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艦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用戶3708573195


在沒有導彈出現的時候,巡洋艦和戰列艦並肩攜手,取長補短,稱霸海上霸主地位多年。如今雖已經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但是美俄兩國仍有它的身影存在,真可謂是百年不衰。


巡洋艦分為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和輔助巡洋艦三種。它具有靈活性強,火力集中等特點,一般為艦隊先鋒進行偵查和襲擊敵方商船為目的,通常情況下不跟戰列艦火拼。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是巡洋艦的特色戰術,隨著一戰之後,巡洋艦的噸位也是越來越大,排水量從以前的一兩千噸左右,逐漸發展到三萬噸以下,配備的火炮口徑也越來越大。

二戰之後,由於導彈的出現,巡洋艦的炮艦威力,跟裝有垂直髮射驅逐艦的導彈比起來逐漸變得越來越遜色,一艘七千噸的驅逐艦幾乎可以幹完一艘三萬噸巡洋艦所有的活,並且具備了更好的防空、防艦、防潛功能。

也並不是巡洋艦就失去了它的用處,只不過它們普遍艦齡老化,不值得再更新武器系統。如果加以改裝,它們仍會是更大噸位的驅逐艦,載彈量和補給都會成倍的增加。

所以,在將來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有新的“巡洋艦”誕生,畢竟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艦船都可以叫做巡洋艦嘛。只不過它的叫法不知道會不會改變,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老兵帶我學軍武


我是“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關於巡洋艦存在的必要性,我是這麼看的。

看看巡洋艦的能力和特點是什麼?一般來說,巡洋艦至少是萬噸級別的大型戰艦,用於藍水海軍的遠洋作戰,綜合作戰能力強, 技術複雜全面,造價昂貴。

所以,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目標建立藍水海軍,或者沒有足夠的錢,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巡洋艦對於這樣的國家,確實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沒錢買,沒技術建造,即使送你一艘你也沒有足夠的技術條件玩。

對於美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來說,其任務首先是作為航母戰鬥群的第一護衛戰艦,其次是作為兩棲攻擊戰鬥群的主要指揮中心,為艦隊提供防空和反潛戰力。

對於我國來說,每年不斷增加的鉅額海外投資,全球第一的進出口貿易,都告訴國人,我國在海外的經濟利益正在快速增加,這麼巨大的經濟利益,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力去保護,那就變成了肥羊。

055大驅

海軍必須從綠水走向藍水,必須有能力保護我們的海外利益,所以航母戰鬥群正在建造中,對於航母來說,必須要有綜合作戰能力極強的護衛戰艦,擔任艦隊防空反潛的任務,所以,055萬噸大驅下水了, 055已經是萬噸戰艦,為什麼不叫巡洋艦呢?呵呵,你懂的,我們不能給中國威脅論找到哪怕一丁點依據。

我國還在建造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075型,這一大型戰艦同樣需要萬噸級大型戰艦來充當艦隊防空反潛核心,也只有萬噸級的巡洋艦級別的戰艦才能充當這一角色。

總結以上理由,對於我國來說,巡洋艦是必須的,至於其他國家是否有必要擁有,對照上面的文章檢查一下。


麻辣戰爭


這型艦從未消失,他只是換了一個馬甲,繼續存活在各大國中的海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最早期,對於巡洋一詞主要是對其續航能力的要求,其定義即是在保證充足火力的前提下,有足夠的續航水平可以保證單艘裝備在長期出海執行作戰時可以滿足各種要求的一型裝備。在上一次全球範圍內的戰爭中,各種巡洋艦在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對於噸位較小的裝備,巡洋艦可以有效的滿足各種不同環境下的使用,同時以較大的噸位換取了相當獨立的作戰能力,因此,當時的各主要參展勢力都建造了各種該型裝備。

而在50年代開始的冷戰使得巡洋艦進入了第二個發展階段,由於制導技術的快速發展,制導對空對海武器開始裝備,但是由於早期技術的不完善,其體積仍然很大,同時為了保證火力的持續性需要攜載大量的武備,這就使得水面艦只的體型不可能很小,因此,冷戰的兩端勢力都選擇了繼續發展大型巡洋艦以獲得制導時代的優勢,但是由於雙方使用模式的不同,在具體發展上略有區別。

而在現在,為什麼會有一種巡洋艦消失的錯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毛熊仙逝後,美方已不需要維持大量的水面力量來進行抗衡,這就使得其大型巡洋艦在這種環境的使用中遭受到了費效比不高的情況,因此砍掉巡洋艦是美方節約成本的一種舉措,但是不代表巡洋艦不重要,不然美方也不會在最緊張的時刻發展面向未來的DDX和CGX計劃,而隨著055這種寫作驅逐實際則是巡洋艦的服役,新一代巡洋艦之爭將更加精彩。


小鷹說科技


其實自從二戰的傳統火炮巡洋艦於上世紀70-80年代退出歷史舞臺開始,進入導彈時代後,巡洋艦和驅逐艦的邊界就模糊了很多,更多的是從稱謂來界定,未來說不定巡洋艦還是會復甦的。

首先,現在除了恐龍一樣龐大的俄羅斯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之外,目前主要服役的就是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除了前面的5艘沒垂髮的,後面的22艘還在服役,本身來說,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出現時,因為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加裝,為了體現和當時大批服役的斯普魯恩斯級反潛驅逐艦的區別,所以定位於巡洋艦,其實提康的艦體、動力佈局就是從斯普魯恩斯級移植過來的,9000多噸的排水量也和8000噸級的斯普魯恩斯級差別不大。

到現在,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噸位界限更加模糊,定位區別也更加模糊了。排水量14000噸的朱姆瓦爾特級驅逐艦,排水量比提康大了一截,12000噸級的中國海軍055型驅逐艦、韓國的KDX-3“世宗大王”級,都比提康大,和俄羅斯海軍的11000多噸級的光榮級巡洋艦差不多大,而且從功能上說,美國海軍現在對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進行的海基反導(BMD)升級,伯克和提康都有進行升級的,功能方面的界限越來越小。

從現在來說,把第一線的主力艦艇稱作巡洋艦還是驅逐艦,還是一個稱呼問題,055型中國稱之為大型萬噸級驅逐艦,但是美國海軍認為它是一種巡洋艦,美國海軍當年計劃建造的CGX未來巡洋艦,和DDG1000也基本上是同平臺的。

我倒覺得,現在美中等國在研製的電磁炮,可能會讓巡洋艦這一古老的艦種復甦,原因在於電磁炮需要巨大的供電能力和艦體,在發射速度、攜彈量方面遠超化學能艦炮,所以需要更大的水面作戰艦艇來承載,這一點很可能會讓未來的新型巡洋艦來承擔,鉅艦大炮的迴歸,可能也是一種顯而易見的趨勢。


跟烏龍漲姿勢


巡洋艦與驅逐艦的劃分越來越模糊了。尤其是導彈已經完全覆蓋戰場環境的情況下巡洋艦與驅逐艦沒有本質的區別。就中國而言能生產多大噸位的艦船完全取決於能造什麼樣子的燃氣輪機,如果動力過關驅逐艦還是不如巡洋艦,畢竟巡洋艦能存放更多的導彈,就有更好的抗飽和打擊能力。巡洋艦的大噸位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