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德綱的相聲這麼受歡迎,卻被有些人認為登不了大雅之堂?

月光


這個要分開看,2007年以前的郭德綱和之後的郭德綱。

在2007年以前,郭德綱是一個完美的郭德綱,他的相聲雅俗共賞,誰說他低俗我給誰急!

2007年以後的郭德綱,似乎換了一個人,原創能力下降不說,屎尿屁倫理哏佔了快三成了,以前這樣的都很少的。個人認為,屎尿屁倫理哏還有葷段子確實等不了大雅之堂,這種東西在八十年前就很少了,誰知道現在忽然多了起來。

相聲,畢竟還是一門語言藝術,純搞笑多了就不叫藝術了。

所以我現在基本只聽高老闆郭麒麟他們的相聲了,老郭的我只聽2007年以前的。

為什麼是2007年呢?因為那年侯耀文去世了,沒人能管得了老郭了。


我就是個碼字的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相聲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是有上百年曆史的陌生手段。民國時期,相聲演員主要是在天橋賣藝為生,給拉洋車的腳伕,工人表演,那個時候這些壯勞力一天能掙兩個大洋,一個大洋用來吃喝聽相聲看打把勢賣藝,存一個大洋。相聲經過了幾代的人傳承,才有了今天的舉世矚目。要說相聲這個行業低俗,那確實是比不了王公大臣看歌舞,聽交響樂那般高雅,相聲是給咱們這些普通老百姓聽的,勸人相聲,逗人開心,僅此而已。


郭德綱現在是全中國最大的相聲團體的班主,紅遍大江南北,在全世界巡演都大獲成功,可以說是弘揚了民族文化,振興了相聲藝術。所謂高處不勝寒,人紅是非多,郭德綱既然得到了厚愛,那也要為此而付出代價,那就是他同行的排擠和挖苦諷刺。郭德綱自己在節目中說,相聲這一行是牛皮無義行。相聲同行是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自己上不了臺表演,賺不到錢,也要拿板磚把臺上的轟下來。小可認為,認為郭德綱相聲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大多是自命清高但貌岸然的傢伙,咱們也不便多評論。不喜歡郭德綱的相聲就不看吧,郭德綱畢竟沒傷害到你,為啥要如此叛逆呢?再者說來,相聲本來就是民間的傳統藝術,小劇場才是最好的發揮出相聲魅力的地方,也沒必要讓相聲登上大雅之堂。

郭德綱的相聲,如果要做一個比喻,我覺得就像自己家裡的傢俱,可能有些客人會覺得嫌棄不喜歡不值錢,但是自己主人喜歡就好,並且每天都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用著舒服,合身,那我就很滿意了。那些傳說中的高雅相聲,聽起來讓人不僅嘔吐不說,還要讓人人讚頌他們幾句,這就有點不像話了。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什麼叫大雅之堂?美國紐約,


美國洛杉磯,

加拿大溫哥華,

澳大利亞悉尼,

英國倫敦
這些算不算大雅之堂?


戎都神偷俱樂部孟家村



郭德綱曾經說過“有人喜歡喝咖啡,有人喜歡吃大蒜,這都沒錯。但是如果喜歡喝咖啡的人認為自己比吃大蒜的人高雅,那就錯了”。同樣的道理,有人喜歡聽相聲,有人不喜歡聽相聲,但你不能說不喜歡聽相聲的人就比喜歡聽相聲的人高雅。


什麼是大雅之堂?其實就是一群自許為高雅之人,憑藉自己的觀念來臆斷出來的場所。這些人以為不食人間煙火就是高雅,以為脫離人群才是高雅。


殊不知大俗方能大雅!郭德綱真的做到了這一點,他由俗而入雅,做到了雅俗共賞!

相聲出自民間出自天橋,那本就是一個市井之地,是一個大俗之地。郭德綱自從說相聲的那一天起,就沒有否認過自己以及相聲的俗。他讓觀眾重新喜歡上了相聲,讓觀眾喜歡上了這種通俗的表演方式。


在觀眾適應了大俗之後,郭德綱也在創作一些大雅之作,他上了春晚,表演了電視上能播出的相聲,征服了另一個觀眾群體。


然後他繼續守在自己的劇場,讓觀眾都繼續到劇場觀看,讓那些俗人、雅人都來聽相聲,讓自己的相聲走出國門,到國外去演出。前段時間更是首次去到英國,把我們的文化傳播的世界各國。


我想郭德綱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登不了那些裝高雅的人所謂的大雅之堂。用郭德綱的一句話奉勸那些裝高雅之人,“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別再裝下去了,多累呀!


雨天論娛樂


有些人說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不了大雅之堂?有些人?誰?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既然敢出來嘲諷,就別怕留下姓名,不是說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嗎?這麼好揚名立萬的機會,錯過了多可惜?既然有人說這是有些人說的,那麼咱們也捋捋,有些人到底是誰?



看暱稱,有一種永遠是用戶後邊一串數字,從0到9,這些人關注的多半都是德雲社的演員,自己的粉絲卻沒有幾個,他們也不發什麼動態,看到和德雲社有關的信息就跑進去留言,內容無外乎頭條讓郭德綱包了,郭德綱和德雲社怎麼三俗,看到郭德綱和德雲社就膩煩。

對這種的有些人,兩個字送他,欠兒,賤。不喜歡別手欠,點進去別犯賤。

有一種是有暱稱的,這類是十二生肖屬狗皮膏藥的,只要有郭德綱有德雲社就往上貼,他們評論的內容有了“質”的飛躍,不是會爆出一些“料”,就是從專業到行規,從流派到道德地指責詰問,好像他們自己就是“天眼”就是“無人機”,一天二十四小時地跟蹤尾隨一樣,郭德綱和德雲社事無鉅細,他們都瞭如指掌,外人知道的都不是真的,他們掌握的絕對不會假。

呵呵,忽然想起“從來暗箭起同行”,只要關於相聲,其他都是好的高尚的完美的,都是藝術家,都是天下聞名,就是到了郭德綱和德雲社這兒,跟戳了他們肺管子一樣,立刻炸毛,如果不是小號還真奇了怪。

對這種的有些人,送給他們最真摯的祝福,祝他們一定要健康長壽,就這樣眼饞心熱地看著郭德綱和德雲社越來越好,小角兒越來越多,國內商演的城市不分大江南北,國外巡演的國家、地區不分東西半球,氣得亂蹦,咬碎鋼牙,就是沒有辦法!



有一種是知名的,粉絲不少,還有些以黑郭德綱和德雲社為畢生事業,他們秉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哪怕是一條狗衝著郭德綱呲牙了,他們也能立刻跟這條狗歃血為盟稱兄道弟,儘管事情過後,他們就會把這位“兄弟”宰了吃肉。這類的有些人,未必真和郭德綱和德雲社有什麼利益糾葛,有什麼深仇大恨,無外乎名與利而已。

對於這樣的有些人,別說留言評論,看他們一眼都是上當,直接拉黑。

還有一種是臨時的有些人,他們都未必分得清郭德綱和郭子儀,就是一時生活不順,心血來潮,逮誰罵誰,這種流動性比較大,更用不著搭理。



再說大雅之堂,北展算不算大雅之堂?有相聲前輩曾經說過,作為一名相聲演員,一輩子在北展演一回,終生無憾。德雲社在北展演了多少回?人民大會堂算不算大雅之堂?德雲社的週年慶是不是在大會堂?十四億觀眾的春晚算不算大雅之堂?郭德綱和于謙兩位先生上沒上過春晚?

有些人還抬槓說喜歡的人多,不一定代表怎麼好,因為人們對低俗的東西比高雅的東西更感興趣,看脫衣舞的一定比穿衣服的多。

對於這樣的有些人,只怕是看《水滸傳》只看閻婆惜和潘金蓮;看《紅樓夢》只看賈瑞和多姑娘兒;看《三國演義》只看鳳儀亭;看《西遊記》只看女妖精;就算是看《動物世界》,他們也只看春暖花開,又到了小動物交 配的季節……


黯夜尋歡1


郭德綱有句口頭禪:“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說明他對自己的相聲有準確的定位,他的相聲是說給普通大眾聽的,來自於他們的生活,樂呵於他們的生活。這是相聲的本源,祖師爺也是一直這麼幹的,郭德綱沒有必要去改變它。

其實,一個唱蓮花落的,非要請到宮裡給皇上唱,唱的人不幹,皇上肯定也不幹。宮裡自有它的欣賞品味,唱蓮花落的也有它自由的獻唱方式,道不同不相為謀。本來殿堂之外的,為什麼非要供起來,不合乎邏輯。

還有,街頭耍雜的,你讓他到天壇祭祀去表演,雖然天壇與天橋捱得很近,就是挨不上邊。祭祀不需要耍把戲,耍把戲也不想和祭祀湊熱鬧。皇家自有禮數,耍雜也有自己的路數,聽著一陣陣起鬨,越演越來勁。本來普通大眾的,非要貴族化,肯定行不通。

再有,有些藝術因為本源的關係,離開了那些氛圍、環境和觀眾,就立即會變了味了。雖然可以勉強湊乎,但始終到不了那種“玄乎”。你讓小孩之間的悄悄話,當著面對你說,完全不是那回事。他也覺得尷尬,你也覺得沒趣。

更為主要的是,本來就是放養的雞,圈起來還是變不成鳳凰。所以喜歡大雅之堂的就去那裡雅一番,喜歡隨便樂呵的就去聽相聲。不要相求,各取所需。


朱錫北


首先來說,相聲在誕生之初,就不是什麼廟堂文化。僅僅是街邊市井小民消遣娛樂的一個形式。最早的相聲藝人都是站在街邊說相聲,行話叫“撂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在其自傳《藝海飄萍錄》中就曾經寫到,他早年間就是在舊社會的天津租界“三不管”街頭賣藝說相聲。還有北京舊社會時期的“天橋”地區、瀋陽的北市場等等都是民間相聲藝人的聚集地,都是以街頭賣藝的形式表演相聲。

那個時期的相聲都是以變相諷刺權貴和抨擊軍閥為主,老百姓比較喜聞樂見,但是卻不被當時的所謂上流社會接受。當然,那時候的相聲藝人比較雜亂,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在表演的節目中夾帶黃色低俗段子、封建鬼神等等,所以當時的相聲藝人社會地位相當低下,被各種舊社會的警察以及地痞流氓欺負是家常便飯。

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講話指出:“舊社會對於舊文藝的態度是又愛好又侮辱。他們愛好舊內容舊形式的藝術,但他們又瞧不起舊藝人,總是侮辱他們。現在是新社會新時代了,我們應當尊重一切受群眾愛好的舊藝人。

至此,相聲藝人才算是見了天日,走進了廳堂,堂堂正正的說起了相聲,當時以相聲大師侯寶林、張壽辰等為代表的新相聲藝人們,將舊社會的相聲段子加以改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更加積極向上的段子展現給普通民眾,因此,也造就了許多後來的相聲大家,使相聲藝術進入到了空前的繁榮期。

所以說,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相聲藝術難登大雅之堂,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相聲不像其他藝術形式,比如交響樂、芭蕾舞、京劇等等,都有各自高大的舞臺或者明亮的場地,都有各自的專屬行頭和樂隊等等,看起來給人感覺顯得高大上。但是本人覺得,雖然場地不同,著裝不同,但是藝術是不分貴賤的,都是給人帶來愉悅的。相聲嘛,本來就不是廟堂文化,也擔當不了高臺教化之重任。相聲藝人只為博您一笑而已,我們不必過度糾結於此,在緊張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聽聽相聲,哈哈一笑,有何不可?





繁城陋巷舊少年


相聲本身就不是大雅之堂的藝術,封建社會里起源的東西。生就生在勞苦大眾當中!天橋、三不管、小山......!都是當年受苦人呆的地方,按過去的說法就是下九流呆的地兒!打根上就是市井百姓取樂的藝術,你想讓他多高雅?這樣說不是說老百姓就不高雅了,而是說相聲是一門接地氣的通俗藝術。它跟崑曲、京劇、交響樂之類的藝術比,是有一定區別的。過去的底層勞動者,幹了一天的體力活。你讓他聽一段崑曲,現實嗎?還不如來幾段雜七雜八,帶點黃的小段子,來的直接。所以才孕育出了很多傳統段子,為什麼不能在電視臺演。就是因為段子太通俗了,一些語言和包袱不適合在正式場合裡說。


0厲害不0


對於郭德綱的相聲,我回答過幾篇問答,昨天還回答過一篇,今天在這裡更具體的說一下吧

總的來說郭德綱現在的所謂相聲,已脫離了傳統相聲的本質,添加了很多街頭雜耍,兩人轉,突出了民間藝人的本色,也就是抓住了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街頭言論,加以編撰,不以相聲為藍本,任意發揮,好處就是隨了大眾口味,做成了一種商演,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本來就是個街頭藝人,七歲學藝,九歲學相聲,你叫他挑起傳統相聲的大梁也確實難為他,真要那麼搞,德雲社早破產不復存在了。

要說郭德綱還是聰明的,沒有死抱著傳統相聲不放,把相聲與各種貼近民間的元素添加進去,就成了打著相聲牌子的民間藝術,主要是靠三俗吸引人們眼球,講的大多也是街頭巷尾的趣味軼事,這樣雖然兌變了一個成功的商人,卻拉低了人們對郭德綱的高雅認同感,上串下跳,各衛視露臉但分析其作為,根本就跟藝術不沾邊,沒有紮實的文化課功底是他的短板,導致在哪裡都是那一些低級趣味的玩意,狗肉難上戲,雖有受眾,也只能侷限底層民眾,稍有知識面的人不屑一顧!





廣宏投資


郭德綱自始並沒想過自己的相聲能登堂入室,至少目前如此。當初創辦德雲社(北京相聲大會)時,郭德綱提出宗旨就是“讓相聲迴歸劇場”,可沒說要進入“金色大廳”。同時也說了要做“真正的相聲”,其意就是要讓相聲貼近老百姓、讓觀眾樂

先搞笑吧,相聲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這是郭德綱常說的話,也是他的相聲能被多數觀眾接受和歡迎的原因。相聲是草根藝術,本質就是以詼諧、幽默語言逗樂觀眾,在此之上再附帶諷刺、寓教以及歌頌等“高營養”。

郭德綱受歡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成名了而不會耍大牌,低調謙虛,依舊自稱是“相聲界的小學生”,依舊頻頻向“我的衣食父母鞠躬”,依舊“位卑未敢忘憂國”。而有些娛樂圈明星,走紅之後就忘乎所以,腕兒不大,保鏢就顧了二十多名,走出機場浩浩蕩蕩,生怕沒人認識她。

至於“大雅之堂”,還是留給高雅相聲吧,藝術應該多元化,符合不同口味的觀眾。只有俗,成就不了相聲藝術的源遠流長,只有雅,也容易讓相聲藝術止步於廣泛接受。有人負責“高雅”,郭德綱負責搞笑,相得益彰,這不挺好,沒必要糾結於“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