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貴州人說他們的祖先是江西人?

變有錢幹啥都行


貴州因為地理位置原因,直到明代才正式建立布政司。像我們所熟知的山西洪洞大槐樹、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等移民傳說,政府都是主力,因此也留下了諸如解手、小腳趾等帶有官方強迫性質的移民故事,

但是貴州有所不同,貴州移民更傾向於兩種:一是軍事移民,這是政府軍事行為,移民籍貫難以確定;二是自發性移民,尤其是貿易移民。

《紫江朱氏家乘》 圖片源於上海圖書館

既然是貿易,就少不了在歷史上極為著名贛商,也即江右商幫,是中國歷史上十大商幫之一,曾與晉商、徽商等鼎足,所以不少江西人前往貴州貿易,如在銅仁府(現在的銅仁市)有不少江西人“抱布貿絲、遊歷苗寨”,貿易的範圍包括木材業、紡織業等。如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著名收藏家朱啟鈐所編纂的《紫江朱氏家乘》記載其始遷祖德泰公,世居江西臨江府新喻縣擢秀鄉長樂裡吳塘長髮太皞洞,生順之、敬之二子,順之歿於馬鞍山,支系失傳,敬之“貿易至黔”,也即是從江西貿易至現在的貴州開陽縣


楚邾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因為我就是祖籍江西的貴州人。

因此我研究了江西教育學院章文煥教授的文章,他認為在明清兩朝,江西省有過三次人口大遷徙。

第一次人口大遷徙發生在明代洪武年間,即所謂“江西填湖廣”。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后,不斷進兵湖廣和雲貴,都以江西為基地,軍需給養任務繁重。當時江西人口接近1500萬,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而為了招攬移民耕墾,朱元璋在兩湖地區實行放寬賦稅的政策,所以很多江西農民就往兩湖地區遷移,這是第一次。

江西第二次農民大遷徙,發生在明代中期,又叫“流民進雲貴”,其原因起於豪富佔田。有錢有勢的大戶們巧取豪奪,佔田佔地,並弄虛作假轉嫁差役於農民。嘉靖八年贛南巡撫周用上奏朝廷,列舉了豪門向農民轉嫁田賦的花樣有十餘種。官府與豪門勾結,致使農民走投無路,上山為匪者有之,加入農民暴動者有之,而大多數破產農民則背井離鄉去尋找生路。湖廣平原落戶已很困難,不少流民只有遠走雲貴高原和湘鄂西部山區。據葛劍雄編《中國移民史》,江西在雲南民籍軍籍移民有70多萬,其中軍籍25萬,流民近30萬。拿當時全國人口基數來算,這一數據己很可觀。

江西第三次農民大遷徙,發生在明末清初。明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以及張獻忠稱帝、吳三桂反清,戰爭不斷,致使四川人口大減,田園荒蕪。康熙年間,四川巡撫張德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摺,提議遷移湖廣民眾來川。康熙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官民“攜帶妻子入蜀開墾者準其入籍”、“其他省民在川墾荒居住者即準其子入籍考試”,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及相對輕得多的租稅,吸引在江西山區落籍的客家人以及土著贛人展開了以四川為目標的一次新的人口遷徙。

據我家族譜記載,我祖籍在江西臨江府大橋頭,於明朝萬曆年間隨著軍隊來到貴州,不在上面三次遷移內,明朝萬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楊應龍舉兵反明,朝廷急調24萬大軍分八路進發,於次年攻破海龍屯,平定播州,播州就是如今的遵義。後來這些兵士一直駐守在這裡,如今在貴州保守估計有500萬人祖上是從江西遷徙來的,所以現在有很多貴州人說他們祖先是江西人。
(遵義海龍屯)


向黔看一看


這個確實是,貴州和江西的淵源很深,不僅我身邊好多貴州人,都說祖籍是在江西遷過來的,而且一些古籍也有記載。

△江西婺源儺戲

歷史上,江西的人口有很多次大遷徙,一些是由於國家下令遷移的,比如明代的“調北填南”、明中期的“流民進雲貴”等,當時,很多軍戶、民屯,進入貴州,解決江浙、江南一帶人多地少的矛盾,現在黔中地區的安順、貴陽,都還看得到“屯堡文化”,也就類似於屯兵的軍戶。歷史上,還有“江西填湖廣”的說法。

再有就是到貴州躲避戰亂的,因為貴州地形山地居多,山路曲折險要,很多地方都是大江、懸崖,需要架橋修路的成本太高,易守難攻,戰火不太容易蔓延至此,就連當年的侵華日軍,都未能全部佔領貴州,當時的貴州就屬於大後方。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主要是貴州沒有太多的地質災害,比如地震、水災等,都幾乎沒有,只要土地開墾出來,還是很有利於農耕文明修生養息的,所以吸引很多人遷徙過來,就是至今,貴州的氣候,也算得上是宜居的。

△貴州安順儺戲

在貴州,很多有族譜的人家,有些都記載了從江西過來貴州的年代等,明朝的還是比較多見。而且,很多還是江西的名門望族,都到貴州來了,當時,很多貴州當地的軍官,都是江西人。

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豐城、九江、德安、景德鎮、樂平、鄱陽、餘干、吉安、泰和等市縣,也就是明清時期的饒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而且贛北多於贛南。

貴州的原著民,主要是以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為主,黔西北則主要是彝族,漢人主要集中在黔中(貴陽、安順)、黔北(遵義)等地帶,隨著民族之間的交融互通,從外面遷移來的漢人,逐漸分佈在了貴州的各地。

所以,你只要仔細觀察,多問幾個貴州人,應該都可以追溯到他們幾代前,可能就是江西遷過來的,而且很多大戶人家,比如姓黃的、姓朱的,很多人祖上,很可能就是江西籍,最近這些年,一些貴州人都愛到江西去“尋根”什麼的,也是一個佐證。

不管怎樣,為江西、貴州一家親,點個贊!


貴陽小數據


貴州人有很多都說是江西人,他們祖先是江西人無疑,可是,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多數是曉得一個叫朱四巷的地方搬來貴州的,究竟是為什麼遷來貴州,卻都是不確定的說是由於水災難,也有說是因為戰爭,才遷往貴州的。要是不加以分析,都認為是合理的,這兩條都可以說得過去。如果不是這樣的呢?也有因為其他情況來的,比如說我家,我家也是從江西來的,正兒八經的說是前人在貴州做官,回到江西說貴州比較好做生意,於是,心動加速,乘興而來,起初我家是江西臨江府清河縣(後經考證,現在的藥都樟樹市)於清朝嘉靖年間遷往貴州的,那時是沿著長江,進入湖南的沅江而來到貴州的,當時,九個太公,站在船頭,威風凜凜,哪知遇到山洪暴發,一船鹽巴、布匹沉沒水中,悲慘啊!九個太公只剩下倆人,他們一路相依為命,好不容易,走了十天,才到達目的地,把此經歷說給留守的人聽,都禁不住眼淚汪汪,大哭不止,種下的兩棵石榴樹似乎成了祖先的證人。好不容易在貴州落腳下來,開始了營生創業。我們家是那樣時候到的貴州,來到貴州就不想走了……


6353902879




而這些記載其實大多數都無從考證,以穿青人為例,穿青人幾大姓氏的家譜都記在祖上是明朝以軍人身份入黔的,而且入黔始祖都是非常了不得的高級軍官!有的還封了將軍這個級別的軍銜!



但是謝謝在家譜上威名赫赫的入黔始祖,在史料上卻見不到半點記載!且不說大型史料記載就是貴州通志和吉安府志這些地方誌都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既然從吉安府出發的時候都那樣顯赫官位,來到貴州又立功不小,而且據很多家譜記載這些入黔始祖們在江西當地可是了不得的名門望族,這樣的大型官宦之家地方誌至少會有記載啊,但是事實就是事實,史料沒有記載!這不得不令人懷疑家譜記載的真實性!



大多數人來說的家譜成書於清朝中後期,清朝中後期的人寫幾百年前的事情,可信度當然大打折扣了!但是家譜可信度高不高是另一回事,總之現在的很多貴州人說自己祖上來源於江西,這一說就是來自於家譜的記載!


烏蒙點滴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從人口遷移說起!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並且我對此問題了解頗深!歡迎關注我,可以私信我哦!我們今天來簡單說一下:

古代的大規模遷移,我總結就三點原因,一是政府下令要求搬遷,二是戰爭搬遷,三是自然災害搬遷(地震,乾旱)。而往往搬遷勢必會造成被搬遷地的大規模改觀,從而也會帶去相應的文化和其他資源。而這些歷史性的大規模遷移,主要由:一、永嘉之亂,晉室南遷,中原漢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二、安史之亂,中原生靈塗炭,河南、河北、陝西的漢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三、

靖康之恥,天子蒙塵,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規模南遷後來的南宋四,明朝的洪洞大槐樹移民

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江西人遷入貴州;那江西遷移入貴州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又為什麼要遷入黔中地區呢?


當時明朝剛剛建立不久,很多地方滿目瘡痍,也有地方紛爭動亂不斷,再加上全國剛經歷戰亂,百廢待興,需要大力的開墾;據《中國通史·明·》記載:朱元璋為解決寬鄉勞力不足,狹鄉缺少土地的矛盾,從1307年開始移民墾田因此才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從各種歷史資料上證實,明朝大移民最早開始於洪武三年直至永樂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間十次;永樂年間八次。十八個省,五百個縣。八百八十一姓。




從史料我們可以知道,貴州江西人的移民最早發生在漢代,那屬於官方移民;大規模的軍事移民則是由明代朱元璋發起的。當時明王朝

建立不久,多地方還存在反叛和抵抗,其中以東北的那哈出和雲南的梁王為主;公元1381年,也就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直取雲貴,第二年就將雲南平定史稱“太祖平滇。”當時朱元璋的乾兒子沐英奉命率萬餘官兵留守,其餘的部隊就在此地屯田養兵並和當地人通婚;大都分散於黔中的大部分地區。其中以現在著名的屯堡文化最為出名,這也是屯兵最多的地方其它的分散地因為面積較小所以不為重述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

駐守黔中官兵都是來自什麼地方?具體是在這個地方的哪裡呢?

《明太祖實錄》中有這樣一條記錄:“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二月太祖以白金錠賜予江西等處軍士戍守者千八百人,

年又賞賜江西袁州等衛隊從徵雲南軍官鈔四萬九千錠。”有歷史記載,貴州各府衙中江西籍佔大多數,並且大都是洪武年間的軍官。那麼他們又是來自江西何地呢根據貴州安順市西秀區舊州詹家屯曾氏族譜記載,曾鞏後代來自江西南豐。花溪區鎮山村素有“班李不能成親”的祖訓,據史料記載,該村先祖李仁宇將軍於明代中期從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受命如黔。除此之外還有江西泰和人,著名人物有郭子章;還有江西吉水人,著名人物有鄒元標(受命于都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江西名人遷移此。

這也是為什麼貴州人有些是江西籍人的原因了。但無論怎樣都是我華夏兒女,當時遷移也造就了現在的繁華景象;無論是來自何地,我們都是一族血脈。

你是江西遷移過來的嗎?歡迎留言評論!

關注我哦!


藝軒文學社


我家姓陳,記載也是江西臨江府新喻縣墮憑鄉,餘明崇禎三年遷到貴州,來了後應害怕被當地人欺負與劉,李,楊,燕,張,黃等七家商定,依靠當地的大族簡家。後於清嘉慶十八年遷到貴州省開陽縣茶山關。字輩:儒坤柏堯登,應家福惠興,光天德朝正,世代永傳馨


Chen先生139210664


我祖籍也是江西吉安府的,首遷到大方宣慰府,好像是將軍級別的吧,我聽說過,但是沒放心上。後來其弟二人到貴州跟隨,途中仇家太多,分別換姓韓、黃,到現在已經有十九世了。韓,黃,趙三家開親必絕後,這是老主宗詛咒過的。現黔西、大方、畢節、織金、金沙、清鎮、貴陽、赫章等地都有族人


在路上15285187089


我本人就是貴州人,家鄉山坳有幾座清代墓葬是家族墓地,看墓碑的墓誌銘介紹是由江西吉安就任官職到貴州的,官位品級還不低,最大有三品,最小有七品。年份最久的是雍正時期,最晚的是道光時期。已經好多年沒有祭拜了,突然近年來又有人前來祭祀,不知道是什麼情況。聽說,是長房絕戶瞭然後分房的子女好多年沒有回家,最近回來就去拜祭。家鄉除了有江西的還有湖南的,本人祖上就是湖南的,每年清明掃墓時都會去看看老祖先的墓誌銘,不過看到最早的都是清代的,有朋友還能找到明代時期的祖先墓,真是太厲害了。你們呢?


為你退避三舍


我就是!百年前天災人禍活不下去了,我們家族把家分了一路向南,幾個“少爺”各自在湖南四川雲南等地安家,我爺爺的父親選擇來的貴州,也是走得最遠的一支!我爸從我爺爺那聽來的,現在他們都記得江西祖宅在哪,幾年前我三爺爺還回江西去祭祖,前幾天在頭條碰到一個四川還是重慶的同宗,在下田氏維字輩,心應景維夢的維,不知可有同宗兄弟姐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