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雍正王朝》裡的年羹堯必須死?

Mis梁


年羹堯已失掉雍正的信任,即使他再能幹,皇帝也必須殺了他,對一個帝王而言忠心比能力似乎更重要。年羹堯能力超群,手腕狠戾,不可謂不是一個人才。任四川提督,一年內肅清轄內所有土匪;取百官行述,為達到目的殺600餘口人,眼都不眨一下;調甘陝總督,節制十四爺十萬大軍遊刃有餘;直至任撫遠大將軍平定青海戰事,為新皇帝雍正解決了一個燙手的大麻煩,受到皇帝賞無可賞的恩待,達到職業顛峰。如果說此時,他懂得激流勇退,收斂鋒芒,忠心侍主,可能會是另外一種結局!功高震主的將軍歷來本就受帝王忌憚,飛鳥盡良弓藏是皇帝司空見慣的手腕。更何況年羹堯還張揚跋扈,肆無忌憚。百官跪迎,本是皇帝客氣禮遇,他竟受之不愧馬都不下;御前士兵執行皇帝的旨意還要看他的眼色;更別提他亂殺官員,草菅人命,簡直是自尋死路。其在生活上也不檢點,落人諸多口實,奢靡程度堪比皇帝規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吃飯叫傳膳,睡覺要翻牌子,這些都是挑戰皇帝底線的僭越之舉。所以年羹堯的死可以說是不可避免,雍正並不是普通人,是一個殺伐決斷理智冷酷的帝王!





貓衚衕


年羹堯之死不僅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即便是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年羹堯也是必死無疑的,從主觀到客觀,年羹堯都走入了一個死局,一個自己必須要付出生命的死局。

年羹堯的個性是一個好大喜功,喜怒無常、暴虐成性的人,雍正帝也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但是,雍正帝就是利用了年羹堯這一特性讓年羹堯為他賣命。雍正繼位之初,西北需要用兵,雍正帝授予了年羹堯極大的權力去掌握在西北的數十萬大軍。雍正帝還給與年羹堯非常崇高的爵位,三等公爵,並且能夠世襲罔替。

年羹堯得到了這些賞賜和實權之後,開始飄飄然,認為自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裡。經常會做出一些逾越禮制的事情,比如年羹堯在雍正二年年進京面聖的時候,竟讓直隸總督和巡撫跪迎他入城。到了京城之後,王公大臣們在道路兩旁歡迎他,但是他卻旁若無人的策馬揚鞭前行。

年羹堯的盲目自大引起了朝野的極大憤慨,1725年,四川巡撫蔡珽首先向年羹堯開炮。

雍正帝對於年羹堯的不滿也是早已有之的,所以,年羹堯隨後就處死了年羹堯。


青年史學家


在權力的面前,任何人都會失控。

年羹堯是該死的。他是雍正還是四爺時的潛邸奴才,四爺信任又寵愛,還把他的妹妹娶進門來。那時候他已經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等四爺真的當了皇帝,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未經通報就敢擅自入京,私下裡買官賣官,路過官員要跪著接送他。皇帝讓他騎馬進紫禁城,給足了面子,仍然不知天高地厚。

把他發到杭州當個守城的,居然還敢穿著黃馬褂,帶罪之身見到官員仍然不下跪。

而雍正正在整頓吏治,年羹堯正好是個殺雞儆猴的模板,所以,年羹堯不得不死。

還是那句話,有權有勢後,就應該夾起尾巴做人。


在下三十三


第一,年羹堯本人性格缺陷,他個性張揚,生性殘暴,能力與思想不相匹配,暴漲的野心害了他。

第二,年羹堯出任大將軍,知道太多的軍事機密,留著他是後患,殺了對雍正來說是好事。

第三,他挑戰皇權,皇帝的權威在封建時代,誰挑戰誰都得死,尤其是握有軍權的年羹堯,不殺他皇權的威嚴何在。

第四,雍正當時的位置還沒有徹底鞏固,還有很多勢力與他作對,他殺了年羹堯是向其他人說,和我作對,即便是手足兄弟,也要殺。

第五,年羹堯已經激起群臣和將士們的不滿,想殺年羹堯的人很多,殺了他大家心裡的怨憤也會消除,他們認為是雍正為了他們而殺了年羹堯,可以士卒和群臣的心。

第六,雍正當時已經用完年羹堯了,留著危害大於利益,殺了對他來說是有利的,所以除了他以防後患。


委以心誠


首先,年羹堯是漢人,非滿清嫡系。雖然雍正為他抬旗,但在封建的滿清政府時期,漢族人一直被滿族人看不起的,也很難得到信任。雖然歷代皇帝一再強調滿漢一家親,但那也只是口頭上說說罷了,實際上還是有很明顯的層次劃分的。可以想象一下當年的洪承疇、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還有電視劇裡的周培公、姚啟聖等人的下場。這些人要麼被逼成反派,要麼被冷落,好點的可能告老還鄉安享晚年。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都是漢族人,也不排除個例,有的漢人就混的風生水起,比如張廷玉,但是,這裡有一個最關鍵的點,那就是張廷玉沒有兵權。漢人掌控兵權,只有兩條路,一是死路,而是歸路,辭官歸隱。

其次,據清史記載,年羹堯狂妄自大,目無天子。因自己清剿叛軍屢立功勳,在他的大軍所行之處都是對他畢恭畢敬的,包括一些蒙古的王公大臣等。這些人都怕年羹堯,因為年羹堯手裡的兵太能打了,加之皇權特封,他的脾氣又過於暴戾,所以,敵人怕他,自己人也怕他。甚至他的兵只知將軍令,不知皇上的聖旨。這樣一個人,沒有一個皇帝敢留著,養虎為患,國家用大量的財力物力培養出一個所向披靡的漢人大將軍王,如果真要是造反,朝廷裡又有誰能壓的住他。

為了鞭策警示年羹堯,雍正將年羹堯貶職成杭州將軍。如果此時的年羹堯能夠收斂鋒芒,雍正也不會痛下殺手。可他偏偏就不,反而說出了恐嚇皇權的話,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這話的大概意思是,你們這群滿清人當年在三江口地區和嘉湖地區殺害漢族人無數,我要是在這裡起兵造反,這裡的漢人都會支持我,我稱王稱帝都可以。於是雍正回覆年羹堯說,你要是有點良知就不會造反,也不會讓別人造反。

其實,年羹堯說這話可能是想向雍正表達的另外一層意思,我本可以造反的,但我卻沒有,我對你雍正還是很忠心的。但是生性多疑的雍正豈能留下他這個禍患,雖然將他貶的不能再貶了,但是年羹堯的威望尚在,之前的舊部大多都願意為年羹堯效命(還有當年的年選,年羹堯曾任命過許多人為高官,這些人遍佈全國),萬一他一呼百應,再製裁他可就來不及了。所以,年羹堯必須得死。


逍遙城主


一個結果的產生,必然有其內在的原因,無非兩方面,內在原因,外部原因,加強當時的時局。

先說內在原因,年本身就沒準備能活到老,統領兵權後,為了集權,大開殺戒,穩固兵權後,效仿皇帝,三妻四妾,沒有一點做臣的樣子,所以必死。

外部原因,兩方面,

一,皇權本身,皇帝不允許他的權利危及皇權,哪怕一點點不尊重,更何況其功勞已挑戰皇權權威,所以必死。

二,封建體系,整個士族體系都是為王朝服務的,當個人的色彩過於濃厚時,歸路有兩個,一是重建,二是歸天。年雖兵權較大,但沒有自己的培植勢力,說白了都是皇帝給的,所以歸天是必然結果。


A大漠飛雪A


記不清是那部電影裡面,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講的:“我不管他以前是幹什麼的,我只管他以後是幹什麼的。”

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室權力鬥爭,父子、兄弟之間骨肉相殘,讓人心寒的故事比比皆是,隋有隋煬帝殺父,唐有玄武門之變,說到底都是權力在作祟的原因。

年羹堯年輕的時候就跟著雍正皇帝做事,本身也屬於文武雙全之才,再加上對主子的心態,把握揣測的比較到位,早期雍正皇帝沒有登基之前,已經是把他和當做心腹培養使用,只是後期,年羹堯在西北平亂建功,日益驕橫跋扈,吃飯用的是皇帝的排場,每晚睡覺連小妾都是和宮裡的規矩一樣,翻牌子選哪個陪睡。就算他沒有謀反之心,也犯了古代身為臣子的大忌。

當清朝西北叛亂結束以後,年羹堯還不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教訓,依然不減排場,不知道收斂自己的行為,在當時朝中積怨太深,沒有一個大臣不反對他的,搞得意見很大,讓雍正皇帝左右為難深惡痛絕。

不殺年羹堯,已經引起清廷政局不穩了,那麼,殺年羹堯也就是必然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堯山峰


在電視劇的劇情裡,雍正表面上不願意殺年羹堯是怕後世說他“鳥盡弓藏”,其實在“卸甲”事件後,就已經起了殺心,只是一直在隱忍不發而已,在軍隊裡軍令大於了皇權,這是任何一位皇帝的底線,趙匡胤同志就是這樣上位的。

彈劾年羹堯的大臣們也一定要年羹堯死,他日邊關再起了戰事,年羹堯再被起用,東山再起後,年魔頭會放過他們嗎?


咚喃嘻唄


看過幾遍《雍正王朝》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年大將軍在後來的歲月裡也基本上是一心求死了。首先有個橋段是年羹堯的士兵不聽皇上的話(不脫衣甲),讓皇帝很不高興,那時候就有了年羹堯威脅他權利的想法;再者,年羹堯的妹妹總說他依託妹妹做皇妃才上位的,讓年羹堯諮詢很受傷;最後年將軍既不能反叛起義,又位極人臣,而且皇帝又百般刁難,為了不失顏面的活著只能一心求死了。

希望小夥伴們多多關注我。。。


青春紅勝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