一出頭的路子,但是許多家長就是不重視。寧願熬夜打麻將都不願意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寫作業!還有許多的家長開玩笑說,讀書沒有用,就敷個幾年,出來和我種田吧!根本上的不重視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學習無用的思維,導致對學習不重視!


面對誘惑太多

現在的孩子身邊有太多的誘惑,比如手機,電腦,電視這些電子產品,都在誘惑這農村孩子。在學校放假時,成群結隊的農村孩子都集結在能夠上網的地方,然後各自捧著手機玩上一天的遊戲。


從小被灌輸的“關係大於努力”的觀念

在農村,“有人脈”是一件令人羨慕的本事,僅次於有錢。無論是孩子上學,還是醫院看病,或者是安排工作,基本上只要你“有人”,事情就能順利的多。孩子從小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下長大,就會輕視努力奮鬥的重要性,會認為無論怎樣努力讀書,依舊不會改變什麼,因此得過且過成了常態。


教育資源短缺

各地教育教學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村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成績,不得不選擇讓子女進行課外補習,以提升學習成績,增加升學競爭的資本。但培訓機構的收費往往很高,這無疑對於農村家庭經濟又是一筆不菲的經濟支出。很多家庭因無法支撐孩子的讀書成本,而就此放棄。


我們是關注中小學教育的洋蔥數學,點擊關注,成為家長們的教育好助手


洋蔥數學


根據我的個人所見所聞發表一下意見!一是很多鄉村小學撤掉了,從幼兒園開始必須到更遠的地方去讀書,甚至城裡去讀書,額外增加了家庭的負擔!不但要租房子,還要一個大人陪讀,這費用開銷,遠大於免學費!二是,幼兒園的費用公辦也要3000多一學期,私立是2000多一月,這對於農村來說是很貴的!三是,中小學雖然免了學費,沒有房產和學區房,在城裡也只能讀比較差的學校,雖然相對於農村小學要好一點,但和學區房沒有可比性。可雜費,早餐費,補課費,資料費,加起來那一點學費算啥呀!四是,物價上漲,房價上漲,導致城裡的房租費,日常開銷年年上漲!相對於農村的自產自銷,那點學費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五是,需要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不但幹不了農活,還要增加一個人的開銷,比如說農村的菜,糧食基本上沒法種了,全靠買!當然,這可能有小孩出生率少了,農村小學入學率低了有關!也可以說,這個免學費沒有直接關係,但現實情況是農村壓力更大了!以前是,讀書成績不好的,上個初中畢業也就出去打工了!也就不是特別在乎學校好不好問題,只有成績好點的會考慮這個問題!但是現在,小學初中進到城裡不怎麼好的學校,也未必能改變這種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學區房是絕大部分農村邁不過去的門檻!不足之處,請大家補充!


慎言54054606


九年義務教育早就已經免費了,可是為何有些農村的孩子讀書卻越來越難了呢?據我所知,我所在的學區以前有23個基層小學,現在只剩下寥寥的十幾所小學了——那些不足百人的學校在最近幾年全被撤併了。這樣一來,那些原校周邊的孩子就尷尬了——到底要去哪個地方讀書呢?是去鎮裡的中心校就讀呢?還是乾脆去城裡的私立學校就讀?

這些學校為何被撤併了呢?一方面,是因為“孔雀東南飛”,優質的師資力量向比較繁華的城區實小或者中心校湧去;另一方面,農村一些孩子的父母在外頭混得不錯,所以讓自己的孩子跟在自己身邊,久而久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生源數量和師資力量就成了最大的短板,諾大學校只剩下“大貓小貓三兩隻”,自然離撤併也不遠了。

農村規模較小的學校不斷撤併,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

對於大部分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而言,撤併一些規模不大的學校,把教師集中到規模更大的學校去,既便於管理,又可以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此舉對教師隊伍的整合和優化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故此,撤併農村較小規模的學校,對於一個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而言,利大於弊。

但是,對那些原本在規模較小的學校讀書的孩子們而言,學校被撤併了,他們何去何從?去鄉鎮的中心校?這些孩子可能會被中心校原本的學生當成“外星人”——成績差、品味差、知識面窄,很多事只能拖班級的後腿。去城區的私立學校?要去的話他們早就過去了,何必等到學校撤併的這一刻才過去?城區的私立學校,那可是“貴族學校”,學費貴不可言,學校周邊的一些課外輔導機構更是眾星拱月般環繞著,如果沒有時不時地進去“消費”的話,很可能會輸在傳說中的“起跑線上”。

故此,那些沒有“分流”到鄉鎮中心校去的農村孩子,他們去了城裡的私立學校,一年的學費至少要交五位數。這對家境不怎麼富有的農村家長而言,相當於“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時,就算這些家長咬緊牙關把高昂的學費交上去,還有其他琳琅滿目的問題等待著這些進城的孩子,比如這些孩子生活很難自理,比如這些孩子跟不上私立學校的節奏,比如這些孩子各個方面都不如私立學校的大部分孩子……

您覺得農村學校因為規模較小而被不斷撤併,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