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歷史上最會忽悠的人是誰?為什麼?

湖南發現


談論忽悠,首先就要給“忽悠”下個定義。字典裡的釋義,“忽悠”就是晃悠,指的是一種晃動不定的狀態。在東北方言中,“忽悠”又有能言善辯的意思,引申開來,就是通過精彩的言辭讓他人相信自己的觀點和判斷,而自己的觀點或判斷,其實並不一定就正確或符合事實。根據這個意思來看歷史,擅長忽悠的能人可謂數不勝數,比如春秋時以犒師名義嚇退秦將孟明視的鄭國商人弦高,比如單槍匹馬前往秦營曉以利害說退秦兵的燭之武,比如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讓大夥跟著自己造反的陳勝吳廣,再比如靠兩顆桃子就讓三名勇士自相殘殺的齊相晏嬰,還有以前方有梅林解決士兵乾渴問題的曹操,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諸葛亮,都是非常出名的“大忽悠”。但是,如果說最能忽悠,愚以為還是蘇秦、張儀。

雖然歷史上一直蘇張並稱,但是張儀實際上年長於蘇秦,其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但是目前現有的資料考證不出其生年,只知道他卒於秦武王元年(前310年)或秦武王二年(前309年)。他原是魏國貴族後裔,幼學縱橫之術,後來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他的主要忽悠事蹟有:

1.以一介布衣榮登大秦相國之位。張儀本是魏國人,在魏國由於得不到任用,於是報著試試看的態度到楚國去,當時的士大夫均有養士之風,張儀大概也算是當時比較有名的知識分子,所以被楚國令尹(也就是相國)昭陽招攬至門下,可是好景不長,一次,昭陽丟了一個東西,有人誣告是張儀偷的,昭陽不辯真假,當眾給了張儀一頓鞭刑。張儀帶著傷痛和羞辱回到家中,又受到妻子的埋怨,他只是問妻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說:“在呀,這和你受侮辱有什麼關係?”張儀說:“沒什麼,只要舌頭還在就夠了。”於是張儀憤而往秦,在秦王面前,張儀氣定神閒,將自己登峰造極的連橫策展現出來。由於張儀的才能正好符合秦國的戰略佈局,秦王大為認可,於是對張儀委以重任。張儀就是這樣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秦王,先被奉為客卿,後被任為相國。

2.不用一兵一卒得魏國上郡15縣。張儀拜相後,積極為秦國謀劃。他採用連橫術迫使韓、魏太子來秦朝拜,並與公子華(桑)攻取魏國蒲陽(今山西隰縣)。又遊說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國把上郡15縣,包括少梁

3.利誘楚懷王絕交齊國。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秦惠王想攻伐齊國,但憂慮齊、楚結成聯盟,便派張儀入楚遊說楚懷王。張儀對楚懷王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聽信此言,於是與齊斷絕關係,並派人入秦受地,張儀對楚使說:“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懷王聞言大怒,興兵攻打秦國,但是秦軍早有準備,大敗楚軍于丹陽(今豫西丹水之北),虜楚將屈丐等70多人,攻佔了原本屬於楚的漢中,取地600裡,置漢中郡(今陝西漢中東)。這就是有名的張儀誑楚,他早年在楚國受到的屈辱,終於被他千倍返還。

有關蘇秦的事蹟見於《戰國策》和《史記》等書。他是東周洛陽人,曾經在列國之間周遊而得不到任用,於是回家發憤讀書,有了“懸樑刺股”的佳話。他的主要忽悠事蹟為:

1.說齊還城。蘇秦出道之後,先仕於燕,正碰上齊國對燕用兵,奪了十座城池,燕王讓蘇秦想辦法討還,於是蘇秦獨身入齊,遊說齊王說:燕王是秦王的女婿,如果燕王向秦王求助,秦王一定會幫助自己的女婿,如果您不歸還所奪的城池,秦國的大兵恐怕不久就會來到。齊王因為恐懼秦國出兵而歸還了這十座城池,蘇秦因此被任命為燕國的相國。

2.並相六國。當時的形勢是,秦國相對強大,其他六國相對弱小,燕國在七雄之中又最為弱小,為了保護燕國的安全,蘇秦使用連橫之策,由燕國資助他車馬金帛,使他能到趙、韓、魏、齊、楚幾國去遊說,六國經過他的勸說而聯合起來,共同抗秦,這叫“合縱”,蘇秦也成為縱約長,“並相六國”。

3.死可殺人。蘇秦後來做了齊國相國,因為受到齊宣王的信任而被人嫉妒,有士大夫派人刺殺蘇秦,蘇秦傷重不治,可是一時之間找不到兇手。於是蘇秦對齊王說:我死之後,你把我處以車裂之刑,罪名是為了燕國而在齊國謀亂,必然能找到殺我之人。於是齊宣王依言行事,果然有人站出來承認是自己做的案,齊宣王殺了指使者,為蘇秦報了仇。





夢想照亮天空


最會忽悠的是誰呢?肯定不是大忽悠趙本山,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他根本不算什麼,登不了檯面。

是戰國時期的蘇秦張儀嗎?我覺得不能說人家會忽悠,忽悠是什麼意思?忽悠是騙人的,就像是沒有產品硬說能掙錢的,那才是傳銷,或者本身價值和它宣傳的嚴重不符合的,我覺得那才是騙人,才是忽悠。但是蘇秦張儀人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的,而且確實是看清了大局勢,為彼此的主子做出了貢獻的。他們兩個應該是政治家。

那麼是徐福嗎?好傢伙,這個人可真真是個大騙子,說什麼有長生不老藥,騙了人秦始皇那麼多童男童女,那麼多士兵,那麼多經費,最主要的還騙了秦始皇的感情。他可真敢騙吶。但是怎麼說呢,我們以後世人的眼光去看待這些,肯定覺得什麼長生不老藥啊,都是假的,騙人的。但是徐福自己一開始可不是這麼認為的呀,他是什麼?術士,煉丹的!他就是搞這個的,他要是自己不信,搞了一輩子?他肯定是相信有的。但是等他去了一看,啥也沒有。而且你怎麼知道徐福是不是死在了去的路上?

所以說,我覺得徐福是騙人了,還是一大騙子,但是他不是誠心的,你不能說他是忽悠人。什麼是忽悠呢?得是你誠心騙人,那才是忽悠。

那麼我覺得誰是歷史上最大的忽悠呢?那些個崇洋媚外的公知們,精美分子,精日分子們。這些個人一天到晚抱怨自己生活的環境怎麼怎麼不好,羨慕外國怎麼怎麼好。在他們看來,哪怕跑去他們主子哪裡吸霧霾也比在本國吸新鮮空氣乾淨。他們長了一張嘴,但是這張嘴和我們的嘴不一樣,它有過濾功能,就什麼是過濾功能呢?它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才有的沒的都說成沒的有的。他們不僅欺騙我們這些大眾,還騙自己,他不僅騙你,他還要相信他,你要是不信他,他還跟你急。還一遍又一遍的騙,騙著騙著連公知自己都信了。

我覺得公知才是真的大忽悠。





歷史一塵埃


歷史上最忽悠人的就是天子。

明明就是一樣的普通肉體,偏偏說是上天派來統治眾人的神。

所以有說:縱觀整個歷史,就沒有看到人——只有一個神,餘下的都是奴才。



個人認為在中國歷史上大忽悠非沈惟敬莫屬以一介平民參與國家外交,還把兩國都耍的團團轉,忽悠能力不是一般的強呀!

都說時勢造英雄,一場抗倭援朝戰爭,把一個小人物推上了歷史舞臺。雖說沈惟敬算不上英雄,但絕對是個人才。頗有蘇秦、張儀的風采。作為一個商人,口才自不必說,也可以後天訓練,但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隨機應變的機智絕對是天生的。面對日軍第一軍團統帥小西行長的下馬威,沈大官人,毫不畏懼,指著鼻子訓斥日方。在李如松誘殺來日軍後,沈惟敬敢在次出使日軍,這種膽量也不是普通人擁有的。結果他再次成功,不僅又忽悠了日本人,還讓李如松再次誘殺了一次日軍。還把小西行長忽悠成同盟。這就是能力。而沈大官人的高潮就要開始了。

他讓萬曆皇帝以為日本已經服軟,派來的使者正是前來乞降的;讓豐臣秀吉以為明朝已經投降,派去一位使者,是表示日本帝國皇恩浩蕩,大明已甘願俯首稱臣,以示恭敬。

就這樣,兩位當時的東亞最強人,被一個布衣玩弄在鼓掌之間,當一臉懵懂的明朝使節團,去日本給豐臣秀吉冊封“日本國王”時,這個並不縝密的謊言也就揭穿了。沈惟敬的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

根據明史,明實錄“萬曆實錄”,李朝實錄“宣祖實錄”以及相關的文集,包括後來晚出的清史稿,清人文集,沈惟敬,幾乎是一個歷史反面人物,奸詐小人,史上直接用所謂“江淅無賴”稱之。但不得不說,沈惟敬在平壤階段和後來的漢城階段、釜山階段,與日方的談判,依靠明軍主力的聲威,在相當程度上對日軍主將起到了震懾和威壓的作用,促成了日方從漢城撤軍的決定。所以對沈惟敬評價是見仁見智,不過沈惟敬的存在確實一段傳奇


青梅談史


歷史上最會忽悠的人當屬秦始皇時代的方士徐福。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醉心於找尋長生不老之藥,這也可以理解,秦始皇做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在當時來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秦始皇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以此來享有這天下最高的權利。

知道秦始皇的這種心理之後,方士們自然是投其所好,有幫秦始皇找仙人的,有幫著找不死藥的,這其中方士徐福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

徐福是齊國人,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上書秦始皇說海中有三座神山,名蓬萊,方丈,瀛洲。山上有仙人居住。希望可以齋戒沐浴後帶領幾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仙人以求不死之藥,秦始皇聽到徐福這麼說當然是大喜過望,自己心心念念所渴求的不就是不死的仙藥嗎?

於是準備了幾千的童年童女讓徐福帶出去尋找神山,其實哪裡有什麼神山啊,徐福他自己也清楚沒有神山,當然更不可能在神山裡找到仙人。

要知道欺騙秦始皇萬一失敗了的話,那可是要人頭落地的呀,不過他還是成功的一本正經的忽悠了秦始皇。忽悠到了大批的物資和賞賜。而且最後還沒被處死。

所以徐福可以算得上中國歷史上最會忽悠的人。


智晨讀歷史


那些話難聽、臉難看、事難辦的地方無一例外的掛著五個大字:“為人民服務”!


狂風中的且聽風吟


方舟子:

靈魂疲軟而暴走於奈何橋彷徨的邪魔。









九夏濤聲


楊知至——蝗蟲不吃莊稼

唐僖宗李儇是唐朝的第21位皇帝,也是唐朝年齡最小的皇帝,12歲即位,27歲駕崩,這個傢伙專事遊戲,朝廷政務,概委宦官田令孜處理,任免官員,都由田令孜決定而不必奏報皇帝。公元875年唐朝時期秋天,發生了罕見的蝗蟲災害,並且往京畿之地蔓延開來,當時的京兆尹楊知至為了不擔責任,上書道:這次的蝗蟲被皇威所懾,寧可吃那些荊棘,也不敢吃食這裡的莊稼,皇帝一聽,哎呦,我這麼厲害!竟然還真信了滿朝大臣也不敢拂了皇帝的興致,沒人說出來。

蘇秦——六國宰相

蘇秦師從大名鼎鼎的鬼谷子,從鬼谷子那裡學成歸來後,本以為依仗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可以為自己謀取個一官半職,為自己搏一個前程,怎料道學校跟社會還是很不一樣的,處處碰壁,無奈之下回到家鄉,回到家裡也不安生,親朋好友都嘲笑他,以為憑一張嘴就能當官是不可能的。蘇秦偶然之際發現了一本書,傳說是西周開創者姜太公手書的《陰符》,苦心鑽研,終有所成。雖然這趟也並不順利,但最後還以燕國為突破口打開了局面,成功地走上了縱橫家的道路。

東方朔——十歲騙母

東方朔的父親是王夷,禍害了一個農家姑娘後,生下了東方朔,母親在孩子出生不久便死去,其養母見其可憐收養了他,當時東方漸白,因此起名東方朔!東方朔從小就是那種很做的孩子,有一次出去瘋,一走就是一年,養母思念成疾,見東方朔歸來後,愛恨交加,東方朔也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說自己遇到了神仙,遇到了黑虎等等,竟然還給圓了過去。後來東方朔當官之後,皇帝雖然對其信任,對於他的幽默會說十分欣賞,甚至重過其才華。


解憂書館


喊著人民萬歲那個…


多爾滾


民主自由選票,普世價值...人權高於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