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2018年,

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也是嘉峪关市改革创新全面突破年。

40年来,

嘉峪关市紧跟党走,矢志奋斗,

与全国人民一起书写着自己的改革开放故事,

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紧接着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破除了思想的桎梏,迎来了科技的春天。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

40年来,嘉峪关市科技工作几经磨砺、厚积薄发、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型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40年


全市综合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40年


历经40年的发展,嘉峪关市科技投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加速提升。仅“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财政科技经费12294.4万元,共争取国家、省级科技经费6471.7万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2项;共投入市级科技经费6781万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92项;争取省上科技创新券125万元;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一等奖2项);评选“嘉峪关市科技进步奖”105项、“嘉峪关市技术发明奖”4项、“嘉峪关市企业进步示范奖”1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2.02%,位列全省第二梯队。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40年


截止目前,嘉峪关市共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3个,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市级产业技术联盟1个。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6家,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1个.建成创新创业服务平台4个(其中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总面积34700平方米,入孵企业86家,入驻创客团队278人。

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嘉峪关市始终把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根本目的,以科技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仅“十二五”以来,开发农业新产品440多个,优质洋葱、西甜瓜、甜叶菊、食用菌、早熟油桃等新品种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机葡萄种植和有机葡萄酒酿造及人工催陈技术、蓝孔雀优质高效标准化饲养和蓝孔雀蛋保鲜及蛋粉加工、生物质燃料压制、梅花鹿和生态羊养殖、日光温室种植和立体无土栽培等新技术70多项。培育造就了紫轩酒业、祁牧乳业、鸿翔蓝孔雀、兴盛啤酒花等一批特色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野麻湾高新农业示范园引进台湾莲雾、番木瓜、柠檬等10余种热带果品试种成功,示范推广日光温室100余座。在恒翔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推广种植樱桃、石榴、无花果等新品种,打造出全市第一个全年无空档自由采摘科技示范园。在农业科技的辐射带动下,全市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40年


“十二五”期间,嘉峪关市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106件,专利授权量718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0.6倍、10倍和6.9倍。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连续突破400件、500件两个大关,达到525件,较上年增长57.7%。截止2018年9月,全市累计专利申请2862件、授权1665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7.17件,位居全省第二。自2015年全省设立专利奖以来,全市共获得“甘肃省专利奖”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立了甘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嘉峪关工作站,建立了科技、商务、文化、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2017年4月,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市科技局知识产权科科长高玉萍同志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改革开放40年


40年来,嘉峪关市科技工作方针从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始终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动力和科技支撑。自1978年5月成立嘉峪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来,科技部门机构设置多次改革并不断强化,相继成立了嘉峪关市科学技术协会、嘉峪关市知识产权局、嘉峪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嘉峪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嘉峪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其工作职能也由单纯的科技管理向科技服务持续转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科技兴市的决定》《关于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嘉峪关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嘉峪关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嘉峪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嘉峪关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科研人员的创新环境更加宽松。自“十一五”末开始,在市电视台和《嘉峪关日报》连续开办“科技视野”(“科技风向标”)、“科技之窗”等科普专栏,每年举办“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和科技下乡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技术,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位列全省前茅,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